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时间:2023-02-05 07:33:01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集锦15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集锦15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

从我下载了微信读书伊始,就把这本书加入了书架,中间也曾断断续续的看,也许是看的太少的缘故,总是觉得看不懂,不甚好看。许是习惯了看快餐文,面对这种长篇的文学巨作就看不下去了。恰逢此次放假,便耐着性子看完了。

看到最后才明白,月亮是崇高理想,而六便士则是为了蝇头小利而不停奔波的琐碎生活。我羡慕像斯克兰,亚伯拉罕那样为了崇高理想而放下一切,包括名利,地位还有妻子的人。但我却不想成为这样的人,我爱我的老婆,我的崇高理想就是与她一起,一生,两人,三餐,四季,过我们自己的小日子。

选择月亮的人有时也得为了生活而去奔波赚取六便士生活。选择六便士的人有时辛苦之余也会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

人生没有所谓的好与坏,一如本书第五十章末尾所写,“做你最想做的,生活在你喜欢的环境中,求得内心安宁,就是糟蹋自己的人生?成为年入过万的知名外科医生,娶个美娇娘,就是成功?我想这取决于你对人生意义的看法,你对社会、对个人的要求。”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

我花了两天的闲碎时间,读完了《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充满故事性的小说描写,荒诞不羁又发人深思。梦想与现实之间的选择,其实大多数人在现实中就已经是满身泥泞,无法脱身,梦想离他们远之又远,谈何选择。

心情很是沉重,每每涉及到梦想,或许我没有梦想,或者是我的梦想不算梦想,我是一个俗人,而且还是一个贫穷的俗人,凡是俗人都有一个发财梦,贫穷者更甚,我想发大财,想一夜暴富,想中彩票,想突然拥有一项超NB的能力,想住豪宅,想用钱烧开水……

然而只是想想,我还是我,一个贫穷的我,每天战战兢兢上着班,突然的双休弹性工作制,变成了变态的996,工资不变,无任何补贴,然而还在犹豫,还在彷徨,还在忧桑,还在生气,不敢辞职,不敢换工作,为什么,没钱呗。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3

首先,斯朱兰真的很不讨喜,尽管是书中的主角,主角光环也无法阻止大多数人对他的不理解,厌恶,甚至鄙视。我一路看来,觉得他在他的40岁左右时突然就放弃幸福美满的生活,抛妻弃子,毅然决然地投身于画画这种行径真的是不理解也不支持的。追求理想与家庭并不冲突。很多天才他们拥有超高的天赋,在某一行业出类拔萃,但同样拥有美满的家庭。有时候,是来自家庭的爱与责任才成就了伟大。但毕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斯朱兰他的理想,他的追求,他的思想境界已不是我们很多普通人所能企及也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所以,也就是看完后杠两句,自己原来是怎样还是怎样憋。但只庆幸的是,他的画终名垂千古。

再有,文中那个烂好人德克让我挺气愤的。他就是那种善良到无下限就算斯朱兰言语侮辱他,内心鄙视他,夺他妻子,霸占他画室等等,还有他妻子对他的背叛与残忍……这种种让旁人看起来都感到愤怒的事他居然能做到完全可以忍受,我不懂他图个什么。他让我觉得可恨又可怜。始终觉得,善良必须要带点锋芒。

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关于这本书的想法还有的话以后再补充吧。书还是挺好看的,特别佩服作者对于人性的剖析。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4

王尔德说,爱自己是一生浪漫的开始。

我相信这也是毛姆写《月亮与六便士》的秘密与初心,他一生崇尚自由,崇尚人的自然天性。这部小说的主题,往往被理解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真像书名“月亮与六便士”,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约等于人民币六毛)深陷泥潭,象征世俗生活。

人人都说“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每个人都想,但是越长大,感觉世界越残酷,生活艰辛,也越来越浮躁,走的太远,也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月亮与六便士的选择是个永恒的话题。是仰头望月亮还是低头寻六便士呢?

看似简单,可他就是难住了一代又一代人呢。伟大的毛姆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艺术与生活的冲突,自然与社会的反差刻画的淋漓尽致。剩下的就要我们自己来摸索答案了,在这遍地都是六便式的时代里

无论是为了生活而追求理想,还是为了追求理想而生活。但愿人们在捡地上六便士的同时别忘了抬头欣赏一下天上的月亮

“人生如梦,让我们枕着月亮”你看,在浩瀚星空中被仰望的那轮明月多美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5

无数读书公号推荐过的毛姆这部长篇,一口气八个小时读完,然后义无返顾甘愿成为推荐者的拥趸,希望有更多人读到它。毛姆描摹人物简直活灵活现,英国式的反讽暗喻堪称登峰造极,不论斗转星移世间万物如何裂变,人性最深处的东西俱是相同,用尖酸刻薄的文字写出更深刻叫阅读者骇颜,如果有人不喜欢这样的文字,准是他描摹人性太过赤裸太过精准。每个章节的精彩部分我都想评论,又觉得苍白无味的旁白辞不达意,一阅到底的欲望不忍打断,即便长篇累牍的叙述也颇有乐趣,无暇顾及它的现实意义,只觉得说的真就是这么回事!

第一人称讲述所见所闻真好,看上去很客观,其实很主观,他在文中巧妙地表达他能写而不屑于写的俗套手法,狡黠又智慧。这类云淡风轻与己无关的写作风格现在比较常见,看似没心没肺,实则更具迷惑性。小说题目与小说内容豪无关系,我觉得没必要非要套上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名头牵强附会,我猜没准作者在考虑书名的时候恰巧抬头看见月亮,低头看见桌上的六便士,这般理解更如作者所愿,仅此而已。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6

我是个俗人,斯特里克兰抛妻弃子,我要骂;勾引朋友妻子导致朋友一家家破人亡,我要骂;对这些恶事没有丝毫悔恨甚至还幸灾乐祸,我更要骂。

可我一句脏话没说,我对这个人的种种恶行竟然不可思议的保持了理解。

我理解,却不原谅,因为我是个俗人,是生活在现实泥淖中的人,没有那些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怀。斯特里克兰在好友斯特洛夫的救助下才活下去,他却极度嫌弃自己这个其貌不扬、画作平庸的好友,这和水面优雅的荷花讨厌滋养自己的淤泥一样不可理喻。

真理总是带着污浊的,美也是。当那些高洁的人都在迷恋月光的时候,我却想低头捡起脚下的六便士。即使我会被抬头追求月光的人鄙夷浅薄,会被忙于收集便士的人嘲笑虚伪。

我没有嘲笑他们,因为任何事情都不应该用道德的眼光去评判,所以我说,对任何人的生活态度,我虽不一定赞同,但理解。

我是个俗人,一直坚定地认为任何理想都应该根植于现实,先有经济基础才有更气派的上层建筑。

换句话说,我容忍理想与追求含有现实的杂质,因为我不是斯特里克兰那样的天才,也不是他的第一任夫人那样的精明人才。

俗人罢了。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7

旅行读书特别有效率,毕竟即使在飞机上可以照相看电影,还是看书更舒服。在独自旅行的路上读书更容易有想法。

这本书我是看《一本好书》推荐来的。这个节目真的很好,用舞台剧表演的方式呈现了一本书的内容,上次看《万历十五年》也是因此有兴趣的。

读书以前我以为是表演的夸张,但是读到书后我发现,书里的内容就可以直接拿来做台词的。

所以如果是直接阅读,我一定读不下去。《一本好书》里连旁白都没有放松要求,所以和我一样对文风有奇特要求的小伙伴们,可以考虑先看节目再看书。熊师傅说过,有的时候剧透会让你更懂这个剧,书亦然。

毛姆对一眼能看到头的生活充满了不屑,对自由和理想的坚持溢于言表。有的时候我们或许也想逃离,想去往诗和远方,但是现实琐碎又将我们拖了回来。有的时候我们会羡慕勇于放弃现有的一切去追求理想的做法,但是无论什么样式的生活,都是我们自己的,只有自己可以做主。

读完书后我只有一个想法,自己的生活自己觉得舒心就好。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8

有一次看奇葩说,有一期关于要不要保持上进心的辩论,刘楠提到了这本书,说其中有一句话“我用尽全力,终于过了平凡的一生”,刘楠的大意是说一个人要想往前走肯定是需要上进心的,哪怕只是想要维持现状也必须用上进心来加持,否则只会后退。当时觉得她说的很有道理,于是一直记着有机会要读一读这本书。

看完全书,却没发现原文里有这句话。但这本书确实很值得一看,据说这是以高更为原型的,主人公斯朱兰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灵魂自由,在中年时期离开自己安稳的生活环境,抛妻弃子,背井离乡,四处漂泊,从一个完全没有绘画功底的小白开始,经历了很多很多生活上的磨难,最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找到了灵魂的归宿。看这本书会有一个很大的态度反转,前半段会深深痛恨这个人,自私、粗鲁、卑鄙、无耻、薄情寡义,毫无责任感,看到后来却不得不被他坚持梦想的那种韧劲所震撼和折服,这是一个活到极致的人,他的心里除了自己的梦想什么都没有,人情世故、亲情、友情、安逸的生活或者痛苦的生活,他都不在乎,纯粹到极致,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获得伟大的成就。现实生活中,怕是没有人能做到不被世俗牵绊,所以我们大部分人也只是普通人!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9

看完这本书有一段时间了,毛姆对人性犀利的披露确实有如一把锋利的尖刀刺往心里的痛处。很爱这本书也在豆瓣发表了书评,但斯特里克兰的想法和选择却一直像一个谜团存在于心中,站在女性的立场,不明白他怎么能做到这么狠心,放弃一切抛妻弃子也丝毫没有愧疚绝不后悔。恨他的狠心和无情,更无法理解对于斯特里克兰为何理想和家庭就不能共存?直到最近看了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才幡然醒悟,这里引用一段,如果也和我有相同不解的书友,相信亦能帮助你们解开这个谜团。

只有那种被我们称为“天才”的那一类人,也就是具有最卓越的精神禀赋的人才能进入上述状态,因为只有他们才会将存在本身和事物的本质完完整整地纳入研究的课题。然后,他们便使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将自己获得的深刻见解通过艺术或哲学表达出来。所以,这类人非常迫切地需要远离外界的打扰,以便于全身心地投入于自己的思想和作品中。他们渴望独处,闲暇对于他们来说是上天的恩赐。其他任何好处都是多余——假设它们真的存在的话,它们往往只会成为一种负担。他们自身拥有丰富的内在,所以就算其他所有东西都消失了他们也能够得到安慰。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0

看这本书的前半段,一直很不理解斯朱兰抛弃家庭,不是说不理解他抛弃安逸的环境追求自己的内心,而是不理解他对和自己朝夕相处甚至有血缘关系的人可以抛下责任置之不理。不理解他一面享受着别人的关怀,一面对这关怀无所动容反而一副心安理得的样子。

到后来,看到那段关于有人生来就生错了位置的描述,竟觉得一切都可以理解了。当内心迸发出最原始的力量时,不是人自身不想去多多关注和热爱周遭事物,而是这周遭本就从未走进自己的内心,而那力量却一直叫嚣着要摆脱现状所有的桎梏。

我们没有任何权利去评判别人的人生与追求,因为你所谓成功幸福的标准不过是建构在自己的价值体系之上的`。

所渴望的,所极力想要争取的,所认为是世间唯一珠宝的,也许在另一个人看来不过是街边的石子微不足道反而还会嫌它硌脚。所以,在去批评他人不求上进时,有没有先思考过自己内心到底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想我想要的不过是有人爱有书读有字写,也许在你看来最为俗气,但在我这里若永久达到这三样就会很满足,就会感到不虚此行了。

书中还有让我不理解的是作者关于对女性的一些看法,但这得等我了解作者以及看过作者其他书之后再来进行整合。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1

斯特里克兰德这样一个毫无道德感可言的角色出现在这样的故事里,也就难怪多数人会把注意力放在天才与道德感能否共存、现实与理想的抉择等问题上。

但我认为这既不是一个庸俗的追梦故事,也不是单纯在讲天才都是反人类反社会的。甚至它根本不具备多数故事的共同点,它是纯粹的理性的裸露显现。大部分小说的本是情绪操纵,让读者产生代入感。即使有不少小说包含了戏谑与讽刺,但其中的某些角色仍会让人爱或恨或同情。但这部不是。斯特里克兰德是天才却无任何可爱之处,施特略夫善良软弱又可怜却没骨气到难以让人同情。

很多作品里的天才都特立独行且难以相处,毫无平易近人之感,可总还会对那么一两个朋友或者情人袒露感情,甚至忠心耿耿。而斯特里克兰德却不是,他对任何人都只有戏谑。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2

初期读感觉非常的枯燥,隔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再读,后来硬着头皮慢慢读下来的。到最后读完仔细思考后才觉得主人公逐梦的代价和魄力!

理想与现实,是文学作品四大永恒的主题之一,这本书用月亮与六便士做比喻真是极为恰当。第二次读毛姆的书,开头真是有点味同嚼蜡,我一度以为第一章是作者写的序,看到斯特里克兰不告而别那里,才算开始看到故事情节了。但全书读完了,才发现这就是毛姆写作的腔调,有点淡淡的漫不经心和距离感,有分寸的嘲讽和恰到好处的评议,不着痕迹地融入了作者的价值观,讲故事和写作的手法实在是高明。

好的小说让人看完后掩卷思考,回味无穷,这本书就是如此,虽然是差不多100年前完成的小说,但内容在今天读起来依然鲜活,也许这就是此书经久不衰成为经典的原因吧!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3

中年人勇于追求追求梦想的决心是令人佩服的,有好多人二十出头就丧失了进取心,以过上平庸的日子为荣,这样的例子社会上很多,我身边也很多。但我总体上不喜欢斯朱兰这个角色,他勇于追求梦想的源泉并不是什么优秀品质,而是他的自私和傲慢,所以他才会抛妻弃子、对救命恩人反咬一口,旁人在他看来都无足轻重,艺术家的特立独行可以被广泛接受,但是斯朱兰已经属于道德问题了。

作者用月亮代指梦想,六便士代指现实生活中的琐碎,我觉得斯朱兰的月亮一点也不漂亮,他窘迫到一便士也没有时也并不值得可怜。我觉得作者在开头结尾描述众人以及斯朱兰妻儿的反应还有别的用意,一个本来恶评如潮的人,名声大作后声誉大反转,最痛恨他的人也不得不以他来装点门面,他过往的种种不是全成了无足轻重的瑕疵,甚至被当做特立独行。人们佩服有大成就的人,但大多数人既没有这些人的天赋和机遇,又不肯像这些人一样肯忍耐寂寞苦心孤诣,反倒把这些人的瑕疵当做成功的要素,似乎这是不为多数人知的又很容易具备的成功品质。斯朱兰的瑕疵乃至道德问题,就是这样被当时的人们人们有意无意忽略了。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4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每天过着平凡无奇的生活,为了追求温饱而将梦想深深埋在心底,另一种人则愿意放手一搏,去追逐梦想。现实中,大多数人都过着第一种的生活,而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人生。

书中的主角查尔斯,他的前半生就是这样平凡无奇,生活在一群跟他大同小异的人中,但突然有一天,他失踪了,他跳出了这个还算舒适的生活圈,踏上了一段艰辛的岁月,而这一切,只有一个目的——追逐他的梦想。在周围的人看来,丢下一切去追求那飘渺的梦是一种愚不可及的行为。

“遍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仔细想想,在生活中没个人都会有一个远大的目标,但从来没有将他付诸实践,因为我们顾着捡地上的六便士,而渐渐忽视了那曾经憧憬的月亮。

所以趁着时间还充足时,去做,去拼,哪怕留下满身伤痕,也无悔。当有一天你在回头抚摸这段时光时,看着这些伤痕,会想:轴过,傻过,拼过,无悔。人活着就不要留下任何遗憾!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在书友们大都在诟病翻译生硬时,我却在读到一些人物对话时难掩会心一笑,我喜欢这个翻译的调调,读来俏皮又不失深意。

我不懂斯朱兰,因为我与艺术绝缘,但这并不妨碍我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去"窥视"这个天才艺术家的一生。他性格乖张不羁,对德克的嘲弄、鄙视甚至伤害,令人发指。但他在大溪地留下的那两滴泪水,以及付之一炬的绝世遗作,又让人释然了,他并非为这俗世而生,又何必用俗世之方圆去约束他。

虽说故事关于一个艺术家的生平,但我更多地从中看到了关于友情、爱情以及亲情的温馨和残酷。那个画得一手烂画却鉴赏力惊人的荷兰胖子,透过纸面油腻腻地朝着我笑……他的第一任妻子,永远优雅得体,却让人只想与她走成两条平行线……那个为他自杀的情人,寡言,沉静,你永远不知道她内里的急风骤雨……还有那个大溪地土著女孩儿,坚忍,执着,她的字典里没有艺术二字,但她生活过成了艺术……喜欢这些丰腴的人物形象,纵然现实骨感,仍旧可以在书中与他们聊聊天……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集锦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