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工地实习报告范文汇编六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地实习报告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地实习报告 篇1时间:3 月1日-5月31日
地点:太原晋源区
实习对象:桩基础、放线施工及有关工程问题
实习主题:桩基施工
实习人员:武永明
3月1日,为增加专业实践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我在太原鼎鑫地基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在这次实习中,我跟随公司的主要技术人员进行一住宅楼的桩基础的施工体验。通过这次的实习,不仅使我增加了不少专业的实际工程知识,对我一年以后的工作也是宝贵的经验。同时,在跟工人们同吃同住的一段时间里,也使我切身感受到的建筑工人们的辛苦,他们顶着炎炎烈日,挥汗如雨地工作。当我们住在舒适的房子的时候,不要忘记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温馨的生活住所。 由于此次实习时间较短,我仅对工程的桩基础施工作了粗浅的学习、操作和分析,也因而增加了对桩基础的了解。 下面简述我实习的内容:
基础是将建筑物荷载传递给地基的下部结构,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桩基础成为了建筑工程中目前常用的一种深基础形式。我结合公司技术人员的介绍和通过查找一些资料,对桩基础概括如下几个方面:桩基础是用承台或梁将沉入土中的桩联系起来,以承受上部结构荷载的一种常用的基础形式,是将上部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深处承载力较强的土层上,或将软弱土层挤密室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能力和密实度。桩基础按桩的受力情况,可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两类;按桩身的材料,可分为木桩、混凝土桩、钢筋混凝土桩、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桩和钢桩等;按桩的施工方式,又可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两大类。
一、施工技术
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以及施工条件而合理选择不同桩及沉桩方式。
1.预制桩施工:预制桩是在工厂或施工现场之称的各种材料和形式的桩,建筑工程中常用的预制桩是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常采用的沉桩方式有静力压桩法、锤击
沉桩法、振动沉桩法和水冲沉桩法等。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速度快,适用于穿透的中间层较软弱或夹有不厚的砂层,持力层埋置深度及变化不大,地下水位高,对噪声及挤土影响无严格限制的地区。我所实习的桩基础就是根据工程地质条件选用了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用静压桩机降预制桩压入到地下19米。但由于该工程地质报告没有完全反映该施工现场的地质状况,导致在打西部楼桩时,当桩身到了19米,仪表显示没有达到设计的压力值,最后又焊接一根预制桩,压到设计强度,截断测得此时桩身21.25米,比东部楼平均深了2米多。所以,地质报告的准确性及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对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率都有很大的影响。
2.灌注桩施工:灌注桩是直接在桩位上就地成孔,然后在孔内安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成的。常采用的沉桩方式有干作业成孔灌注桩、套管成孔灌注桩、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等。我在公司所承建的怡和小区施工现场见过套管成孔灌注桩的机器设备,但没能看到施工过程。 灌注桩相对预制桩施工速度慢,它首先要预制钢筋笼,然后将其放入打好的孔内灌注混凝土,适用于严格限制噪声、振动、挤土影响、持力层起伏较大的地区。沉桩设备沉桩设备沉桩设备沉桩设备 根据不同的桩都有不同的沉桩设备。在此次施工间隙,听工人师傅说公司目前常用的打桩机械有静压桩机、复合载体夯扩桩机、CFG桩机、泥浆护壁灌注桩机和沉管桩机及粉喷桩机等,而目前全世界的桩机型号有110多种,我国也有40多种。
3.放线施工:在施工人员进场,机器设备检修正常,工程材料备齐,场地清理平整后,技术员就要根据图纸进行定位放线了,定位放线完成经核查无误,有监理方签订施工协议后,施工人员就可以施工了。作为一名实习技术员,参与了基础放线的全部流程,总结如下:定位放线准备工作 ①测量定位放线前,首先要认真阅读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及施工要求;对图纸的尺寸及标高要认真核对;检查总尺寸和分尺寸是否一致,总平面图和大样图尺寸是否一致,不符之处要及时向设计单位提出进行核对修正。然后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测设详图,计算测设数据。 ②测量放线所使用的仪器、工具必须是经检验过的合格品。此次定位放线中,我们使用的测量仪器是电子经纬仪,并且在每次测量前都进行了检验校正,关于经纬仪的安置、整平、瞄准、读数及测量中要注意的事项等操作,我也从几位工长那里学到了不少技术经验,在此就不啰叙了。所需的工具就比较繁多了,有卷尺、钢尺、铁锤、木桩、钉子、竹筷、锤球、白线、红绳等。 建筑物的定位建筑物的定位建筑物的定位建筑物的定位 建筑物的
定位是把建筑物外墙各轴线的交点测设到地面上,以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并以此依据作基础放样和细部放样。因定位条件不同,定位方法可选择用测量控制点、建筑基线、建筑方格网定位,还可以用已有建筑物进行定位。 ①根据建筑红线定位:根据城市规划部门批复的总平面图所给的建筑红线进行定位放线。定位放线时依据建筑物主轴线与建筑红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进行建筑物主轴线的测设。 ②根据建筑方格网定位:在施工现场有建筑方格网控制时,由于建筑方格网轴线与建筑物轴线平行或垂直,因此可有直角坐标法进行建筑物的定位,计算简单,测设方便,而且精度较高。 ③根据已有建筑物定位:根据拟建的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物或道路中心线的位置关系,进行建筑物主轴线的测设。我们在放设本工程时就是采用此方法,依睢阳区综合办公大楼的外墙线进行的档案馆主轴线测设的。建筑物放线建筑物放线建筑物放线建筑物放线 ①基础放线:根据建筑物主轴线控制点用经纬仪先将建筑物外墙轴线的交点用木桩定于地上,并在桩顶钉上小钉作为标志。房屋外墙轴线测定以后,再根据建筑物平面图用白线连接各木桩上的小钉放出内部开间所有轴线。然后检查建筑物轴线距离,其误差不得超过轴线长度的1/20xx。最后根据中心轴线,用白灰在地上撒出及槽开挖边线,以便开挖。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将每一个木桩用铁锤夯实,防止拉轴线时,由于木桩松动带来较大误差。 ②控制桩的设置:由于龙门板在施工过程中容易被施工机具或运输车辆碰坏,因此可采用控制桩的方法作为开挖后各阶段施工中确定轴线的依据。控制桩在轴线延长线上钉设,距离槽外边线2—4米,也可用经纬仪将轴线延长,投射到附近建筑物上,用红漆作出标记,以代替控制桩。在此工程中,我们则依①轴线延长线在北侧打控制桩,在南侧墙上用红漆作标记,而在⑧轴线延长线上用红漆在西围墙上做了标记。桩位测设桩位测设桩位测设桩位测设 桩位测设就是依据平面布置图将每一个桩位测设到实际位置上,可用直角坐标法和极坐标法进行桩位测设。直角坐标法就是依各轴线的交点为原点,根据桩位距离轴线 ……此处隐藏11691个字……。虽然实习时间只有短短的三周,但是我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很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了起来,收获还是不少的。
我所去的工地是金质仙葫住宅7号楼和10号楼,由广西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广西基础勘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轻工业南宁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监理,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承建。7号楼和10号楼建筑层数均为地上29+1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均为91.6m,7号楼的建筑面积为15321.961㎡,10号楼的是17545.242㎡。
我们小组于6月22号开始实习,去到那边要转车,将近一个小时半的路程,由于比较远,所以我们都是7点不到就醒来,然后在东门口集合,再一起搭公车去。我们在实习期间时工地的两栋楼均是在建着主楼,这两栋楼在去年12月份就动工了,所以我们没有看到挖土方,搞基础这些工程。去到工地后认识了各位工长,还有几位建院的实习生,他们的实习和我们不同,他们是生产实习,结束就是直接正式成为施工员了的,所以他们的实习时间是蛮久的,他们几个都是一开始就跟着工程了的。这工地的两栋楼都有两个工长在负责,还有两位测量员和一位总工长,另外的有一位水电工和一位资料员,上面的就是生产经理和项目经理,这些人员均是在同一间办公室的,预算员和财务员,还有监理在另外一间办公室,我们跟随的是施工,也就是乙方这边的。这些工长都蛮年轻的,总工长也就是才毕业6年,其他的也是2,3年,都蛮年轻的,所以沟通也不是很难,他们也是很好说话,有什么问题我不懂的问他们后都会很详细的解答,应该说是比较照顾我们吧。
在这里先感概一下,就是进工地绝对要带安全帽,特别是上到铺满满堂脚手架的楼层,密密麻麻的,虽然是低着头行走,不过有时候也免不了头部碰到钢管的,特别是门口那,因为那有脚手架,而且穿墙螺杆也在那,比较窄小,我每次到这些门口总是挨碰的,如果没有带安全帽,后果不堪设想;其次就是绝对不要踩地上的模板,特别是那些刚刚拆模但没有搬走的,我就是踩中一次,幸好没大碍,听工长们说在工地没有不中招的,再怎么小心翼翼也有疏忽的时候,所以他们都是穿那些有厚板底的鞋子,或者是那种在中间夹了层钢板的,踩上了也不会伤脚的。
到工地后做得最多的就是放线,虽然不是主力,但是帮忙拉墨线,拉钢尺和拿标尺是经常的事,放线主要是建筑物水平标高测量和模板放线。水平标高测量师采用分层传递法,根据±0。00标高线,将建筑物的标高引至一层柱的竖向钢筋面上,用红油漆标注,并以此层向上传递测量,这些放线任务采用水平仪、标尺,还有钢尺就可以完成,一般是打五零线,如果不方便的话也可以打一米,有了标高就可以知道在浇筑混泥土时厚度的确定,还有弄满堂脚手架时确定净高。模板放线首先是把主横轴和竖轴线打下面一层引上来,然后再以这两条轴线为起点,引出各条轴线。模板放线时,根据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中心线和边线,墙模板要弹出模板的边线和外侧控制线,以便于模板安装和校正,模板放线有两次,一次是在刚打好混泥土放一次,另一次是在满堂脚手架上板模板放一次。模板放线虽然主要用到的方法虽然原理是一样的,我放了几次线,发现在细致上也有点不同,不过测量员说了,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总的来说,这两种放线不怎么用到全站仪,即使用了也是当经纬仪用,关于那些用坐标来确定方位的主要是在建筑物定位时用到,所以我觉得有点遗憾。
其次是模板工程,主要是注意剪力墙模板是否安装得牢固和上下是否一致,因为在浇筑混泥土剪力墙时,所用到的震动棒震动很大,如果模板不牢固的话很容易发生涨模现象,我在好几处地方都看到了剪力墙某个地方凸出很多,据工长说这就是涨模了;至于怎么支模板,这些都需要工长事先确定模板的组装设计方案,向模板工班组进行讲解怎么操作。
至于浇筑混泥土我也看了几次,这个是一次性的工作,如果中途被打断的话,一般都要留施工缝。浇筑前应对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净,并检查钢筋的水泥垫块是否垫好。而且使用木模板时应在浇筑混泥土前使模板湿润,至于混凝土的强度是在施工图那有说明,工长的工作就是联系好混泥土公司,在浇筑混凝土时要监督是否震动得到位,不要发生缺角现象。在混凝土浇筑好后也要养护好,我便看到了有一次由于浇筑好混泥土后没有盖上薄膜,刚好之后又下暴雨,导致这次浇筑的混泥土都不怎么好,其表面有一层细沙。
钢筋工程不是很了解,我们去的时候那两栋楼都是建到十几层了的,那些钢筋数量和长度都是很早就确定好了的,工地那专门有一个钢筋工长,他说是用软件算好钢筋长度,再结合一些经验,钢筋下料就这么出来了,之后的工作就是交给钢筋工班组处理,然后再检查梁、柱和板面钢筋是否是按照施工图的说明来铺设。
脚手架工程是外包的,至于怎么支脚手架在施工方案那有说明,工长们只需告诉包工头怎么操作,然后主要在每层的满堂脚手架和外边的完工后检查下就OK了。
总的来说,我感觉施工员的工作就是看懂图纸和确定好施工方案,然后向施工班讲解怎么操作,之后在这些工程完工后检查是否合格,不合格的话就找包工头来叫他们重新做过。遇到问题要及时处理,如果是大问题的话要及时向项目经理报告,共同商讨处理方法。还有就是要配合监理员的工作和应付上级的检查。其实也觉得他们有时候是很忙,不过有时候是蛮空闲的。
对于这次实习,我发现如果不实践的话很多问题都考虑不到,实践后才知道是什么情况,我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都是理论知识,到了工地后才发现不是知识不会用,而是要学会怎么用,学会变通,把实践结合起来。通过这次实习,我发现自己的不足:首先是理论知识严重不足,掌握得不够扎实,比如说混泥土的振捣时间、振捣方法,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养护温度、养护时间,混泥土开裂的原因,钢筋高出楼面的长度等等,这些概念都很模糊,实习时用到了才知道自己没学好,这些也是不怎么好问工长的,因为都是课本上的东西。其次是对施工图纸的不懂,可能是在课堂时学的都是简单的,片面的,等到了工地后,才发现原来图纸是很复杂的,一大堆图纸,看到头都大,有时候为了确定某个设计标高,需要要看好几张图纸,实际中的标高和设计标高便很容易混淆。我觉得自己首先在看图纸这就不过关了,看来要反省下自己和继续努力啊。还有就是施工规范不是很清楚,致使发现错误后也不知道它是错的。
当然,发现自己的不足,也有自己的收获,首先就是了解了工地的环境,作为一名男生,以后的工作很可能是从事施工方面的,到那时住在工地就是必然的事了,我去的工地是在城市里,不觉得有什么不适应的,但如果以后去的工地是小山村的,甚至是荒山野岭的,那也很难说了。其次,去工地后也学会了与工人们打交道,对于一些技术问题可以很好的交流处理。还有我觉得在课本上看到的一些东东,虽然知道概念,但是想不出来是怎么一个模型,通过去工地后才发现原来是这样子的,比如说穿墙螺杆,有时候很多东西描述够仔细的,但不亲自见过,确实是很难想象的,这些也比较容易忘记。,所以,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真理。
对于这次去工地实习,虽然发现自己很多不足,但是也指出了一条道路,就是在之后一年的学习中要学会懂得这些知识,要不断地弥补着。同时也学会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总之,能学到和体会到的是蛮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