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读书心得

时间:2023-05-30 18:44:18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集合15篇)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集合1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间失格》读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1

文章讲的是主人公叶藏的故事。曾经,他是一个自闭的孩子,总是喜欢迎合别人,通过搞笑的方式让身周围的人欢乐,在读了中学后,父亲把他接到东京去读高中,在高中认识了绝木,一个跟他性格很像的混混,在绝木身上,他学会了吃喝嫖赌,后来还因为殉情与父亲决裂,殉情后父亲不再给叶藏寄钱,失去经济支柱的叶藏,深刻的体会到了钱断情亦断的人间冷暖,并由此沉沦。

读完这篇小说,我第一的感受是:其中的主人公看似一个三观不正的混混,实则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从他小时候说起,他活着就是为了别人,他极尽一切的搞怪,仅仅是为了博身边人一笑,但从他的行为中,我看出了他的恐惧,那种时刻得不到认可的恐惧,就如同鲁迅先生狂人日记中的主人公一样认为周围的人,是吃人的野蛮人;不过细细品味,我倒觉得,主人公是一个追求“真”的人,追求一种狭隘的“真”,他认为周围人做的一切都是虚假,你对他们真,他们对你反而有很大的看法,甚至排挤你,而如果你对他们假,他们反倒会哈哈大笑,无比快乐。他定义的“人”终究是要成为人们满意的“人”如若不然他们便会视你为垃圾,使你受尽折磨,而他正因如此便失去了自我。不过他忽略了一点,就是人性的善和美,亲人对他的爱都是纯粹的亲情,但在他的眼里,却成了虚伪的。所以当父亲问,他要什么礼物的时候,他并不想满足父亲这种虚伪的满足,于是就拒绝了父亲对他的好意,其实父亲那并非是为了寻求虚伪的满足感,那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美好和温暖的亲情。

叶藏还是个懦夫,他不敢接受现实,只会通过嗜酒抽烟和使用药物来麻痹自己,逃避现实,当他因殉情自杀父亲不再跟他汇钱后,他开始一蹶不振,过起了无业游民的堕落生活,感觉全世界都抛弃了他。

人世间本来充满了美好的东西,但他却不曾拥抱它,而是去以狭隘的眼光去判断它,曲解他,那只是会让你沉沦。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2

曾经下载过这部电影,但是没怎么仔细看。现在看到原著,觉得写的真是好。形式上类似于《狂人日记》,但是这部小说是自传色彩的,和太宰治的经历密不可分,札记就像真的作者写照。

不太懂得是主人公抛弃了社会,还是社会抛弃了主人公。他从小对社会、对人们感到害怕,彻底的逃离是不可能的,所以耍宝以掩饰自己,以免让人们发现这个异类。他的早熟是显而易见的,甚至不乏有些真知灼见。早熟的人与世界格格不入,他发现了人们之间的欺骗,而且越是欺骗的好越是被人称为完美的人。对于年少的人来说,这大概是个可怕的发现,因为知道了如果自己不能行使欺骗,那么就有可能在人们之间呆不下去。当然,我觉得这并不意味着太宰治自己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了这些,而是他长大后明了这些,再把这种看法注入到年幼的主人公心中去,为他今后的行为奠定基础。

人们称太宰治的文学为“无赖派”文学,如果只是就“无赖”的中文字面意思来理解,我觉得对于太宰治是不确的。我倒是觉得小说的人物有些存在主义文学主人公的意味。都明白了这个世界的荒诞之处,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大概也是消极的抵抗的,不反抗也是抵抗,要被社会抛弃,排除出人的行列。序言里说到的三张照片,可以看到全没有人间的气息,脱离人间,脱离社会。或许看起来他是懦弱的,靠女人扶持,没什么出息。可是他年轻时画画,画自己是梵高式的“魔鬼”,而且以此自得,后来却没再画类似的画。这未尝不能说是他对自己的认识,最根底的是一个恶魔。但是一直没有爆发,虽然一直“祸害”着人间。他的一直酗酒,以及后来的药瘾,是对社会的逃离,还是对自己本性的压抑?

说起女人,完全可以看做是太宰治本身的翻版,他本人是帅的,电影里的主人公也是帅的,这一点对于女人的魅力是不能忽视的。另一点就是那种颓废的忧伤的气质,也对于女人们有吸引力,觉得有些神秘吧。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颓废忧伤完全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不是表面化的,而是骨子里的,是从对于人生社会的思考而来的。他完全有机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成为一个社会上的普通人,但是如果是那样,就不会有多么吸引女人了。

有意思的是,札记的最后提到了他的父亲,觉得这一生好像是与父亲拔河一样。我们当然不能说这一切都是父亲造成的。但是父亲也有很重的影响。小时候的家庭环境,对于子女的不真正了解,都是塑造他的性格的原因。(男孩仇恨父亲:三岛《午后曳航》里小孩子的筹谋,父亲是敌人,是英雄的敌人。)但我不认为这就是一出性格悲剧,不能简单地划分。他看起来是被社会抛弃了,但是方方面面还是在社会中,即使成为一个“废人”。他思考到,“所谓的世人,也就是一个人”。单数复数的指称已经不足以概括这其中的关窍了。面对一个人的嘲笑和指责,与面对全部人们的嘲笑和指责没有什么两样。因为人们有这样的本事,“在互相欺瞒的情况下,居然双方都没有收到任何伤害,甚至几乎没有受骗的感觉”。大概所有的人早已融为一体了,只有主人公不是,所以他感到很“抱歉”。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3

如果说有哪一部书可以让人感到深深的压抑,如同被鬼压身一样,喊也喊不出来,动也动不了的恐惧,《人间失格》绝对可以排进前三。人间失格的色调是暗淡无光的,让人感到深深的无力感,以至于竟然不能一口气读完,我必须要歇一歇,缓一缓,带给自己的冲击实在太大。读书最怕的是和作者产生共鸣,因为那样你一下子就陷进去了,无法自拔!

小时候的叶藏是一个心思很重的孩子,太早的成熟使他有着同龄人所没有的敏感。虽然生活在所有人中间,但是给人的感觉确实离群索居的,与周围的人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在很小的时候他就知道他的幸福观与这世上所有人的幸福观都大相径庭,并为此而彻夜难眠痛苦呻吟走火入魔,这种状态,在其他人看来或许是离经叛道的,一旦他表露这种想法的话,大概会被人当做精神病人送进冷冰冰的医院吧。

他决定扮演一个小丑,来掩饰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来取悦这世上所有的人,自己的亲人朋友,自己的老师同学,乃至周围的各种形形色色的所有人。读到这里,心真的很难不痛,这本不是一个孩子应该承受的!不知道他的这种想法从何而来,消极悲观,你可以赋予他所有你能想得到的负面词汇,这或者已经注定了叶藏以后生命的悲剧。我们无法去同情叶藏,因为你一旦开始同情,便代表着你开始思考,思考过后,你会骇然发现,你与叶藏并无不同,每天都带着一张假面具,过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日子,无时无刻不在看着别人的脸色过日子,无时无刻不在担心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无时无刻不活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累不累啊……

长大后的叶藏越发的颓废,逃课、酗酒、抽烟、娼妓,糜烂的生活像极了我们眼中坏小子的形象。他陷得越来越深了,终于在某一天 ……此处隐藏11781个字……这种想法从何而来,消极悲观……你可以赋予它所有你能想到的负面词汇,这或者已注定了叶藏以后生命的悲剧。我们无法去同情叶藏,因为你一旦开始同情,便代表着你开始思考,过后,你会骇然发现,你与叶藏并无不同,每天都戴着一张连梦境都存在的面具,我们恨不得撕下它,但没了它,没了它,会怎样啊!过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日子,无时无刻不在看着别人脸色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担心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无时无刻不活得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可真累,也真可笑,我还好,对,还好……

长大后的叶藏,越发的颓废、逃课、酗酒、抽烟……糜烂的生活像极了那不应受世人所唾弃的祥子,他也在冰湖上与常子坠入了进去,无尽的深渊,不再孤独,可叶藏却……他还活着,常子死了,而这样活着他需要吗?行尸走肉一般卑微地的活着,压抑!压抑!压抑!

与其说《人间失格》是太宰治最后的遗着,不如说这是他留给这个无法形容的世界的遗书更合适。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以叶藏的独白谈到:“当苟活着是罪过的种子,我的不幸,是无力拒绝他人的不幸。一旦拒绝,不记对方或是自己心里,永远都有一道无法弥补的白色裂痕。我是被这样的恐惧胁迫着,问问老天:不抵抗是罪吗?”

沉重的独白,是人生绝望的极致,太了解人生,也就绝对悲观,这也许是太宰治的成就,同时也造就了他的悲剧。有人说太宰治把人性看得太透彻,但我觉得他还不足,他只是放大了人生的孤独,才对人性失望,灵魂憔悴破烂,而进一步放任自我,不设底线,最终积重难返。是啊!我们把世界看错,反说它欺骗了我们!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卑微而自由,这是叶藏或者太宰治的选择。

我唯一愿意视为真理的就只有这一句话:一切都会过去的!我仍然认为向人诉苦不过是徒劳,与其如此,不如默默承受。我急切地盼望着,可以经历一场放纵的快乐,纵使巨大的悲哀将接踵而至,我也在所不惜!我相信唯有尽力致辞,方不致癫狂!因为怯懦,所以逃避生命,以不抵抗在最黑暗的沉沦生出骄傲,因为骄傲,所以不选择生,所以拒斥粗鄙的乐观主义。《人间失格》便相当一次心灵的洗礼,洗礼后,我想吃点好的,睡个好觉,明早太阳依旧升起,我依旧怀着对明天期待的心,依旧快乐!啊!我有我爱的人与爱我的人,这是莫大的幸福!自然万物都能使我心头一笑。

记着,希望是件好东西,没准儿是件最好的东西,而且从没有一样好东西会消逝!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14

没太看懂的书,作者想表达这个世界的无趣,每个人都带着面具,而他为了迎合别人总是做一些傻事来逗笑他人,被发现后又浑身不适。生存的意义是什么?人活在世上确实不易,又不能离开群体独自生活,又不想被他人打扰,按照别人的想法,被干预生活,一切都是未知数。

双方相互欺骗,却又颇为神奇地毫发不伤,相安无事,好像没有察觉到彼此在欺骗似的——这种显得干净利落而又纯洁开朗的不信任案例,在人类生活中可谓比比皆是

世间。我开始隐隐约约地明白世间的真相了。它就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争斗,而且是即时即地的争斗。只需要当场取胜即可。人是绝不会服从于他人的。即使是奴隶,也会以奴隶的方式进行卑屈的反击。所以,除了当场一决胜负之外,人不可能有别的生存之道。虽然人们口头上主张大义名分,但努力的目标毕竟属于个人。超越个人之后依旧还是个人。说到底,世间之谜也就是个人之谜。

瓦莱里说过,在行善时,必须随时心存歉意。因为没有什么比行善更刺伤人的了。

人活在这世上,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到处都有枷锁来束缚住你,哪怕是稍微动一下,也会冒出血来。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15

“三张照片,三篇手记”,书不厚,若投入,三小时足矣!

电影版的《人间失格》我是很早就看过的,依稀记得是大二,只记得画面阴郁,似乎讲的是一个富家子弟的沦落生活,伪装,不羁,放荡,酒精,女人是他的特写,仅仅如此而已。

我喜欢这本书的名字,人间失格,自暴自弃的代言词(失去了为人的资格),“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又是无尽的悲哀。

这种似于阴暗型的小说,亦或是过于现实的小说,人们一般是不愿意去着眼的,人莫不过是理想主义者,都愿意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都希望现世美好~

但若此真是常态,世间便无了类似于此书的存在!可见,生活就是如此,没有松柏的常青,没有生命的循环,有的便是无尽的挑战和无驻的青春。这便是人生。

好现实的一番记述,写尽了人情冷暖,曾世炎凉,从小的讨好,逗趣,青年的逃避,寻死,到后来的寻求救赎到救赎幻灭,他没有解脱,他的结局是他的性格招致,他的性格是从小养成,幼时的性格是天生如此还是家庭主导,这就人各执其词了。

此外,可以说主人公的沦落和掘木有密切的关系,从罪→罚这一系列的过程中,他扮演了看客和助推者,遇人不淑,这便体现的淋漓尽致。人生有很多次遇见,但往往正是这些遇见影响了他人生的道路。

酒精和女人是贯穿的主线,他通过这两种方式麻痹自己,从中获得慰藉,最终伤害他的也是这两种,让他看破了一切,他以为在良子身上看到的纯洁能够救赎他,然而,最终仍是悲剧收场,他的唯一希望破灭了,并非是良子的过错,他并不恨良子,良子是信赖天才,他恨的是人的信赖之心总会因为过于信赖别人而遭到玷污。

于是后来又开始重蹈覆辙,他是自我放弃了,他看破了亲情,被友情也是伤碎了自尊,爱情的话,我觉得他从没有爱过一个人,包括良子,良子对于他来说就是救赎工具,否则也不会最后抛下她,人其实爱的往往都是自己。

他对待房东家女儿和那个女学生的手段、伎俩,起先我真的感到憎恶,后来我便理解了,这便是所谓的按别人喜欢的方式来,看透不说透,没必要搞得很尴尬,其实主要就是为了好好的伪装自己。

对这种怒不可言,悲不可泣的存在是满满的心疼。也正是这种特带忧郁性格带着他走了又一条路,在路上离不开女人和酒精。人的体内藏着好几个自己,甚至不只两个,如同kill me heal me中一般,每种性格都是为了保护自己。故,人都是多变的~

读罢《人间失格》,文中有几处印象很深,一处是静子和繁子的对话,“为什么要喝酒呀?”

“爸爸他啊,并不是因为喜欢才喝酒的。因为他实在是人太好了,所以……”

另一处是最后妈妈桑的一席话

“都是他的父亲不好”,“我们认识的阿叶,又诚实又乖巧,要是不喝酒的话,不,就算是喝酒……也是个神一样的好孩子”

我似乎明白了一些东西,酒并不是人们主动就愿意去喝的,似乎,这是一个解脱方式,虽说是一个不高明的途径,但也是人想要去麻痹自己的一种方式,如同阿叶说的,他一次都没有想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于是他的解决方式便是伤害自己!

人生并非一帆风顺,生活会告诉你,哪有什么一帆风顺美梦成真,只不过遍体鳞伤后慢慢降低了对生活的要求,适者生存罢了!

即便如此,我们仍需要坚韧的活着,我从不认同人们的自杀行为,人就算百般不如意,百般不顺心,但是自杀是一件很愚蠢,很不负责的事情,如果现在你很痛苦,那就活着吧,体验这一切,今后或许你所遇到的事情都会是美好,差也没有关系,正所谓,无痛苦,不人生!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集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