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面管教》读后感(15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正面管教》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正面管教》读后感1超长待机的假期里,我阅读了一些和工作、业务相关的书籍,其中一本书叫做《教室里的正面管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它的简介一样,这是一本写给教育工作者的“工具书”,书中谈及正面管教是一种鼓励模式并结合了很多教育中的实际案例,给了我对正面管教更具体、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也让读完此书的我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感悟和收获:
一、鼓励是正面教育的核心。
正如书中所说: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老师们普遍实行的是以奖励和惩罚为基础的管教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控制学生以取得所谓的学习成绩,然而研究表明,除非教给孩子们社会和情感技能,否则他们学习起来就会很艰难,并且纪律问题会越来越多。学校教育就像一列火车,火车需要两条行驶的轨道,一条是学业的学习,一条是社会和情感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两条轨道齐头并进,在这一过程中带领学生们参与专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
二、转变思维,从问题行为的根源找方法,更好地鼓励。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冰山理论”,我们看到的人的行为就像浮在水面的冰山,在水面之下的则是更为复杂的人的心理。因此正面管教比一般管教方法更多的关注水面之下的部分,书中把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归结于四种错误目的: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报复、自暴自弃,并挖掘出其目的反映的“密码信息”,给教师或父母提出相应行为下对孩子作出回应的建议和方法。这一点让我联想到在平时的带班过程中,我们总是以最简单的方法暂时的处理危机,甚至因为孩子表面的行为去给孩子贴上标签,从没有认真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我需要调整教育的方式在书中活动案例“冰山丛林”中,作者根据四个错误目的给出了相应的鼓励话语,为老师们解决孩子的不良行为提供一定的借鉴。总结为:用鼓励代替责罚,也能让学生更愿意去面对错误,承担责任,从而改正并进步。
三、相互尊重的沟通技巧。
书中为我们介绍了四种赋予力量的沟通技巧,分别是:说到做到;少即是多;头脑、内心和直觉以及网球比赛,说到做到要求老师在和孩子们沟通的时候有底线,做出的承诺、立过的规矩一定要坚决遵守,少即是多,告诉我们越简洁的语言越有力量,尤其是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时,越是要做到说话剪短,网球比赛告诉我们沟通是双向的,我们不仅要说更要听,注意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
读完这本书,我反思了以前和孩子们相处的模式,觉得犯了一些错误,在以后的带班过程中,我将把书中的内容消化落实到实践中去,尝试正面管教的魅力。
《正面管教》读后感2刚上完一节课,筋疲力尽回到办公室,桌面上放着一本崭新的《正面管教》,本学期教研组共同书目,书名早已耳熟能详,但是从未认真阅读,刚好趁此机会,平心静气,提升自己。
其实在阅读此书之前,我曾以为,正面管教这本书应该是大多亲子教育书籍一样,引导家长、老师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淡化或者忽视孩子身上的存在的问题,但是第一页中“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地管教孩子”却引起了我的兴趣,虽然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浪潮下,我们更多的是给予孩子“自主、自由、平等”但是,如何平衡它与“管和教”之间的关系,其实也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
此书作者为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其英文名字为Positive Discipline,直译为积极的纪律。何谓正面管教?我想书中的这句话可以简单地概括一下: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用严厉也不用娇纵的方法。它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为一体,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技能。
书中的信息量很大,列举了大量家长、老师管教孩子的实例并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越看越能引我的共鸣,梳理一下自己的管理方式,我发现其实自己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的误区。尽管经常告诉自己要学会心平气和,但是不得不承认,自己还是需要多多修炼,总是压抑不住自己的情绪,总是为了孩子的这点那点小错误而生气。继而开始对学生们苦口婆心地进行说教模式或让让她们去承担一些逻辑后果,静下心来想一下,是因为我单纯地在孩子们犯了错误时给予她们的更多是说教而不是让她从自己的错误中本能地去体验自然后果,所以在我的教育方式中,孩子也许是被动地去接受这种教育模式,而非自己真正地意识自己的问题所在,更没有给予他们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机会。因此,有的时候教育的成效是那么的低。
那么怎样做才算着有效管教或者说是正面管教呢?这就要回到书中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了。即:
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
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
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是否能交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愿意合作)。
手捧《正面管教》一书,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在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上,我觉得自己的确不断地学习与尝试着改变,书还没有看完,期待下面的章节能带给我更多的启发。
《正面管教》读后感3家有宝宝的成年人会发现,当有了孩子,无论全家人对他有多期待、多宠爱,都会带来一些逐渐适应的变化。为了更好地教育我的孩子,同时也为了上班后更好地教育我的孩子们,整个产假我都在细细揣摩《正面管教》这本书。
上班伊始,我接了新的四年级,虽然目前还没有将他们完全对号入座,但是有一部分孩子因为他独特的个性已成功地得到了我的关注。班里有一位小马哥,对知识的求知欲很强,但是课上习惯很不好。喜欢跟同学讲话,喜欢插话,多次教育无果。我想起了书中写道“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我决定用爱“收服”他。于是我在每一次的作业中都加一张小奖卡,偷偷地告诉他他是我在班里第一个注意到的孩子,我觉得他优秀又阳光,我相信自己的眼光。有时候他会跑到我办公室单独给我看作业,我会当面奖励他一张5分的奖卡,看到他开心的眯眯眼,听到他发自内心地说“谢谢王老师”,然后飞奔出办公室也不忘给老师关上门。我想这才是孩子的天性,多么可爱又懂事。
教学工作中,如果你遇到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很大程度上他应该是一个缺乏信心的孩子。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了解,这些孩子其实是一个仅仅想要归属感但是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的孩子。有时候,我们也要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或是伤害了孩子 ……此处隐藏9181个字……成绩,书中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书中用了非常多的例子来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书中还列举了很多阻碍沟通的语言,同时还告诉我们改善沟通的话。让我明白了怎么样才能改善沟通。
首先,核实能改善沟通。我们要多去发现学生的真是想法和感受。可以通过核实,问启发式问题来促进沟通。其次,探询会促进沟通。我们可以用好奇心增进情感联结并改善沟通。比如一种简单的探询方式就是要求“多告诉我一些”还可以接着说:“然后呢?然后呢?”孩子们不需很多鼓励就会告诉你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他们需要的是知道老师对他们的观点真正感兴趣。只要我们不评判、打断或纠正他们,她们就会告诉我们很多。再次,邀请会鼓励合作。邀请学生多参与一些有助于他们变得能够自我指导的计划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如果一味地指挥会招致被动会主动的抵制与反叛。
然后,肯定也是一种沟通方式。要寻找机会肯定孩子们的成就和独特性,特别像美术这种学科,就更需要我们美术老师发现每个孩子所特有的艺术感悟。不能要求他们的画面一定要达到你所期望的那样。当我们要求过多并且急于求成时,他们就会丧失信心。就像书中讲到一个叫杰森的五年级孩子,在课堂上如何的捣蛋,杰森的老师在开始也试到这些惩罚,留下抄几遍课文,请他站起,送校长办公室,而结果是杰森只会做鬼脸。之后老师怎样运用鼓励,给与尊重和友善的态度,在杰森每取得了一点小小的进步,哪怕是今天的课堂只是比前两天的课堂少了几声乱叫,老师都会鼓励并回以微笑,终于让这个孩子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越来越愉快地相处。最后,尊重是最重要的沟通方式。当我们尊重学生时,我们就会认可我们和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尊重会创造一种接纳的氛围,并鼓励成长和有效的沟通。不要因为别人不明白的事情评判他们,而要鼓励学生寻求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
当老师把学生们作为值得尊重的人看待时,我们就会发现通过核实、探询、邀请和鼓励、肯定以及尊重赋予学生力量会更容易些。在良好的沟通中,会有大量的倾听、尊重、好奇心和赋予力量。
《正面管教》读后感14《正面管教》是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写的一本关于儿童教育的书。正如封面上写的,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教与孩子打交道的家长、老师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学会生活技能。
作者定义正面管教用的是数学中的公理定义法,即以下四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就是正面管教:1是否和善而坚定;2是否给了孩子价值感和归属感;3是否长期有效;4能否培养孩子良好品格。
看到这里你可能就会问了,我也想这样啊,怎样才能做到呢?在这本书里,作者以阿德勒的心理学为基础,通过大量例子,说明怎么才能做的正面管教,作者作为“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教会了大量的家长、老师正面管教的方法。
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和善而坚定
大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和善而坚定。如果熊孩子让你气得火冒三丈,这时你就要暂时退出冷静一下。人生气时是很难做出理智的决定。我觉得这里可以用在《非暴力沟通》中学到的四个步骤“
1、描述一个事实;
2、说明自己的感受;
3、解释原因;
4、提出自己的要求”。
千万不要说“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你说了一万遍都没用,孩子可能不会当回事。怎样要让孩子重视,就要说的下一条:让孩子自己学会解决问题。
二、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本书花了大量的篇幅介绍如何用开班会和家庭会议的办法,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这种教育方法肯定是满足正面管教的四条公理化定义的。首先,你只有做到和善而坚定才能让孩子们和你达成共识;其次,让孩子们参加解决问题,而不是处罚和说教,带给孩子价值感和归属感;再次,孩子自己想出的办法,他也愿意长期遵守;最后,能够培训孩子积极解决问题的良好品格。那问题来了怎么做的到呢?
三、大人该如何做
首先要认识到孩子可能有的四种不正确的行为及其正确处理方法,其次要改变以前靠吼、靠打取得短期效果的方法,按本书中所讲的解决问题的和善而坚定的方法,比如鼓励、具体指导、自然后果、家庭会议、班会等等;最后,家长也要反复练习,即使有时实在控制不住发了火,也要及时向孩子道歉,还是回到正面管教上来。
总之,这本畅销全球的经典真不是盖的,让人耳目一新,我是先收听《樊登读书会》的节目接触到本书相关信息,就找了电子书看了一遍,发现电子书不过瘾,无法随时翻阅,就又找来了纸质书读了两遍。我明显感觉我冲小孩大喊大叫的频率明显减小,但在让小孩自己解决问题的招数还没学会,所以还要继续磨练。
《正面管教》读后感15总听人说:
如果你是一个家长,你应该读这本书;
如果你是一名老师,你更应该读这本书;
如果你经常对孩子的行为无法理解,对管理课堂束手无策,那么强烈建议你读读这本书。
现在看来确实如此,看完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是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这本书中告诉21世纪的父母和老师们: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其中第四章:重新看待不良行为,本章体现了一个新的理念“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看到这里给我的感触最深。
任教的第一年,课堂管理中就有位最让老师们“头疼”的孩子小明,小明从进小学第一天就用它独特的个性让班里的同学及老师们记住了他,他调皮,跟老师唱反调,老师说往东他偏要往西,上课期间经常会跟老师玩“捉迷藏”,课堂好不热闹,有时真是要把他请出去才能正常上课。一直觉得让学生畏惧自己才能更好的管理课堂,可是这里他不仅不怕,还敢肆无忌惮的偷偷跑出教室,所以调皮捣蛋的他每天受到的批评是很多的。长期下去,不仅未改正坏习惯,还更加难管了。班主任采取了各种方法,首先跟他谈心,再跟家长交流,共同管理,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二年级后,习惯依旧,有一次上课在玩一个玩具,为了让他上课认真听讲,我把玩具没收了,可是他却很善心的哭了。通过下课沟通才知道这个是姐姐送给他的,很珍贵很爱惜。可能这件事是个契机,我不仅没有批评他,反而抱住了他,跟他说今天上课认真听讲,晚上放学的时候我就还给你。整天下来表现都还不错。后来慢慢小明也约愿意跟老师沟通,虽然坏习惯还是很多,但是比以前好了太多。通过这件事突然发现有时候鼓励也很重要。
在这里,正面管教就是变相鼓励。一般教师在针对犯错误的学生时,往往采取严厉的训斥,孩子表面上服从了,但实际上不服气,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不良的师生关系。而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的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读完这本书,让我对鼓励有了深刻的认识:鼓励对的行为,让孩子变得自信。管理是一门学问,如何更好的管理还需学习,愿在不断沟通摸索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