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后感

时间:2023-03-29 04:45:24
水浒传读后感【荐】

水浒传读后感【荐】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水浒传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浒传读后感1

巾帼英雄不胜枚举,谁言女子不如男。

纵观古代,女性似乎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就连史书也将乱世的出现归结于美人身上。正是:只言祸水倾国倾城,不言红颜既悲既愁。女性地位低下,柔弱成为女人的代名词。然而,时至今日,巾帼英雄如潮涌现,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弱水三千亦能覆舟”。这个寒假,我迷上了《水浒传》,独对书中“一丈青”扈三娘深有感触。

曾几何时,有一位少女在扈家庄舞着两口日月双刀,明艳张扬。柳絮纷飞的季节,一头波浪般的秀发随风飞舞,水润的杏眼却渗着冷意。她琼鼻挺秀,樱唇吐气如兰,香腮微晕,肌肤如霜似雪。那纤细的手臂在风中舞着,竟让人觉得她如瑶台上翩翩起舞的天仙,手上的刀是织女精制的丝绸。要问这位佳人是谁,庄上的人总会反问:“‘一丈青’你都不认识?”

柔弱翩跹,美丽动人,就是“一丈青”吗?仅此而已?

一夜景变,梁山来势汹汹,即将攻打祝家庄。扈三娘与祝家庄的祝彪订了亲,于是她不施粉黛,骑上骏马便去援助。她的身段轻盈,宛如惊飞的春燕;她的骏马骄驰在大道上,似游龙一般。她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守卫自己的家乡,保护自己的家人。如海棠花的她斜踏凤鞋宝镫,披上红纱,系着绣带,与梁山好汉斗智斗勇,舞着的刀如风飘玉屑,雪撒琼花。

原来,心系家国、英风凛凛、骁勇善战的,才是巾帼扈三娘!

后来,她成为了宋太公的义女,在山上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在月圆花好时,她总会一个人望着那盈盈如水的月,思念她的家乡和亲人。被那个矮小但体贴、仗义的王英触动后,学会了释怀,跟着梁山的好汉到处伸张正义。

宋江招安,她便开始了南征北战。她满怀热血,为了国家奋勇斩敌,屡建奇功。她飒爽的英姿尽显,难辨雄雌。最后王英被刺,她为了救他被郑彪用一块镀金铜砖打中面门而掉落马下,芳魂消逝。

“可怜能战佳人,到此一场春梦。”一代佳人,一代巾帼英雄,那飒爽风姿连男儿也自愧不如。她美得岁月黯然神伤,烈得甘酒悲戚怅惘。谁说女子不如男?这场梦,并未停止,扈三娘仍给我们留下了一抹余香,萦绕不散。

水浒传读后感2

水浒传,一本关于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我读水浒,我认为鲁智深是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具传奇色彩的。

我读水浒,读到一个粗鲁洒脱的鲁智深。他一出场便是“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身长八尺,腰阔十围”,活生生一个壮汉形象。在寺庙中,他不顾清规,吃狗肉喝酒。更在喝醉后,他打倒金刚像,给僧人塞狗肉,打伤僧人。他甚至在寺内随处便秘,好一个粗鲁之人!

我读水浒,读到了一个粗中有细的鲁智深。在书中,他与李逵的性格最为相似,但李逵仅凭着自己的猛劲与蛮力,用两把斧头打遍天下,有勇无谋。而鲁智深有勇有谋,更好打不平。鲁智深失手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却说他“诈死”给自己争取逃跑的时间。之后,他来到了桃花村,帮老汉打退了土匪。当得知土匪的头子为李忠时,他上山与其协商,为老汉说情,和平解决了此事。若是李逵遇此事,必是恶战一场。

我读水浒,更读到了鲁智深的禅心。“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这短短十六个字,概括出了鲁智深的传奇一生。在书中,前期的鲁智深粗鲁洒脱,行为鲁莽冲动。经历了两次的出家生活,鲁智深的心中也埋下了禅心的种子。宋江招安时,他不同意,随后归隐。宋江攻打方腊时,他从山中杀出,斩了方腊。但随后他功成身退,最后在寺中坐化。比起宋江渴望招安,渴望朝廷封妻荫子。他早已看透了黑暗的朝廷,禅心让他渴望自由与清闲。书中支持招安的英雄,大都是逼上梁山,仍希望自己能够回到朝廷做官,有较重的忠君思想。但鲁智深虽为提辖,但他却十分厌恶腐朽的官场。在与宋江四处征战后,他放下了自己的禅杖,放下了自己的杀心,入了禅,普度众生。有人也许为他惋惜,但到了最后,梁山好汉遭奸臣迫害而死,才发现鲁智深的明智。“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也许是鲁智深的高明。

梁山好汉中,众人的武器大多为枪、剑、刀,箭,唯有鲁智深用一把禅杖打天下。这暗示了他的禅心,他的佛性。他神秘地出现,神秘地离去,鲁智深,智真深啊!

水浒传读后感3

今日,我读了《水浒传》这部书,一想到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心里就涌出一股赞叹,他们有勇有谋,都是一些好汉,但被奸臣所害,被逼上了梁山。《水浒传》里的故事令我回味无穷,如:三打祝家庄,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王教头私走延安府等。但最令我回味的还是那第四十回合: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了

这个故事大概是这样的:黄文炳道破假回书上破绽,戴宗被打成招,下进牢里,斩首之日,梁山好汉及李逵来救,李逵不分官兵百姓,举斧乱砍,晃盖喝止不听。杀到江边,二十九条好汉在白龙庙聚义。

梁山的好汉绰号也不少,比如说:宋江绰号:及时雨。李逵绰号:黑旋风等等,这些好汉都是被逼上梁山的。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一刀笔小吏,字公明,面目黝黑,身材矮小,平素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好结交朋友,以及时雨而天下闻名。因晁盖等黄泥冈劫生辰纲事发,宋江把官军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及晁盖等上梁山后,遣刘唐送来书信(招文袋)及五十两黄金酬谢。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阎婆惜之手。无奈,宋江怒杀阎婆惜,发配江州,与李逵等相识。却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山好汉搭救,在刑场把宋江救上梁山,坐了副头领。后在攻打曾头市时,晁盖眼中毒箭而亡,遂坐上头把交椅。日后,宋江率众为朝廷招安。在历次讨伐其他起义军的过程中,梁山好汉死伤甚众,宋江本人也被所赐御酒毒死。晁盖郓城县东溪村人,东溪村保正,本乡富户,人称托塔天王。七星入伙智取生辰纲后投梁山入伙。林冲火并白衣秀士王伦后为梁山寨主。后打曾头市中毒箭身亡。

这些好汉令人感到惋惜呀!这一百零八位英雄都是被奸臣逼上梁山的,也是被奸臣所害的,林冲本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可被高俅陷害,差点丧命,才被逼上梁山的。这些英雄好汉被我们写进了书里,被我们写进了脑海里,永远都忘不掉的,正如臧克家所说: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可有的人情愿问人民当牛马,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人,人民会把他们跌倒,那些给人们当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这一百零八位好汉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替天行道!

《水浒传》真的令我回味无穷呀!

水浒传读后感4

近日,我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书中的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位位英雄人物,都给我留下了不可抹灭的印象。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元朝末年人,他是我们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他创作的《水浒传》则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反映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 ……此处隐藏6023个字……不伤害自己,又不破坏大局,这样一个石秀,是不是很聪明很厉害呢?难怪连金圣叹都不禁赞叹道:“石秀,机警之极。”其实,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当自己苦思冥想一道难题却始终不知方法,不晓答案时,不妨虚心地向身边知情人士请教,再加以理解巩固。这样,不仅避免了错误的发生,还能在得到答案的同时,学会这种类型的题目,保证下一次的成功,何乐而不为呢?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只有一个字形容:义。这108位好汉从陌生人走到一起,一起起义,可谓是出生入死的好兄弟。他们为兄弟两肋插刀,我为他们身上的这种忠义精神而感动。

反观我们社会上,有多少个人能够做到“义”这个字?

义,可以说是正义。但这社会上还有多少正义的存在呢?许多的人眼睛都被金钱所蒙蔽。受贿赂的贪官,只是为了钱,正义在哪里?自己跌在街道上的老人,被好心人扶一把却诬赖对方推他,只是为了钱,正义在哪里?

如今,这个社会上的正义感真是太少太少,人情太过凉薄。

现在的社会正义感太少了,我希望人们能把那仅存的正义感给守护好,并且能够把这“义”一字给发扬光大。

水浒传读后感13

水浒传是浩瀚文海中的惊世之作,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这部小说的作者施耐庵,通过精炼的语言,描绘出一个个情节跌宕扣人心弦的故事;塑造出一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英雄。“替天行道”的大旗;出生入死的兄弟;誓死捍卫的忠义……充斥着这部巨著的字里行间的是:慷慨豪迈的英雄气,荡气回肠的壮士情。每个人物都是那么得值得品味:神机妙算的吴用;妙手回春的安道全;日行千里的戴宗;妙笔生花的萧让……不过最让我崇拜的还是在众多英雄中脱颖而出的武松。

“武松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这些都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个身躯凛凛,相貌堂堂,有着万夫难敌之勇的英雄就活生生地站在我们面前。在威彻山林的虎啸声中,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虫”;在高手如云的蒋家饭馆中,他用少林醉拳打得蒋门神跪地求饶;在人流众多的狮子楼上,他单枪匹马将西门庆打得七窍流血而亡。这可真是一个刚烈,勇猛,充满豪气与义气的英雄啊!

除了刚烈与勇猛,他还是一个极有担当的铮铮硬汉。在家乡,好打抱不平的他杀了一个欺压百姓,横行乡里的大恶霸;在鸳鸯楼上,光明磊落的他杀死蒋门神后,毅然地写下了“杀人者,行者武松也”八个大字;在古庙内,他毅然决然地砍下了自己的左臂,而后单臂擒方腊。这可真是一个光明磊落,坦荡果断的英雄啊!

武松更是一个内心宁静,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武松在梁山泊立下汗马功劳无数。招安后,北征辽国,剿灭田虎,南讨清溪,生擒方腊……更是功勋卓著,但在宋江班师回朝后,却拒回卞静京,心甘情愿在六和寺出家,成了水浒传中为数极少的善终者。

武松一生跌宕起伏,轰轰烈烈,但追终归于平静。我们虽然不会有武松这般丰厚的阅历,但是如他一般光明磊落,内心坦荡,有担当,保持一身浩然正气,确是我们可以做到也是应该做到的。

水浒传读后感14

《水浒传》整本书主要写了梁山好汉因为反抗当时朝代黑恶势力的迫害,齐聚水泊梁山,一起反抗当朝官兵围剿,最终失败的故事。因为他们都是出身草民,都是被当朝权势迫害被迫走向梁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造反,也没有治理国家的本领和格局,所以最终还是想俯首称臣,走向失败的结局也是注定必然。可是他们依然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好汉,因为他们每个人的英勇故事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个个都是身怀绝技。但我最敬佩的还是打虎英雄——武松。武松在家排行老二,江湖上也称“武二郎”。当时武松提着哨棒赶路回家,来到阳谷县,路过景阳冈,当时天色已晚,山脚下有一酒家,酒家上面的旗帜上写着“三碗不过冈”。武松进了酒家喝了十八碗酒,心里一直想着赶紧趁着天黑前翻过景阳冈回家看望许久不见的大哥,抬脚就往景阳冈走,店主见状急忙劝阻武松,但武松不仅不听,还以为店主在戏弄他。店主无奈,只能任凭武松走上景阳冈,心想一条好汉就这样要丧身虎口。

武松走上景阳冈,天也慢慢黑下来,酒劲也上来了,武松摇摇晃晃在一块青石边刚躺下来,身边突然狂风大作,跳出一只斑纹猛虎,扑向武松,一场“人虎大战”就这样上演了。武松被老虎扑过来一惊,酒已经醒了一大半,面对上山前一直不相信的景阳冈老虎,只能使出全身解数为了生存而战。老虎一扑、一掀、一扫,武松灵活躲闪并拳打脚踢地反击,最终将猛虎制服打死。第二天,武松打虎的消息就在阳谷县传开了,全县都知道了打虎英雄“武松”,并因此武松还得到阳谷县县令赏识,谋得县衙步兵都头一职……

武松打虎的这种勇气、霸气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就如我们学习中遇到困难一样,我们应该像“武松打虎”一样,不要想着退缩,一定要想办法战胜困难,主动积极地寻找办法,我们需要“武松打虎”的勇气和霸气,战胜学习上的“拦路虎”。

“武松打虎”的故事给我很大的鼓舞,我一定要具备这种勇气,面对学习上的任何“拦路虎”,要敢于拼搏,敢于挑战,积极想办法战胜困难。

水浒传读后感15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水浒传》,令我感慨万千。

水浒传具体生动地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他们不占城池,出榜安民,异姓一家,塑造了一大批梁山泊好汉忠义,替天行道的光辉形象。

在风雨飘摇的北宋末期,梁山泊好汉忠君报国,为民除害,着实令人钦佩。比如一百单八将中的宋江,江湖上人称他为山东及时雨宋押司,他深明大义,急盼招安,愿为国家出力。在兄弟托塔天王晁盖死时,他十分悲伤,几次要哭昏过去,每日都会领众举哀,遵从晁天王遗言,发誓要带领好汉们,活捉敌人史文恭,为晁盖报仇,在不断地努力下,他做到了。他军法严明,宋江手下的军校因为酒肉少而杀了厢官,宋江哭着命他痛饮一醉自缢而死,而后,他顾着梁山泊时的恩情,盛棺安葬,他真是一个有情有义,爱憎分明的好官。

而反过来呢,以高俅为首的奸佞宦官使人愤恨,高俅身为殿帅府太尉,本应报效朝廷,而他却因为宠溺养子,使计拿下教头林冲,刺配沧州道,险些被防送公人董超和薛霸结果了性命。在三败梁山泊时,他被活捉上山后向宋江保证会向天子重奏招安一事,而后却转面无恩,连日称病,不敢上朝,又将水银放入卢俊义、宋江得赏的御酒中,让他们中毒身亡。这样一个奸诈小人没有被天子加上罪名,令人可忧可悲。

现在的社会不再是过去那个腐朽衰落的封建王朝,而是科技文化蓬勃发展的新社会,我们身为祖国的花朵,应该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肩负起未来的重任,为理想勇敢前进。而书中的梁山好汉的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它成为我们积极向上成长的新动力。《水浒传》在我遇到困难时使我想到梁山好汉们在遭到朝廷的讨伐时携手共进,积极出力的事迹。在我孤独无助的时候梁山好汉仿佛变成我的指路人,告诉我要对朋友热情主动。

读过《水浒传》后,我仿佛被注入了正义的能量,它恰如一首史诗,为我们展示了当年的国势特征和民俗风情,但它为我们传达的更多的是可歌可泣的英雄传奇。

《水浒传读后感【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