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时间:2023-02-12 07:32:21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春第一课”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1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新春第一课》,这次的主题是:关爱留守儿童。看完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晏爽姐妹俩,她们的妈妈有精神病,爸爸在外打工,常年不回家,她们只能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而我呢,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妈妈和外婆的悉心照料,时不时还闹闹小脾气,爸爸虽然在武汉上班,但每周末都回来陪我。晏爽姐妹俩必须独自走完长达两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学校,而我家离学校只有几十米,上下学都要妈妈接送,这让我很羞愧。

记得有一名留守儿童的愿望是:我想到宜昌去上学,接受更好的教育。再想想我自己,我在宜昌最好的私立小学上学,享受着最优的教育资源,但却没有认真学习。

城市里的孩子受到了太多的关爱,很多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爱性格变得孤僻。与那些留守儿童相比,我太幸福了,我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爱我的人,同时,我们应该关爱留守儿童,尽力帮助身边的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到爱和温暖。

点评:小作者的感受是深刻的,她撷取生活中的点滴进行对比和感悟,深深体会到自己所拥有的幸福,也开始反思自己,该珍惜拥有的一切了!让孩子从别人的生活里去发现自己,改变自己。我想这就是《开学第一课》的初心吧!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2

1.看完慷慨激昂的宜昌市新春第一课,我的心也跟着激动起来。《新春第一课》讲述的是:宜昌的悠久文化与历史,地位及荣耀,在这里,曾经诞生了多少名人及功臣,她也是中国中部交通枢纽,还有两座举世闻名的世界级水电站。对,宜昌要再次崛起! 宜昌的崛起要从我们做起,从现在做起!!

2.今天我看了《新春第一课》。这个里面讲的船夫真勇敢,每天都要划船,而且到了急流地带他们都变成了纤夫,全都在河沿上牵着船走。而且很危险。他们都不惧危险。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开学第一天,《新春第一课》如约而至,看完之后,我心情无比激动,没想到宜昌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更是一个文明的城市,还有一些伟大的宜昌名人就生活在我的身边,他们心怀感恩,他们对继承和发扬巴楚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也告诫我们,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更不能忘了灿烂历史文化的发扬光大,以实际行动为建设文明宜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4.今天我们班观看了“新春第一课”节目,这个节目使用我知道了宜昌的一些的文化遗产,一些伟大的工程和一些历史名人,也使我知道了在文明城市宜昌要做一个文明的宜昌人,更使我知道了要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3

开学第一天,我们在吴老师的带领下观看了《新春第一课》。《新春第一课》讲述了:"传承家风,实践核心价值。"

影片中讲述了许多值得大家学习的人。其中有:抗曰女英雄赵一曼,善良的师楠,罗毕炎先生和"美徳少年"李熠辉等。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抗日女英雄赵一曼。

影片介绍赵一曼被捕后,在被日军用各种残酷的手段下也没有吐露任何实情,及在最后给她儿子,宁儿的信时,深深地感动了我。那封催人泪下的家书是这样写地:"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只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看到这里,让我由衷地敬佩她,让我立自要成为一个不怕困难,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是每个国人应具备的品质。同时,我也要把其他的人的优秀品质一一学习。把勤劳、孝顺、友善、舍得、忍让、守法爱国的家训家风传递下去。

我们要好好学习,珍惜烈士们换来的幸福生活。发扬影片中优秀的品质,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4

今天,一如既往,我们在学校里看了《新春第一课》。这次《新春第一课》的主题是“弘扬传统文化,热爱美丽宜昌”。

这次《新春第一课》讲了宜昌的风景、名人、历史和贡献,叫《美丽的宜昌》。其中介绍了世界闻名的三峡大坝、全国闻名的葛洲坝,还有屈原祠等。宜昌,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新春第一课》里还讲了周立荣、胡振浩、汪国新三个人的故事。周立荣他非常喜欢巴土文化,还为弘扬巴土文化做出了许多事。先是为巴土文化写书,后来觉得文章不能更好地表达他对巴土文化的热爱,于是,他开始创作关于巴土文化的歌。就是他创作出了著名的《巴土恋歌》。

胡振浩在一次下基层考察时,喜欢上了纤夫们唱的“峡江号子”,后来,他退休后,努力展示峡江号子。一到舞台上他就精神焕发,而回到家里,坐了两分钟,就打起瞌睡来。

汪国新他很喜欢《三国演义》中的关公。于是,他为关公画了很多张像。还创作了《朋友》等作品。

我还了解到,差不多三年后,宜昌将成为一个大城市。希望宜昌的建设能更快一点,让宜昌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城市!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5

开学第一天,我观看了《新春第一课》,其中主要讲解了宜昌的巴土文化和宜昌未来的发达和宜昌的位置,也说明了它在湖北省内的排名在第二。也表达了宜昌有三峡大坝、葛洲坝,拥有“水电之都”“文明城市”的称号。

宜昌因地形良好,“易守难攻”所以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还有屈原与关云长曾住在此地,对我而言,宜昌也实在是个“风水宝地”,在这里还可以充分感受长阳那儿的丰富的巴土文化。我也在想宜昌的未来是什么样的呢?大概是满街高楼大厦,也有良好的绿色环境。

宜昌真好,我爱宜昌,这里还传承了巴土文明,想必别人也是这么想吧。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今天我们观看了《新春第一课》,主题是:弘扬传统文化,热爱美丽宜昌,主要讲述了周立荣、胡振浩等人弘扬家乡文明,把家乡文化发扬光大的事迹,其中最令人感动的是周立荣发扬巴土文化的事情。

周立荣是长阳人,从事文艺创作三十余年,他乡音不改,坚持为心中神圣的巴土歌唱,获奖无数,他曾以一曲《巴土恋歌》获得了文艺“五个一工程奖”。在他的引领下,巴土文化渐渐发扬光大,这些文化后来被他牵引到了各所学校,五峰小学同学们的巴山舞在一次演出中也获得了二等奖。

看了今天的这一课,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宜昌的文化是那么的悠久、古老,我爱我的家乡——宜昌。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6

在2月13日的早上,我观看了《新春第一课》,这期的主题是关爱宜昌的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出门在外,常年不回家,跟爷爷奶奶相伴的儿童。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自立。

在这期介绍的故事当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宇文灏的故事。他以前是一个自悲、内向的悲观男孩。但他喜欢音乐,喜欢吉他,他会利用动听的音乐来缓解 ……此处隐藏1290个字……成和付先根既是同乡,又是一同在军营训练的战友,因此,他们成了一对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他们之间还有个协定:如果对方不幸为公捐躯的话,另一个人就要帮助照顾对方的父母。正当他们一起并肩作战,尽享“兄弟”之情时,“天有不测风云”,付先根为公牺牲了。这个噩耗让李元成悲痛不已,整天沉浸于无限的悲伤之中。但,悲痛之余,他又想起了他们之间的约定——要替对方照顾对方的父母。于是,他立刻向伯父和刘妈写信……时光飞逝,他像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照顾着他们,一直照顾了35年。他,无疑是辉煌地演绎出了“诚信”这个词……

这次的《新春第一课》,教育了我们许多、许多,告诉了我们家风的重要性,也用一个个事例震撼了我们……让我们再次呼吁这次的主题:“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11

开学啦!今天下午在学校吴老师给我们观看了20xx新春第一课。

这次的新春第一课讲的是“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有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善良的中学生施楠,恪守诚信的李元成,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罗毕炎先生。

罗毕炎先生有八个父母,其中有他的亲生父母和他的继父母,还有他妻子的亲生父母和她妻子的继父母。罗毕炎对他的八个父母都尽到了赡养义务,而且都非常孝顺。老人想吃什么,罗毕炎不管刮风下雨,都骑着一辆摩托车把父母想吃的东西送到了他们的身边;罗毕炎也非常细心,父母想吃鱼,他就把鱼里面的刺挑的一干二净再给父母吃;他还经常给父母夹菜;母亲的老毛病犯了,罗毕炎就骑着摩托车把母亲送到了城里的医院,和他的妻子轮流照顾她,他趁妻子照顾母亲的时候给母亲买了一大筐水果,送到了医院,让母亲非常感动。母亲的骨质疏松稍稍好了一点,有记者采访他母亲的时候,他的母亲说:“我很喜欢罗毕炎,他什么事都为我着想,他非常孝顺”

在新的学期里,我要孝顺父母,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爱国爱民,做一个优秀的少先队员。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12

今天,我冒着严寒快步地走到学校门口,学校里欢声笑语热火朝天,同学们“嗡嗡”的讨论着,发出响亮的叫声,我放下沉重的书包,开始观看《新春第一课》。

首先出场的是和蔼可亲的主持人-邓老师,她讲的第一个故事是:袁爷爷,他很贫穷,住在北京的郊区,在九几年时,他一家生活很艰难,他是位退休工人,因为那时他的儿女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们抓耳挠腮,冥思苦想,最后开了一家简便的小卖部,每天都把20元钱放进爱心箱里, 每个月都有200多元,她们再邮寄到远安的一所教育培训学校,就这样坚持寄了12年,远安的一名记者到北京调查,问了千家万户,问的有清洁工、卖菜的等,都回答:不知道。最后,在北京的郊区的一个小镇上找到了他们的家,记者表达感谢后,在北京和远安等报纸上刊登了他的事迹。

第二个登场的是刘方英,她是一名老师,在江西一个县城教书,第一次上课时,她看到同学们的手脏兮兮的,她就不想在这教下去了,但同学们给了她力量,让她坚持;在二零零几年,她的丈夫手瘫废了,所以她在医院里照顾他,但她一直担心她的学生,所以最后在微博上发了一篇文章叫:英子姐姐,说她的学生让她懂得坚持的重要性。

通过观看这两个人物事迹,让我觉得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要学会坚持,不能放弃!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13

快乐的寒假已经结束,一转眼我们的小学生活已经快要结束了,我们将走进初中的校园。

今天我们,在学校里观看了宜昌广电播出的新春第一课。让我对宜昌我们这个美丽的家乡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

今年新春第一课的主题是——弘扬传统文化,热爱美丽宜昌。经过观看后我了解了三个主要的宜昌文化:

1.巴楚文化2.峡江文化3.三国文化。

巴楚文化的代表是:周立荣是生于宜昌市长阳县的人。俗话说得好:宜昌是楚文化的摇篮。周立荣作为宜昌巴楚文化重要的代表。作为土生土长的长阳人周立荣把巴楚文化带向全中国,并且歌曲《巴土恋歌》和《江河恋》并且周立荣还是宜昌市作协副主任了!峡江文化的代表是贵为峡江号子王的胡振浩,是他带动大家了解峡江号子的并且还把峡江号子这宜昌文化带向了全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宜昌的文化,了解峡江号子。三国文化的画家,美术家的汪国新,最擅长的就是画关公——关羽。关羽是中国典型的美男子。他的著作有《朋友》,《桃园三结义》等。

为我们生活在宜昌这个城市中而自豪。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弘扬传统文化,热爱美丽宜昌吧!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14

又是一年新春到,开学了,同学们又走进了学习生活。而开学,自然少不了我们必观看的那项影片——《新春第一课》。

今年的新春第一课方式非常的特别,内容也非常新颖,给我很大的震撼。

这次《新春第一课》的主题是“弘扬传统文化,热爱美丽宜昌。”影片用景色的描写凸显出景色的美丽,并根据景色,赞颂了几位弘扬传统文化的宜昌人民。

宜昌山清水秀,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它的地形非常关键,并拥有世界级的枢纽——三峡大坝。宜昌的文化非常多,有山水文化,名人文化,水电文化,巴楚文化和峡江文化。其中巴楚文化,是由巴文化和楚文化所组成的,其中最大的功臣要数周立荣了。他从事弘扬文化30年,曾两次写家乡歌曲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其中《山河恋》更是受人民喜爱。而在峡江文化中,长江号子颇负盛名,而拥有“长江号子王”称号的,要数胡振浩老人,他曾在秭归多次高歌来表达纤夫的生活,被当地小学生学习。而江国新,则是对三国极感兴趣,他对关公很佩服,说他公正,含蓄,宁静,是以为英雄,他从曾画了240多副关于三国的文化。

宜昌是个好地方,从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出,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珍惜,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15

我看了新春第一课的时候是什么内容?当然是留守儿童。我想:他们在农村里,爸爸妈妈常年不回家,他们非常想念爸爸妈妈。我再想我们,穿的那么好,吃喝方面也都很好,我觉得我们要关注他们,让他们多学点知识,最后长大了,让他们走出大山,去实现他们的梦想。

我看了他们都只有一个小小的愿望,那就是让爸爸妈妈从工作的困扰走出来,去陪孩子多一点时间,让他们健康成长。每天开开心心,快快乐乐。他们不要任何东西,只要爸爸妈妈回来,给孩子们一丝的关爱,让他们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我觉的留守儿童是最可怜的,因为他们没有爸爸妈妈的关爱和陪伴,上学要走很长的路,来回至少要一个小时,有可能要把鞋子走烂。要是冬天就不好了,因为踩到鞋子里面的雪会化成冷水,会把脚冻僵。第二可怜的是爷爷奶奶,因为爸爸妈妈把希望给了爷爷奶奶,爷爷奶奶的压力也很重,有时候只要不注意,就会有问题。我更觉得农村的人都很可怜,因为几年才能买一次新衣服,在农村里买一件新衣服都非常好了。第三可怜的人就是爸爸妈妈,因为工人在工地上一不小心,就会出事,更大的是会死。

我真想对他们的爸爸妈妈说:“你们回来是孩子们最美得心愿,孩子们都要您们的关爱,你们快回来吧!快回来吧!”小朋友们:“我祝你们爸爸妈妈万事如意,安康回家。祝你们爷爷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祝你们的梦想和心愿早日实现!再见!”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