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绘类实习报告范文汇编七篇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测绘类实习报告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测绘类实习报告 篇1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水准仪的安置、整平、瞄准与读数和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
2.掌握全站仪对中、整平、瞄准与读数等基本操作要领;
3. 掌握测绘学的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以及碎部测量的一般方法;
4. 了解和掌握测绘有关内业处理软件(CASS)的基本使用;
5. 培养同学们的基本功,充分锻炼同学们在测,记,算,绘各个方面的能力;
6. 帮助同学们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个人责任感;
7. 充分认识到测量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引导专业素质的养成;
8. 培养同学们快速,严谨而有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仪器与工具
三脚架、皮尺、DS3型微倾式水准仪、全站仪、水准尺
三、实习任务及安排
任务:测量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的一片农田,完成一幅地形图,并完成测量实习报告书
过程:将参与实习的31人分为4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习期间的任务
7月15日 各组长观察地形、分配任务、检查仪器
7月16日 各小组布点,我们组布置S13-S17
7月17-18日 水准测量,测闭合S13-S17的高程
(2)实习内容
一、实习项目
在为期三周的时间内,实习小组完成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高楼乡小匣村的一片1000多亩的田地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及数字化成图工作。
二、测区概述
高楼乡位于武山县西面半干旱山区,距县城30公里,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840米左右,平均气温9.6℃,属温带大陆半干旱气候,年平均降水量480mm。有21个村3743户18805人,全乡总耕地面积46957亩,其中川地2395亩,山地44562亩。漳河由西向东流过,水资源充足,加之土质肥沃,特别适宜种植业发展。实习期间正值炎暑,气温可高达39摄氏度,给野外实习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三、作业方法
1、图根控制测量
任务:
(1)选点,埋设标示:根据已知点的位置和侧区环境,选择图根导线点位。
(2)导线测量:外业测量水平和水平距离,计算点的平面坐标。
(3)水准测量:从已知点出发,按照四等水准要求测量图根控制导线点的高程(采用闭合或符合水准路线)。
1.1现场踏勘、选点击标志埋设
选点之前应收集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高一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根据测图要求,确定导线的等级、形式、布置方案。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初步布设方案,再到实地踏勘,选定导线点的位置。
导线点点位选择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为了方便测角,相邻导线点间要通视良好,视线远离障碍物,保证成像清晰。
2、导线点应埋在地面坚实、不易被破坏处,一般应埋设标志。
3、导线点要有一定的密度,以便控制整个测区。
4、导线边长要大致相等,不能悬殊过大。
1.2四等水准测量
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即s13-s17闭合路线,其长度以安置4~6个测站为宜。沿线标定待定点(转点)的地面标志。
测绘类实习报告 篇2一、 实习目的
通过对古建筑、民居街巷等建筑的测绘实习,增强对中国传统建筑经验的感性认识,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在课堂上所学的多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亲手将建筑实物按比例绘制成工程图,进一步加深对建筑造型和营造方法的了解。
通过实习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学习建筑,建立建筑体验与认知,总结建筑经验,培养专业素养,提高审美能力,使我们了解对所学各门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我们的建筑空间概念和识别能力,提高图纸表现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为建筑设计和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实习时间、地点
实习的具体时间安排是6月13号至19号学习古建筑测绘的理论知识,20号在外实习考察,21号至24号画图、写实验报告,整理实习成果。
实习地点是湘潭市文庙、鲁班殿、关圣殿、夕照亭
三、实习参与人员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08建筑学本部1、2班及潇建1、2班
四、实习具体环节及步骤
1、 动员大会
14号上午在指导老师的领导下,所有参与实习的班级在专业教室召开了这次实习的动员大会,胡隽老师宣读了这次古建筑测绘实习的任务书,就本次实习的目的和任务及要求做了详细的说明,并对所有参与班级进行了分组及实习任务的分配,我们小组是测文庙配殿的东厢。然后张世武老师给我们简单的讲解了古建筑测绘的步骤和方法,一先定轴线,二依次测台阶,铺砖、山墙等,三测建筑立面,四测建筑单体剖面,五画建筑大样图,或拍照拓图,六用CAD、SU、PS等软件出图,使我们对本次实习任务有了一定的了解。
2、理论知识学习
继动员大会之后,我们小组根据老师的引导在图书馆借了2本关于古建筑测绘的书仔细研读,了解了古建筑测绘的具体步骤及要求。首先勾画草图,了解了勾画草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各类草图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大样图等的画法要点。然后是单体建筑的测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最后是古建筑测绘中的摄影的目的及技术要点。
3、实地考察测绘
经过了一周的准备时间,6月20号星期一,我们开始了实地考察测绘。根据老师的安排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八点半要到达实习地点,并一个个点名。因为对实习地点的路线不熟,又为了不迟到,所以我们小组规定早上7:10到学校俱乐部大树下集合。在班长那领了测绘的工具皮尺和卷尺之后,我们小组的成员就一起出发了。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充满激情与朝气的朝着实习的地点进军,期待着我们将要测量的建筑,心情丝毫没有下雨而受影响。
这次不算第一次去文庙,第一次是大一时对古建筑的认知实习,这次是对古建筑的测绘实习,使我们对建筑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培养我们的专业素养,提高审美能力。
我们这一组是石芳、王旭玲、王晓玲、魏超、王赞、兰开春六个人组成, 团队协作精神很强,一到实习地点老师点完名后便开始熟悉环境了。老师也当场给我们讲解了实习的具体要求和操作,虽然之前有准备,看了一些古建筑测绘的理论知识与测量步骤,可是到了现场却还是有点不知所措,但听了老师的讲解之后,我们心中的疑惑便一下子解开了,大家都豁然开朗,也正式开始了今天的实习。< ……此处隐藏5680个字……2、在测绘之前,对部件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通过观察、研究、分析该部件的结构和工作情况,及认真阅读指导书,这样可以了解部件的用途、性能、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以及零件间的装配关系。
3、严格按照《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规定,绘制零件图和装备图,独立按时完成绘图任务。
三、实习内容:
实习过程体现出了团结,精神,特别是碎部测量的时候。一个绘图,两个计算,一个记录,一个读数,两个立尺,一个指挥,大家各司其职,没有一个是闲着的。初时我们画得不快,随着大家对过程的慢慢的熟悉,大家的配合越来越好,不一会基本图形就呈现出来了,一天下来大家的感到非常累,但是很充实!
虽然实习已经过去了,但它留给我很多。首先它进一步熟练了仪器的操作和测量的步骤和过程。其次他让我感受到了团结的重要性,测量中大家团结一致的精神让我感受到团结在以后的社会工作中会多么的重要!再次,大家敬业的精神使我感动,以前大家是最爱睡中午觉的,但实习过程中,大家为了赶进度,吃完饭人到齐就出去测了,都没休息一下。以上就是我对这次实习的总结。
四、实习总结:
(一) 以前觉得书本上很空洞的东西现在清楚明了了许多,我真正的感到了“实践出真知”这句话的内涵,自己亲身实践的东西是自己永生难忘的,这也是人类得以生活得更好的根本原因;
(二)从小的方面来说,我身切体会到了做好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在做事之前,要周全考虑到做工作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我们学理工的,更要有逻辑思维和一丝不苟的态度来对待事情。
测绘类实习报告 篇7去月岭村之前,我用谷歌地图搜索了一下它的地理位置。在桂北兴安还要往东北的方向,非常偏僻。网上看到的图片大都是月岭村的著名雕刻贞节牌坊。一些建筑的风火墙以及后来我们到达的时候看到的挂着许多中举的红色报喜牌的房子。房子之间的距离相当狭窄,那小道看似只能容一人行走,两人擦肩勉强过人。当时就想这要是架设经纬仪那是相当困难的。若是有人赶牛经过,这操作进度不知要如何进展。
周五蔡老师给我们开了会以后,晚上我们便请测绘的同学教我们使用经纬仪。一边看书一边学习。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感觉。白天在学校以教五楼为目标演习测绘了一次,渐渐熟练了仪器的摆放步骤,提高调节速度。在我们的虚心学习下,终于把仪器的操作以及原理和计算方法掌握了。小组开会各自分配好每人需要带的工具,当时我认为我们的准备工作做的还是挺充分的,但谁也不太清楚月岭村的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
到了灌阳月岭村后,安排好住宿蔡老师带我们在村里观看各个建筑并分配各组任务。月岭村三面环山,背依灌江,据说有700多年的历史。古民居始建于明末清初,是典型的湘南式民居。其中六大院是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民宅建筑,相传这是唐氏祖上为其六房儿子修建的庭院,其庭院各立门楼,门牌雕刻细致精美、灿烂辉煌,依次名为翠德堂、宏远堂,继美堂、多福堂、文明堂、锡嘏堂。每个庭院都各有其特色。我们负责测绘的是多福堂。
多福堂门前没有照壁,或者已经在历史中销毁。门牌简约典雅(如图1)。正上方雕刻有梅兰竹菊四幅图画并有七言律诗一首;正中雕刻有豫顺呈祥大字,并有三瓣藤草图样围绕;左边为燕子春归图,右边为蝴蝶闹春图。西立面有良马乘荫图(如图2),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东立面为百花齐放图,稍有销毁,但依稀可见。
多福堂由六幢建筑围绕组成,每幢建筑均为上下两座结构。多福堂庭院为二进式庭院,呈中轴对称。前设中门、天井和大堂,后有小堂和天井,配有住房、厨房、客房、仓库。宽敞明亮、整齐划一,气势恢宏。
我在我们组里主要负责画中门立面图和画屋架结构图。
起初我误认为中门是不可开合的照壁。后来发现其门上的榫卯构造,再与屋主人确定后才肯定那是中门。一进和二进均各有中门。
画屋架的时候遇到许多难题。许多地方过高看不清楚,只好去推测。测绘的时间非常紧张,为避免遗漏,我们还拍了大量照片。最为复杂的屋架结构就在于门牌与中门之间与两边厢房连接的地方。门牌盖顶为半坡盖顶,且较高,而两边的小厢房都是双坡屋顶形式。两个盖顶间就存在屋顶交接的问题。如何交接且能保证其防止雨水流入房间内呢。围绕房间的小道都很狭窄,使我无法向上看清它的庐山真面目。还好组里的同学借了梯子拍到了珍贵的照片。
往后还有大堂与堂后两间厢房的交接也是较为复杂。房屋主人很好说话。我与他打了声招呼后爬上一进西厢房二层的房间内观看,上楼梯吱吱唧唧的声音甚是令人觉得危险。二楼尘埃满布,看出来已被屋主人废弃很久。上一进西厢房二楼除了看清屋顶的搭接情况外(如图4),大堂屋架的结构在这里一览无遗。大堂托檩并没有横穿整个房间,而是伸出厢房十公分左右截止(如图5)。
建筑的有些局部损坏只剩下后来修缮的部分,使我们只能自己按照自己学习的相关知识去推测。比如说二进的八角墙的厚度和屋顶的梁之间的搭接关系。首先是墙体的完整性以及它主要作为承重的功能。根据其房间的关系推测出其墙体是直墙,且墙体厚度较大,八角是直墙去掉一部分而成。又比如说东立面的门上的奇怪叠涩。一般来说是水平然后叠涩向外的,现在确是往一边倾斜的叠涩(如图6)。叠涩上的瓦片已经没有了。根据上面残余的瓦片弧度痕迹和雨水在墙上侵蚀的痕迹推测出瓦片依然是成排状叠葺的(如图7)。
由于分工明确我们组的测绘进度很快。晚上我们又将平面进行精确绘制讨论和总结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第二天早起将总平面定位又重新测量了一遍,总算是完成了测量的基本任务。
可能起先谁也没有估计到为了得到这些资料和数据会遇到这么多的挫折和麻烦。由于建筑物本身的体量过于庞大且我们都没有确实经验,一开始根本无法入手。还有房屋本身结构上的复杂性,以及损坏后修善以及加建的房屋部分遮挡,影响了我们对建筑本身原有的一些结构的判断,这些使我们一度有点灰心丧气。当然,由于我们大家的努力这些困难被我们一一地克服了。
体会最深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对建筑测绘的认识。无论是从建筑大轮廓的把握上,局部细节的微妙处理,还是其中屋顶、墙体、柱子、梁枋相互的连接等等,我们都走了不少弯路。最后通过分析和反复的论证我们还是得出了最为精确的数据尺寸。我认为这些在实地的工作中所获得的经验是我们在课堂学习中永远无法得到的,因为有些结构很难仅仅通过想象去完成。更甚至于有时你看着实物也会因为透视和误差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产生。这样反复的验证和观察使我们在对于建筑结构的理解和体量的把握上有很大的帮助,这样的锻炼对我们将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的学习和研究的帮助是不可估量的,所有的同学都受益非浅。
应该说虽然我们没有很先进的测量设备,也没有丰富的测量经验,但我们还是很好的完成了测量的任务。一些因地制宜的测量方法更是我们智慧的体现,也许这正是此次测绘考察的真正目的。
离开月岭村之前,我观望这两天忙于测绘而忽略的景象。那长长的青石板巷道,那厚厚的墙壁和那些至今月岭人还在用的古老的家具物件,如一部走马灯一般的黑白电影,它们静观着每一个路过的人,就好像在向我们陈述着月岭的历史。夹杂在墙缝间嫩绿的小草随风轻轻招摇着,挥挥小手向我们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