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家长的读书心得8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生家长的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家长的读书心得1教育是一个自人类文明诞生至今,无限存在的永恒课题。她延续至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日,仍是我们无法回避要非常重视的问题。
人生如梦,人生苦短,父母一生中应完成的任务,总结起来不过区区两件,一是在社会中实现自我,获得事业的成功。二是教育好自已的后代,完成自我延续的重要部分。教育孩子,从与孩子共同生活的时间,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到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每一位家长都任重而道远。
孩子的成长应该是立体的多方位的多能力的成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是立体。全方位式的教育,仅仅依赖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缺憾。
家庭教育既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艺术,又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它不仅要求家长有个方面的知识和见识,而且要求家长懂得怎样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求知。交友。做人。自我修养等各方面获得良好的教育,促使孩子把潜力完全发挥出来。
教育孩子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事情,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望子成龙,盼女成风是普天之下为人父母者的心愿。这种心愿从小处看,可以成就一个人的骄傲与辉煌,从大处看,可能造就一个民族的自豪,甚至成为一种文明与进步的代表。遗憾的是,就一些父母而言,望子女成才的心愿却很难实现,下面就我个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学生家长的读书心得22月22日,这位小同学随母亲参加亲子阅读活动。一个星期后,她的母亲和孙老师分享了孩子的听课笔记。笔记写的很好,基本上概括了活动的主要内容:
今天我参加了一个亲子阅读活动,受益匪浅。
这个活动在文化中心3楼图书馆开展,主题叫“亲子阅读让家庭更幸福”,主讲老师是家庭教育指导师孙岫老师。
孙老师先是播放短片,介绍犹太人教育的主要特点:
1、知识是甜的。犹太人从孩子认字母开始,在字母卡上抹上蜂蜜,说出字母的小孩就可以舔一口蜂蜜。
2、书的民族。犹太人居住区路边随处可见的台子上,常常有人把不用的书都摆在上面,别人看到自己喜欢的书,直接拿走就行了。
3、“亥吾胡塔”:一起讨论的学习小组。犹太人的学校里,都是多人一小组学习的,当小组人员意见不同时,便会展开讨论。孙老师还告诉我们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说亲子阅读是最好的亲子沟通。
接下来,告诉我们:阅读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它可以培养智商和情商,把阅读和愉悦联系在一起,激发一个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知识和书籍是你永远的财富。孙老师解释了如何读图画书的方法,图画书是可以激发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宝贝。她还向我们推荐了一些经典的图画书《蚯蚓的日记》、《苏菲生气了》、《圆圆的像个球》等。
亲子阅读增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和交流,不仅是知识的交流,更是情感的沟通,各位家长都赶快行动起来吧。
孙老师建议孩子的母亲: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如果她愿意,可以在下一次阅读活动中分享一下自己听课的经验。这位小同学在上周六,第一个来到图书馆的亲子阅读教室。她准备了一份文字稿,但是,站到大家面前分享的时候并没有读稿子。她很流利地说了下面的话:
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听课的体会。如何提高听课效率?主要是抓好以下四个关键环节:
一是听课前要充分准备。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我们在听课前一定要准备好所需要的笔和记录本,千万不要只带着耳朵来,那样我们的其他器官虽然得到了解放和放松,听课的综合效果就会有所降低。
二是听课时要勤于思考。听课时,首先要清楚老师讲课的主题,然后根据主题进行一个快速的思考,想一下围绕这样一个主题,我应该能获得哪些信息,或者说,通过老师的讲课,我能学会哪些知识。这样的思考会让我们的大脑将我们思考的和老师所讲的结合起来,而不是被动的、机械的去接受老师所传授我们的知识。这就好比沙子和海绵的不同。往沙子上淋水,表面看沙子是湿湿的,但其实一滴水都挤不出来。而海绵会变得沉甸甸的,用手一捏,就会挤出许多水来。可见海绵是吸到了水,并且储存起来了。
三是记录时要善于总结。我们一边要听老师讲课,一边要记笔记,那该如何做到呢。我的体会就是首先要抓住重点。哪些是重点呢?一是老师讲的主题、每个部分的提纲,二是每个大标题下所讲内容的重点,这个重点就要靠我们及时的去总结,如果来得及就直接记下,如果来不及就用一个词或是一句话,或者是用一个数学符号、一个自己能理解的图形都可以。比如我在听老师讲挖掘时,来不及就画一个铲子的符号来表示。再比如,老师讲到几个步骤时就用箭头来连接每个关键词。
四是听课后要及时回顾。听过课后不要立刻合上笔记本,觉得万事大吉了;而是要跟着老师总结的思路,结合自己的笔记,快速的浏览,查缺补漏。同时,课上没听懂的,课后要及时和老师沟通交流。
这位小同学的母亲表示,孩子因为这样的活动,更加自信和快乐了。
学生家长的读书心得3其实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而书也不再仅仅是指纸质的书籍了,其实通过影碟,电视,电脑等多媒体工具,也是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就像我们给严严买了一些英语发音影碟,故事影碟等,偶尔也会在电脑上下载一些故事,儿歌等,这样不仅避免了一味看纸质书籍的无聊,还丰富了孩子的生活。
总之,作为家长,陪孩子多玩多读是提高孩子素质的一种方式。我很感谢学校组织了这样的亲子阅读活动,亲子阅读使我与孩子得到了很好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让我体会到了儿童文学的魅力,拉近了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而孩子也将在知识的海洋中开阔自己的视野。让我们通过亲子阅读为孩子点亮一盏慧灯,让他们的未来更加美好、灿烂!我想以后我会和孩子一起把这个习惯坚持下去的。、
我是国际学校一(1)班庄臣成的家长,老师发信息给我们家长要我们陪孩子多读书,以前孩子在幼稚园的时候老师说多陪孩子读书的时候我还不以为然,现在不行了,孩子上一年级了,学好了就是为以后打好了基础,现在很关键!所以,自从孩子上一年级后,只要没有特殊的事情,晚上下班回来我就陪孩子一起读书,还是很有收获的,陪宝宝读书感悟。
第一,可以帮助孩子复习功课,帮助孩子打好学业基础,同时还有助于与孩子沟通。虽然孩子在我回家之前说作业已经完成了,但在有的时候依然存在一些不懂的问题,遇到此类问题,我就凭着自身功底,帮助孩子举一反三,使孩子加深对复杂问题的理解,使孩子做到融会贯通。通过近一段时间与孩子一起读书,特别是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在他看来非常困难的问题,逐步取得了孩子的信任,孩子真正把家长当成了 ……此处隐藏2813个字……问事件详细的情形,也没有威胁说要惩罚冒犯多丽的人,他就女儿的感受回答了她,他说:“这件事一定让你很不舒服,你当时一定对做这件事的男孩子很生气,现在你还在生他们的气呢。”
对这些话,格洛里亚深有感触地回答说:“是的!”当她的父亲说:“你担心他们也会这么对你吗?”格洛里亚斩钉截铁地回答道:“让他们试试!我会把他们一起拖下水,那一定会溅起水花呢!”她想像着那幅画面,然后大笑起来。这段谈话以开心结束,它原本可能会成为一场应该如何帮助多丽自卫的、毫无用处的、冗长的说教。
当孩子回到家,不停抱怨他的朋友、老师,或者生活时,最好顺着他的语气回应他,而不要先试图查明事件的真相。
十岁的哈罗德回到家就开始发脾气、抱怨。
哈罗德:多么痛苦的生活啊!老师说我是骗子,只是因为我告诉她我忘了家庭作业,她冲我嚷嚷,她确实在嚷!她说她要给你写条子。
妈妈:你今天很倒霉。
哈罗德:确实是的。
妈妈:在全班同学面前被叫做骗子一定让你尴尬极了。
哈罗德:确实很尴尬。
妈妈:我打赌你心里一定骂了她几句!
哈罗德:是的!你怎么知道?
妈妈:当有人伤害了我们时,我们通常都会这么做。
哈罗德:我感觉轻松多了。
当孩子发现他们的感受是正常人经历的一部分时,他们会感到深深的安慰。传达这种安慰的最好办法就是理解他们。
当孩子对自身做评价时,通常不要只是以赞同或不赞同来回答他,而要用具体的细节来表达超出孩子期望之外的理解。
一个孩子这样说:“我的算术不好。”如果你告诉他:“是的,你对数字的反应很糟糕。”这样说是没多大帮助的,驳斥他的观点也没有用,或者给他一些肤浅的意见,如“如果你再用功一点,会好一些的”也没有用,这些轻率的好意只会伤害他的自尊,这种直接的教训只会降低他的自信。
你可以用诚挚和理解来回答他说的“我的算术不好”,下面任何一句回答都行:
“算术是一门很难的课程。”
“有些题目很难解答。”
“老师的批评不会让算术变得容易些。”
“算术让人觉得自己很愚蠢。”
“我敢断定你一定希望快点下课。”
“下课时,你会感觉安心的。”
“考试时一定特别难熬。”
“你一定很担心不及格。”
“你一定很担心我们会怎么想。”
“你一定很担心我们会对你失望。”
“我们知道有些课目是很难的。”
“我们相信你会尽力的。”
一个十二岁的女孩说,当她拿着不及格的成绩单回家,她父亲用如此理解的态度跟她说话时,她几乎要晕倒,她在心里说,我一定要对得起父亲对我的信任。
只要时间一长,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听到自己的女儿或儿子宣称:“我很笨。”父母当然知道他不笨,于是他们开始说服他,让他相信自己是聪明的,就像下面这位父亲做得一样:
查尔斯:我很笨。
父亲:你不笨。
查尔斯:我就是很笨。
父亲:你不笨。记得你在夏令营时多聪明吗?辅导员认为你是最聪明的人之一。
查尔斯:你怎么知道他怎么想?
父亲:他告诉我的。
查尔斯:是么,那么他为什么总是说我笨?
父亲:他只是在开玩笑。
查尔斯:我是很笨,我知道,看看我在学校的分数。
父亲:你只是需要更用功一点。
查尔斯:我已经用功多了,但是还是一点用都没有。我没长脑子。
父亲:你很聪明,我知道。
查尔斯:我很笨,我知道。
父亲(大声地):你不笨!
查尔斯:我就是笨!
父亲:你不笨!笨蛋!
如果一个孩子说自己很笨,或者很丑,或者很坏时,我们无法说出一些话或做一些事能让他立刻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一个人对自己根深蒂固的看法,通常无法直接改变。就像一个孩子对他父亲说的那样:“爸爸,我知道你是对我好,但是我还没蠢到把你的话当真的程度。”
当孩子表达了对自己消极、否定的看法时,我们的否定和反对对他没什么帮助,他们会更坚定地确信自己的看法,我们能给予的最大帮助是告诉他,我们不仅理解他的感受,还理解他的特别的暗示。例如:
伊凡:我很笨。
父亲(认真地):你真的那么觉得么?你不觉得你很聪明?
伊凡:不觉得。
父亲:那么你心里一定很难过?
伊凡:嗯。
父亲:在学校里,你一定非常担心时间,担心不及格,担心分数低。当老师叫你回答问题时,你一定很慌乱,甚至即使知道答案,你也无法正确说出来,你怕你的话听起来很愚蠢……老师会批评你……同学会笑话你。所以,很多时候,你宁愿什么也不说。我想你大概记得你说了什么而大家笑话你的情景,这让你觉得自己很愚蠢,同时也觉得受到了伤害,很生气。(这时,孩子可能会告诉你一些他的经历。)
父亲:看,儿子!在我眼里,你是优秀的,只是你自己有不同的看法。
这段对话可能并不会使孩子立刻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但是可能会在他心里埋下怀疑的种子,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那么无能。他可能会在心里想:如果爸爸理解我,认为我是一个优秀的人,那么可能我并不是那么没用。这段谈话产生的亲密可能会让儿子要努力地无愧于父亲对他的信任,最终,他会逐渐发现自己身上的许多优点。
学生家长的读书心得8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读好书是良好的读书习惯。从小培养孩子多读课外书,让孩子积累更多的课外知识,补充更多的精神食粮。
吴子怡从小就爱看书。暑假开始,孩子已经看完了好几本的课外书了,在看书的过程中还能提出许多问题,我们常常一起探讨,同时还能做简单的读书笔记,初步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们认为培养孩子多读书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良好的读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读书的兴趣,孩子就能自觉的读书。
二、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做到动口、动脑、动手。学会圈圈点点,学会做笔记,写体会。这样,才能积累知识,学以致用,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问题是激发思维的导师
孩子在看书的过程中,要激发她善于提问题。家长要有意识的提问题,这样,活跃大脑,激发思维,聪明就来自于此。
说来也真有意思,吴子怡在假期读的课外书《亲爱的笨笨猪》中“七个小淘气”一文,讲的是鸡妈妈为了七个孩子有学问,先后请了猫咪咪小姐、狗汪汪先生来教多、来、咪、发、梭、啦、西小鸡兄弟姐妹,但是,它们都叽叽喳喳的啷啷起来,不认真听讲,把两位老师都气跑了,最后,鸡妈妈又请来了笨笨猪,笨笨猪很和蔼的教它们,小鸡们很喜欢笨笨猪,它们学的很认真,也很爱学。读完这篇文章,吴子怡对我说:我们班有几个同学上课也不够专心,常常让老师生气,很不懂礼貌,我要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们听,让他们改掉这样的毛病。我当即表扬了孩子。我认为这就是读书获得的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