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状物作文

时间:2023-03-06 07:32:22
实用的初一状物作文汇总5篇

实用的初一状物作文汇总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一状物作文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一状物作文 篇1

奶奶家那个风车小屋,虽然今天有点儿破烂了,但我的笑声,我的快乐还在那里徜徉。

那年,我刚满5岁,由于父母亲的工作太忙碌太繁琐,我就被送到了乡下。爸爸在临走前对奶奶说:妈,就把蒲公英田里那个风车小屋给她住吧!也好让这个孩子尝点儿苦,要么老是被我们惯着,以后走进社会可怎么办呀!

当天晚上,奶奶抱着一些生活用品,领着我来到蒲公英田里的风车小屋。她把汽油灯点亮,教我如何使用汽油灯,并对我笑着说:小费,如果肚子饿了,不管是多晚,奶奶的门都是给你敞开的。

看着奶奶走远的背影,我的眼泪不由自主的掉了下来,这可是我第一次独居啊!我从风车小屋的底层,拎着汽油灯,抱着被子,上了阁楼。当门关上的那一瞬间,我5岁的新生活由此打开。

第二天早上,我醒来了,把窗户打开,眼前一片雪白的蒲公英田。蒲公英放飞着自己的种子,洋洋洒洒,飘飘悠悠,和过节似的,高高兴兴,也不管我的心情如何。我看着外面的风景,希望让时间过得快点,赶紧到中午。

突然,大雨从天而降,吓得我连忙跑到小床上。我慢慢地打开窗户,只见蒲公英的种子散落满地,小路上布满了泥泞。但是,在小路上摆着一把黑色小伞,伞遮着一些东西。是奶奶来了!她给我送午饭来了!我冒着大雨,把东西拿了进来。

就这样,我一天一天与这个小屋相伴,白天跑出去,穿过蒲公英田,到野花草地上摘花,摘了几朵鲜艳的,插进花瓶,想着奶奶接到花儿那开心的表情。下午,我跑到小屋旁边的水井,打了一桶水,把板凳搬出来,打开小屋的门,坐在门口洗衣服。晚上,我从奶奶家吃饭回来,穿过蒲公英田时,还能看见几只萤火虫呢!有它们的小灯笼给我照着路,蛮快活的。

最快乐的时刻是我在屋子里画画,总觉得画中的屋子活了过来,成了我最好的朋友,陪我聊天,帮我遮风挡雨。每天晚上,我打开阁楼的天窗,躺在小床上,跟繁星一起游玩,如果我一伸手就能把星星摘下来。

我6岁的.生日到了,是在小屋中圆满举行的,因为我已经爱上它了。可是妈妈已经帮我报了小学,我只得跟她乖乖的回广州。当天晚上,我在心里默默地和小屋道别。一关上门,我又想起了妈妈从城里给我寄信来,我会笑着把信封塞到怀里;在蒲公英花田里玩耍,脚板磨起了泡,痛得坐在地上大哭;有风的时候,赶紧跑出去,看着风车转动,看着蒲公英的孩子摇摆着降落伞在风里飞翔

整整过去5年了,那个风车小屋还在我的眼前摇摆,只不过,和它一起摇摆的还有一个快乐的女孩

初一状物作文 篇2

总体构思

以本单元的课文作为主要依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状物类的写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选材构思,编写提纲,独立写出有真情实感而又富于创意的;最后让学生互改作文,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利用对本单元已经学过的状物类的讨论和探究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从写作到评改到美文交流,可以全程参与、亲身体验和感悟、讨论和交流的学习和写作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自由表达。

教学流程

(一)明确本单元写作重点

1描摹事物的特征。

2学习在状物中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

(二)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谈谈学习的收获,从中总结一些状物类的写作方法。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然后师生一起整理归纳,如:(1)要选择自己熟悉的真正有感触的事物。(2)仔细观察,必须对事物的形态、颜色、动作、习性等有较深入的了解。(3)要抓住事物的某些特征加以细致描绘,注意由形入神,通过写物,逐步揭示其象征意义,把自己的思想与所写事物的特点有机地联系起来。(4)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方法,增强语言的生动性……(一边总结,一边引导学生举些实例进行分析说明)

(三)美文欣赏(用展示)

再往远处看,荷花像倾在湖里的胭脂,又像落在湖上的云霞,更是别具一格。吟诵着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顿觉心旷神怡。你瞧,那荷叶上蹲着一只青蛙,它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正在为荷花湖演奏动听的交响乐。荷叶展绿叠翠,浑圆宽阔;碧盘滚珠,皎洁无暇。在翠绿的荷叶丛中,一枝枝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纱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伫立,娇羞欲语;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阵阵,泌人心脾。摘下那碧绿的荷叶,不仅可以挡风雨,还可以遮骄阳。露珠亮晶晶的,在那翠绿的荷叶上微微滚动着,闪烁着晶莹的光辉,像翡翠盆里托着珍珠一样。粉红色的莲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争先恐后地开放着,远远看去像一盏盏红灯,陪衬着那肥绿的大荷叶和那像酒盅一样的莲蓬。

(四)引导学生尝试选材构思(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叫个别学生发言)

点拨:提醒学生要写出让人耳目一新之作,要注意突破常规思维定势,选择最佳的切入角度。作文要独辟蹊径,展开联想和想像,可反习惯、反常规、反一般思维,细细挖掘文题的深层意蕴,拓展写作思路。如“小草”,多是赞美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和默默无闻作贡献等品质;反常规思维:立场、意志不坚定,只要长高一点,风一吹,雨一打就倒下了。又如《牵牛花》,常规思路:勇于攀登,奋发向上;逆向思维:借助别人来抬高自身,攀附权势等。抓住事物的特点,只有多思考,打破常规思维,往往出奇制胜。但是要注意,逆向思维要合情合理,不可失实。切忌脱离客观现实,一味地去求新求异。

(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编写提纲,然后独立完成作文

(六)指导学生进行互改作文,并由学生推荐优秀的或有待探讨的作品在班上展示交流。

初一状物作文 篇3

当我赏着风景一路骑车回家时,妈妈却在厨房里忙碌着。等我回家时,客厅里早已摆出一桌子菜,有我爱吃的,也有我不爱吃的……

正当我吃得起劲,母亲在我身边叨唠:“你喜欢的菜我都做了,你就不能吃点苦瓜吗?苦瓜和木耳可是富有营养,苦瓜还能下火,大热天我专门准备的……。”“停,停停!”我不耐烦地打断她的话。“苦瓜是非常苦的,有什么营养?有什么好吃的?.”妈妈的眼中现出失望的神色“你真的不吃吗?”“不吃。”我嘴里一边嚼着其他我爱吃的食物一边说。妈妈脸上的失望与担忧更浓重了“其实……” “去,去。吃个饭有什么好叨叨的!”我打断了妈妈的话。妈妈张了张嘴,最后什么也没有说,默默地进了里屋。

菜渐渐变凉那盘苦瓜也失去了原有的光泽,仿佛那灰暗的眼睛在看着我,如同妈妈那失望的眼神。再眨眨眼睛一看,那苦瓜仿佛在说话哩“你这个孩子,我哪里不好了?”……

这句话就像妈妈问我一样,对啊,哪里不好了?妈妈那么关心我,处处为我好,我刚才为什么要那样对她呢?再想想妈妈一天忙到晚,岁月抹去了她的青春,时光带走了他的容貌,我却让她操碎了心。再看看那盘原本丑陋、难吃的苦瓜,却在我的眼前变了一副模样,那是凝聚着妈妈对我的爱和关心的一道菜啊!妈妈做它一定也不容易吧,不仅要认真清洗,还要掌握一定的火候,做出适合我的口味。这对于任何一个母亲来说,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再回眸旧时光,记忆为我们拉开了一场母爱的盛宴:每天上学装水瓶时,妈妈总是用手指先试试温度如何;每天牵挂我的是妈妈;每天照顾我的是妈妈;每天与我寸步不离的也是妈妈……

想到这里,我禁不住去碰那盘凝聚着深深地母爱的苦瓜。到盘子上边时,我的手停顿了一下,在盘子上都下了淡淡的手影,增加了几分凝重和尊重。第一块、第二块、第三块,我尝到了母爱的味道,味浓而易醉,味道了母爱如花香,淡雅且芬芳,母爱就如秋天的雨,细腻又满怀诗意……

空气里交融着母爱和苦瓜的味道。

初一状物作文 篇4

记得第一次看见它时,我惊于这条狗的残疾,放慢了车子的速度,大叔看出了我的心思,也停了下来,豪爽的和我打招呼,顺便让我看个究竟。

这条狗的左前腿儿齐根没了,支撑头颅和前半身的重量靠右前腿儿。走路的时候不呢不管像健全的狗那样四脚交替朝前走,必须一蹦一蹦地,非常吃力。摸着它那黑缎子一样的皮毛,捏捏他3那块和后腿一样粗壮的右前腿儿,我感叹这条狗的意志--活得多么不容易啊!

抬头看大叔,他一脸微笑。低头看伍斯特小狗,它一脸的泰然。

第二次见到它时,伍斯特已经认出我,欢快地迎上来,蹭蹭我的脚跟,嗅嗅我的脚裤,然后继续和主人朝前走。有一次,我问大叔:这条狗只能陪你遛弯儿吧?

不,它能在屋里给我叼拖鞋,夜里看门儿,陪我去海里游泳。能干的可多了大叔自豪地说。

看我表现出惊讶的神色,他又补充道:一条很勇敢的狗,我用高尔夫球冠军的名字命名它,我们谁也离不开谁。

大叔给了伍斯特生活里的阳光。

初一状物作文 篇5

小时候我们经常猜谜语,“看着圆,摸着麻,包着一肚小月牙”,“黄黄大肚子,圆圆玲珑个,肚里宝宝多,好吃又营养。”一听就知道这是人们爱吃的橘子。

其实,橘子的种类很多,有无核蜜橘、芦柑、红橘、金橘、柑橘、无核橘等,无论什么品种,它们的味道都酸甜可口,颜色和形状都相似。还没有成熟的橘子是青色的,又酸又涩。快要成熟的是黄中带绿的,又酸又甜。完全成熟的是橘黄色的,甜甜的。橘子大多是椭圆形的,两边扁而平,小的比乒乓球还要小,大的比拳头还要大。

我最爱吃的水果就是橘子了,为了了解橘子的知识,我查阅了很多关于橘子的资料,原来橘子有那么多好处呢,可以说全身都是宝。它具有润肺,止咳,健脾,顺气,止渴的功效,肉,皮,络,核,叶都可以入药,橘皮可以美容,除茶锈,除臭,橘络有通络化痰,顺气活血的功效,橘叶可以疏肝理气,消肿散毒的功效。

橘子那一件黄澄澄的大衣,包着八九个金饺子似的样子,非常可爱,味道还酸甜可口,十分好吃,这样的水果怎么能不让人们喜欢它呢?

《实用的初一状物作文汇总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