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教师个人读书心得9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教师个人读书心得1“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许多事不能如愿以偿。心理素质好的豁达开朗,沉着应对,于是成功了;心理素质差,烦恼缠绕,难以自拔,于是倒下了。就像一个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智商),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情商)。”好有哲理的一句话,从这句话中我明白孩子的任何一个小改变在你眼中都要看成是珍宝,对他的改变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那么惊喜。孩子年纪小人生的路还很漫长,我们不好给以孩子过高的期望。其实,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没有必要总去和别人的孩子比。任何比较都是有害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个孩子都就应在他实际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作别的孩子的复制品。因此当他学会写第一个字。讲第一个故事的时候,我们就应从孩子自身的角度出发,把他的过去和此刻拿来进行比较,哪怕是有了小小的进步和改变我们都要真诚地给孩子鼓励和支持。不好吝啬你的那句“你真棒”虽然他写的这个字在你的眼里写得不是很好,远远达不到你所要求的。但是作为爱他关心他养育他的父母,更不就应有这样消极的想法。就应用你的温暖去呵护他成长。
其实,孩子们每一天都在寻找别人的明白,盼望公正的评价。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强烈。当孩子被贬损得一无是处时,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既影响健康,还会产生厌世情绪,甚至会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极端举动。就像那些常被列在调皮鬼一类里的孩子,为什么他们总是在犯错之后还是改但是来?其实他们的心并不是真的很坏!一向想和老师作对!而是我们给了他们认为不平等的“待遇”。他是这么想的:大家都不喜爱我,连老师都说我不听话。干脆坏到底吧谁也不敢来惹我!这样总比闷着好。这样的例子我身边也有发生:我班有一个小孩很好动,跟人家接触的时候动作个性粗鲁,常伤害到别人,他的力气也比较大,常喜爱起脚踢向别的小朋友。他的行为在我看来是一种无奈的发泄,正因大家都不跟他玩因此心里很难受。本文出自点子创意网795其他老师对他的态度都是很严厉的。有一次,我上课我故意点他起来回答问题时,发现他的答案是最好的,我在全班小孩的面前夸张地表扬他“哇噻!你真了不起!真是太棒了!”接下来他像变了一个人很安静专心地做每一件事。我让让他把教室里的油画棒盒叠好,他一个人忙得满土大汗直到把所有的盒子叠整齐!之后还问我“老师,还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的吗?”当时我对他的举动感到无比的震惊!确实,我给他的信任让他感到很自信和骄傲,正因老师已经认可他是个能干的孩子了!
我坚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常告诉孩子们,你真棒!
幼儿教师个人读书心得2在我们曹幼这片园地上又掀起了一股浓浓的学陶风,陶行知先生是我国教育界最富有创新精神的杰出教育家,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伟大先驱。学习了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陶行知新论》,让我的收获颇丰、感触很深。作者在书中:“为什么天下的人会如此看重他?这不奇怪,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满天下人也爱他就在情理之中了,从许多侧面反复说的一个意见,陶行知仍然‘活’着,他将长久地‘活’下去!”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爱是陶行知毕生事业的灵魂。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爱这份工作,爱幼儿,也有着热情的心态。可是,也有许多冲动和不理智。教师是凡人,也是普通人,也有喜怒哀乐。当多次说服总不肯听,当正面教育被一再地置之脑后,幼儿中错误常犯、是非不断,我们都会烦恼、生气,甚至失去信心和耐心。每当我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有时也会忍不住想发脾气,不给他好脸色看,但想想看我又会觉得很内疚。有些幼儿制控能力比较差,有时反复犯错,现在我所任教的大一班里,有一个幼儿是属于各方面自控、动手技能比较弱的那类,他可以随便在白纸上,想画啥,就画啥,像什么,就说什么的,有一次在画画时,就拿起纸来折飞机了,嘴巴还嘀嘀咕咕的。当时我很生气,顺手把画纸收掉,他看见我这样的动作,吓的朝我看看,又看看被我团的皱巴巴纸,眼泪马上流下来。我忽然觉得自己不知解释,开始冷静下来。我轻声地问他,是不是现在想画画了?他很无奈地看着我,然后点了点头。我想起在看过的教育故事里,如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人在幼小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幼儿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幼关系。在这种师幼关系中,孩子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不仅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能力的差距,更要教师的多多付出,”“因为能力的差别,更要有教师的多多帮助。”老师对他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幼儿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我最后还是给他一张铅画纸,让他重新画到涂鸦期世界去,还问我:“老师我的好不好……”我没有责怪他。孩子,无论他是否聪明,但他们都是可爱的。
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我们应敞开更大爱的门,接纳每一个幼儿,宽容每个幼儿,牵着他们的手,带着他们一路踏上人生的坦途。今后我更要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更有“爱”的教育理论。而在人类全体之中,弱势群体的生命权利最缺乏保障,所以他认为弱势群体最需要爱。学习陶行知先生思想,提高自己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他的思想我们怎么学也学不完,但只要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沿着陶先生的足迹一直走下去,我想我们的收获会很大的,我们的心情也是快乐的。
幼儿教师个人读书心得3《幼儿园语言教育》这本书是幼儿园教师语言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指南,书中从语言教育与幼儿语言发展以及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内容,幼儿园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文学活动、早期阅读活动的教育要求、设计组织以及实例分析等,其中第十章《幼儿教师语言对幼儿发展的影响》这一章节对我所研究的课题特别有帮助。
探讨幼儿教师的语言艺术问题,是教师如何在教育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职业语言特点并不断提高语言的教育水平。教师每天与幼儿一起学习、互动,我们的语言不仅要符合一般的语言规律,而且要符合教育的特别要求,适应幼儿心理特征。教师只有掌握了这种职业语言,并自觉地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加以运用,才能产生预想的教育效果。因此,掌握和运用语言艺术是幼儿教师的一种基本素质。
教师的语言具有多种功能,如信息功能、表达指示功能、表达知识功能、情感功能、美感功能、交际功能等。优秀教师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在活动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 ……此处隐藏7268个字……片深深的吸引了我。不仅因为每次我的处理方式都和错误的范例不谋而合,而且还有那些正确的引导方式让我佩服。细读下去,又有了其他的收获,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克服了一般书籍空洞的理论说教的毛病,它结合众多的故事,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了很多简单实用的方法。我觉得这本书本质上是一本人际交往的书,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家长与孩子之间,也适用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
通读全书后我有一些粗浅的收获:
一、关于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对幼儿入园情绪问题的启示:
在小班,早上入园经常会出现幼儿哭闹着不肯来园的情况。一般情况,当幼儿情绪不好,我们总试图用成人的观念去安慰、用自己的道理去说服他。孩子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想把自己的情感说出来并得到认同,找到一种归属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人人都有归属与爱的需要。也许理解、赞同才是最好的安慰良药。当孩子感受到被接纳,他们才会鼓起勇气面对自己的问题。认可孩子的感受,并用适合的话说出来你的理解,不要急着给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自己说出自己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倾听者的角色帮助幼儿走出自己的困境。
那么该如何让幼儿面对他们的感受呢?书中给了我们可操作性的建议:
1、全神贯注的聆听。
2、认同孩子的感受。
3、把孩子的感受表达出来。
4、借住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
二、关于如何夸奖孩子对美术活动作品评价的启示:
我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或行为时不经意间往往用“你做的很棒”,“这幅画很漂亮”。有时甚至不知道从哪里评价。评价语言通常存在着用词单一、内容空洞贫乏。这样一来评价语言成了纯粹的形式语言,对幼儿语言表达、情感提升的帮助几乎为零。书中对于如何夸奖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见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值得表扬的行为。在评价时,可以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说出自己的感受,也引导孩子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在尝试利用这样的方式来评价幼儿的作品后,我听到两个幼儿的对话。A:你的画很好,我喜欢。B:为什么啊?A:因为很漂亮。B:……A:因为你的画上面有两个蜗牛,一个大的一个小的,我很喜欢那个小的蜗牛。A小朋友美美的笑了。A在B的评价中得到认同,增强了自信。并且知道的自己的作品的优点,今后可以继续发扬。B也从中学到了A的优点,从而在以后学习、提升。
三、关于如何用其他方法替代惩罚对处理孩子不当行为的启示:
我们都一直不认同惩罚行为,惩罚会有很多的副作用。如:惩罚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拒、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不利于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惩罚作为一种行为是会被孩子效仿的,“以强欺弱”会成为他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可以抵消他们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
那出现问题后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吗?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有的后果是无法模拟的,怎么样才能让孩子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呢?
书里给我我们七种方法来替代惩罚:
1、转移注意力: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助老师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影响。
3、表明你的期望:对于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并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
4、提供选择:提供给孩子合理的、且我们能接受的选择,给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强迫感。
5、告诉孩子怎么弥补自己的失误:当孩子的知识经验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可以直接告诉幼儿该怎样去做来帮助他弥补失误。
6、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对于并不是对我们有很严重的影响的事情我们可以采取行动,让幼儿直接面对行为背后的后果。
当然,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了解了到一些如何做的建议、方法,并不能给我们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关键在于实践,针对不同问题具体的做法还是需要在实际情境中去不断的探索。对于我刚参加工作,接触这本书也就半年时间,没有细细去挖掘,工作经验较少,理解的也只是些皮毛。这本书需要经常的拿出来翻阅,我相信它在今后还会不断的给予我们启示与帮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幼儿教师个人读书心得9对一本教育类书籍的的阅读方式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轻松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做到了。
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形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
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面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
书中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建议,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形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努力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有境界为上,借鉴王国维先生对于境界的经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可以成为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知识,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层次是知识获得,高层次是心态培育,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和谐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有品质的生活姿态是多元的,阅读是良好的通道。读书可以愉悦身心、提升自己。读书让生活更有品位,读书使人内心更加宁静,读书使职业更有智慧。
教育工作者是文化的传承与引领者,读书不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职业的要求。一位教师只要愿意与书为伴,坚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就能寻觅到心中的清风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让每一点感动在心中融化,让每一点感触在心中发芽,并将思考记录笔端。陈震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为我们提供了工作与生活姿态的良好范本。
让我们以温润的内心,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成为温暖的教育者!白下进校俞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