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时间:2023-06-23 10:20:16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精选15篇)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精选15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基督山伯爵》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1

从水手埃德蒙到基督山伯爵,四字箴言成就传奇人生。

作为一部在报纸上连载的通俗小说,居然能跻身世界名著的行列,历经百年仍然受到读者的喜爱。这部伟大的作品就是法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

大仲马,全名亚历山大·仲马,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没有受过文化熏陶,但大仲马在文学创作上非常有天分,他曾在巴黎的剧院里从事抄写剧本的工作,这份工作使他有机会接触到许多优秀的作品,激发了他的文学热情,先后创作出《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小说。别林斯基称大仲马是“一名天才的小说家”。金庸先生也曾说,大仲马是他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他创作的小说《连城诀》就受了《基督山伯爵》的影响。

《基督山伯爵》向人们讲述的是一个情节曲折、扣人心弦的复仇故事。年轻有为的水手埃德蒙?唐代斯被诬陷入狱,在狱中,他结识了被人称为“疯子”的法利亚神父,神父将他一生的学识和财富都交给了埃德蒙。

十四年后,埃德蒙逃离伊夫堡监狱。他利用法利亚神父留下的神秘财产,化身为基督山伯爵,开启了他的复仇之路。书里汇集了许多绝妙的情节设计,使整个故事既扑朔迷离又合情合理。

在这部小说中,基督山伯爵的形象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大英雄,在故事的开篇,大仲马就为人们展现出一个英姿勃发、精明干练的帅小伙形象:“他看去还不到二十岁,身材颀长,黑眼睛,黑头发:那种沉毅的神情,是从小惯于同风浪搏斗的人所特有的”。

此时的埃德蒙风华正茂,19岁就当了“法老号”的大副,深受老板的器重。他单纯善良不谙世事,在老谋深算的检察官维尔福面前,丝毫没有觉察出危险的陷阱。他忠诚可靠,对老船长的嘱托尽心尽力,虽然因此遭受牢狱之灾,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他有疼爱他的父亲和即将订婚的未婚妻,生活已经向埃德蒙展开了一幅美好的画卷。

然而,一个莫须有罪名打碎了埃德蒙的生活。经过14年的监狱生活,埃德蒙经历了最初的痛苦迷惘,甚至绝望的过程,直到偶遇法利亚神父,命运之神才为他打开一扇窗。从钻进裹尸袋,被狱卒绑上铁球扔入大海的那一刻起,埃德蒙唐?代斯就如凤凰涅槃一样化成复仇之神。

九年以后,一位风度翩翩秘莫测的基督山伯爵空降在巴黎的上流社会。这位彬彬有礼,永远都带着迷人微笑的伯爵先生,眼神中却满含忧郁与冷漠。

面对恩人,他知恩图报,把船主莫雷尔先生从破产的境况中解救出来。面对仇人,他冷酷无情,用“以牙还牙”之道回敬那些曾经迫害他的人。面对昔日的恋人,他难以割舍心中爱恨交织的情感。

但是最后,伯爵还是选择了放下,放下心中的怨恨,以爱的姿态放过仇人的孩子们。

“这个世界上无所谓幸福,也无所谓不幸,有的只是一种境况和另一种境况的比较,如此而已。只有体验过极度不幸的人,才能品尝到极度的幸福。只有下过死的决心的人,才会知道活着有多好。”

从埃德蒙到基督山伯爵是一段传奇,也是最痛苦的涅槃。在小说的结尾,伯爵留下一封信,上面的签名不仅有“基督山伯爵”的字样,还有“埃德蒙?唐代斯”,复仇已经成为过去,基督山伯爵这个名字也应该从世上消失,善良、正直的埃德蒙会重新回到生活中。伯爵带着海黛公主乘船离开基督山岛,给人们留下的只有“深蓝色的大海与地中海的天空相接的远方,他们看见一片白帆,小得就像海鸥的翅膀”。这个在复仇中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人终于得到灵魂的救赎。

“永远不要忘记,直到上帝揭露人的未来图景的那一天以前,人类的一切智慧就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

大仲马用这样巧妙的构思告诉人们,放下仇恨,用爱去等待和希望,才是真正的活着。

历经百年,这部不朽的名著依然散发出夺目的光辉,成为点亮无数人生命至暗时刻的光,“等待”和“希望”这四字箴言,不仅是人类的全部智慧,也是人类的终极信仰。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2

《基督山伯爵》是大仲马的代表作之一,是以情节取胜的通俗小说。这本书充满了浪漫的传奇色彩,不是完全的现实主义,故事奇特新颖,读者往往会被那些精彩的情节所吸引。

这本小说讲的的是一个遭人陷害的年轻人,也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唐泰斯复仇的故事。十九岁的爱德蒙?唐泰斯年轻有为。有亲情的精心呵护,有爱情的温柔陪伴,有事业的前程似锦。不幸的是因此遭小人妒忌,在自己和心爱的人的订婚典礼上被陷害入狱。当被逮捕时,他渴望自由。当失去自由,他渴望上诉。当求助无门,他渴望有一群甚至是强盗或是杀人犯的牢房同伴。当被彻底地关进一间只有黑暗和水滴声的地牢,他只能自己跟自己说话,仅存的希望就是听到自己的声音。

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伴随这个可怜人儿的只有地牢里的黑暗及还有精神和肉体对他的双重折磨。但在他的可知范围之外,还有更为残酷的事实在肆无忌惮地上演着,老父亲因为受不住儿子入狱的打击而忧郁而死,爱人也在漫长无果的等待中与仇人牵手走进婚姻的殿堂。

万般不幸中的最幸,就在他无助绝望到想要自杀时,一位天使般的人物走进了他的世界,他就是法里亚神甫。两颗孤独的人因此有了陪伴和希望,聪明但不为世人所理解的神甫把毕生知识传授给了唐泰斯,并在临终前把基督山岛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这也为唐泰斯的复仇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唐泰斯成功越狱后,十四年的光阴已使一切物是人非,甚至已经没人认出或记得他这一号人物。在他“重生”之际,他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近似神灵的人物——基督山伯爵,从此展开了他的报恩和复仇计划。

昔日的恩人船主莫雷尔,因为濒临破产而绝望到即将自杀的时候,伯爵及时地解救了他,此后又始终照顾他的儿女,直至最后把基督山岛的宝窟送给他们。而对曾经陷害和背叛他的唐格拉尔、费尔南和维尔福三个分别代表法国七月波旁王朝金融界、政界和司法界显要人物的仇人,基督山伯爵个个击破。最后,这三个人破产的破产、自杀的自杀、发疯的发疯,都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在小说中,作者塑造的基督山伯爵这个人物几乎是完美。敢爱敢恨,即使遭遇了无尽的不幸,即使承受了无边的痛苦之后,在自己的复仇过程中,他始终有一颗柔软的心,被仇恨冲昏了头脑。当他帮助莫雷尔一家摆脱困境的时候,当他从一个该诅咒的家族中救出他的一个女儿的时候,当他答应曾经的爱人不杀仇人之子的时候,他的良知依旧,他的人格亦未扭曲。同时,在达成一生最大的心愿后,他悄然地放弃了原有的财富,只身远走他乡。他在财富、美色面前的不贪婪,依然让人念念不忘。

但是在这部小说中,还是有一些不及之处,在基督山伯爵越 ……此处隐藏16395个字……美茜蒂丝成婚。但是在幸福的表面下正酝酿着一场阴谋。美蒂西斯的表哥弗男也想娶美茜蒂丝为妻,这位被邓蒂斯称作“朋友”的人,为了破坏邓蒂斯和美茜蒂丝的婚姻,就与觊觎船长之位的唐各拉尔一同设计了一个陷阱。婚宴上,当邓蒂斯正沉浸于幸福的光环时,被突如其来的警卫带走,在被法官维尔福审判时,由于涉及到维勒福自身的利益以及一个不可告人的原因,邓蒂斯成为了他的牺牲品,之后他被莫名其妙的关押在臭名昭著的伊夫堡监狱里一关就是14年。

他被夺走了一切,如果不是结识了法里亚长老,他只能带着痛苦和绝望一步步走向地狱。从囚徒变为自由人,从懵懂变为睿智,从一无所有变为拥有一切,从热情变为冷漠,从邓蒂斯变为基督山伯爵,他除了复仇还能干什么?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报仇也是需要养精蓄锐的,并不是凭着一时的心绪就可轻举妄动的。而基督山伯爵,则是最具体的用自己的行动阐释了这句俗语的。在经历了噩梦般十四年的地牢生涯后,他的人生要义就是找寻曾经的亲人、曾经的恩人和曾经的仇人。在确认了所要寻找的人以后,他并没有如我们在武侠小说里所见的那样,于恩人抱拳云“赴汤蹈火,再所不惜”,于仇人一剑刺死。他选择了他自己的方式。对曾经有恩于自己的船主一家,他竭其所能,默默地支持着,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却从来不让他们知道其实自己就是为了报恩而来。如果说他的报恩令人感动,那他的复仇则是如此的淋漓尽致,在我们也有几度的叫好后不免有点心惊。

在基督山复仇的过程中,不断的卷入了一些无辜的人,有罪的人虽然得到了应有的报应,同时也造就了新的惨剧。————这是一幕人类复仇过度的悲哀,一声无罪人变为有罪人的慨叹。

马瑟夫死了,阿尔贝和美茜蒂丝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维尔福家中陆续死了3个无罪的人,尤其当爱德华和维尔福夫人死在他的面前,他想要救爱德华,却已经无力回天。这使他动摇了,他恍惚了,他开始责问自己究竟有没有权利这样做。他问自己:“够了,够了,已经够了,一个死了,一个疯了,我是不是做得太过分了呢?”

于是他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坚决了,在故事的结局他给与邓格拉斯严厉的惩罚之后,放了他一条性命,这样的结局大概会比人都死绝了的结局要好,毕竟邓蒂斯的本性是善良的,并不是天生的刽子手,而且活着的人还要继续承受自己种下的苦果,一直到死才能得到解脱。

最终,他的三个仇人,一个妻离子散,身败名裂,自杀身亡;第二个全家老小相继死去,最后孤家寡人,也不成人样了,第三个倾家荡产,从富翁一下变成了一文不名的糟老头。

死了,一了百了。

疯了,虽然痛苦,但是至少精神上解脱了。

清醒地活着,却又失去了自己看重的名利,这才是真正的活受罪。三个仇人的结局各不相同,孰轻孰重,自见分晓。

有时候,最严厉的惩罚并不是死亡,而是生存。

但他的复仇虽然成功了,却也失败了。复仇成功给他带来了什么呢?快乐吗?当然不是。大仲马借几近精神失常的维尔福之口说出:“瞧呀,看呀!你报复得够多了吧?。。。。。。”基督山只能默然无语,他感到他不能再说“上帝与我同在”这句话了,他的报复超越了限度。冤冤相报带给人的,只能是愈加痛苦。它在现实及猛烈的鞭挞中清醒了。他找回了宽恕。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15

由于此书有点长,再加之我之前从读到读完跨度时间也比较长,因此情节大抵会有些纰漏……

我读这本书是从序开始的(悄咪咪提醒下各位,其实序挺重要的,无论哪本。)序中有说类似这样子的话,这本书又名《基督山恩仇记》,这个名字也让我感觉更符合这本书,主人公——埃德蒙·唐代斯,他被维尔福检察官(一开始或许不是)因为自己的利益,更确切说是菲尔南,丹格拉尔等人陷害,从本应迎娶美娇妻——梅苔色丝,当上船长,到最后落入监狱,在监狱中呆了十四年。那是一个又冷又暗且潮湿的地方,开始的埃德蒙还抱有侥幸,但这却在日复一日的等候中被消磨殆尽,当他对人生无望时,上天没有让他死亡,给予了他另一个父亲,那位被别人誉为“疯子”的神甫,那神甫竭尽自己所能教授唐代斯知识,但是上天没有垂怜这位可怜的神甫,将他带到了自己的身旁。这举却让唐代斯找到了逃出去的机会,他最终成功了。

原谅我上面的赘述,但是我想着想着,还是决定如此写下去。

这一段的埃德蒙·唐代斯,他从一个天真,强壮的人变成了一个内心充满急切的人,他想要去找他的父亲与梅苔色丝,但是结局总是哀伤的,他的父亲饿死了,而梅苔色丝则嫁给了他那位堂哥,而那时,陷害埃德蒙的人则生活得风生水起。

这应该是唐代斯之后为什么会坚定了自己想要复仇的想法,他凭借自己的本事,以及埋在基督山的巨额宝藏,成功达到了他想要的一切。

唐代斯不幸,却又幸运,他最终明白了自己已经放下(至少没有那么爱梅苔色丝了),他爱上了国王的女儿,海蒂。这一切都很顺理成章,君主被自己所信任的人背叛,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他的妻子女儿则卖于他人为奴。

当然在最后,坏人得到了惩罚,好人也似乎得到了自己该有的一切。基督山伯爵的手段确实残忍,但之前他收到的又何其不残忍!即使他走错了一步,他的计划就不会如此完美无缺。

《基督山伯爵》并非拜读的第一部法国作品,让我隐隐觉得法国人似乎有一种习俗,或者习惯,那就是把自己的肉体当做棋子,精神则纵观全盘,但操纵者似乎是又不是自己。冥冥之中似有天意,一切都巧合却又是那么自然。

我不知道伯爵在他人面前说得话是否是他当真所认为的,因为当他日夜祈祷时,上帝没有出现,当可怜的神甫病死在牢房里时,上帝也没有出现,甚至当他恢复自由之后,上帝还没有出现……为此他凭什么再去信任上帝,我感觉那或许是他的托词,他可能只需要一个借口,他可以复仇的借口,当然也是可以报恩的借口。

伯爵纵然没有那么小气,他却并不宽宏大量,尤其是在曾经伤害过他的人面前,这一点是我最喜爱的一点,我记得有一段描写处刑的场面,极其惨烈,而伯爵则在那么挂着礼貌性的笑容看着,当弗朗茨问及他时,他大意是看多了,也就觉得没有那么渗人(我实在不记得原句了。)

伯爵令我着迷的点还有他的强壮,他的智慧,以及他的勇气,我实在无法不夸赞这样子一个男子,他既有野兽搏击时的机动性,也有拄着拐杖带着礼帽的绅士风度,还有穿上水手服俨然一个资深的水手……

伯爵是上帝的宠儿吗?或许不是,他身边的黑奴是他找准时机买下来的,他的一切都是他付出了艰苦得到的,他仿佛处处都有堪比宫殿的住所,他身边的仆人都是那么精明能干,就连他的马,都是最好的,他该拥有这一切。厚积而薄发,他在牢里的十四年,他隔壁房的神甫教会他的都在这日后的复仇中,打下了基础。

伯爵促成了莫雷尔和他的心上人的爱恋,他让莫雷尔拥抱他。因为他明白,离别的时候终会到的。

结局时,没有提到伯爵带着海蒂去了哪儿,那个人只是指向了地平线,以及伯爵明确将自己大部分财产都捐赠给了莫雷尔。

等待和希望!

这是贯穿整本书的词汇,等待到最后会看见希望,抓着希望便可顺利摆脱逆境。

夏蝉在土中等待了数年,只为了盛夏的喧哗。那么伯爵大概也是吧。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精选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