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读书心得

时间:2023-02-16 21:32:25
《镜花缘》读书心得精选11篇

《镜花缘》读书心得精选11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镜花缘》读书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镜花缘》读书心得1

王母圣诞,众仙齐聚昆仑山庆贺。

百花仙子与嫦娥就百花齐开一事产生争执,终决定若百花得以齐开放,百花仙子必贬至人间,或为广寒宫清扫庭院。百花仙因麻将费心经营数日,其部下接到人间帝王——武则天的命令,让百花齐放。时间紧迫主人未归,仙子部下遂私下命令,让百花违花时而齐放。

事毕,百花仙子不忍降尊扫庭院,故投胎人世。其父名唐敖,一书香人士,因得梦境为觅百花齐放之仙山而周游四海,见得许多奇人异事,终隐于小蓬莱,与世隔绝。其女小山追父之踪,奈父只留一碑,欲其考取功名,遂相见并为之改名唐闺臣。唐闺臣和众女子皆才华横溢,恰武后广纳贤才,尤设女科,闺臣高中殿元,奈其名不祥,被贬之十一名。寻父之旅最终成为回到仙路之行。

洋洋一百回,镜花缘线索明朗,言语易懂,简洁凝练,所叙之事大致有二。

其一是唐敖周游四方,比之于夷狄,天朝虽为政治文化中心,仍相形见绌;其二是众女赴京赶考,谈吐不凡,诗词歌赋,腹中篇章,不亚于男子。以女子为叙述主体的题材出现在清朝,是一种进步。

唐敖至一国,见其民视燕窝如贱品,路不拾遗,甚惊讶。其民对天朝人嘲之曰“因燕窝价贵,一肴可抵十肴之费,故弗宴会必以此物为首,既不恶此形似粉条,亦不厌其味同嚼蜡。”

至黑人国,对其人身长而尽黑颇不齿,然而以知识渊博著称的多九公竟被两小黑女讨教得瞠目结舌,面红耳赤,羞愧不已。方自行惭愧,连走路都觉得失态,赶紧逃离。

另外,“脱尽仕途戾气”的国民让他们自觉俗气逼人;“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的对联也令他们印象深刻。

文本有一点淡淡的出世意味。泣红亭之对联“桃花流水杳然去,朗月清风到处游”,加之另一幅“庭院深沉处,千秋荡漾时”皆营造一种舍世俗,放四海的情怀。

文中亦有一句“凡有各事,只要俯仰无愧,时常把天地、君亲放在心上,这就是你一生之事了”这是作者借别人之口,慎重地对一生的总结。当下人也许会对这种“忠君”的传统情怀表示“喷饭”(喷饭一词早在镜花缘中已经出现)。但细细思量,这种顾己及人的道德教诲比起当下夸夸其谈,虚有其表的伦理规劝,高明许多,清晰许多,坦白许多。

百回镜花缘,目之所及,皆人品高洁、学富五车、不计名利之人,常感神清气爽,赏心悦目。时时捧读,暂时忘却俗世,令自己置身于一道德高地,不禁沾沾自喜,自命不凡,岂非人间胜事?然奈何双脚触地,又置身于名利漩涡,所谓百回镜花缘,一场春梦,其意莫若此。

《镜花缘》读书心得2

“山黛远,路何歧,此生寥落苦寻诗”,起于仙缘,终于太平。一场仙生游,一路以善为伴,一场跌宕起伏的旅行是说走就走的,一生尘缘与花缠绕。走过的路,历经的沧桑,会让人渐渐的看淡一切,儒雅之德加身,高尚的独白。

《镜花缘》这本书的作者是李汝珍,是末年清朝写的一本批判性的小说,正是作者身处的时代,才触发了他写这本书的灵感,他诚挚、真切地以小说之名批判了“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在当时习以为常,甚至毫不起眼的一句话。

这本书主要叙述的是:先从仙生讲起,周朝,武则天在某一日下命令百花齐放,可见这是不切实际的,但百花不敢违背圣旨便召集众花来此为武皇吐露芬芳,不料却被玉帝降罪凡间,身为百花之首的百花仙子也难逃其咎,被迫下凡去到了唐家。父亲唐敖拥有科考重榜之心,却次次不尽人意,还有一次被陷害,深感落寞的他只好踏上外游之路,经多次周转,唐敖、多久公、林之洋踏上了寻找百花的旅途,途中偶遇各种才女,见识各国风土人情,最后也算看清了一切,想着归隐蓬莱岛,修身养性,不散前缘。

在他们那个朝代,“女子无才便是德”,那时学堂不给女子入学,所以女子无才,即使有那么优秀的人和才智也无处施展,白白淹没了大批优秀女子,而在唐敖等人抵达黑齿国时,却见到女学塾的红红、亭亭两人,这两名十四五岁的少女最让人震撼的,是她们拥有的无尽才华,真是让人佩服,她们全身都散发着金色的光芒,自带不同于他人的强大气场,她们诗书礼乐无所不通,和多久公、唐敖讨论学问,涉及音乐文字,学术流派,口若悬河,咄咄相逼,弄的倚老卖老的多久公面红耳赤,汗流满面。不过后来,还是武则天给了女子展示的机会呢。

此书介绍了很多国家的奇闻与怪异,如君子国,君子国里的人们都是彬彬有礼,谦卑有序,有些太过谦让了。两面的人只要遇到有钱有势的,就露出恭维、小人的嘴脸,积极的讨好他人;而遇到没钱没事的,则露出丑恶鄙视的脸,当之风气就亦是如此,能听进忠言的人又能有多少呢?唐太宗李世民其则为一个深得民心的君主,忠言逆耳利于行,不愧深得人民的忠诚与信任。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主人公在女儿国的游历,作者暗暗的在文中批判当时社会的不平等,但是女儿国恰恰是“男卑女尊”的制度,那时男子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相反。一想起林之洋所遭遇的一些事情,就不禁感言:“难道古代妇女就没有受过吗”?有谁会可怜过她们呢?因此作者在文中让男性从女性的立场去体会缠足等种种陋习的丑恶与非人道性质。

“田时有不谢之花,八节有长青之草”,缘起缘散,花开花落。虽不能左右,但我想这就是最好的结果吧。

《镜花缘》读书心得3

《镜花缘》是清代著名的神魔小说,是作者在海属地区采拾地方风物、乡土俚语及古迹史乘,“消磨三十多年层层心血”而写成的。《镜花缘》共计一百回,故事以百花仙子为首的一百位花神因奉武则天诏令在寒冬使百花开放,违犯天条,被贬下尘世为开端。其中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小说前半部分主要写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游历海外三十余国的奇异经历,后半部分主要写由诸花神所托生的一百名才女参加武则天所设的女试,及考取后在一起饮酒游戏、赋诗谈笑的情景。同时,又自始至终贯穿着维护李氏正统、反对武则天篡政的线索。

《镜花缘》一书的命名取意于“镜花水月”一词,蕴涵着对于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运的意识。作者用漫画式的笔调,通过夸大和变形的手法写出了社会的丑恶和可笑,也写出他心中的理想社会。但是由于故事发生的场所都是虚无缥缈之地而情节又是及其荒诞离奇的,所以作者借此来揭示的当时的现实生活,给读者的感受主要是滑稽可笑而不是严峻和可悲。

千奇百怪的国家,千奇百怪的风土人情,千奇百怪的事情,都如一场梦一般。故事中的语言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时而语调激昂,似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想象,时而语调低沉,似作者对人情世故的反思。作者独具匠心的通过对虚幻世界的描写,无情的讽刺的现实社会的黑暗虚伪,寄寓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走出书本,看 ……此处隐藏3294个字……书中有一个地方叫“女儿国”,这不同于《西游记》中的女儿国,《西游记》中的女儿国,没有一个男性,而在这里有男性,只是女性当道,男人反而身穿裙子,作为妇人。林子祥被误选为王妃,需要裹小脚,可怜的他,十个脚趾都烂了,这在古时,女性们不也要这样吗?作者在文中让男子从女性的立场体会缠足等陋习。

除了女儿国,还有那白民国,人人书架上摆的很满,看起来富有书香气,缺连《孟子》都读不正确;而黑齿国人皮肤黝黑,但诗书满腹,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

《镜花缘》虽然是虚构的小说,却讽刺了现实中的不良风气,愿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和平,越来越向上。

《镜花缘》读书心得9

“女子无才便是德”,突然在一本书中看到。这句话让我很是“悲愤”。原来古代人都是这种思想,怪不得古代学堂里见不到女子。但在《镜花缘》中,我见识到了古代才女。她们的魅力是很多人想象不到的。

“苏氏蕙兰织锦回文璇玑图”,乍一看,全是字。但聪慧的史幽探用七种色彩把文字区分开。每色中的字都可以组成数十首诗。史幽探她满腹诗词,行诗如风,让人敬慕。

在《镜花缘》的后一部分是记叙百名才女相会的情景。她们阔谈“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灯谜”,实话说,我确实是看不懂,但她们的浩博才学让我震撼。若不是武则天开放女科,这些女子的才华还得不到展示。

书中让我领略到了很多国家的怪异和有趣。如君子国,君子国里的人都是彬彬有礼,买卖东西都要谦让个半天;还有两面国,两面国的人遇到有钱有势的,就露出恭维、亲切的脸,而遇到没钱没势的,则露出丑恶、鄙视的脸:还有穿胸国,穿胸国的人胸上都有一个洞,他们都再胸中穿一根长竿,把东西都挂在上面。

然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公在女儿国的游历。大概作者也和我有同样的想法吧,暗暗地在文中批判当时社会的不平等。女儿国,恰恰是“女尊男卑”。“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所以林之洋误被选为王妃。首先得缠足,所谓“缠足”,就是裹小脚,有“三寸金莲”之美。可怜的林之洋十脚趾都烂了,化为脓水。这只是夸张,但他所受的痛苦古代妇女没有受到过吗?有谁可怜过她们?作者在文中让男性从女性的立场去体会缠足等种种陋习的丑恶和非人道性质。

唐敖、多久公在黑齿国的女学塾中遇到红红、亭亭。这两名十四五岁的少女最引人注目的是她们极有才学,诗书礼乐无所不通,她们和多九公、唐敖讨论学问,涉及音韵文字、经书义疏、学术流派,口若悬河,咄咄逼人,弄得倚老卖老的多九公面红耳赤,汗流满面。

《镜花缘》若出在当时,定会改变一些人的观点。这本书中,各种珍鸟奇草,各国的风俗习惯吸引力极大,但其中着重表现对女子的尊重,值得一读。

《镜花缘》读书心得10

读了李汝珍的《镜花缘》,我非常有感触。

作者李汝珍对疆域沿革感兴趣,对八股文十分不屑,学识渊博精通音韵。可清代并不是有才华就能当官。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李汝珍通过丰富的想象,创作了这部名著——《镜花缘》。

文中的前五十回写的是唐敖、林之洋和多九公出海,还有唐小山寻父的经过。后五十回写的则是众女子应考。

全文中,我认为最有尊严最值得我崇拜的人,便是唐小山。

唐小山原是天上的百花仙子,因为在王母娘娘的寿宴上与嫦娥发生争执,便发誓百花都会有该开之时盛开。可新月狐转世成武则天的一冬日,醉酒下旨百花齐放。可百花仙子正在与麻姑喝酒下棋,不知此事。其余九十九位仙子只好听旨,开花。事后,百花仙子按照赌约下人间,却不肯给嫦娥扫地,只好转生为秀才唐敖之女。

唐小山原本可以为广寒宫扫落花三年,可是她却认为这不是她干的事,有损脸面,便下凡去了。

最让我吃惊的便是嫦娥了。原本嫦娥在我的印象里是为救长生不老而吃药的可怜女子,孤独寂寞地待在广寒宫。而当我看到嫦娥告诉要下凡的新月狐:要让百花齐放,以显威名时,她便不是那可怜的嫦娥了。每个人都有两面,善与恶。在本书中,嫦娥阴险、狡诈,与聪明正义的唐小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也因为对比,使唐小山更加成为了本书的正面人物。

这本书通过了唐敖在外几十个国家的游历,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不良现象,讽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批判了品质恶劣和行为不端的人。

虽然这本书是作者是想象出来的,但是没有一个世界是一个人凭空,毫无依据幻想出来的。这本书讽刺的东西,也正是这个社会所讽刺的东西。

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她可以美,但不能完,不能纯善或纯恶。如嫦娥与唐小山。

这个世界不是完美的,这个世界是善恶的。

《镜花缘》读书心得11

《镜花缘》是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代表作品,李汝珍花了10年心血才完成的。《镜花缘》一书征引浩博,学问涉及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灯谜等。在小说中“论学说艺,数典谈经”,同时还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在我国小说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作者以辛辣而幽默的文笔,嘲讽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冒牌儒生。在"白民国"装腔作势的学究先生,居然将《孟子》上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读作"切吾切,以反人之切"。这样的不学无术之辈,又是视"一钱如命",尽想占便宜的唯利是图者之流。"淑士国"到处竖着"贤良方正"、"德行耆儒"、"聪明正直"等金匾,各色人等的衣着都是儒巾素服。他们举止斯文,满口"之乎者也",然而却斤斤计较,十分吝啬,酒足饭饱后连吃剩下的几个盐豆都揣到怀里,即使一根用过的剔牙杖也要放到袖子里。作品以内外对照的手法揭露这些“假斯文”的酸腐气,淋漓尽致地讽刺了儒林的丑态。

作者还以漫画的手法,嘲讽和批判种种品质恶劣和行为不端的人们。"两面国"的人天生两面脸,对着人一张脸,背着人又是一张脸。即使对着人的那张脸也是变化无常,对"儒巾绸衫"者,便"和颜悦色,满面谦恭光景";对破旧衣衫者,冷冷淡淡,话无半句。一旦人们揭开他的浩然巾,就露出一副狰狞的本相。"无肠国"里富翁刻薄,用粪做饭供应奴仆。"穿胸国"的人心又歪又黑。"翼民国"的人头长五尺,都因好听奉承而致。"结胸国"的人胸前高出一块,只缘好吃懒做。"犬封国"的人长着狗头。"豕喙国"的人长着一张猪嘴。皆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

作者理想中以女性为中心的"女儿国","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女子的智慧、才能都不弱于男子,从皇帝到辅臣都是女子。这里反映出作者对男女平等、女子和男人具有同样社会地位的良好愿望。虽然自明中叶以来,不乏歌颂妇女才能的作品,但是“女儿国”却是李汝珍的独创。

在《镜花缘》文本的表层展示的是虚幻浪漫静谧的万般世相,而其深处却一度奔突、冲撞着由生命的热爱、执着与死亡的敬畏、疑惑的巨大张力支撑起的深沉悲痛的宇宙意识,这种对人类生存根本性问题的追问才是小说最具魅力的部分,但在当时背景下,这部分内容不仅不能闪烁出本该有的金属般的光泽,反而成为“封建糟粕”,并且由于其他各方面艺术成就的折扣更遭株连,最终沦落得少有人问津的地步。

《《镜花缘》读书心得精选11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