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津湖》观后感(集合15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津湖》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津湖》观后感1今天我和我的好朋邓渊一起观看了长达三小时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是长津湖战役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这场局势在以后的战争中,起到了扭转局面的作用。成为朝鲜战争的转折,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
《长津湖》以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志愿者连队在极度严酷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为长津湖战役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感人故事。开头伍万里有一段打水漂的情景,他打的水漂十分的好,为以后成为神投手救了他的哥哥伍千里做了铺垫。
而他们赶路的途中,有这么一段情节,让让我记忆犹新,那就是伍万里在吃土豆的时候,土豆被冻住了,竟然连伍万里的牙都崩掉了,这儿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当时环境是多么恶劣,战士是有多么强大的毅力,这样才是我们的中国日渐强大。
还有一个情节,可以让我当场泪目,那就是“冰雕连”,他们就是英雄,他们不惜把自己冻成冰雕,也要正守住自己的阵地。我十分的敬佩他们,连当时的敌人美国都为他们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还有一个战士说过的一句话:人在,阵地就在。说完这个战士,便拿着炸药包跑到敌人的旁边和敌人同归于尽了,这样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这部电影中这样表达爱国情怀,战士们艰苦奋斗的片段有很多。比如雷排长,他把十分多的飞机引出阵地,自己却被那些飞机给炸得重伤,鲜血淋淋的逝世了。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的感触很深,在这次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征服了极度恶劣的环境,打退了美军最精锐的王牌部队,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彻底粉碎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圣诞节前占领整个朝鲜的美梦,扭转了战场态势。这场战役也就此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毛泽东评价说,志愿军第九兵团此次在东线作战,在极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
我们应该缅怀那些烈士们,他们在战争年代饱受着环境的恶劣,与战争的疲劳。而我们呢,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我们现在的安逸生活,可都是先烈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所以比起先烈们的艰苦,我们学习这点苦根本不算什么。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要保卫国家,守护国家,不能白白浪费先烈们对我们的期望。
《长津湖》观后感2观看时,我的双眼在顷刻间不知不觉地湿润了——这许多鲜活的生命与灵魂,为什么会无怨无悔地把自己奉献给异国的灾难?这种高尚又伟大的情怀,到底从何而来?“是的,中国与朝鲜是朋友啊!唇亡齿寒——朝鲜没了,新中国能长久吗?”爸爸笑着答道,看着五岁的我的好奇的眼睛。现在一想,一定是爱国的精神在支撑着烈士们奋勇杀敌。他们是真的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啊!
1950年,中国第九兵团初入朝鲜。当这些英勇的战士们正沉浸在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中时,需要再一次踏入硝烟弥漫的战场的消息又一次传入了他们的耳边。这些为我们挡风遮雨的烈士们,在当时,到底是抱着怎样的心情步入异国他乡的呢?我想不明白。但是,任何人都清楚,他们如此奋勇、如此拼命地战斗,是为了什么。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忍受着寒冷,端着步枪,在凛冽的寒风中,甘愿化为冰雕,也丝毫不愿退缩的。这种极其伟大和乐观的精神,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全部来自于烈士们对于新中国的热爱,和对于大家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渴望。
爱国。是的,就是这两个伟大却又十分平凡的字眼,在这些战士们的心中扎了根。当那许多无名的烈士们,抱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当那许多无名的英雄们在雪地里冻僵时,正是这两个简单的字在他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发扬壮大的时刻。爱国情怀支撑着他们已近奄奄一息的躯体,一次又一次地击败美国的王牌军团,一次又一次取得近乎无人可及的胜利。
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同样应当好好学习,奋勇拼搏,才能够对得起七十年前逝去的烈士们的生命和鲜血。中华民族的崛起,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任务。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是的,我们一定要如饥似渴地学,吃苦耐劳地做,才会使自己强大,才会使我们祖国的未来强大。身为学生的我们,其实也可以做到“精忠报国”。只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算是在为祖国分担。未来的中国,就一定会强大!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寄托在了我们的身上。你,准备好为它而奋斗了吗?
《长津湖》观后感3今天是国庆第四天,也是我们祖国72周年的第四天,我看了最新上映的电影《长津湖》。这是一部以“抗美援朝”为背景的战争电影,我被故事情节深深打动,也为前辈们的红色精神深深感动。
仅三个小时的电影里,浓缩了前辈们三年的艰苦战斗。从小所受到的教育让我们深知这场战役的艰难与残酷,可当我看到美军的先进物资而我们只靠手脚时,我更能想象到这场战争的可怖。当我看到美军的炮弹一次次炸向他们,而他们一次次奋不顾身地奔向敌人;看到我们的先辈在没有棉衣的情况下走过零下四十度的雪山;看到他们为了救战友而挡下战友身前的子弹;看到“杨根思”部队坚守一天一夜只剩杨根思一人,他却依然义无反顾地冲向敌人英勇牺牲;看到伍千里的日记本里记着六百多名战士的名字;听到雷排长死前还说:好疼,不要把我一个人留在这里……一幕幕悲壮的场景,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呐喊,嘈杂的战争声音还在脑海里回响……三年的战争,不知有多少英雄死在敌人的枪口下,不知有多少先烈长眠于冰天雪地。
我们年轻一代,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国家有力量,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目光所致,皆为华夏!从20xx年起国家已开始陆续接7批共716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回家,今年接过了第八批共109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十九万七千多名英雄儿女奔赴前线,埋骨他乡,如今八百多名终回故乡,得以安息!山河已无恙,英雄归故里,我们不知道你们的名字,但永远不会忘记有那么一群“可爱”的人,国家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希望下一代生活在一个没有充满硝烟的年代。”
——平河
“没有冻不死的英雄,更没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军人的荣耀。”
——谈子为
“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他们不打仗。”
——梅生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杨根思
《长津湖》观后感4“这一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他们不再打仗。”电影《长津湖》中的这句台词,让人潸然泪下……志愿军战士对民族独立的信念及对国家强盛的渴望,让人肃然起敬。
1950 ……此处隐藏5986个字……帽子敬了一个军礼,并且说到:“这样的勇士我们永远无法战胜”!这一幕震撼了所有人,也震撼了历史!美国将军向冰雕连敬礼时,恨极了美军的我改变了心态。原来没有人喜欢战争,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长津湖》就是这样真实,尊重历史,符合人性。后来我特意上网搜索了冰雕连的事迹,当年三个连队中仅有1名掉队者和通信兵幸免于难,其余战士全部冻死,十分悲壮!
《长津湖》导演组那么认真、用心,每一个镜头都直击心灵,深深打动了我。希望我们祖国所有的电影都能如此用心,多一些正能量。
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英雄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唯有好好珍惜现在,努力学习,继承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来报效祖国,才对得起那些英雄们,才配得上“中国人”这三个字!
《长津湖》观后感13《长津湖》是抗美援朝战争长津湖战役为背景,以某部七连指导员生死与共保家卫国的战斗故事为主线,讲述战士们不畏严寒、不畏牺牲,坚定信念,舍身为国,最终以敌强我弱、困难重重之下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英雄故事。看得我热泪盈眶,他们在战场上英勇战斗的情景久久在我脑海中,他们每个个体都心中有信念,希望通过他们这一代的牺牲可以换来下一代的和平,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下一代,他们与敌人拼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每看到一个战士倒下,花名册都会用红笔划一个圈标识,心真的很痛,无数先辈们用他们的身体血肉之躯,用智慧与敌人周旋,看到雷爹为了引开标识弹被车压的情形,看他用最后一口气很“痛”时,我心如刀割。他们完全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在敌军比我们实力不知强多少的情况下,最终发起总攻去取得了胜利,把敌军打退了,这真是一个太激动人心的场面。
如今我们的国家是强大了,可是在强大的同时也经受了无数的考验,我们并没有可以高枕无忧,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式,各种各样的糖衣炮弹上,各种各样的经济制裁,为了更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的国家今天能够有这么安宁的环境,一切都在向更健康更快乐的方向发展,谁又可以脱离关系?通过观看将激发我们每个国人的爱国热情,让我们能够感受和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需要信仰,需要力量,无数的先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当然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国家是由我们一个个体,一个个家庭,一个个社会组织等团结进取,共同努力创造的,我们需时刻牢记国家是我们的家,国家好我们老百姓才会好,国家强大了,我们小伙伴才能够处于和平共享的年代。
观看《长津湖》最深的感觉是战斗付出是巨大的,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曾经经历了太多的磨练,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我们需要感恩和记住历史,我们不能忘本。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我们愿意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像先烈一样热爱着自己的国家,在平凡的岗位上也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也可以一起高举爱国的旗帜,也可以顺应时代的潮流,做到心中有信仰和力量的人。
《长津湖》观后感14异国他乡,鸭绿江前,喋血守山河,军人无悔,见者落泪。志愿军战士们缺少制空权,物资贫乏,装备不足,天寒地冻,是同美军较劲,也在和老天爷较劲。然而最终的胜利还是落在了正义的一方。这不是巧合的幸运,而是历史的必然。
为何愈挫愈勇,百折不挠,为何强弱对比之下仍威风凛凛,打得美军草木皆兵?
因为志愿军战士虽然物质资源极度匮乏,但他们的精神力量是充盈丰厚的。
在影片中,抗美援朝精神实质化,具体化:那种为了小家而奔赴战场的斗争精神,有如因自家分得的“两亩三分地”而拦车入伍的伍万里;为了大家而奋不顾身的自我奉献精神,如装载高温标识弹一去不复返的雷睢生。他们也有超人的勇敢与无惧,过人的朴素智慧和谋略。在战场上,不是一腔热血的冲动,而是有准备有策划的冲锋;不是面对超出己方几倍之敌的胆怯,而是更加有力猛烈的还击。
说到底,志愿军战士身上呈现出的是一种家国信念——是守护与分离的故事,是下一代的和平与这一代出生入死的抉择。
正是这样一种可贵的信念撑起他们的精神大厦,在美军长官有退缩之意,准备撤退路线时,茫茫冰天雪地之中,他们就着冻土豆吞下隐忍,未曾忘却上路时的初心,等待命令致命还击,甚至于出现“冰雕连”这样令陆战一师折服的存在。
影片《长津湖》讲述抛头颅洒热血的战争故事,不回避模糊的血肉与狰狞的尸骨,真真切切地刺激观众感官,让人不忍直视。但当电影以画面的形式冲击心灵,当我们切身了体会到个人视角下战争的残酷性,我们会更加珍惜当下,更加崇敬英雄,更加使人觉得“最可爱”不足以赞扬他们,又似乎将什么都说尽了。
纪伯伦曾言:“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当今中国没有战火与硝烟,是上一代人为我们出生入死换来的。有些人按捺不住为前辈们愤恨,但世界大势所趋是为“和平”二字。铭记历史,从来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铭记教训,铭记英雄,传承精神。无论过去,或是现在,还是将来,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世界也永远记得,有这么一群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疆卫土,虽九死其犹未悔。
此后征程,万里蹀躞,不忘昭昭历史,不变行路初心,不改信念之光。
《长津湖》观后感15“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感觉家就是一座房子,一个地方,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庆假期,跟着朋友一起去看了《长津湖》,这是一部新时代战争影片的高峰之作,三个多小时的时长,没有一秒是可以停歇的,而且三个小时不足以记录抗美援朝时期先辈的付出,看完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复。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
如果不是这部电影,相信现在很多中国青年可能对这场战役一无所知,课本上也介绍的很少,只是从老一辈回忆中听到,这部电影在国庆期间上映,无疑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教育课,剧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个场景:火车开过长城,晨光照耀在火车上时;电影最后战士们被冻在雪地里的那个镜头。实际上,对这场战斗而言,穷究战争的胜负已毫无必要,这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我们今日之生活,全是先辈以血肉铸成。
如今我们生活在国泰民安的和平年代,但永远不能忘记我们的祖国是无数先烈用甘于奉献、无所畏惧的勇气,抛头颅、洒热血替我们打下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所以,那些为了保卫祖国未来拼死战斗的战士,才是我们心中真正的英雄。何其有幸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在祖国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勿忘过去、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在我们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当以吾辈之青春,护我盛世之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