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特色产业调研报告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发展特色产业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发展特色产业调研报告1__市的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常见的动植物药材可达140余种,107味药材,现已收购的就有99种,大宗地道药材近80种,珍贵药材14种。根据__市中药材的分布可规划成东部森林区、中部丘陵区和西部平原区。药材分布特点为东多西少的趋势。东部区域以自然养殖为主,中、西部区域以人工养殖为主。为搞好本地区药材开发与利用,必须严格贯彻执行《黑龙江省野生药材资源的保护管理条例》,对野生药材资源实行保护、繁育与利用并重的方针。应建成有规模的地道药材生产基地,开发优势药材生产,建立山特产中心市场,合理调整中药材收购价格,加强横向联合,发挥__市资源优势。
一、前 言
中药材是一种特殊农产品,它作为一种特色经济,近几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自然科学领域内参与国际竞争最有实力的是中医中药,全国各地种植中药材的势头很猛,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上升,部分品种已被国家科委列为“星火计划”,省委做出“三年使北药成为支柱产业”的部署,__市委、市政府则把北药开发列为重点发展产业之一,符合__市“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资源实际,相信北药开发工程必将促进__特色经济的发展。
北药开发作为一项跨世纪的朝阳产业,不论从市场发展潜力或人们渴望延年益寿和渴望回归大自然的趋势来看,都使其充满了无限的前景和开发机遇。其一,医药市场前景广阔。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已有四十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估计中草药开发利用,在未来十年内将在世界全面兴起,这都将为__市北药的开发形成良好的发展空间;其二“入世”给北药开发带来了难得机遇。中药由于不受国际知识产权限制,将形成新的特色和优势;其三,随着科技的发展,无污染的天然药物正凭着高新技术的研制和开发,使治疗效果和无副作用的优势越来越被人们公认,这也为北药开发创造了无限商机;其四,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和环境。由于中药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和需求,国内外对中医中药的研究都在加快。已有一百二十四个国家建立了各种类型的中医药机构;各地政府在资金投入、政策扶持上都加大了力度,使北药开发处于强劲的发展势头,提出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__市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自然条件优越。境内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为药用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场所。黑龙江的主要地道药材在__市均有分布,并且蕴藏量大、质量好。如人参、鹿茸、五味子、刺五加、满山红、林蛙等名贵药材,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黑龙江省重点保护的二十一种野生动、植物药材,在__市就有十六种,占全部药材的76.2%,故__的药材资源在黑龙江省中药资源分布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掌握中药材的资源分布、科、属、种蕴藏数量、生长规律和开发前景,为保护、繁育和发掘与利用中药材资源,使中药材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实现经济快发展、大发展全面奔小康,建设和谐__的奋斗目标。
__市处于黑龙江省中部,小兴安岭南半部的西麓,位于北纬四十六度二十八分;东经一百二十七度四十二分,共有大小河流三十多条,境内山多林密、沟谷纵横、河流密布,是一个地貌类型复杂多样的半农半林地区,气候条件属于大陆性气候区,地处温带,十分有利于各种动植物的发育生长。__市的植被属于小兴安岭南麓植物分区,主要分布着森林、草甸、草地植被。其中森林植被面积最大,在这些植被群落中,蕴藏着多种木本、藤本、草本、菌藻等药用植物,形成了天然的丰富药用植物群落,尤其是茂密的森林植被十分有利于稀少药用动、植物的发育生长。
二、调查分析与结果
__市的中药材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根据分布的状况,资源大体可分为天然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家养家种人工培育的动植物资源;又可根据药用部位系统地分为:根茎、花、叶、全草、果实、种子等类别。据统计境内的常见的动植物药材可达一百四十余种,一百零七味药材,现已收购有九十九种,其中常见的药用植物药材为49科、97属、130种、98味药材,每科超过10种的,有菊科与百合科各为14种,毛茛科为11种,现已收购的为92种;在动物药材中,有10余种、9味药材,现已收购的有7种。中药材资源共有九类五十八科,一百一十八种,名贵药材十四种,主要种类有:熊胆、麝香、鹿茸、田鸡、山参等,家种家养药材种类有十二种,发展前途的种类有人参、平贝、鹿产品、田鸡等。大宗地道药材近八十种,主要种类有刺五加、黄柏、五味子,其他草本药用植物蕴藏量也极为丰富,具有北药开发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和适宜生长的各种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中药材资源的自然分布存在一定规律性。据调查__市中药资源的自然分布规律是:1、中药资源分布的种类与蕴藏量由东向西递减。由于境内东部山区植被茂密、气候湿润、土质肥沃等优越自然条件,所以中药资源在东部山区分布上有明显的优势。药材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东多西少的趋势,全市分布的140余种药材资源,生长在东部山区的就有130种,占全部药材的92.8%。由此可见,东部山区是中药资源分布集中地区,因此要重点加强管理,合理开发利用。2、在东部山区集中分布的药材资源多为木本、藤本,兼有珍贵稀少动物药源,木本有黄柏、刺五加;藤本的五味子;槲寄生和稀少动物类的田鸡、熊胆、麝香等品种,而中部丘陵及西部平原地带分布的药材资源多为草本,并分布广泛,便于群众采挖,商品利用率较高。3、中药材资源蕴藏量有明显下降趋势。随着人口增加,森林的采伐,大量的开荒等人为活动和不合理的采挖,出现了收购数量明显上升,资源越来越少的问题。这种掠夺式的采集,使境内的中药材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生态失调,违背了自然规律,延长了生长周期,这是一种“吃祖宗饭造子孙孽”的行为。因此,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对药材资源要切实加强保护,合理开发利用。
__市境内分布的中药资源是一个种类繁多、较为完整的资源分布地理单元,但为了加强资源保护,因地制宜的合理开发利用,发挥区域性资源的优势,有必要根据资源分布、地形、植被等自然结构的各自特点,遵循自然规律,对中药资源分布进行区划。
(一)区划的目的:在于区分重点,兼顾一般,有利于对资源重点地区加强保护,合理开发,使资源得到休养生息,繁育更新永续利用,挖掘中药资源潜力,发挥各类药材优势,以满足人民防病治病和国内外医药市场需求。
__市分布的药材资源可以划分为三个适宜区。即东部山林地带木本为主的动植物药材资源分布区:中部丘陵以人工种植为主的药材分布区;西部平原以草本为主的植物药材资源分布区。
(二)分区概述
……此处隐藏28213个字……亩产2000公斤左右。计划到20xx年全市雪桃面积发展至3万亩,预计产值1.5亿元左右。
④青梅产业:丽江现有青梅面积5.98万亩,产量1.38万吨,产值1450万元。主要分布在玉龙、宁蒗县两县。有得一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和绿丫头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两家省级龙头企业从事青梅生产加工。计划到20xx年全市青梅面积发展至3万亩,产值达8000万元。
⑤龙眼产业:永胜县是云南省唯一的龙眼基地县,现有面积1.46万亩,产量0.3万吨,产值900万元。目前正积极开展品种改良及应用一系列综合配套技术的提质增效工作,并已见成效。力争在十一五期间使基地全部良种化,从而使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2、蔬菜产业
我市现有蔬菜面积13万亩,产值1.2亿元。
①冬早蔬菜产业:“十五”规划期间,我市冬早蔬菜开发以金沙江沿岸乡镇为主, 2004年我市已种植冬早蔬菜5万亩。到20xx年,拟建成冬春蔬菜基地10万亩。
②夏秋蔬菜产业:20xx年,我市种植夏秋冷凉蔬菜6万亩。力争到20xx将年全市名、特、优蔬菜播种面积突破至20万亩(无公害蔬菜面积15万亩),产量50万吨,创立丽江无公害蔬菜品牌,实现产值3亿元。
3、药材产业
丽江是名副其实的“药材之乡”。椐不完全统计,至20xx年底,丽江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的企业有八家,从事采购销售的个体户有1000多户,种植户有6000多户,种植面积3.6万亩,年产各种药材6500公担,野生药材5000公担。丽江中药材种植产业化发展以云木香、云南重娄、岩白菜、白芨等四个种类为主。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建成四种中药材种植生产基地5万亩,预计产值6亿元。
4、野生菌产业
我市广大山区和半山区有较多品种的野生菌,目前企业加工的品种有松茸、牛肝菌、羊肚菌、鸡油菌、黑木耳、磨菇等,每年可采集到近1000吨,产值在3000多万元。“十一五”期间计划在玉龙、宁蒗及永胜三县的高寒冷凉山区建立5万亩高档名贵野生食用菌促繁基地,扶持龙头企业野生食用菌深加工及冷藏设施,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创建丽江天然无污染野生食用菌品牌。有中源食品有限公司、丽江得一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永胜雷特生物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省市级龙头从事各种野生菌的贸易活动。计划到20xx年使该产业成为年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的出口创汇产业。
5、优质芸豆杂豆产业
小宗粮豆(芸豆、燕麦、小鸡豆)是丽江市的特色作物和优质品种,以玉龙县AA级的芸豆生产基地,古城区为主的鸡豆(小扁豆)生产基地,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的声誉和生产发展潜力。至20xx年底,我市芸豆种植面积8.36万亩,产值3000万元。其中玉龙县种植有芸豆6万亩,是云南省最早、面积最大的AA级有机芸豆基地,是丽江直接出口创汇最主要的农产品。主要有得一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安胜外贸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从事该产业的开发,带动农户发展。
为使丽江大粒型芸豆在质量、品种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芸豆产业成为高寒冷凉山区的支柱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将建成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品种较为齐全的芸豆“引、育、繁”试验基地,我市将建成26万亩的优质芸豆和杂豆生产基地,计划产值达到9000万元左右。
6、优质水稻产业
我市水稻面积占粮食作物面积的`16.2%,产量占30%,今后,继续保持水稻种植面积32万亩,单产由现在的385千克提高到430千克,总产量1.38亿公斤,确保粮食的生产安全。计划“十一五”期间,全市建成优质稻生产基地20万亩,预计生产优质米1亿公斤,实现产值3亿元以上。
7、烤烟产业
我市的烤烟产业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到2004年底,已累计种植123.76万亩,收购烟叶233.xx
万担,农民收入77786.8万元,财政收入19389.6万元。我市烟叶在外观和内在质量上都赢得了省外烟厂好评,呈现出畅销的良好局面。根据丽江市烤烟种植区划提供的数据,全市有最适宜区、适宜区和次适宜区烤烟种植面积近8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4%。其中最适宜区和适宜区共有耕地43万亩,按正常三年两头轮作要求,考虑其他作物,每年用宜烟土地的40%种烟,全市每年可种植烤烟17万亩,现有烤房32294座,烟叶收购站点39个,常年从事烤烟生产、收购各类技术人员1800多人,烟区广农也掌握了烤烟生产技术,加速发展烤烟生产的条件已经具备。“十一·五”期间烤烟生产的基本发展思路是:“抓住机遇,优化布局,提高单产、质量、效益、加快发展”,把我市烟叶收购指标争取到30万担,进入全国重点种烟发展区域。
8、魔芋产业
目前,我市种植魔芋8000亩,产量1.5万吨,产值2300万元。我市正大力开展绿色食品魔芋以及有机魔芋的基地建设,引进精粉加工先进技术与设备,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永胜县松坪乡的魔芋通过日本国的有机食品认证,产品出口到日本。目前主要有玉元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进行该产业的生产与加工活动。计划到20xx年建成魔芋生产基地5万亩,预计产量9万吨,产值1.3亿元。
9、马铃薯产业
我市特有的立体型气候资源,促使我市建设马铃薯生产基地有两种方式,一是秋收马铃薯生产基地;二是以金沙江沿岸干热河谷为中心的冬早马铃薯生产基地。全市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在22万亩左右,其中优质专用马铃薯10万亩,产值1000万元,主要分布在玉龙县、宁蒗县、永胜县。丽江市从1998年开始进行脱毒马铃薯种薯基地建设,具有较好的种薯繁育设施条件,具备年生产试管苗200万苗,微型薯800万粒的生产能力。计划到20xx年全市马铃薯种植发展至30万亩,总产30万吨,产值2亿元。引导扶持建立1-2个马铃薯深加工企业。
10、优质油菜产业
我市主要有以玉龙县和古城区为主的油菜生产基地,分为夏收油菜基地和高海拔地区为重点的秋收油菜基地,20xx年种植油菜2.5万亩,其中冬油菜12000亩,秋油菜13000亩,秋油菜籽产量1300吨,产值3100万元。目前,公司正积极在鲁甸筹建菜籽油深加工项目,创建有机油、生态油品牌。到20xx年“十一五”规划末建成油菜生产基地6万亩,预计产量3700吨,产值1亿元。
11、杂交玉米制种产业
20xx年杂交玉米制种面积已达到1.2万亩,产量380万公斤,产值2500万元。杂交玉米的种植以玉龙县河谷区乡(镇)的山区、半山区和华坪县的新庄、船房及永胜县的三川镇等乡镇为中心。计划到20xx年将建成杂交玉米基地1.5万亩。
12、荞麦产业
我市20xx年在宁蒗县和玉龙县的冷凉山区已种植荞麦8.46万亩,产量1万吨,产值8000万元。计划到20xx年将建成荞麦生产基地6万亩。
13、 优质茶叶产业
我市的茶叶基地主要分布在华坪县海拔1700-2100米左右的乡镇,到20xx年已种植茶叶1.3万亩,投产采摘面积0.98万亩,生产鲜茶叶1680吨,生产干毛茶336吨,实现产值700多万元,并已获得7300亩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认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