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弟子规读后感(集锦15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弟子规读后感1
在开学典礼那天,卓校长给我们讲了《弟子规》的一些内容。当时,我对《弟子规》的第一感受就是这本书是一本好书,这本书可以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好人。那天的古诗文课,刘老师让我们每人都要买一本《弟子规》,买了书,回到家后,我便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弟子规》里的每一页上都有一段短小精练的小故事和一个只有12个字的小道理。我觉得,这一页里不止只有这一段话和12个字,而是还有一把金子、一把能让人成功的金子。可能一个人能否成功就把握在这几个字间。初读《弟子规》,我就受益匪浅,我懂得了许多道理:人应该孝敬父母;应该勤学、善问;有勇气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时刻都不能放松自己等等。
我想,对于《弟子规》这样一本好书,我决不会轻视它,我会认真地将它读完,把它背好。在《弟子规》中学做一个好人。
弟子规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一书,最使难以忘怀并受到启发的一段是“父母呼 ;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 父母命 ; 须敬听; 父母责 ; 须顺承”。
这段“弟子规”的意思是,父母呼唤时,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推辞投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辈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让父母生气伤心。看到这里不由得我深感内疚,平时只要爸妈叫我,我都会假装没听见,只管玩我的。妈妈要是让我去做事,我会毫不犹豫地说让爸爸去做,爸爸让我去做事我会说我是你的奴隶吗?每当爸妈教我怎么做人处事时,我会一只耳朵听,一只耳朵扔,把它当做耳旁风,根本不放在心上。我要是做错了事,爸妈说我,我会想尽一切办法为我们自己辩护,把黑板说成白板才肯罢休,有时让爸妈气得哭笑不得。
读了“弟子规”,让我明白了我们自己以前是多么的不懂事。从此以后,我要痛改前非,绝不犯错,要听爸妈的话,不再让爸妈伤心,做一个勤快懂事的好孩子。
弟子规读后感3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
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弟子规读后感4
看了《弟子规则》这本书受益匪浅,看的时候深深被它吸引。
弟子的规矩分为八个部分:总序,进则孝,出则孝,诚则信,兼爱大众,仁则不遗余力学文。这本书讲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你可以从我这里感受到。
我妹妹暑假回来了。我和姐姐半年没见面了。我们一见面就抱在一起,但没几天,我们又像往常一样吵架了。妈妈自然不高兴,一直在批评我。如果我和妹妹不吵架,和睦相处,全家人都会幸福,爸爸妈妈也会幸福,他们的孝心自然会表现出来。
《不遗余力学文学》里说,盲目读死书,不可能是真正有用的人。但是不看书做是不对的。孔子写的《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看了这本书,收获很大,就是明白了怎么做人,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在家一定要孝顺父母。我不能让他们担心。我必须告诉他们什么是好的,并与他们分享。如果他们生病了,要好好照顾他们。与兄弟姐妹相处融洽。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穿着整洁干净。我们应该遵守诺言...如果我们理解它并遵循它,我们就会取得伟大的成就。
弟子规矩让我明白人生真谛!
弟子规读后感5
昨日,我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名叫《弟子规》。我把书翻了个遍,里面的内容很深奥,但读起来却是朗朗上口。“泛爱众”是这本书我最喜欢的一句了。
“泛爱众”,书里说,就是以广泛的爱心对待社会大众。爱,是我们人类生活的纽带,父母爱我,我爱我同学,同学爱老师,老师爱国家,我只说了“爱”的一面,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小爱”吧,而“泛爱众”不仅说的是要爱所有人,还要爱地球上所有的一切,校园的`花花草草,国家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应该去爱惜和呵护的。
也许有的小孩会说,爸爸妈妈的爱是最伟大的,爷爷奶奶的爱是偿还无尽的。是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亲朋好友,甚至全世界的人们都以“爱”而连接起来,我们人类就能和睦相处,但这远远还不够,因为我们的吃穿住行,所有行动的一切都来源于大自然,只有爱自然,和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真正的“大爱”!
弟子规读后感6
《弟子规》是一本好书,多读对我们有好处,可以帮我们改掉许多坏毛病。
以前,我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我那时十分贪玩,有时间就去和同学们去玩。
有一次,我出去玩。过了很久也没有回家。妈妈到处找我,都不见我人影,妈妈就非常着急,到处去找我。过了一会儿,我玩累了,一回到家,妈妈就就对我说“你去哪里了?我还以为你不见了呢!”妈妈是很着急,但我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
还有一次,我床上把被子蒙着头睡,妈妈没发现我,就出去找我,到处问同学我在那里,但都没问到。当妈妈回家时,她就发现我已经在床上熟睡了呢!真是有惊无险啊!
我学了《弟子规》之中的“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这句话的意思是“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时也要向父母通报一声,以免父母挂念我们。”之后,我就再也没有这样了。
弟子规读后感7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弟子规》是千古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它蕴含了种种做人的道理:孝、敬、恭、勤、信,等等。让我感受很深、印象深刻的地方很多很多。
“入则孝,出则弟”,尊敬父母兄长,尊敬长辈。兄弟和睦,家庭才能和睦。不要把财物看得很重,也不要去管那些流言蜚语。要向舜帝学习,不管长辈多么不喜欢我,也都要更加孝敬长辈。
“谨而信”,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一切祸源,始于嘴下”,管好自己的嘴,收起好奇心,做事、说话,行为都需要谨慎。养成良好的习惯,成就更好的未来。
做一个好人、一个受人爱戴的人,首先就要守信。古人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到就要做到,当然,也要“事非宜,勿轻诺”,不然就会“苟轻诺,进退错”。
我也要向《弟子规》中的圣人、贤人学习,做一个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谨慎守信的人。
弟子规读后感8
《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它规定了学生的六门主修课和辅修的一门课。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行为要谨慎小心,言语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而且亲近有仁德的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今天,我就读了这本圣贤书
妈妈说,弟子规这三个字,我们可以很清楚的明了,‘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广泛来讲,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为什么?我们说“活到老,学到老”,人,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无论老少,大家都应该来学学看什么叫《弟子规》?“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我们从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一本书的用意在哪里?就是教我们如何做好一个善良的人,做好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好一个有礼貌的人。
弟子规读后感9
因为家庭浓厚的阅读气息,我从小便对中国古代书籍充满兴趣。还记得我年幼时,父母除了提供我好书,他们也时常陪伴我朗读中国古代书籍。在这么多书当中,《弟子规》是我的最爱。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发现了许多追崇西洋文化的华人常以不屑的态度去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他们认为这些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然而,他们的想法是极其肤浅的。相反,中国传统文化不但不过时,还能使我们变成更加完美的人。身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爱惜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
从小,父母便教导我朗读《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并向我解释它的含义。虽然当时有一些迷惑,但随着年龄增长,我也渐渐地领悟其中的道理。《弟子规》指的是做一个好学生好子女应有的标准。“孝”时孝顺。“悌”时兄弟间彼此诚心相爱的意思。从父母那儿学到的传统儒家的道理,如待人以礼,孝敬长辈,为人真诚等,让我一辈子受用不尽!
我们很难苛求一个从西方国家成长的华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多深的了解,所以我十分庆幸能够出生在这样一个中国传统文化气氛浓厚的家庭里。
弟子规读后感10
刚上一年级,我敬爱的老师就带领我们学习《弟子规》,去体验弟子的。其中让我感悟最深的是: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事不能慌慌张张,慌忙则会酿出过错;不要害怕艰难的事,只要有决心,就能排除万难。同时也不能轻视所要办的事,每一件事不可能都轻而易举办到。
有一个周末,妈妈不在家。我玩得兴高采烈,早就把作业抛到了九霄云外。第二天,我慌忙地写着作业,用最快的速度做完了。可想而知,这作业做得马马虎 虎。等到弹琴时,我看了音符,发现它们十分简单,便以为一定能自学成功,好让妈妈对我刮目相看。可天不如人意,音是弹对了,节奏却怎么也掌握不了。啊,看 来我真是轻略了这首曲子啦!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感慨万千。《弟子规》是我行动的一面镜子。中华民族从来都有脚踏实地、谦虚谨慎的传统美德,我们将弘扬祖国美德。
弟子规读后感11
假期时,我按照老师的安排,学习背诵了国学文章《弟子规》,文章中虽然有很多的意思不太明白,但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我们自己也按我们自己的理解,做了很多事情。文章中印象最深的是:弟子规 圣人训 守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和长辈,关心爱护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道德的人,向他学习。假期中,我做到了尊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听他们的话,为他们做我们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今后,我会更多的学习《弟子规》中的知识,更好的理解。
我觉得学习国学,就是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能让我们更文明,更有礼貌,更懂事,更有利于我们现在的小学生成长。所以我以后要多读书,特别是国学方面的书,多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等我长大了,好做一个传播中国国学的学者。
弟子规读后感12
妈妈让我读《弟子规》,我心里郁闷:这么枯燥的东西,好烦人啊!
一年过去了,我惊喜地发现:《弟子规》奥妙无穷!
你们知道其中的《出则悌》吗?“悌”可是我平时很少见的字,我查过字典,“悌”的意思是指弟弟敬爱哥哥。《出则悌》的主要内容是:在外边要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并要有礼、学礼。我平时对人很有礼貌,老师啊,家里的长辈啊,都夸奖我懂得尊敬老人,可是,我有些时候和同学相处可不太好,会耍脾气和好朋友闹矛盾,离“兄弟睦”的要求可太远了,读了《出则悌》,想想自己,我觉得心里感到惭愧,和古人相比,太不好意思了。
今天,我读到了《信》,里面第一句是“凡出言信为先”,我的理解很简单,就是一个人说话要算数,要讲诚信!妈妈说,讲诚信是一个人人品好不好的很重要的评价标准。我想起来,自己有时候和同学约好的时间不够准时,拖拖拉拉,有时候向老师保证做到的没有严格做到,唉,我得时时刻刻按照古人提出的要求,做最好的自己。
现在,《弟子规》就像我生活中的一面镜子,让我看见不美的自己,我每天都要照照这面镜子,改变自己,把自己变得更加帅气更加优秀!同学们,一起来读《弟子规吧》!
弟子规读后感13
《弟子规》所讲的都是孔子等圣人的训导。首先要孝敬父母,顺从兄长;其次要做事小心,说话诚实,讲究信用。读了这本书后,我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想做一个受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
弟子规里讲的最多的内容就是孝敬父母。“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名话是说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听,如果父母责备你,一定是有道理的,所以你要虚心接受。我以前对爸爸妈妈没有礼貌,爱大声喊叫;爸爸妈妈评语我的时候,我总是不服气,跟他们顶嘴;爸爸妈妈叫我做事情的时候,我总是拖拖拉拉,懒懒散散。现在我读了弟子规,明白了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以后一定对爸爸妈妈有礼貌,认真听他们的教诲,虚心接受他们的批评,做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明天就是母亲节了,我要对妈妈说:“您辛苦了,节日快乐!我爱你!”我还要画一幅画送给妈妈。
弟子规读后感14
学习《弟子规》让我受益匪浅。有些原因很简单。但我只是没有真正明白真相。所以,学习了《弟子规》,我才真正明白了道理。《弟子规》增加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学了《弟子规》,有三点体会。
第一:感恩。对于一个人来说。应该得到回报的是最仁慈的父母的仁慈。所以《弟子规》第一章是孝道,感恩之心体现在“孝道”二字上,“父母不要拖慢父母的生活,不要偷懒”,“父母要尊重父母的责任,服从父母”,这是我们做孝道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是有很多事情我没有做。经过这次学习,我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加倍努力,希望能给努力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第二:待人接物要尊重,要谦虚,尊重和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心的谦虚很难对别人表示尊重。充分的行动损害适度的利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我从小就读过很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是我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相反,他们往往很有竞争力。骄傲自满。
第三,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培养人的品德,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读后感15
<>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真正了解<>,它将会让你受益匪浅。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培养。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品德,有品位,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赏识。而<>中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常识。
<>可以真正培养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可以打造健康和谐社会,提高修养,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