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中班家长会发言稿14篇
在当下社会,能够利用到发言稿的场合越来越多,发言稿的格式由称谓、开场白、主干、结尾等几部分组成。那么,怎么去写发言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家长会发言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中班家长会发言稿1一、中班年龄特点:
孩子进入中班,注意力集中了。集中精力从事某种活动的时间也较以前延长,小班一堂课15分钟,中班为25~30分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和小班的时候相比较,他们会更自主,好奇心极强,喜欢参与探索性的活动,不喜欢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这个时期已经开始有自我意识了,这个时候我们鼓励他们自己去想,去做,去尝试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这个时期,做为老师完全可以先做一个观察者和协助者,来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在哪里,适时的帮助他,让他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空间。但这个时期也是最让老师和家长头疼的时期,孩子不象小的时候那么听话,道理又听不懂,什么都想知道可又缺乏耐心。
一、语言方面
学习注意倾听、理解日常用语。学习用普通话大胆、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学习欣赏文学作品,乐意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口齿清楚地朗诵儿歌和学习复述故事。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努力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良好的语言环境。中班的幼儿比小班的幼儿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小班的语言要求只要了解所学的语言的内容,大致了解故事的情节,能够零星的说出词语,简单的句子。中班则是在这个基础上要求对常见的语句不但要求了解,还要会在生活中运用,在回答问题或者日常交谈中,时刻要求孩子说话完整,能说一整句,就不说半句,能说半句,就不说两个字。鼓励幼儿大胆的交流。
上课的情况:
1、有部分幼儿上课思维非常活跃,喜欢参与活动,但是规则意识较欠缺,在老师提出问题以后,总是冲到老师前面来讲;或者就是不经过老师的允许,在下面自由讲话。其实,这部分幼儿上课的积极性非常高,但作为一个集体也必须有一定的规则,所以我们常说,你坐好了举手一会儿就轮到你了
2、有一部分倾听习惯比较差,上课时一般只有前十分钟是认真听老师讲的,等到小朋友站起来回答时,幼儿的注意力就开始分散,开始玩自己的衣服、会跟旁边小朋友讲话、自己管自己转来转去,也有些孩子是人在那里坐的很好,但思想早就飞出去好像我们讲的都和他无关,请他回答问题什么也不知道。这些都是部分的现象,在上课时也有一些孩子的思路一直跟着老师,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
所以我们接下来会努力的培养这一部分孩子的倾听习惯,也请家长积极的配合,平时和自己的孩子多交流,要求用普通话,而且要孩子的眼睛看着你,讲完后再反问他刚刚妈妈讲了什么,看孩子能不能回答你,并且要求孩子讲完整话。当然在上课时也有一些孩子的思路一直跟着老师,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
而且这一阶段的孩子连贯性语言开始发展,运用语言交往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在这个学期,我们准备安排教室里的安静的活动,就是阅读。学习有顺序地看图书,乐意与同伴交流图书的主要内容。这一点,在过去的一年来每个孩子在语言方面都有多多少少的进步,可是班级的图书常被幼儿抢坏或者因为错误的看书方式损坏,因此,这个学期,我们开始有意的引导孩子们带着目的,也就是要带着问题去看书,以帮助孩子克服胡乱翻书的习惯。
第一步,要教会孩子认识封面和封底。学习从前(封面)往后一页一页轻轻翻书。看的时候,可用手指着画面内容一样一样的说。看完后,要把书合起来,并且封面朝上“送回家”。所以我们鼓励孩子从家中带来图书,并与伙伴分享,带来的图书最好是简单的绘本故事,有色彩鲜艳的图画和简单的文字(有一些家长带来了,唐诗,拼音,这些并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的书)我们组织阅读与讲故事相结合,还有部分孩子不会看书,也没有兴趣,喜欢看电视,并乐意将熟悉的内容与同伴进行交流。
二、科学方面
科学领域包括科学和数学两部分,他的独特价值在于它对幼儿思维方式的培养,尤其是理性思维方式的启蒙。小朋友升入中班之后,学习能力、操作能力、表述能力增强了,所以在活动中,对小朋友的要求也不一样了。举个例子,比如说一个科学活动 “秋天的水果”,在活动之前,我们请家长和小朋友们一起收集了许多秋天的水果。家长可能觉得怎么每周科学活动都要我们带东西,其实现代教育提倡教师、幼儿、家长共同成长,收集不是你找了让他带过来就交差了,当你们带孩子收集活动的材料时,这就是小朋友的第一学习时间,你带孩子收集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样在我们活动前,你已经丰富了孩子的知识。
我们在活动中,让孩子们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尝一尝等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秋天的水果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的特征,这样的活动孩子们是兴趣盎然,教学效果非常好。如果家长在收集的过程中先给孩子上了第一课,那么孩子在这时就会把在家里了解到的事情讲给全班小朋友听,他们在自己的相互交流中获得知识。当然家长帮助幼儿收集的物品带到我们的活动中,也使我们活动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孩子在自己动手操作中发现的知识比说教容易接受并能持久保留在记忆中。
三、社会
我们着重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的教育。引导幼儿学会关心他人,乐于与人分享,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但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明礼貌的影响对幼儿也是很大的,在外游玩时学会和他人进行交往。我们除了在社会课上向幼儿讲解一些社会行为规则和社会情感以外,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我们更多地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同时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不少家长都反映自己的孩子胆小、怕和别人说话尤其是陌生点的……孩子胆小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多数孩子胆小、孤独都是与缺乏经验有关。因为不少家长常常唯恐孩子发生意外,整天护着、保着,父母的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学习自己解决问题和锻炼意志的机会。
于是,在园,我们鼓励幼儿大声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名字,老师的教学也多以“开放型”组织,故意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孩子们去交往;在家,我知道好多家长都成了好朋友,带着自己的孩子与同学一起在外游戏,到同学家做客。孩子们很快地从自己一个人玩到手牵手玩娃娃家、到早上见了面互相问早,最后到自己想办法解决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初步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的习惯。愿意承担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和集体服务劳动,初步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这个学期,我们将会加入小组长的形式,请一些幼儿做老师的小帮手,一起帮助老师为其他幼儿服务。学习关爱并尊敬父母、长辈和老师。愿意、关爱弱小者,有爱心和同情心。孩子之间常有矛盾发生,当闹矛盾的时候,要把它视为教育解决矛盾的良机,养成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习惯。这就要求父母不要有偏见 ……此处隐藏36820个字……游戏等一系列活动来培养孩子。
3、多鼓励孩子
要根据具体的事和物来夸奖孩子,应该夸奖时就夸奖,该批评时就批评。不实的赞美只会导致幼儿以后更难承受批评和挫折,不仅不能帮助幼儿提高自信心,还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同样,在家中,如孩子画画时画得很乱,请家长不要马上用批评的口气面对孩子,这样很容易丧失孩子的自信心。
四、需要家长配合的内容与要求:
1、做好孩子的安全工作。穿着需要注意,不要有金属挂饰,不要穿拖鞋跟系鞋绳的鞋子来学校。每天来学校前家长们要检查孩子的口袋和书包,不要让孩子带零食和玩具及有危险的东西,不要给孩子带耳环及项链、戒指等贵重物品,以免遗失。开学到现在,发现孩子带的小东西很多,有铁丝、火柴、玻璃、弹珠、药品、叉子等,这些小东西很危险,万一有什么事的话对孩子会造成伤害,当然,幼儿园是没有这些东西的,所以请家长来园时一定要仔细检查孩子的书包,是否有不安全的东西。放学接孩子的时候也是一样,请家长们不要,一人接送多个孩子,一车接送多个孩子,例如一辆摩托车接送三四个小孩,小孩坐不下都要掉下来了,也给上。这样行驶的时候非常危险。(图)
2、如果您的孩子在家出现情绪不稳定或身体不舒服时,请您在送孩子入园时及时告诉老师,以便我们能多关注孩子,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不能带药来学校,孩子生病,需要休息才能更好的康复,家长可向老师请假让孩子在家休息病好后再回学校。如果没什么大碍,吃药即可的小病,不允许带药入园,家长可入园前在家吃一次,放晚学回家吃一次,晚睡前吃一次,也是一样的。尽量避免孩子带药入园,私自服药,发生意外。
3、严格使用接送卡。按照法律规定,幼儿园的孩子必须由18周岁以上、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成年人接送,为了孩子的安全,请家长们配合我们的工作(最好是有固定的人员来接孩子)今天不能来接或者是换人来接,要提前打电话告诉老师。如果你的电话号码有变动也请及时告诉我们,以免有急事时联系不上。
4、严格遵守接送时间。孩子的入园时间是七点五十到八点半。老师提前到校开门是为了做好接园准备工作,如开灯,开门,课前准备等工作,如此时学生入园,老师无法专心接待,极易引发事故。我们的开园时间就是早上七点五十到八点半,家长只需要在这个时间段内将学生送到班级交给当班老师即可,有些家长六点半、七点就早早把孩子送到校门口,然后就回去了,孩子在校外乱跑,容易出事,有可能打架,有可能被车碰到,有可能自己玩着玩着就受伤了,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所以请家长在正常时间送孩子入园即可。晚上放学的时候也是一样,放学时间四点到四点四十,到时候按时来接就可以了,不用提前来门口张望,提前一次,晚一次都不能向孩子证明什么,但是它带来的恶果是你想不到的。学校规定放学时间就是为了让孩子有个规律的作息习惯,如果家长不能配合,那么孩子极易养成一种随意散漫的时间观念,这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到以后上小学也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爱去不去,到时候头痛的还是家长自己。
5、尽量不要让幼儿无故缺席、迟到,以免影响孩子的学习,如果今天有事不能送孩子来幼儿园了,家长应及时打电话跟老师请假。
五、强调内容
1。作业的布置问题
有的家长非常重视作业,把幼儿园的教育和小学的教育混淆在一起,其实这是错误的理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周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园的孩子应该是以游戏为主,在学中玩、玩中学。也有文件规定,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不得开展任何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
每天我们都会给每个孩子布置活动任务,每一天的任务已经在课堂中消化了。有时候我们会给孩子布置一些家庭任务,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我们会把一些通知粘贴每个班级门口的家园联系栏,家长门每天接送孩子的时候请多一些关注,以免错过重要通知。希望在与家长们的共同配合努力下,让本班的幼儿更好、更健康地成长。当您把您的孩子交于我们手中时,请您多给我们一份信心与理解,我们对每一个孩子都是公平的,我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您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2、重视家庭教育
现在有一种教育现象就是,孩子大了,也调皮了很多。打架现象明显增多。孩子很听家长的话,说在学校谁要是谁欺负我了,我妈妈说就让我使劲打他。当然,我很理解每个家长的心情,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委屈,但是幼儿从小就要养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老师在学校尽力培养幼儿的好的习惯,可是家长这样等于将老师的一片心血全费了。孩子之间是没有长时间的仇恨的。试问。您觉得自己的孩子要是特别能打人好吗?你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成为一个人人不敢接近的孩子吗?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就要学校和家庭达成共识。孩子之间无大事。一个班四十个孩子,难免会有矛盾冲突。一般来说孩子之间不会有故意伤害行为,可能容易产生矛盾的幼儿也正是特别合得来的幼儿,只是孩子的交往方式我们大人不理解,他们也许一分钟前争吵,一分钟后又和好了,也许这才叫孩子。所以当孩子和你述说自己和同伴之间发生的矛盾的时候,请正确引导,并且尽量不要参与到孩子之中,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如果您认为孩子可能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和我们老师沟通,由老师引导解决。
懂礼貌、讲文明。平时要学会礼貌用语。其实孩子的学习很大部分来源于模仿,所以不管是我们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3、携带零食问题
早餐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幼儿园条件有限,无法提供早餐,所以就希望家长们让小朋友养成在家吃早餐的习惯。视频
零食可以吃!鼓励分享零食也是孩子们的社交之一。如果限制孩子,一点也不让他们购买,往往会让孩子十分沮丧,但是需要控制量,并且鼓励孩子与同伴分享。分享的时候,孩子会更快乐,并且自己吃的也会更少一些。
零食应该怎么吃?
一、不要用零食去哄骗孩子,或者用零食作为条件与孩子交换,一旦孩子确立了[哭闹就可以得到好吃的]的概念,往往会增加哭闹的次数。虽然有必要保证孩子在想吃的时候有东西吃,但是,具体吃什么,还是要由家长控制。早上送来学校前可以给孩子买个面包,吃碗粉什么的。
二、不要妨碍正餐,不要在正餐前给孩子零食,吃正餐时要保持餐桌上气氛良好,不要让孩子以零食替代正餐。如果孩子进食的欲望小,那就需要减少零食的供给。如果孩子的运动量小,也要适当减少零食的供给,以免出现肥胖。
六、听取家长的意见
家长的满意,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家长们对我们的工作也会有一些建议和要求,接下来的时间,请各位家长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家长之间也可以共同探讨一下教育孩子的良方。
七、结束语
在教师节重要讲话中提到,家长应尊重学校教育安排,尊重老师创造发挥,配合学校搞好孩子的学习教育,同时培养良好的家风,给孩子以示范引导,形成科学育人理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所以,幼儿园的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希望家长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继续支持我们、配合我们。
今天的家长会到此结束,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