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傅雷家书》有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傅雷家书》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傅雷家书》有感1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寒冬腊月,整个世界都无比天寒地冻,可《傅雷家书》中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父爱,使我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久久萦绕心间。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作为老师,家书中的大多数篇幅无不提到艺术的修养,杰出的人物,优秀的作品等,父子两人畅谈艺术,都把对方当成一个讨论艺术,音乐的对手。傅聪出国在外,傅雷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儿子的发展,将自己的毕生的音乐经验传授给儿子,给儿子提出建议,激发和训练了傅聪的思想,因材施教,成果显而易见,傅聪在音乐方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作为父亲,书信中必不可缺的,便是傅雷教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道理了。他告诫儿子要永怀赤子之心,不忘初心,专注于音乐的造诣,“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便是他对儿子的.忠告;傅雷还告诫儿子要当爱国的赤子,书札中他经常与儿子探讨中华民族的文学与文化,总是给儿子寄去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学作品,让儿子写中文信,还常常提醒儿子学习外国音乐之所长,在中华民族传统的音乐气质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之糟粕,从民族文化中吸氧,拥有真诚,高尚,忠实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儿子取得巨大成功时,傅雷先是祝贺儿子,后又提醒儿子应正确面对掌声与赞美,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胜不骄,败不馁,不能因成功冲昏了头脑,从此纸醉金迷;在儿子精神消沉时,鼓励他应该坚强,理解挫折,平衡心理,泰然处之,切不可一蹶不振……在傅聪成长之路上,傅雷言传身教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殷殷父子情,拳拳赤子心。”《傅雷家书》是傅雷对儿子生活上的关心,音乐上的指导,文学上的造诣,还有对人生的思考,万“书”皆下品,唯有“此书”高!
读《傅雷家书》有感2在上世纪,通讯不方便,人与人之间通过书信来传情达意,即便远隔千里,信的传达时间再长,也割不断亲情与人性的真美。
《傅雷家书》向我们呈现了一篇篇父母与儿子亲情流露,感人肺腑的家书。不仅有浓浓的亲情,更有高尚的哲理供我们回味领悟。可谓中国书信的两大境界,至深,至纯,久久不能自拔……
在书中,分别为我们呈出了严父傅雷的谆谆教导和慈母朱梅馥的诚恳叮咛。傅雷不仅关心儿子的日常生活,更有对儿子为人处世的'叮嘱,句句话语都在提醒儿子自已的一言一行都象征着国家的形象,要有深厚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让他注意自已的语言,祸从口出,要谨言慎行,三思而后行。
同时,依凭着自已几十年的宝贵经验,为他的物质生活保障和婚姻关系都提出了建议和忠告,让人不禁感叹这是一个多么有责任心的父亲。母亲同样无微不至,有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方式,站在儿媳的角度思考问题,是一位开明、慈爱、贤良的母亲。
《傅雷家书》也上演了一场时代的悲剧,许许多多有才德的艺术家被迫害至死。这是可悲的,无知的,不公的,是思想的蒙昧,是时代的落后,也是人生的湮灭!
作为有知识的现代青年,勇挑时代思想的大旗,背负上时代人的遗憾,共创中国文化的新辉煌!
读《傅雷家书》有感3最近抽空看了《傅雷家书》,她被誉为:“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的教子篇。”这本书不仅孩子看看受益匪浅,同样也适合家长看,书中傅雷对傅聪的教导方式值得每位家长深思,傅雷给家长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我在书中找到了三处可以说明这一点。第一处作者对儿子写道:“你不知我对人生多增加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情感升华!”实际生活中,许多父母教育孩子时,用一种高人一等的口气,不愿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使孩子听不进去。而作者却诚恳地道出从孩子身上得到的收获,他丝毫没有掩饰这一点,这表明作者已经俯下身躯,渴望与儿子有更融洽更亲密的.关系。
第二处比较长,大概意思是傅雷与妻子对儿子要孩子一事表达了不同的意见。他是这样说的:“我不过表示我的看法,决定仍在你们。”作者自己虽有想法,但只是提出,并没有干涉,这做法给所有家长做了表率。
第三处作者将儿子七个月前和现在进行对比,他是这样夸赞儿子的:“可见这七个月的学习上台的经验,对你的帮助简直无法形容,非但出乎我们的意料,便是你目前和七个月以前的成绩相比,你自己也要觉得出乎意料,是不是?”如果自己的孩子取得了好的成绩,有了进步,可能有些家长就会说:“你看人家XXX,又是班级第一名,你怎么不能把目标定得高点呢?” “进步一点怎么了,不还是没进前XX名?”有的孩子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收获而开心激动,迫不及待与家长分享时,有些家长甚至会说:“实话实说,你是不是偷偷抄别人的了?”“这一次肯定是运气好,你再这么骄傲,下次一定考得很差!”面对这样的家长,孩子只能失望再失望,自己努力的成果不但没得到家长的赞赏,反而得到了家长的一通乱骂。但作者却用“出乎意料”来夸赞儿子,这样既能突出儿子进步之快,也能充分认可儿子努力的结果。
这本书傅雷以傅聪朋友的语气教给傅聪处事态度、如何排解苦闷以及关心儿子的家庭等,傅雷夫妇二人是中国家长的典范,正是这样善解人意的一对父母,才造就了孩子不俗的一生,并给千千万万父母留下了一面宝镜,让他们随时反思自己的教子方法。
读《傅雷家书》有感4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短信息、E-mail、电话等都已成为了人与人之间联络沟通所必不可少的重要通讯工具,不论近在咫尺或远在天涯,皆是如此。
也许,家信——这一传递亲情的古老方式,己被人们遗忘,但家信的作用却不容我们忽视。前人传下的东西总有它存在的自身价值,以给人带来宝贵的精神财富。
《傅雷家书》这一中华文典宝库优秀著作之一,也正印证了这一点。然而《傅雷家书》绝非普通的家信,它所蕴含的深厚父爱,谆谆教子的感人心情,使每一个《傅雷家书》的读者都受益匪浅,从中获得补益。
傅雷不仅是一名伟大的艺术家,更是一位不平凡的父亲。
傅雷写家信的目的在于与儿子讨论艺术,激发儿子这一代青年人的思想并传布给别的青年,通过家信训练儿子的文笔,引导他的思想,时刻给儿子敲响警钟,走在正轨上。因此,这的的确确是一封不平凡的家书,它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全篇家书给我印象最为深刻之一的是傅雷在一九五四年一月三十日晚给儿子傅聪所写的一封家信:
那时傅聪从国外回来在家住上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这段时期被
先生形容为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即便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是什么让父亲如此欢欣呢?——儿子变成了朋友,成了他 ……此处隐藏6513个字……身子,他说我吃的这个叫‘靠山席’你管得着吗!另外一个人也生气了,夹菜的时候也不用碗接着,菜汤就滴在那个人的身上,并告诉他我吃的这个叫‘流水滴’。”母亲的.故事不是和傅雷的教诲同出一辙吗?
傅雷先生是一位优秀的父亲,一个爱国的翻译家。他要傅聪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这使他有勇气与力量,运用中国古老的智慧和文明,去战胜人生中各样的困难。“从波兹南寄来一个女孩子写的信,说,‘以前我从来不大想起中国的,中国是太远太远了,跟我有什么关系呢?但听到了你的独奏会以后,你和中国成了我整天思念的题目了。从你对萧邦深刻而非凡的理解,我感到有一个伟大的,有着古老文明的民族在你的心灵里’,能够使人家对我最爱的祖国产生这种景仰之情,我真觉得幸福。”这是傅雷对儿子长期培养的爱国情操离不开的,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早已在傅聪思想中烙下深深的中国印记。
读《傅雷家书》有感14今年的假期,通过好友介绍,我开始读书架里的一本名著《傅雷家书》。经过二十几年小学教育实践,感觉到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已经到了一个极限,该思考的,该做的,心中想的,基本上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所以很想改一改,这是其一。其二,这些年我也在反复着思考着教育教学,感觉到我们国家在家庭教育上的问题太多了,虽然有这么多的家教书刊,事实上真正改变了大多数的东西太少了。经过我的思考,我找到了关键所在,那就是我们把家庭教育理解偏了,把家庭教育的成员定义的太狭隘了,把家庭教育的关键确定错了,把父母教育的时间搞错了,甚至说搞没了。认识到这一切,我一直坚持阅读这方面的书。最近,我在《傅雷家书》这本书的思考中,感觉到自己的思路还有着一点创造,感觉到作为一名教师,一个母亲,有许多东西自己能做的更好。
我对傅雷已经不陌生了,过去虽然早已经知道傅雷,看了一些介绍,但那只是表面,非常的浅。我不是先读《傅雷家书》来学习傅雷的,网络是我阅读傅雷的引路人,看完一些教育网站对他的介绍,我开始非常想读这本书,因为他的教育,他对身边人的影响,他本人的成就,他孩子的发展,让我感觉到家庭教育的个体成功魅力所在。所以,我想把这本书读完。
读第二封,其中最精彩的语段是“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齐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如何打击都摧毁不了你,因而减少了我一部分罪过。可是结果是一回事,当年的事实又是一回事: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读完这些文字,我的心在流泪,那三个“孩子”让我感受到什么是爱,什么是人世间真正的爱?我在书的空白处写道:“这一段写的太绝了!这是真正的爱,这是我读到父亲对自己子女的书最伟大的爱的一种,在所有写父亲对子女的爱中,这是最好的!这也是我们做父母的,永远要学习的。这是任何一个年轻的父母应该拥有的情怀。爱是什么?爱就是三个“孩子”的重复。我们不是完人,我们应该为自己的每一天忏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还给自己、家人一份有意义的成长。” 我们应该感谢傅雷,因为他让我现在就觉醒了。傅雷对孩子管教的严,这是读过《傅雷家书》的朋友知道的。但我们知道严后,是否看到父亲的这种宽松?
在第三号信中有这样几句话“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然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这句话,让我感受到母亲的泪,这也许是中国母亲所特有的。中国的母亲的泪水往往内涵着极其丰富的情感,但许多孩子未必理解这泪水的存在。我的儿子已经18岁了,在外地上学。平时想他时,常常流着泪翻着相册回忆孩子长大的点滴。这个对于母亲泪水的思考的目的是为了儿子,是为了我的孩子能理解,人节间没有无源无顾的泪水。世界上亲人的泪水是最圣洁的,是有着慈爱的魅力存在。世界上只有亲人才会互相流下那丰富情感的泪水。
儿子读大学以后,我和他建立了一种朋友的关系。读完《傅雷家书》,我会开始鼓励他给家里写信。为什么要写信?我在傅雷家书中读到的家信的作用,让我感觉到信有种特殊的美。从傅雷的思考中,看得一封信内涵着一个神奇的世界。傅雷在1955年4月20日的信中写道:“长管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既要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又要不让你对这个影子觉得厌烦。”
有人说,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与傅雷时期不一样了,我们不用这样写信,我们通过打电话就行了,其实打电话中的学问也是非常多的。如果一个细心的孩子或者父母愿意将与自己的子女电话录下来,整理一下,看看会有多少思想内涵在其中?父母的电话指导艺术性有多少?我想也值得研究。当然也有人会说,我们会用E—mail,其实E—mail同样是信,如果E—mail用好了,家书的作用应该能够找到。不管人类文明发展到何时,人类之间的交流是少不了的,父母与子女的交流同样少不了,交流有什么用?我想这是父母在与子女交流中要思考的。这就是我读傅雷家书信的思考 。我十分清楚,父母如果不经常与子女通信交流,不研究总结其用途,其实是一种模糊式交流。有了这些清晰的思考,孩子在父母的指导下才能发展的更快。
读《傅雷家书》有感15有这样一个家庭,没有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父母因子女判逆而伤神,父母只会有胡乱责骂的喧嚣,他们是一对十分和谐的家庭,他们有共同的爱好。所以他们无所不谈,谈文学,谈戏剧,谈音乐,以纸墨形式将心情寄托,相互分享快乐,分担忧愁。他们就是傅雷一家子。
《傅雷家书》主要讲述的是傅雷先生以书信形式对儿子的生活进行引导,对日常生活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感情问题,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拳拳赤子心,无以言表,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封信中的部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人心就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在这一部分,讲的是傅雷向儿子道歉。他们不会像当今的人一样,因为放不下面子而坚持自我的意见,即使错了也不承认。放不下那所谓的尊严而傅雷作为父亲,对于自己的错误十分有担当。这又使我想起一个人,在分班前,一直都在二班的我和同学们经常犯一些小错误以至于扣班级分。虽说班主任不是父母但胜似父母,他不比父母的望子成龙的心要小,但是看到我们屡教不改,什么方法都用了可成效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