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课外活动计划4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可是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外活动计划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外活动计划 篇1
一、开设音乐课外活动小组的目的和要求
21世纪的人才需要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的共同发展。近年来,我校大力倡导开展大课间活动教育。音乐课外活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小组开展了陶笛小组、舞蹈小组、电子琴小组、合唱队等等活动小组,并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还组织学生参加音乐讲座。大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修养。
二、 辅导方法:
1、 陶笛、电子琴小组:采取集体基础教育和技能辅导。单独辅导,集体训练。根据学生掌握程度的不同,分别辅导。程度差异不大时开始集体配合,练习合奏,既增强个人的技术能力同时也锻炼集体的配合能力。
2、 舞蹈小组:以基本功为基础,锻炼形体,加强韵律感。逐步渗透各种风格和民族舞蹈的基本要领和音乐节奏的特点。采取集体辅导,个别纠正。在训练一定时间有了一定的基础后,进入规定动作训练,在进行规定曲目动作练习。
3、合唱队:双周练习。统一发音位置,练习合理呼吸,咬字吐字清晰,声音独立稳定。练习曲以简到难,有小到大,循序渐进。并吸收新成员。
三、小组成员的考核:
按小组成员在活动中出勤,练习时的态度,演出成果等进行综合评价,把考核分等记入音乐活动小组的考核记录表。
四、活动预期成果:
本学期的音乐小组在期末要达到的标准:电子琴、陶笛要能的基础上掌握多种常用曲调,合奏一首小乐曲。舞蹈队每个人的基本功要有相对的提高,都能有自己的一个完整舞蹈,有一个完整的全体配合舞蹈。合唱队能演唱两首首合唱曲目。
课外活动计划 篇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为了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圆满完成初三化学的教学任务,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正确地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和基本技能;借助于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利用兴趣小组,可以让学生把课堂有疑问、不理解的问题,带到课外活动这节课中自己动手,在实际操作中得到答案。这对于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培养,教学任务的完成是,无疑是一个有效的辅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克服实验器材不足,药品缺乏、化学教师工作量大等困难,创造条件组织好每一次兴趣活动,为此特制定活动计划如下:
一、活动目的: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培养自觉主动的学习兴趣,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学生自身的学科倾向提供活动空间。
二、指导教师:初三化学教师
三、组员选拔:通过在初三年级学生中宣传、动员,自愿报名,教师平衡各班人数,确定兴趣小组成员名单。
四、活动计划
1、召开全体组员座谈会,师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初中规划和近期打算,指导教师与组员共同探讨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2、小组每周集中一次,指导教师布置活动内容,师生一起交流学习心得,讨论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3、组织学生利用化学知识积极参加社会服务,开展环保教育工作。,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分析能力。
4、开展课外化学兴趣小实验,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勇于探究,初步接近和揭秘化学实验的神秘感,以激发学生跟大的学习兴趣。
五、活动时间:周二下午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计划 篇3
在学校,课外活动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能力,通过相互合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为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现制定本学期的课外活动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现在学生的体质正在不断下降,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质,开展适当的课外活动是有用的,而且都是必要的。学生非常喜欢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在过去的活动当中,可看出学生得到了非常好的锻炼,在思想方面显得更加团结,在体质方面更加强健,这是良好的反映。然而也看出班干部在组织上还有点无序,学生在活动中还不能守好规则,自律意识不强。
二、活动目标:
1、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动手意识,培养探索科学的信心,发展学生创造生活美的能力。
2、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可能。
3、加强活动的计划性,严密组织,提高活动效果。
三、活动措施:
1、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文艺活动,如:跳绳、踢毽子、新年文艺演出等,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2、利用班级图书角,组织开展读书活动。
3、在重大节日,开展适应节日特点的活动。
4、保证活动时间,在每天的课外活动中,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活动,切实达到活动目的。
5、做好活动的记录,在每次活动后都对活动的情况进行记录、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为后面的活动打好基础。
6、抓好个别辅导,让个别差的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7、发扬集体精神,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8、发挥年级组的合力,组织适合学生活动的班级集体项目,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课外活动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数学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一是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符合课改的要求;二是填补了我们课改中的弱项。
二、教学目标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思维成果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2、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之中,教师适当穿针引线,把单调的数学 过程变为艺术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玩中收获。
3、课堂上围绕“趣”字,把数学知识容于活动中,使学生在好奇中,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力求体现我们的智慧秘诀:“做数学,玩数学,学数学”。
三、教学措施
1、结合教材,精选初二数学的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和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力求题材内容生活化,形式多样化,解题思路方程化,教学活动实践化。
2、教学内容的选编体现教与学的辨证统一。教学内容呈现以心理学的知识为基础,符合初中学生认知性和连续性的统一,使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学生思维发展能力相一致。
3、教学内容形式生动活泼,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赋予启发性,趣味性和全面性,可以扩大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每次数学思维训练课都有中心,有讨论有交流有准备。有阶段性总结和反思。
四、学生人数:每班10名学生
五、活动时间:周二的第三节课
六、活动形式:
课内辅导为主,课外自学为辅;讲解,自主学习和分组合作学习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