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集合15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正面管教》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1正面管教是一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是让学生们参与专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让孩子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他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
作为一名教师,书中最让我感同身受的是:“认定若想要孩子们做的更好,就得先要孩子们感觉更糟,”我在以前教育学生时,对于特别调皮的孩子会严厉地训斥,孩子表面上听话了,而实际心里很不服气。的确,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的地解决问题。孩子只有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所以,只有通过鼓励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孩子的感受力强,但表达能力却弱。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认真解读,而不是通过打骂来压制孩子的错误行为,从长远来看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带来了新问题。
“奖励”、“惩罚”这两种管教方法在我们以往的教学工作中出现频繁,《教室中的正面管教》一书让我了解到一种不同的方式——正面管教,它是通过建立情感联结让学生感受到被关爱,倡导用和善、尊重的态度,以鼓励的模式帮助学生真正解决问题。
“正面管教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参与专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这个观点让我不禁回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曾因为违反纪律,被罚抄学生守则,我当时会因为害怕再被惩罚而答应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还有初中时候被罚把政治试卷的错题抄三遍,密密麻麻的字以及写到手软的感觉也让我变得害怕写字。反观奖励,我现在也用加分的方式激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难发现如果某一节课老师不重视加分评价,学生就会不感兴趣。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2这个暑假,很有幸拜读了“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和善而坚定”这五个字是我读完《正面管教》这本书之后,在我脑海中印象最深的几个字。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觉就是,作者用平时的语言讲解他的观点,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并且还给读者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是作者所说的“正面管教工具”。对于家长来说,这本书可以教会他们成为更加称职的父母,对于教师来说,它可以教会我们如何成为更加合格的老师。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是我作为一个青年教师不断回顾和反思的过程。封面正中的三行红字,“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教孩子”,这一问句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它问出了无数家长和老师的心声。虽然我走上教学岗位才短短两年的时间,作为老师几乎每天都要跟学生相处。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如何有效处理常常是困扰我的问题。若是处罚过严,肯定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若是不处罚,或惩罚不力,学生又会认为老师是在娇纵犯错误的学生。这本书提出了“正面管教”这样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方法,让我产生了深深的疑问,这样的方法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对孩子来说是否真的有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随着作者踏上正面管教之旅。
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我们会犯很严重的错误就是急躁,尤其是在面对那些叛逆、顽劣的孩子时,往往会火冒三丈,并且仍然深信自己是对的,觉得都是学生的错。一番指责之后,能解决问题倒还好,怕就怕学生更加极端地为自己辩解,使小问题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其实,当我们要求学生控制自己情绪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现在的孩子大多数还是很听话的,都想要在老师面前当一个好学生,但是当他们犯错的时候,却往往不能十分坦然地面对。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犯错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而且老师和家长往往更加关注于惩罚而不是问题的解决。犯了错误的学生为了避免责罚和保持良好的形象,于是短期性地表现良好,以达到弥补过错,重新获得认可的目的。但是这样的表现只是暂时性的,时间一长,就可能会“好了疮疤忘了痛”,继续犯同样的错误。然而,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学生能够正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且在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做得更好。不过,首先我们自己就得学会把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习机会。之前当班主任,无意间看到论语中的一句话:“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我让班里孩子将这句话写在黑板上,予以勉励,目的就是让孩子认识到犯了错之后,得到的不是自己的懊悔和老师的斥责,而是从错误中得到了哪些收获。
在书中,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犯错的孩子。启发性的问题的首要目的就是让老师会和家长停止告诉孩子答案。当孩子的思想或是行为不恰当时,帮助孩子分析接下来应该做什么,让孩子学会自己分析和总结,最终与孩子一起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减少孩子的负面情绪,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还能对解决方式更加认同。作者还认为,将启发式问题运用在班会当中,效果也很不错。 对我们教师来说,正面管教既不会让学生感到屈辱,也不会让老师感到屈辱。它建立在互敬与合作的基础上,教会孩子学会对他人理解和宽容,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起责任。这样好的教育方式,确实值得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大胆的尝试。
《正面管教教师指南A—Z》这本书,还有很多理论和例子,启发人在教育上着重细节、采取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和谐、友爱的环境中快乐健康的成长。这本书真正的好书,以后在工作中,我会经常拿出来拜读,相信它能引领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宽广。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3最近,我读了《正面管教》一书,作者简、尼尔森在书中给我们介绍了: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她认为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书本还给我们介绍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它是一本让数百万孩子、父母和老师受益终生的经典之作。
书中的很多理论和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让我边读边对过去的教育工作进行了深刻反思,受益匪浅。
一、对孩子而言,说话的语气比话语更响亮
书中提到“脑科学研究表明,孩子们更多地是对大人的语气做出回应,而不是对他们说的话语本身”,这就告诉我们当用语言向孩子传达信息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说什么内容,用什么语气,更容易让孩子感受说话的内容,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你所教的新知识。为什么有表演天赋的老师更受孩子们欢迎,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吧!
二、榜样是最好的老师
简、尼尔森在书中提到:“榜样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花时间想你做出的是什么榜样 ……此处隐藏12563个字……欢迎错误”。关于孩子犯错的问题,我们可能会担心犯错,然后会批评孩子,或者给孩子贴上调皮捣蛋的标签。但是恰恰相反,对于避免犯错,会让人变得死板、害怕。我们应该理解孩子对于犯错很正常,更要引导孩子勇于承认错误、向被伤害的人道歉、到共同解决问题,勇敢的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将错误看做是一次学习的机会,给他们更多地包容和成长空间。
还有让我感触很深的是“帮助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对于孩子,他们的归属感主要来自家庭,家就是他们的归属。价值感则来源于他们对于家庭的作用。有时候孩子缺失归属感,会让他们用一些过激的行为去寻求关注,所以我们在了解孩子行为的同时正确对待,去鼓励失去信心的孩子、去倾听情绪低沉的孩子、去拥抱胆小无助的孩子、去肯定积极努力的孩子......要经常告诉孩子,你相信他学习和进步的能力,让孩子认识到自我价值,体会到对家庭和父母的归属感。
作为父母,任重而道远。正面管教始于孩子的出生,并持续一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边学边做,在实践中摸索,在学习中不断进步,把爱和能量传达给孩子,让他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14假期读了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一书,其英文名字为Positive Discipline,直译为积极的纪律。书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技能,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家长管教孩子的实例和老师管教学生的例子,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我经常因为孩子多次犯同样的错误而生气,因为她好像没有责任感而深感苦恼,因为她无端的胡闹而心烦。我就在心里嘀咕:这孩子怎么就这么难缠呢?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让我开始反省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孩子之所以缺乏责任感,是因为我替她做了很多,从而就剥夺了她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她反而会认为自己需要我的照顾,或者她理应享受特别的服侍。之所以经常犯同样的错误,是因为我总是在孩子犯了错误时给予她的更多是说教、叱责,让她去承担一些逻辑后果,而不是让她从自己的错误中本能地去体验自然后果,所以在我的惩罚中,孩子充满了怨恨甚至是屈辱,她哪里还有心思去学习和改正呢?我发现孩子总是在我特别忙的时候来烦我,让我陪她,以前我一直认为她在无理取闹,没事找事,不懂事,不理解妈妈,但是简尼尔森却告诉我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这样做只是在寻求我对她的关注。而她只不过是选择了一个不恰当的时间来获得家长对她的关注。
那么怎样做才算着有效管教或者说是正面管教呢?这就要回到书中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了。即: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4.是否能交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愿意合作)。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和合作为基础。正面管教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技能。这就要求我们要抛弃过去那种错误的观念想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把尊重和理解放在首位。要正确解读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信息,她是想寻求过度关注,还是寻求权利,亦或是为了报复,为了自暴自弃。因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一个孩子行为不当时,要把这一错误行为看成一个密码,并且问你自己:她真正想要告诉我的是什么呢?要践行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最终赢得孩子和我们的合作并让孩子学会关注于解决问题。
正面管教的方法不仅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品质,在班级管理和处理突发性课堂事件中,也是很有帮助的。现在想起来我上学期处理课堂上一突发情况时,歪打正着用了这种方法。当时,我正在上课,有一女生突然从后门进入,连招呼也没打一下。按照常规做法,我应该让她站在后面,也可以当时就批评她。可是,当时,我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问她为什么来迟到了?她高傲地昂着头,某某同学流鼻血了,我去给她送纸了!声音很大,一脸的挑衅!我想在她心里,帮助同学是值得肯定的行为,她不认为自己来迟到是不对的,更不会认为自己不打报告就进教室的行为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要想让她意识到她的错误,必须先让改变以往的做法。我真诚地看着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平静地说,你能帮助同学值得表扬,但是,老师希望下次你如果迟到的时候,能从前门进入,跟老师打个报告。这是应有的礼貌和尊重。她没想到我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吵她,还肯定了她的行为,低下了头,老师,知道了。她态度的改变也让我感到很惊喜,我想正是因为老师的态度的变化,给学生的心里感觉带来了不同的感受,才会导致她态度的转变吧!尊重是前提,师生间有了彼此对相互的尊重,才能谈得上平等的对话。有了平等的交流和沟通,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的心,也才能让教育从心开始,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我想如果我能坚持坚定与和善并行,在以后的教学和课堂管理中也积极地应有正面管教的方法,一定能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学生心理更加健康!
感谢《正面管教》一书的作者,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让我在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上迈出了第一步。相信我的坚持与改变,一定能让正面管教在以后教育孩子和管理学生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15“什么是正面教育“?这是书中曾提到的一个思考题,这本书虽说还未读完,但是对于这个思考题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这本书大体就两个核心问题进行探讨即:“什么是正面教育“和”怎样进行正面教育“。作为一个八零后,其实在我上学阶段接受的是非常”中国式教育“,传统教育观下的我从未体验过新型的教育理念。我在学生时代,印象最深刻的无非就是每次考试都想第一名,因为我知道,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师和家长高兴,其实说白了,不是为了我自己。为的是不想看到父母和老师脸上失望的表情从而做事小心翼翼。我想大部分90或是80年代的孩子都有相同感受。作为书中提到,正面教育不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去惩罚他们,而是要让孩子将每次错误都当成一次成长,在错误中学会经验。
但是正面教育并不是对于孩子的错误视而不见,而是通过这种方式使孩子不是因为害怕惩罚去改过自新,而是因为自身反思检讨去纠错改正。这不禁让我想到近代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自然后果律“,即:当儿童犯了错误或是过失时,不必直接制止或者惩罚他们,而是让他们体会到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和过失带来的后果。本书中提到的正面教育和卢梭的自然后果律虽不是完全一样,但是他们都是没有直接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去制止和惩罚。而是用另外一种方法引导。
所以,我认为,我们不管时作为家长还是教师,要将孩子堪称一个个体,将判断权和选择权交还给孩子,我们只需要稍加引导,他们就会有自己的想法,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