家乡春节风俗调查报告

时间:2025-07-25 14:31:11
家乡春节风俗调查报告15篇

家乡春节风俗调查报告15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春节风俗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春节风俗调查报告1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传统的节日,春节就是汉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时间如流水,忙碌了一年,这隆重的节日马上就要来临了。20xx年这个春节常山的人们将会如何度过呢?为了解今年大家春节的安排,我们对社会进行了一次调查。据了解,在我们常山有85%的人都以“扫尘—办年货—贴春联—欢度除夕—收压岁钱—拜年”这一道程序来操办。

扫尘:据调查,80%人们在春节的前一星期就开始了。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主要以打扫家具,电器为主。但也有忙于工作20%的人们到公司放假后才会开始,或是请亲戚帮着打扫。还有些有钱的人去请保姆来打扫。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在春节前夕做扫尘呢?经调查,人们一方面是为了有一个干净的环境来迎接新年,二,是一种迷信的说法,说是为了除去前一年的晦气,快快乐乐的迎接新年。

办年货:有的人们就更早了,他们在春节的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为的是买到既便宜又好的物品。但更多的人还是会在春节前一个星期开始忙碌。到了春节的前一两天后,人们就更忙得不亦乐乎了。杀鸡的杀鸡,宰鸭的宰鸭,连小孩也要帮着大人提水。

贴春联:据我们了解,现代社会的春联十分的普遍,它使及家家户户,人门用的春联基本上都采用红底黑字或是红底金字,以加深欢乐之情,驱除邪恶。在一般的家庭中,贴春联的时间是在除夕之夜,但有的家庭因为要出门旅游而提前。

欢度除夕:春节前夕做的这一番事为的就是迎接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在这一刻人们又会干些什么呢?据我们了解,有88%的人认为看春节联欢晚会,在这些人中有60%是老人,因为那一个个精彩的、有趣的表演吸引着他们。还有15%的青年人认为在电脑上聚会也比较合适。那么还有2%的人他们又会干些什么呢?他们是在看天上美丽的礼花。

收压岁钱:在大多数的家中,新年的时候是孩子们最快乐的,饱受家庭的无限温暖,亲人的呵护,在快乐中成长!有的家庭为了给孩子新的一年的动力打人往往会给孩子一些压岁钱,祝贺孩子又长大了一岁。孩子也会开心地收下压岁钱,并对送压岁钱的亲人说一些表示感谢。

家乡春节风俗调查报告2

调查时间:

20xx年2月19日

调查人:

刘恋

调查方式:

查资料,询问长辈

调查目的:

了解春节习俗

调查背景: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节日。每当春节期间我国各地方人民都会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些活动有很多是从历史的长河中遗留下来的,并形成了地方风俗。

调查内容: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春节的前奏要数小年了。

1、小年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关东糖

灶神画

过了小年,便迎来除夕。

2、除夕;

除夕又称大年三十,初夜,岁除。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了,含有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一般指农历二十九或三十。这天,一早起床,男子准备贴对联,福等。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家中女子便开始忙碌起年夜饭来,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我们年夜饭中一般都有鸡,鱼,肉,汤圆这四道菜,鱼的意思是年年有余,汤圆的意思是团团圆圆。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愉快最热闹的时候,一桌丰盛的菜,和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我的家乡每家每户吃年夜饭时会先放挂鞭炮,然后关上门一家人坐一起和和美美吃团圆饭。年夜饭过后,孩子们会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又称守岁钱等。因为是用红色的袋,故又称红包。在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对联

红包

年夜饭

汤圆

过完除夕,便迎来了新的一年,接下来的几天,父母会带领孩子到亲朋好友家祝贺新春。

3、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我的家乡正月初一早上每家每户放鞭炮迎接新的一年。初一的早晨我们各家都会准备好果盒,糖果和各种各样的食品。初二,父母会带我们到外婆家拜新年,那天一早父母会带上很多礼物比如烟酒饮料等,去外婆,外婆则准备一桌丰盛的伙食招待我们。接下来的几天,便到亲戚朋友家拜访,同样主人家会准备一桌美味佳肴招待客人。

家乡春节风俗调查报告3

一、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另一名称为“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目,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直到正月十五,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风俗习惯,许多相传至今。

关于过年还有一种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除夕这天从海底爬上岸伤害人命。一位智慧的老人,在门上贴大红纸,燃放能发出劈劈啪啪响声的竹子,把“年”吓跑了,人们再也不用四处躲藏了。因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二、春节的习俗:

在漫长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春节从萌芽到定型,不断发展,形成独具中华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习俗。主要有:

1、腊八粥:腊八这天,不管富人和穷人,家家都要喝腊八粥,是过年的前奏。这天之后,人们就开始购置年货,打扫卫生,布置居室,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年的到来。

2、祭灶神:腊月二十三,人们供红烛、糖瓜,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3、扫尘:腊月二十四,全家一起年终大扫除,干干净净迎接新年的到来。

4、贴春联 ……此处隐藏14513个字……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2)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有扫尘、贴春联、包饺子、吃年夜饭、除夕守岁、放鞭炮、发压岁钱、拜年等传统习俗。

3)家乡的春节

在家乡,除夕贴春联,晚上全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我们孩子就放烟花,快快乐乐的迎接新年。

老话儿说得好“初一初二满街走。”除夕夜后,就是大年初一,人们穿好新衣,清晨来来往往的拜年人络绎不绝。大街小巷都是拜年声,小辈给长辈拜年,不光小孩,就连老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笑容。大年初一吃饺子象征了团圆和福气。主妇在包饺子的时候会在饺子里放硬币,谁要是吃到了就是最有福气的人。吃完饺子人们都各自出门拜年,给压岁钱,街上还会有一些奶奶们跳舞、扭秧歌,此刻,就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刻。

调查结果:

春节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日通过这次的关于潍坊春节习俗的调查我对春节习俗的由来和演变也有了更新一步的了解。感受我们节日悠久的历史,人们在过年时的开心,加强了过年的味道。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地很多的春节习俗尽管在形式上有了不少变化,但大致上都是在春节讨个大吉大利的好彩头,为新的一年做个好的开始,寄托了人们对将来的希望,对更加美好的生活的憧憬。

我的思考:

我们可以通过本次调查活动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春节文化,珍惜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领略中国文化魅力,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节日,发扬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是中国最传统,最隆重的节日,象征着美好、幸福。是新的一年的开始。由于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的旧习俗也有了新的变化。但不管生活变得多么现代化,春节依然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我希望中华民族的传统的璀璨文化可以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家乡春节风俗调查报告15

一、调查情况

调查背景: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有各地的民风民俗。重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的春节,我们海南省各市县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海南春节民风民俗。因此我做了本次调查。

调查目的:

(1)促进海南传统文化的传承,让人们了解海南各市县的海南春节民风民俗,促进同学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2)提升同学们的写作能力、资料收集及整理能力,培养学生基本的社会观察能力。

调查人:吴秉键

调查时间:寒假假期

调查方式:上网和查阅相关书籍;与长辈了解

二、活动准备

(1)调查准备

我通过上网和查阅相关书籍,做好收集关于定安县、陵水县及省会海口市的过春节习俗的资料。

(2)询问长辈

通过与长辈的交谈了解各地的有关春节的民风民俗,并做好资料收集。

(3)总结调查

分析、归纳已收集的海南各地春节的民风民俗资料,整理编写调查报告。

三、调查结果

(一)、定安——红糖年糕、菜包饭、走年

在历史悠久的定安,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的融合,定安的春节的民风民俗与海南的其他市县有特别的地方。

(1)定安红糖年糕年年高

做“筐粑”是定安人过年最重要的工作。据了解,定安的“筐粑”的制作方法别具一格。海南部分市县做年糕大多采用蒸的方法,而定安做“筐粑”是把糯米蒸熟成饭,再把糯米饭捶打,然后揉成圆形的团,并放到煮沸的红糖生姜糖浆中慢慢煎煮,不断用木棍搅制而成的。把做好的“筐粑”要放置到圆形器皿中放置冷却备用,等到大年初三再切片油煎食用。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2)吃菜包饭

在大年初三,除了吃煎年糕外,定安县定城镇地区另一个重要习俗就是吃菜包饭。菜包饭是把肉、菜、饭混在一起,用菜叶包着,手捧着吃的一种美食。制作菜包饭是比较费时间的,需要准备三大件:煮干饭、多种多样的菜类、瘦肉、鸡肉或腊肠。正是由于费时,过程复杂,所以在平时人们很少吃菜包饭,只有在像春节这样重要的节假日才会制作菜包饭。

由于菜包饭里的“内容”多,吃菜包饭就像捧着满载金银珠宝的聚宝盆。在春节这个迎新辞旧的节日里更是寄意全家新的一年“群策群力,赚得盆满钵满”。

(3)“走年”

年三十一早,定安人便开始“走年”。这个“走”字,指的是在外工作的儿女子孙从外地回到老宅,全家团聚。走年,是让平时疏于联系的人们再凝聚一起,亲情友情更浓,让独具魅力的春节更加温情,让幸福的好日子更加红红火火,然后期待来年再相逢……

(二)、陵水——"搬年货"、拿槟榔拜年

(1)“搬年货”

每个地方过年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味道。谈起过年,我常听妈妈说:“最期待的,便是大年初一妈妈亲手做的斋菜。”

妈妈说,“搬年货”是陵水当地人的说法,指的是大年初一吃斋菜。陵水的斋菜一般包括腐竹、茄子、粉丝、大薯等固定的食材,各家根据情况都会加入其它不同的食材,不同的食材有着不同寓意,如茄子寄意进步、粉丝寄意长寿等。吃了斋菜,寄意新的一年将会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2)拿槟榔拜年

陵水人爱吃槟榔,大家都知道。日常里陵水人就有吃槟榔的习惯,陵水自古就有“客至不设茶,唯以槟榔为礼”的习俗,因此春节这个重要节日自然更是少不了槟榔。在年前,陵水的家家户户都会多多准备好这“槟榔礼”。春节期间,晚辈见到每一位长辈,都要拿出一份槟榔,嘴里一边说着“新年好”、“恭喜发财”等之类祝福问好的话语,同时一边双手捧着递上。长辈接过槟榔,接受晚辈的祝福。在陵水,槟榔有“礼”的寄意,是节日必不可少的。

(三)、海口——换花节

换花节

采屋、围炉、吃斋菜等则是省会城市海口传统的春节民风民俗。而时代的变迁,一些新的春节风俗也走进当地百姓中,越来越来被新时代收受。

在网络的相关知识及爸爸、妈妈的讲述里,每年的正月十五,海口府城地区都会进行“换花节”。每当“换花节”府城都会人山人海,人们脸上都带着自信的微笑。

据相关资料介绍海口的换花节起源于“换香节”,“换香”是老百姓互换香火,有换吉纳祥、发财旺丁的寓意。因社会的进步、活动期间的安全及环保等因素,现在民间已把“香”改为“花”。“换香”到“换花”,一件“物”、一个“字”的改变,无不在向世人展示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学习传统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如今,“换花节”已渐变为年轻人追求爱情的新习俗,渐成为新海南新海口一个品牌故事。

四、收获和体会

通过本次调查活动,我对海南各地的春节民风民俗有了一定的了解,进行本次调查活动,是为了让大家更加明白海南各地的春节习俗。虽然新冠肺炎疫情使今年的春节的许多活动都无没开展,但是我们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相信经过我们的代代传承,我们海南的优秀传统文化一定会继续发扬光大。愿我们的祖国明天更美好!愿海南的明天会更好!

《家乡春节风俗调查报告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