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平的》读后感

时间:2023-03-06 21:33:22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13篇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13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世界是平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1

一个大胆的假设,一个逼近的现实,作者托马斯·费里德曼通过《世界是平的》告诉我们这个崭新的世界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给我们秒速了世界正在变平的过程及其原因,他将全球化分割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及其所定义的全球化1.0版本,始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国家和政府在宗教与帝国主义的影响下,利用暴力击碎国界的藩篱,将世界连为一体;第二阶段即是他所指的全球化2.0版本,这一时段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是跨国公司。第三阶段即全球化3.0版本,世界从20xx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整个世界进一步缩微,人们可以作为一个个体走向全球,轻而易举地参与全球化,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电脑、网络和各种软件等。随着全球化3.0版本的到来,世界被进一步的拉平了。由此,作者才不得不发出“世界竞赛,正在被抹平”的呼声。

全球经济化和市场化以其发展速度、密切合作和复杂性将国家与国家、人与人之间拉的更近,由此导致的市场和人才竞争愈发激烈,此书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探索,还有关于个人发展的探索。世界正在被全球化拉平,迫使人们要追逐时代的脚步,警示要跑的更快才能拥有一席之地。对于整天漫游在网络上的人来说,对此书应该是怀有敬畏之情的。

读罢此书,他们才明白自己的知识储备是有多大的欠缺,没点存货别想和人拼,特别是在知识如此丰富的网络海洋里,稍不注意就被瞬间“秒杀”了。在这个时代,充满了使命感和紧迫感的驱使下,我们不得不认真地思索,努力在前所未有的挑战袭来之前占有先机,这里说的先机,即不断地扩充自己的视野,填充知识的不足,吸收更为饱满和新鲜的时代血液。一直说的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已经不再成为前提条件了,因为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世界趋向拉平的现实下,人人的起跑线也将趋向平行,开跑吧,现在要的是速度,是真本事。

在非洲,瞪羚每天早上醒来时,它知道自己必须跑的比最快的狮子还快,否则就会被吃掉。狮子每天早上醒来时,他知道自己必须超过跑的最慢的瞪羚,否则就会被饿死。所以不管你是狮子还是瞪羚,当太阳升起时,你最好开始奔跑。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2

当看到书名的时候:世界是平的,那时自己就在不停地点头。是的,地球是圆的,但世界是平的。发展中的社会,发展中的世界。

这本书主要介绍给我们的是一部二十一世纪简史,书中分析了21世纪初期全球化的过程,主要的论题是“世界正被抹平”。全球化的趋势不停地被强调,不停地在推进。世界在发展,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发展。

全球化表现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的自由化。《世界是平的》讲述全球化状况及其给人们所带来的影响,强调今天的全球经济体让人才的竞争和流动更加直接和快速,并产生赢者更赢、输者更输的残酷现实,直接冲击了人们对价值的理解;很多人都感受到前途不确定,忧虑随时会失去工作,因此对未来产生恐惧。但《世界是平的》同时又启示我们:理解一个人,应该从社会和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看待;我们许多人身上的一些不理智和虚荣行为的出现,都是因为我们的知识欠缺,否则,人们就会根据情形做出理智的行为。

全球化,当世界没有独裁,自由竞争的时候,带给我们的是更加多的动力与空间。没有谁可以在没有竞争的时候成为英雄!也没有谁可以在没有合作的情况上成功!全球化,强调的也是竞争与合作。竞争,获取在世界上的地位,合作,赢得世界里的掌声。这让我想起了李开复先生写的自传,他的经历不也是在这21世纪的全球化背景下发生的吗?各大跨国际的公司机构,在这全球化的圈子里,为技术,为人才,为市场而不断地发生争取与合作。

除了全球化,书上还描述到全球化的不只经济,也还有我们身边的环境。全球化的环境,首当其冲的就是全球变暖,空气污染,这也是我们21世纪要面对的问题。赞成与反对,减排与控制,在我们生活上演一场。其实我们要做的就是和环境一起全球化,是善意的,进步的,发展的。

对于我们自己,也是这21世纪的发展者之一。

作者在书中所述——“平坦的世界的精神内涵,是每一个劳动者将逐渐对自己的饭碗、风险和经济安全负责,而政府和企业只是帮助人们形成这种能力。”所以我们只有更加努力地学习,争取到自己在这块平地上的一席之位。不然只有被社会淘汰,被世界遗弃。这也是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

世界是平的,我们继续把它推得更平。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3

刚刚读完《世界是平的》这本书,书中的核心内容就是世界在变化,这样的变化会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变化。

全球化是一个现代社会才出现的话题,无论是国家推动、企业推动还是个人推动,无论是技术保障还是人们的意愿驱使,总之,这是一个趋势。

但是,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就会发现,世界其实一直都在变化啊,尽管曾有过波折和反复,可是全球化的进程从有人类开始就没有停止过,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从未停止变化,为什么我们现在要这样在意变化呢?

也许你会说,这世界变化的速度从未像现在这样快。请想一想,以前的社会也许变化没有那么快,但是以前的人们面对变化也没有现在这样强的接受能力。正因为之前的社会变化不快,人们才会固守传统,拒绝变化。而今天的人们已经不会再那么固执了。

我们要承认变化是一直存在的,我们不必担心变化会破坏什么所谓的传统,因为今天的传统也曾经是变化的产物,它们破坏了原有的传统才占据了现在的位置;而今天的新鲜事物,也终有一天会成为被淘汰的传统。

我们要认清,那些所谓的面对变化应该怎么做的道理,其实就是一些人类一直都要遵循的道理。比如书中写到的“当世界变得平坦,并且你也感到这种压力时,你应该挖掘自己的潜力迎接挑战,而不是修建各种保护墙”。

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做“不破不立”,破旧立新的故事一直都在上演,只是人们更愿意接受的是潜移默化的变化,总是惧怕那些颠覆性的变化。无论怎样惧怕,面对变化的任何保护措施,永远都只会有一个命运,就是被变化所摧毁。

今年是甲午年,仅这年份就足以让人想起,中国在应对变化方面的教训:开始是拒绝变化,后来是不得不开始逐渐地变化,可是这个时候,制度保护墙内外的两个世界已经越来越不平衡了,最终不平衡的压力用爆发的方式打破了曾经阻隔两个世界的保护。

当你的保护被摧毁时,你就要承受两个后果,一是在你自我麻痹的时候,你已经被世界落下很远了;二是你精心构筑保护措施的投入都打了水漂了。所以,如果你早就面对并积极适应变化的时候,起码可以避免这两种不必要的损失。

《世界是平的》读 ……此处隐藏4716个字……/p>

20xx年1月份我才读到这本书,中国的第一版是20xx年11月,而美国最早出版是在20xx年4月。虽然比起美国的读者晚了将近三年,但是如果没有全球化,这个差距或许是30年!

作者为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正在发生的深刻而又令人激动的变化——全球化的趋势,简单比喻所谓趋势就是从一到一万的过程,学者的作用就是从十开始总结并告诉剩余的人。结果众人拾柴趋势就变成了现实。而中国学者要到一百的时候才开始总结,这或许就是中国和美国的差距。

印象最深的是书中讲“发展中国家与平坦的世界”关系时得出的一个等式:经济成功=批发型改革+零售型改革+良好的管理+良好的教育+完善的基础设施+把全球化与本土化相结合能力,把一个负杂而庞大的国家治理,简单的概括成一个数学加法。

其实我认为一个公司的成功也大致如此吧!所谓批发型改革就是指广泛的宏观经济改革,企业就是大的发展战略改革;所谓零售型改革是指在批发型改革的基础之上,对关键的社会政策进行调整,企业就是要建立一套合理的奖惩机制,释放众人的智慧。所谓良好的管理是指从财政政策到法律法规的建立,企业就是要严格而规范的规章制度,保证企业有效规范的运营。所谓良好的教育是指要大力重视理工科的教育,企业的教育就是有很好的人才储备和培训。企业领导者要时刻保持清晰的头脑,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并要求自己“学会如何学习,在工作中具备好奇心和热情,同他人友好合作并且培养右脑的技能”!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11

今天终于读完了《世界是平的》这本书,整体来说是很值得推荐的一本书。虽然我没相过要从事什么跨国经营,但是仍然还是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以我的浅薄的视角。

首先,作者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认识世界的变化,让我感受到世界变化之快,让我深刻的体会到现在的社会发展中,电脑使用和语言(英语,日语等)只能作为工具,越来越不能简单的靠这些技能来作为主要谋生的手段了。

因为作者的一些理论是建立在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给世界带来的影响的,所以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来介绍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等的发展。阅读这些章节,让我深深的感到自己多么的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多么的没有追赶新鲜事物的意识。作为一个电子工程系的毕业生,作为一个从事软件开发的人员,我竟然一直觉得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等等的发展都跟我没有关系,竟然从来没有真正的关注过这些东西,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啊!

其次,作为一个在外包行业工作的人,读了这本书让我对外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外包本身并不是那么让人不耻的一件事情,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最重要的是正视自己所处的位置,首先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我们不应该只是一味的排斥一些工作,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来进入某个行业,然后让自己变得强壮,具有从事复杂工作的能力。对于软件来说,不应该因为现在国内大部分工作都是简单的编码,就感觉在国内做软件没有前途,更实际可能也更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好处的方法,可能是在编码的同时加强自己的设计能力,既然现在国内优秀的架构人才还很少,为什么我们不能努力来填补一下呢?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就是这样的道理。

读这边书的时候也不只一次的感慨美国的言论自由,因为书中作者屡次指名道姓的提到对布什的不满,这样的书能够出版并且畅销,也不得不说某些方面,美国是有很大的宽容性的。

写不下去了,以后应该多写写读后感来培养自己组织文字的能力了。推荐大家读读这本书。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12

《世界是平的》是美国经济学家、《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的一本经典著作,曾被比尔.盖茨多次推荐为所有决策者和企业员工必读书。在《世界是平的》这本书里,弗里德曼将全球化划分为三个阶段。在全球化1.0时期,推动全球化的力量来自于国家;在全球2.0时期,推动的力量来自于企业;在全球化3.0时期,推动的力量来自于个人。个人力量的爆发增长,不但能够直接进行全球的合作,也能够参与全球的竞争。利器再不是马力、硬件,而是软件,是电脑程序,加上全球光纤网络的普及,使得天涯若比邻。

党和国家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规划,是应对“扁平化世界”的英明决策。每个人和组织机构都应该去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同时又是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只有这样自己才可能从社会得到回报,同时也是对社会的最大的贡献。

作为一个平凡人的我,如何面对这样的压力与挑战,如何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做为一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我只有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知识,不断地巩固已学到的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努力工作才能在平坦的世界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言:“平坦的世界的精神内涵是每一个劳动者将逐渐对自己的铁饭碗、风险和经济安全负责,而政府和企业只是帮助人们形成这种能力。”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改进自己的工作状态,提高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需要自己有积极的态度、开放的思维、包容的心态、迅速的行动,当不受思维局限、能够吸收所有的“精华”为自己提高的“元素”时,工作能力提高就成为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由个人到集体、到国家,这时,“世界是平的”会成为全球化现实。

读《世界是平的》,是一种激动人心的过程,是一种愉快的精神享受,给我们带来一场思想上的激荡,激发我们的想像力,开阔我们的视野,让我们重新认识世界并寻找到自立于世界的方法和途径。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13

寒假闲暇之余,从网上下载了这本书,对这本书总体浏览了一下,但是许多内容我不是很感冒,因为本人对这方面真的是不太感兴趣。

略读这本书,它告诉我们竞争的平台已经被推平了,今日的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免受竞争所带来的冲击,可以不享受因为合作所带来的极大丰厚的回报。企业与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竞争与合作,因为竞争与合作带来了整个世界的变化,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传播。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了外包,离岸经营,数字化等崭新的名词。这些新事物正影响着世界上每一个人,而中国正因为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而被世界看好。但不要忘记科技不断的进步,不断加剧的通货膨胀,工人的工资不断的提高。这些因素使我们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正不断的被蚕食。当今的美国大部份技术低下的工人,由于工作受到外包和数字化的影响而失业。我想未来的中国可能就是现在的美国,大量的工作被更低廉的劳动力抢去,被更高的科技所取代。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把整个经济要从劳动密集型经济转向知识密集型经济,冲击正渐渐影响着我们,危机正静静向我们走来!

的确,在我们的工作中同样也不可缺少竞争与合作的因子,我们每天从事这简单而又繁重的教学工作,在这个看似简单平凡的工作中同样也蕴含着竞争,从各人的工作态度到责任心,从个人的学习能力到工作技能无不打上竞争的烙印,社会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竞争场所,任何时候谁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谁就能享受胜利者的喜悦。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到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知识。

总之,我想: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让自己永远保持很强的竞争力,才能在平坦的世界竞技场下拥有一席之地。但是这个过程一定会充满着汗水与荆棘的,正如古语有云:“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1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