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读后感

时间:2023-06-23 10:21:03
《居里夫人》读后感(通用15篇)

《居里夫人》读后感(通用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居里夫人》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居里夫人》读后感1

居里夫人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她发现了一种新物质,镭。看完这本书,这个名字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是我唯一敬佩和值得学习的女科学家。

居里夫人出生在波兰,她的名字叫玛丽居里,她童年的家是由沙皇俄国统治的。居里夫人十岁时,母亲因病去世。她临死前对孩子和丈夫说的最后一句话:“我爱你。”最重要的亲人都走了,他们的生活顿时灰飞烟灭。对小玛丽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悲伤、更痛苦的了。但是,她没有退缩,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努力。

有一次,她看书的时候,几个调皮的孩子用椅子把她围了起来。她身体的左、右、后各有一把椅子。在这三个上面,我又放了两个,最后放了一个在她头上。在整个过程中,她没有听到丝毫声音。直到看完书。当她抬起头时,整个由椅子组成的“建筑”倒塌了。紧接着孩子们哄堂大笑。1898年4月12日,居里夫人发表了这样一篇科学报告:“沥青铀和铜铀云母比铀本身的放射性强得多。这个事实值得我们关注。同时,我们确信这些矿石中可能含有一种放射性更强的化学元素……”虽然不知道什么是元素,但是读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它的重量。居里夫人为了从9000公斤的沥青和铀矿渣中提取镭,会一壶接一壶地煮渣,一直搅拌;一瓶一瓶的倒入倒出,一点一点结晶。每天,她穿着沾满灰尘和酸的工作服,站在大锅旁,烟雾缭绕,眼里含着泪水,喉咙发痒.就这样,她挣扎了45个月,1300多天。多么沉重的劳动和毅力啊!1903年,居里夫妇发现了一种人们至今还不知道的物质,那就是镭,两人都获得了举世闻名的诺贝尔奖。1911年,居里夫人发现了x光在医疗工作中的作用。在战争年代,她四处治病,为人类医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居里夫人死于1934年,因为她与镭和x光有密切接触。看完《居里夫人》这本书,我体会到了一个道理:取得好成绩不容易;要有所成就,并不容易,努力是要付出的。古语云:“蜀山以道为道,学海无涯,造舟”。

所以从平时开始,就要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思考,努力学习,不怕困难。以后一定要学习居里夫人顽强的进取精神,好好学习,勇于实践。

《居里夫人》读后感2

我一直在想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可以驱走黑夜迎来光明?又是怎样的力量,可以给人以抛去世俗杂念,朝向理想的勇气……居里夫人在她的自传中给了我答案。

居里夫人,波兰裔法国人,史上第一位获得两项诺贝尔奖的女性。她的经历与荣誉令人羡慕,她的故事也被许多人知晓。人们敬佩她、仰慕她,但不知有多少人想过这背后的一切 。

我一直都难以忘记她做实验时的情景,“有的时候,我得用一个与我的体重不相上下的大铁棒去搅动沸腾着的沥青油矿…… 工作结束我已像是散了架似的……”正是这样日复一日的努力,让她提取了镭元素并获得了诺贝尔奖。做这样脑力与体力并存的工作,一天、两天、三天,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坚持住,因为我们是看得到尽头的。可是一个月、两个月甚至几年呢?居里夫人之所以能够成功,不是因为她有过人的天赋,而是因为她有比别人更多的付出,更是她对科学热爱。这份热爱,使她在漫长的、看不见的研究之路中坚持了下来。这条路是黑暗的,但她一直努力地去找光明,最后向着阳光绽放……

正如王黎伟所说:“有些事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会看到希望……”

就像电影《流浪地球》中,所有发动机都一度停机,明知已不可挽回,可人类仍抱一线希望去抢救,最后成功借助木星引力逃出太阳系;就像陈寅生先生晚年双目失明,双腿残疾,但坚持撰写《柳如是别传》;就像斯蒂芬霍金虽然在21岁就得了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但他没有自暴自弃,仍然努力工作,甚至提出了无边界宇宙模型……这些人向我们诠释了“世界以痛我,我报之歌。”他们和居里夫人一样,用钢铁般意志书写了他们的人生乐章……

他们向着阳光绽放……

容易的路无法通向梦想,追梦之路必然充满艰辛与坎坷。面对困境,我们可以发抖,可以倒下,但这绝不是放弃的理由。因为唯有坚持,才有光明;唯有坚持,才有希望。愿你有充分的忍耐与担当, 有单纯的心去信仰。愿你能够走过黑暗,沐浴着阳光,欣然绽放……

《居里夫人》读后感3

还在我一年级的时候,妈妈就经常给我讲居里夫人的故事。从此,居里夫人这个光辉的名字,深深地烙在了我幼小的心灵中。

如今,我长大了,我那么渴望更加全面地了解她的事迹啊!这回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借到了居里夫人这本书,我高兴得差点蹦起来。回家的路上,我情不自禁地翻阅起来……

玛丽居里夫人都是波兰人,她的人生旅途充满了坎坷和曲折。小时候,她忍受着亡国之耻。十年那年,死神无情地夺走了她母亲的生命,对玛丽来说,没有比这更悲伤、更痛苦的事了。可是,她没有退缩,相反更加努力、更加刻苦了。她忍受着生命的煎熬,经过不懈努力,和丈夫皮埃尔一道提炼出了镭。这一伟大的科学发现震惊了世界,使他们荣获了若贝尔奖。但是不幸的事又发生了,居里夫人的丈夫惨遭车祸身亡,这又一次给居里夫人以沉重的打击,但她又一次挺住了,坚持以顽强的毅力进一步研究,再一次登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读完全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居里夫人是一位多么值得敬重的女性啊!为了祖国,为了造福人类,她牺牲了许多许多。为了工作,她置患肺结核的身体于不顾;为了提炼出镭元素,他在一吨铀盐前奋斗了三年零九个月。因为长年研究放射性物质。她的身体受到了损害……,但是,所有这些困难,都被她顽强地克服了。我回想起自己在学习中碰到的一些困难就烦躁不安,不想克服,不是问妈妈,就是问同学,很少自己解决过一道难题,为了这类事我不知被父母批评过多少次。但我总觉得无所谓,还振振有词地说什么“不懂,就不能装懂嘛”。今天,我才明白,这种依赖行为是一种不良习惯。为什么居里夫人能成为世上景仰的楷模?就是因为她从小意志坚强,攻破了学习、工作中一个又一个顽固的堡垒。是的,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必须从小一步一个脚印地追求、去探索……

看了居里夫人这本书后,我想了很多很多,从今天起我将学习居里夫人的顽强精神,在学习和生活的道路上排除万难,阔步前进。

《居里夫人》读后感4

书籍是人类的好朋友。每晚,我都会读上一会儿书才能入睡,近期最让我为之感动的是《居里夫人》这本书。

《居里夫人》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叫玛丽娅的小女孩成长为居里夫人的故事。玛丽娅是个聪明的小女孩,但她在学习中却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汗水,历经磨难和千辛万苦,专心一意,意志坚定地追寻自我的目标。最终取得了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 ……此处隐藏5943个字……,看我去弄她一番。”说着,只见弟弟走向前去,在那位老师面前装模作样的大吼:“哥哥,下学期我不在南大门学校上学了。”听了这句话,我对弟弟很失望,我原本以为他要去向老师问好,可他并没有这样做,反而还在老师面前大吼。我不禁想问弟弟:你的嘴难道在老师面前就这么难开口吗?你的腰在老师面前就这么难弯下去吗?弟弟,我希望你改正,尊敬老师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啊!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就好比自己的.父母,我希望我的弟弟能改正他的做法,更希望每个人都尊敬老师,以居里夫人为榜样。

《居里夫人》读后感13

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学者,她从小就对科学很着迷;她节俭朴实,全身心致力于科学研究;她以顽强的毅力与渊博的知识,谱写出史无前例的科学篇章;她淡泊名利,一生荣誉无数却视为身外之物。她是居里夫人,一位为人类科学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女性!

翻开《居里夫人传》,纵观着居里夫人意义非凡的一生,感受着她质朴的生活态度,品味着她对科学的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她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犹如仰望天际最耀眼的星辰,我被深深地震撼并产生浓浓的敬意。

居里夫人在结婚前,名叫玛妮雅·斯可罗夫斯基,出生在波兰一个普通的家庭。她从小便显示出过人的天赋,但年幼的她却早早地品尝到失去亲人的痛苦———她的母亲和大姐姐相继离世。当时波兰正处于被沙皇统治的黑暗时期,她不得不在俄国督学面前卑躬屈膝。黯淡无光的生活,磨炼出她坚忍不拔的品格和一腔爱国热情与报国忠心。中学后,为了积攒学费与资助姐姐布罗妮雅,她独自一人远离家乡去当家庭教师,直到攒足钱后去巴黎求学。之后,她与著名学者比埃尔·居里结婚。婚后两人经过刻苦的钻研,发现的新的化学元素———镭。

当时的玛丽·居里,没有经费,没有实验室,没有助手,为了在沥青中提取那仅占百万分之一的镭,她每一天应对着滚滚浓烟,搅动着几乎和她一样重的棍子,在信念的支持下,她艰难却坚定地工作着!在她和丈夫的共同努力下,花了四年的时间最终提炼出了一克镭。这一克镭,虽微小,但却使科学迈进了一大步,并带动了放射学、物理学和化学的发展,她也所以获得了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虽然名誉重重,但她却对名誉、财富视若浮云,并把所有镭的知识无偿告诉向她求教的人,还将凝结着自我四年心血的一克镭送给了许多医院。

居里夫人的高贵品格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她的经历告诉我们:人必须要有梦想,并为此披荆斩棘,就能开辟出一条光明之路;只要秉着正确的信念,踏平挫折,就能抵达成功的彼岸;应对困难,只要冷静细致分析,找到正确的方向,勇往直前,就能看到胜利的曙光!正如居里夫人所说:“如果能随梦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欺的思想而行,必须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

《居里夫人》读后感14

看完了《居里夫人自传》,感觉确实是一本励志的好书,尽管本人已经早已变得百毒不侵,不再需要励志和洗脑的年龄,但还是把它一字一句的看完了。

这本书很薄,而且包含了居里夫人为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写的传记,属于自传的部分就更少了,就这么少的内容还不是居里主动去写的,是在一个记者(麦隆内夫人)的强烈要求下写的。所有尽管是《居里夫人自传》却包含了她的自传和她为她的丈夫写的传记两个部分。

书中涉及到了很多关于镭的发现的部分,讲述了发现镭所付出的艰辛(还记得在提纯矿石时的艰苦描述,还有身体受到辐射还在坚持着实验)和快乐以及缺乏资金的窘迫,镭的发现,会带了巨大的商业价值,而居里夫妇却把它献给了全人类,以至于自己都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建立一个更好的实验室,还有去靠捐款。

居里夫人因放射性元素的研究曾两度获得诺贝尔奖,而且对科学的痴迷,与坚韧不拔,注定了她的伟大成就。对实验研究的陈述,不知不觉中在激励读者的意志。

爱因斯坦这样评价:

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还要大...我对她人格的伟大越来越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纯洁、她的严于律己、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她一个人身上...

大家最快乐的事情往往是童年时代,而且越是快乐的事情,越喜欢去回忆,越会有更多的笔触去详细描述,居里夫人对自己的童年描述非常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快乐在感染着你,那花、那草、那美景会在读者的脑海中清晰的勾勒出来。然而对于越是痛苦的事情,越会不想触及,这些不想触及的部分可能就是最大的伤痛,书中在自传时对丈夫的去世没有描述原因只是说是一场灾难,接着就是对带来的痛苦的描述,以至于我只知道她的丈夫不是正常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翻到书的最后去查居里夫人生平大事年表才知道皮埃尔因车祸去世。

最后还要提及的是这本书翻译得非常好,尤其是对居里夫人的童年,以及居里夫妇郊游时,对景色的翻译非常优美,看得出译者的文学功底非常深厚。

《居里夫人》读后感15

在我的印象中,科学天才都是住在象牙塔里,过着优裕的生活,耳畔充盈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赞歌。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好书《居里夫人》。它彻底改变了我对科学天才的认识:原来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天赋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居里夫人出生于波兰华沙,父母都是教师,她是家里五个子女中最小的。由于母亲过早地去世,只有靠父亲一个人十分有限的薪金来养活全家。在这样充满艰辛的环境下,造就了她从小就非常独立和坚强的性格。

居里夫人小的时候天资聪颖,且非常勤奋读书。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她去当家庭教师为自己和姐姐积攒去法国留学的学费。她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巴黎,在著名的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把自己关在屋里埋头学习。她的幸福和乐趣,都在拼命学习之中。最终她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被授予了学士学位。后来她和丈夫一起从事科学研究,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发现了镭。她成为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

为了提炼出镭,需要大量的沥青矿渣。由于居里先生身体不好,他们两人做了分工。居里先生继续研究镭的特性,居里夫人则负责从矿渣中提取纯的镭盐,这是一个重体力活儿。瘦弱的居里夫人每次要把20千克沥青矿渣,放进一个大锅里进行提炼。花费了四年多的时间,整天都围着大锅转,闻着沥青有毒的气味,把它们煮沸、倒出、结晶,克服了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看了她的故事后,我感到惭愧万分,我往往知难而退,不敢面对挫折。我时常半途而废,做事有始无终。她顽强的毅力,坚忍不拔的精神令我敬佩。

在丈夫去世之后,她并没有悲伤气馁,而是化悲伤为力量,继续研究镭的应用。因此她又一次获得了诺贝尔奖。她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令我十分感动,鞭策我戒骄戒躁不断前进。

有人反对居里夫人的学说,她并没有去争议,而是自己动手,用事实来证明一切。她还把费尽千辛万苦获得的镭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赞叹说“在所有世界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惟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居里夫人高尚的品格和对科学对人类的无私奉献,非常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今后,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像居里夫人那样,走进科学的殿堂;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全世界的科技进步而努力奋斗!

《《居里夫人》读后感(通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