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观后感

时间:2023-03-02 13:08:37
活着观后感

活着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活着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着观后感1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余华

第一次接触《活着》并不是通过看余华的小说,而是看电视剧《福贵》。这部电视剧通过改编余华的小说《活着》而拍摄的,那时候奶奶很喜欢看这个电视剧。也许是同样经过那样的年代吧!

真正读到余华的小说,是同学送给我的礼物,那是的我并不知道余华,也不知道他的小说,但因为同学的礼物,我很乐意的收下,并仔细的阅读了这本小说。起初,我并不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并不大懂,只是深深沉沉的知道这是一个老人在回忆,回忆以前的日子,以前的痛楚,零零碎碎的片段,读得我懵懵懂懂。与此同时,也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我尝试过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认识主人公福贵,去走进他的悲惨世界,但我依旧还是在门外徘徊,着更激发了我对他的好奇心。于是,我决定上查查这本书,搜出来的词条十分多,也看见了他的评价更是好多好多,人们不吝惜赞美之词。

活着观后感2

电影《活着》改编自作家余华的同名小说。影片在开头就展现了一个富家少爷沉迷赌博玩乐的情景,最后被骗去了全部家产并气死了自家的父亲。从此这个人物开始了他坎坷的后半生。在几十年里经历被捕,中年丧母丧儿等一系列打击,最后剩下的唯有“活着”。

电影中的主人公富贵的生活十分曲折,曾是富家少爷后来沦为演皮影戏为生,又经历了丧儿的悲痛,最后连妻子也因为教授被馒头噎着,而失血过多死亡。富贵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击,他的亲人一次又一次地离开他。电影中一次又一次地提到活着,人活着不容易,小人物活着更不容易。活着,再苦再难也要活着;因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最基本的需求是活着,人最根本的需求也是活着。

命运给富贵开了一个又一个玩笑,电影中的表现手法也表现了对命运的讽刺。活着,这么不幸悲惨为什么仍然要活着,我们到底又是为了什么活着,这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宁愿光鲜的死去,还是悲惨的活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不管怎么说,我认为活着才有可能才有希望才有未来。

活着观后感3

中午收到我的BD(Mlily)的提醒短信,马上上网一口气把《人为什么活着》和《叫我第一名》的两个视频看完,后面一段还是四岁的女儿一起陪着看完的。

看完后女儿拿来一本叫《噩梦》的图画书缠着要我给她讲,此前她妈妈给她讲过,这次在我讲之前她让我跟着她做一个动作:双手合什,然后用嘴巴对着吹一口气。我按她示范做了,女儿接着说:“爸爸,两个手掌里夹着一个大怪兽,但是,你不用怕,其实它是在你心里的……”,我看着女儿一脸认真的样子,想着她后面这段说话,一下子觉得很踏实平静而又深有感触,这不正是看完《人为什么活着》和《叫我第一名》我所想要说的话吗,---“你不用怕,其实,它是在你心里的。”是的,无论是恐惧还是梦想,其实,它都是在我心里的,我都不用怕,我只需要双手合什(坦然的)去面对它、去迎接它。

《人为什么活着》里那五个坚毅的老人让我看到一幅很坚强、动人的画面,感受到他们心中的那份温暖和感动以及那份对重建人生、追寻梦想的渴望与坚持,人生的价值也体现在对自已极限的每一次超越中,而更重要的是在每一次超越之程的那份体验,让人生丰盛而喜悦。《叫我第一名》里的那个科恩,让梦想装满他的内心,把苦难看作他精彩人生的功课、自我成长的伙伴与导师,他内心的那份强大令人感怀至深。

让我深深想起我的蜕变导师道格拉斯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你想拥有一个美妙的童年,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因为,她一直在我心里。

活着观后感4

余华的《活着》,几乎是用了一下午时间,一口气读完。好的文学作品如同有魔力般,让读者不忍放下。读完的第一感受是富贵的一生太悲惨了,似乎所有的不幸都集中到他身上。

在书中你能看见兴盛、看见衰败、看见颓唐、看见生活怎样折磨一个人,看见离奇却又平凡的人生。但正如作者所言,这个故事是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

生活对富贵而言,真的是一条路,没有枝杈,就这么走下去,风来了,就吹风,雨来了,就淋雨。受不住了,就倒下,倒下了就再站起来,继续蹒跚前行。他对苦难的承受力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让我对生活,乃至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与理解。人生的喜怒哀乐,都建立在活着的基础上,活着需要韧性,活着才是一件幸福的事。

人生的意义或许真的不在命运之外,也许活着的意义就是在活着本身。当我们还在抱怨生活里的不如意,为生活中的不完美而纠结抓狂时,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这本书,或许你会更加感恩和接纳生活,感恩生活中所拥有的一切平静与幸福,接纳生活给予的不足与苦难。

活着观后感5

活着能承受多幸福的就能承受多痛苦的。

福贵生在动乱,变革,饥荒的时代,能因败家躲过地主斗争,能从战场上逃回来,妻子对他不离不弃,儿女懂事聪明,与他而言是非常大的运气,他若是一直当地主,文革时他和他的孩子都要被斗死,他的妻子在他那么落魄的时候依然没有怪罪他,他是何德何能有这样的妻子,没有心疼过的孩子,都跟他那么亲热,连战场都没有夺取他的性命,还能有个心眼好的女婿,有个可爱的外孙,他遇到了最大的惊喜和幸福,同时也在不断承受一个个幸福的离去,福贵回忆他不断失去亲人的一生。

在时间的流逝里,他与痛苦已经和谐了,而与亲人在一起时候的欢喜与温暖却在突显,家人给他的爱伴随着他的晚年生活,那个年代的人大多和福贵是类似的遭遇,好死不如赖活着是一个时代人的精神理念,只要活着,就可以遭遇更好的,更坏的,只要没有打破活着,一切都可以接受,海明威说,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而对当时的中国底层人,却是可以被无数次打败,但不能被消灭,可能这就是中国人与美国人的区别,我们庆幸生在一个平和的年代,有病可医,有书可读,不会被饿死也不担心打仗,我们应当珍惜自己的亲人,多爱自己的家人,他们是与活着最直接也是唯一有关系的,珍惜自己拥有的爱,是活着的见证。

活着观后感6

终于完成了很多年一来的心愿。很早就希望自己能够读完这本书。今天终于读完了:《活着》里的福贵经历了多于常人的苦难,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其他什么都没有;可是当福贵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讲述自己的一生时,他苦难的经历里立刻充满了幸福和欢乐,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还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孙,还有那头也叫福贵的老牛……福贵的一辈子,就如书名一般,活着,只是能够活着,活着就要面临苦难,但是苦难来临了也必须艰 ……此处隐藏1093个字……福贵变得不在是很新痛了,是他渐渐明白了,亲人一只活在自己的心中,要让自己好好的活下去,他买的老牛也是给予自己的自我安慰。我对福贵的精神是十分赞赏的,他坚定的信念,背负着祖先留下的一句话,让自己活下去。生老病死,我们都得一样一样地过,生命只不过是个过程罢了。我只是希望能按自已的意愿选择一个方式,真实清醒并发自内心的去实现它的价值,让自己的路走的更长更远。

活着观后感10

心简单,活着才简单;心自由,活着才自由。

活着不在于享受,不在于索取,而在于付出。《活着》是一种归零的教育方式,感觉义工们找回了人性的本善,懂得了知足,学会感恩。什么是快乐?当我们能够使别人快乐,我们才是最快乐的。当我们能让父母家人幸福的时候,自己才是最幸福的,一个人懂得知足,懂得感恩,那还用担心不幸福吗?

我们之所以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因为每天都在想那些不能得到的东西。

现在的人为什么卑微了、低下了、贫贱了?当我们的生活富裕之后,就会有一种不良风气,就是攀比,盲目的攀比;就是挥霍和腐败。人们越来越傲慢了,傲慢招来的都是损害、灾难。

我们这一代人被污染的太久了,我们的价值观、生活观念颠倒的太久了。我们之所以不能脚踏实地,就是没有归零,没有知足的心态。我们之所以不快乐,就是计较的太多。我们之所以活的累,就是想太多。

老实、听话、真干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最需要的精神!《活着》让我看淡了得失,失去是为了更好的拥有!

往事浓淡,色如清,已轻;经年悲喜,净如镜,已静。心宽了,世界就大了。

活着观后感11

观看完电影《活着》以后,我意识到了一个很深的问题:活着是为了什么?是的,这个问题困扰着每一个活着的人。而这样一部电影也试图向我们阐述一个”活着的意义“的问题,尽管这样的意义并非一部电影所能够阐述得清楚,可是这部电影也在尽量地阐述着。

电影《活着》讲述了一个福贵一家人的生活经历,从解放初期他是地主家的儿子,又是个的败家子,输光了家财。后来又投入了军队,投降返回了家乡,之后又经历了一系列生活变故。总结来讲,电影《活着》通过描写主人公福贵的人生坎坷路,向我们传达了一种对于生活意义的探讨。

可以说这部电影传达给我们很多思考,一是活着为了什么;二是人的生命对于历史长河来说能够彰显几分价值;三是怎么样面对生活当中的痛苦。

总的来说,《活着》我很推荐大家观看一下。我们要活着更有意义,就应该从思考这三个问题开始,不经历痛苦我们也不能够变得坚强。不思考人生,我们也就无法实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最后,希望大家的生活变得美好。

活着观后感12

当画面上出现五个耄耋之年的老人,激情无限地骑着摩托车在公路上疾驰时,我情不自禁地为他们而感动。他们全都身患重疾,却为了年轻时的梦想以及未完成的夙愿,每天训练,强键体能,拿出积蓄,开始一段热血历程。十三天环岛骑行,风餐露宿,最终来到几十年前相聚的海滩,手中举着已逝妻子的照片,泪流满面。那一刻,我感动得流下泪来。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梦想,是为了成功,是为了成长,还是为了经历?

浑浑噩噩的人碌碌无为,活着就是为了活下去;随随便便的人没有目标,活着就是为了明天;普普通通的人辛苦工作,活着就是为了这一辈子……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活法,活着的目的也各不相同。但我们需要明白,没有梦想,不坚持为梦想而努力的人永远都不是为自己而活,放弃目标,随遇而安的人永远也不会成功。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青春拼搏,人生才会无悔;梦想开花,未来才会充满希望。人这一生,不过弹指挥间,但这漫漫岁月中,总得有什么来支撑我们前行,这就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为了拼搏,为了爱,为了灿烂的阳光和心中永不磨灭的希望。

人生才会无怨无悔。

活着观后感13

这部纪录片是华人导演张丽玲《我的留学生活系列纪录片》的收山之作,它凝聚了张丽玲和摄制组10年的心血。十年间,他们奔走于日本、中国、美国,记录了丁尚彪一家三口天各一方的生活。就像张丽玲导演所说的,他们只是想把来自生活的感动传递给更多的人。 在拍摄过程中,从他们的身上得到了很多启示、感动,得到很多勇气和力量。

该片20xx年曾在日本富士电视台播出,一举创系当时全日本最高收视记录。20xx年,当主创者张丽玲都已渐渐淡忘这部作品的时候,一名普通的日本大学生中村俊喜却意外地“发现”了它。当时,正因就业而苦恼的中村始终想不明白,“人,到底为什么活着”。当他偶然在网络上看完这部《含泪活着》之后,内心豁然开朗,“这么好的作品不应该埋没,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怀着这个想法,22岁的中村开始独自游说电影公司。在他的努力下,一笔三千万日元的投资帮助电视作品《含泪活着》走进电影院。从20xx年11月底上映起,这部名为《含泪活着》的电影,几乎场场爆满,由于观众数量大大超过预计人数,该片由原来的中型放映厅,转到大型放映厅,上映场次和时间更是一加再加。

活着观后感14

《活着》这本书,我用了差不多一天半的时间,断断续续的把它看完,看了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一直沉静在故事里,不想出来。

故事的前半部用诙谐幽默的手法,来描写主人翁富贵的出场,让人啼笑皆非,一下把我给吸引住了,好想一口气把故事看完,而后半部是富贵一家人跌宕起伏的生活婉转变幻。非常欣赏作者对人物细腻的刻画,每个人物拿捏准确到位,入骨三分,活灵活现的,仿佛他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一样。

文革期间的历史背景,呈现出富贵一家人的悲惨命运,为了活着艰难困苦的挣扎,学会了如何活着。特别是富贵的女儿凤霞,患病聋哑之后为减轻家里的负担,供弟弟有庆上学乖巧又懂事,想把她送到别人家寄养和出嫁时的情景,到最后难产时过世。看了几度落泪,实在难以控制,随着故事里的人物起伏一起感动,伤心。我想在中国的文坛里,再也不会有第二个人,能写出这样如此有质感的创作作品,构思巧妙,让人看了印象深刻终生难忘,为之折服惊叹。作品已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获得多个国际文学奖。值得收藏,推荐五星可看。

活着观后感15

陈大会老师的《活着》适时的出现,让我反省自己刚刚发出的想要去多买衣服,美美的包装自己的决定,人活着不是为了包装自己的外表,而是为了内心的平和。

我现在的生活已经很不错了,每天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开始时我是很知足的,但是时间久了,欲望又冒出来了,总是有许多美中不足的事情发生,我纠结,我计较,我抱怨,我不平。心态影响身体,身体的不适又来败坏我的心情,形成了恶性循环。

这时我看到了《活着》里面的姐妹们,她们敢于把自己放到社会的最底层,每天去捡废品,捡瓶子,在垃圾里面捡吃的,面对别人的训斥和谩骂,她们总是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说对不起,她们没有怨恨,也不肯放弃。最主要的是她们的内心是快乐的,是满足的,这不也正是我所追求的吗?

知足常乐,自食其力,不争,不靠,不抱怨。修忍辱波罗蜜,把自己放低,对别人的训斥和指责甚至抱怨,都要做到感恩,说对不起,不再委屈,不再辩解,不再抱怨,最好能做到内心不起波澜。

《活着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