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调研报告

时间:2025-11-01 11:56:14
博物馆调研报告(精选15篇)

博物馆调研报告(精选15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博物馆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博物馆调研报告1

桐乡市作为一个文化县市,以它的古老悠久的文化闻名。理所当然的,博物馆的建设与开放是桐乡市文化建设的必经阶段。桐乡市目前开放了多个博物馆。这些博物馆收藏了不少的藏品,让人们能清晰的看到感受到桐乡的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展示桐乡独有的江南文化魅力。

桐乡市博物馆

桐乡人文历史悠久。谭家湾遗址、新地里遗址、普安桥遗址、姚家山遗址等数处古文化遗址见证了桐乡市从新石器时代以来,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就在这些地方生活并创造的灿烂辉煌的史前文明。

桐乡市博物馆根据桐乡市的文化发展,将发现挖掘的各类藏品向大众展示。《桐乡史迹陈列》展出各类文物,总计400多件,通过古老的罗家角遗址出土文物,精美的良渚玉器、质朴的商周硬纹陶和原始瓷,到明清瓷器,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桐乡从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清代的历史面貌。20xx年7月18号,桐乡市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新馆建筑面积9518平方米,展陈面积近5000平方米,设有《凤栖梧桐——桐乡历史文化陈列》、《琢玉良渚——良渚文化玉器精品展》、《翰墨撷英——馆藏古代书画精品展》三大主题展。

馆藏崇福寺水陆道场画

桐乡市博物馆现藏有水陆道场画157件,为原崇德县崇福寺旧藏。

所谓水陆道场画,顾名思义,是宗教画的一种。水陆道场是说法、供佛、施僧、拜忏、为人追福而举行的宗教集会。在进行水陆道场时,寺院大多会挂一幅有关佛教的画于水陆道场中,这就是水陆道场画。水陆道场最先起源于印度,而在我国真正得到引进发展是梁武帝时期。

水陆道场画作为宗教盛会的必挂绘画,它的绘画内容必然与佛教有关。在水陆道场画中,最常见的便是菩萨、诸天、鬼怪等佛教事物。伴随着水陆道场的长盛不衰,水陆道场画也逐渐演变成了宗教画派中的重要一派。根据圆仁在唐代“竹林寺斋礼佛式”中记载,道场中悬挂了七十二位佛、菩萨的画像可知,水陆画的起源不晚于唐代。宋代以后,人们在原来的画幅上有所增加,而在明清则基本成型了,固定于一百二十幅以上。由于水陆道场画是由宗教而生,文人墨客们大多对水陆道场画不屑,所以,水陆道场画大多出自于民间艺术人士之手。他们熟练的运用鲜明色彩与线条融合,构造出了富丽堂皇、丰富多彩的绘画组图。

在桐乡博物馆中,水陆道场画的收藏并非完整的。这些水陆道场画基本上属于明清时期的水陆道场画,但是只保存了150多幅。多是中堂、纸本。画的内容有传统的佛教众佛,也有牛鬼蛇神此类鬼怪混佛。以我看来,在这批藏品中,菩萨类的水陆道场画是属于最出众。不管是菩萨的服饰、面貌、神态还是姿势及色彩搭配方面,他都给人以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显眼而不突兀,肃穆而不沉重。

为更贴合世人内心的愿景,画中的众佛多是光明、威猛、慈悲的。他们背后会有光圈,象征着光明,有些佛比如明王则是一脸的愤怒,手持弓箭的,带给人一种安全感。各类形态各异,互不相同的佛像组成了这些水陆道场画。如《明嘉靖诸天菩萨彩绘像轴》就一起饱满的色彩画风引人入胜。

除开佛像等,还有一批鬼怪画。不同的凶神恶煞的鬼怪,恐怖的地域天堂画景,形象的折射出当时劳动人民被欺压被压迫,统治者残暴的状况。成为了社会的真实写照。极具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水陆道场画大多收藏在北京、山西等地,在江浙一带十分少见。而桐乡市博物馆收藏的这批崇福寺的水陆道场画对于江浙这一带的宗教研究及绘画艺术的丰富具有极大历史意义及收藏意义。

博物馆调研报告2

20xx年5月5日调研汇报为了体现“以人为本,以实物地质资料为本,为社会服务”的设计理念,为把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建设成为“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20xx年5月5日,我中心一行33人在中心团委的组织下,参观首都博物馆及北京自然博物馆。在参观过程中,着重了解两个博物馆的馆藏职能及及先进的办馆理念,结合本中心的馆藏职能及开展特点,调查研究,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两博物馆概况:

首都博物馆新馆是一座拥有最先进设施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新馆的展览陈列以首都博物馆历年收藏和北京地区的出土文物为基本素材,吸收北京历史、文物、考古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借鉴国内外博物馆的成功经验,形成独具北京特色的现代化展陈。首都博物馆以其宏大的建筑、丰富的展览、先进的技术、完善的功能,成为一座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相称的大型现代化博物馆,并跻身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博物馆行列。

首都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在国内外举办了许多颇受好评的历史文物陈列展览,如:《北京历史文物陈列》、《元大都历史陈列》、《老北京春节民俗展》、《馆藏历代陶瓷、书画真伪辩识展》、《北京历史文化展》等数百项。内设:基本陈列、专习题展览、临时展览、文物库房、社会教育区、业务科研区、行政办公区、综合服务区和地下车库等。新馆以完善的功能,先进的设施,跻身于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博物馆行列。使文物收藏、展览、修复、研究、教育、交流融为一体。

首都博物馆新馆不仅是一座重要的文化设施,同时也是北京地区文物保护、文物研究、面向公众和广大青少年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历史及科学知识的基地,还是北京市举办礼仪和庆典活动的重要场合,也是人民群众旅游和休闲的理想去处。建筑设计重视博物馆的特定功能要求,力图以清晰的、简明的、富于逻辑的方法处理好各功能区间的关系。主要的功能区分为:展陈区、社会教育区、综合服务区、业务科研区、地下停车库、行政办公区、安全保卫区、藏品库区、设备区。

文物安全的环境监控:首都博物馆采用恒湿不恒温的先进、独特的智能化空调系统,将文物库房和展厅的相对湿度的变化幅度控制在2%以内,极大地保证了文物存放安全;同时又使展厅温度随外界自然气温有一定幅度的浮动,获得较好的对人温馨度。

观众现场服务:在博物馆各大门内、大厅均安装参观导览系统,让公众自由地阅读、查询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和参观信息。售票验票系统出售本馆的全价、优惠价等各种参观券,能够自动识别参观券的真伪、面额,并允许观众当天即便中途临时出馆、仍可返回继续参观。

信息化服务:信息技术将以往历史的音视频数据数字化所建立音视频节目数据库和点播系统,可让观众通过计算机屏幕或者电话拨号自由地点播想收听、收看的曲艺、戏曲节目。

多功能汇报厅:通过数字化网络、电台、电视网(有线/无线)和现场视频直播、数据网络交互式播发、后期电子出版物制作,实现现场会议与网络会议的相结合。互联网用户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通过阅读本馆局域网的方式实时地参与现场 ……此处隐藏25700个字……

志愿者的构成,宋教授刚才讲了国外男女比例大概是40:60,国内比例女性占了72%,男性是28%。年龄方面主要是年轻人、大学生,18—30岁占了70%,然后是50—60岁的比较少,60岁以上的更少了。本科大学生比较多,73%,然后是硕士,最后是博士。职业有大学生、在职人员、退休人员、中学生、小学生,大学生比例占了62%,退休人员的比例占7%。

大家可以看看这个图,这是男女比例。

这个是职业平均分布的比例,大学生比较多,退休人员不太多。

学历比例,本科大学生比较多。

年龄平均分布比,大概是20—30岁比较多,60岁以上和50—60岁的很少。

服务方向平均百分比大家可以看一下。

第三,国内美术馆志愿者管理机制、制度逐渐建立完善,在志愿者招募、选拔、培训上岗、奖惩考核、享受权益、交流合作方面形成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志愿者招募方面96%的美术馆能够通过网络进行招募,54%通过传统媒体,33%的通过现场活动招募。志愿者招募人员比如有志愿者管理人员、资深志愿者也有馆内专家,其中很多是通过志愿者管理人员的招募。招募审核标准主要是美术专业和综合能力。

这是招募宣传方式。

这是招募主要的审核标准。

在培训上岗方面,100%的美术馆都开展了岗前培训,79%的美术馆开展了常规培训,内容包括美术相关知识、志愿者的职责、工作要求、展览和导赏的支持、礼仪、能力提升等等。奖惩考核方面,从服务连续性、态度、纪律性、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考核。奖励的机制主要是通过组织一些参观、展览、讲座优惠的购书、发放补贴、表彰先进等方式进行。工作的条件,有76%是美术馆提供志愿者工作服,79%提供工作设备,62%提供休息活动室。

享受的权益,他们经常参加一些交流的联谊活动,25%的馆提供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也有免费参观的活动,87%的美术馆提供免费午餐,42%的美术馆提供交通补贴。

交流合作,与其他志愿者组织建立合作关系,比例有43%,有87%的美术馆有固定的合作院校,54%的和这些院校签署了志愿者合作协议。

(二)国内美术馆志愿者工作我们认为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大家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就是志愿者的流失率比较高。52%的美术馆表示面临流失率高的严重问题,50%以上的美术馆流失率接近或超过40%,等于是一半。志愿者流失严重必将增加美术馆的管理成本和时间成本。其中有一个原因,这个问卷里大家都表示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年轻的学生比较多,占了62%,学生的流动性强,要毕业,要上课,所以不太稳定,他们有年轻、专业、热情高、效率高的优势,但是流失率也比较高。还有其他的问题比如本馆本身吸引力不够,管理不善等等各方面原因都有。

二是志愿者队伍的来源渠道和人员构成比较单一。女性占得比较多,72%,年龄方面大学生、年轻的在职人员比例多一点,其中有16个美术馆在60%以上,福建美术馆、山东省美术馆是100%,60岁以上的退休人员和中小学生都比较少。11个美术馆没有60岁以上的志愿者。学历也是大学本科为主,比较高学历的专业化的志愿者还是比较少。

三是缺乏健全完善的志愿者组织管理体系。大家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比如48%的美术馆还没有成立志愿者自我管理的组织等等。我就不一一念了,大家可以看一看。

四是志愿者服务,大家都认为需要加强它的专业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的建设。

这是我们收集到的大家对自我评估当中认为现在面临比较困难的问题,比如服务时间的安排比较困难,队伍构成不太平衡,流失率严重,服务内容和质量需要加强等等,这些都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

第三部分:调研建议

以下是我的几点粗浅建议,请大家指正。

一是明确认识。

刚才余丁教授也讲到了要认清宗旨,我也认为要进一步提高和深化对美术馆志愿者工作的认识,形成更加结合各馆实际具有各馆特色的志愿者工作宗旨理念,倡导“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志愿者精神,发挥志愿者联系美术馆和社会公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努力提高美术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家园。这是一个大的概念,我没有讲得很具体。

二是提升服务。

我认为要拓展、创新美术馆志愿者服务的理念和形式,提高专业化水平。当前国内的美术馆志愿者工作主要是公共教育相关的部门负责,服务内容和方式主要是围绕公共教育的活动展开,比如讲解、公共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等服务性工作,除了继续拓展创新在这方面的志愿服务之外,加强专业培训,培养懂教育的专业化的志愿者教员也可以参照刚才宋教授讲的可以适当的参考国外美术馆的做法,余丁老师也提到了,将志愿者服务延伸到美术馆工作的各个方面,比如咨询服务、展厅看护、研究策展、资料整理等各个方面吸引各个方面专业水平较高的人员参与美术馆工作。

三是优化管理。

我们应该建立和完善美术馆志愿者管理的制度和机制,优化志愿者的组织管理体系,提高志愿者管理人员的素质,使美术馆志愿管理工作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常态化,制订适合各馆情况的志愿者章程和志愿者管理办法,健全志愿者招募、培训、服务、考核、奖惩、权益、交流等方面的制度和机制,吸引不同性别、年龄、学历、职业背景的人们特别是退休人员参与志愿服务,鼓励志愿者自我管理,增强志愿者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归属感。通过各种有针对性的办法,大家提到有不同年龄的志愿者,我认为针对不同年龄的志愿者有不同的发挥作用的空间。充分发挥不同年龄段志愿者的优势和作用,有效的利用人力资源,增强志愿者队伍的凝聚力,控制和降低流失率。

四是完善保障。

丁教授从政策和各个方面提到了这些:建立完善美术馆志愿者权益的法律保障,研究加强美术馆志愿者工作的理论和政策支撑,适当增加志愿者工作相关的经费投入,创造人性化的服务法律法规、制度机制比较健全的志愿者工作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充分发挥志愿者自我能力,做好各种公共文化服务。

五是我特别想强调的,要增进交流。

既要增进美术馆与馆外机构的合作交流,比如说与其他的志愿者组织、各大院校、社区中小学的合作,更要加强国内外的业界交流互动,比如举办今天这样的讨论会,全国性和地域性的志愿者的评优比赛。我知道中国博物馆协会每年评选十佳志愿者甚至还开展讲解方面的服务,比如我们在座的杨丹丹主任就组织北京市的博物馆进行讲解水平的比赛,这些工作在我们美术馆界可以实行。

再就是开展国际美术馆的调研和交流,取长补短,激发创造,鼓励提高美术馆的志愿者工作水平。我的建议主要是这些。

最后我想用一分钟的时间特别感谢支持我们这次调研活动的中国美术馆、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的领导和同事,特别感谢参与这项研究特别是资料整理和分析的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的诸位实习生,他们做了很多的工作。我也特别感谢参与这次调研的24家美术馆,非常感谢你们!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此次调研的机构和人士,谢谢大家!

《博物馆调研报告(精选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