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夺冠》观后感【热】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夺冠》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夺冠》观后感1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女排精神”成了时代的符号,民族的标志,团队的标杆,到底什么是女排精神呢?在《夺冠》中,我找到了具象的答案。
什么是女排精神?有信念。“只要穿上带有中国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为国争光是我们的义务和我们的使命,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这声“霸气”的誓言,不仅展示了女排的爱国精神,更展示了他们坚定的信念。从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到2019年世界杯的提前卫冕冠军,38年间,中国女排在奥运会、世锦赛及世界杯这三大赛事上获得了10个冠军,这支伟大球队的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由弱到强的传奇经历锻造出的“女排精神”,这些荣耀,都来自于信念的伟大力量,来自于信念的力量支持,来自于对信念的追逐。同样,作为凯嘉集团大家庭中的一员,作为一名任职管理人员,同样要把工作的每一天当成是为公司为自己出征的一天,我们要把“合力开大船,同心破万难,命运共一体,携手永向前”作为自己的信念和目标,履职尽责。
什么是女排精神?肯拼搏。在技术、经济基础薄弱年代,她们在简陋的条件下进行“魔鬼训练”,一次次摔得遍体鳞伤,一遍遍研究动作要领,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老一代中国女排“五连冠”的荣誉牢牢地镌刻在中国体育的丰碑上,女排精神成为一种催人向上的动力,激励、感召每一位中国人。“拼搏到无能为力,坚持到感动自己”,这是著名企业家杨石头在《职来职往》中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正事对女排精神的完美诠释。看了《夺冠》之后,我对自己进行了自检,没有努力到无能为力,就不要说自己很努力了,没有拼搏到感动自己,只能说拼搏得还不够,在自己日后的工作中,拼尽一切的努力,努力到无能为力!
什么是女排精神?善团结。女排,其实只是由几个运动员组成的团队,但“女排精神”又是一面旗帜,点燃国人激情,彰显团队力量。女排比赛的每一次主动得分都需要多名队员的团结协作,没有人可以以一己之力带领团队获得胜利,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努力去拼搏。即便是其中一环出现了问题,大家也都会为她加油鼓劲,并分担她的一部分工作,一起度过难关,去完成比赛、取得最后的胜利。我们可以看到每场比赛开始、结束每个人之间都会相互一次转圈击掌;每次上场比赛、下场都要围成一圈击掌加油鼓劲;看到每一次得分、每一次协作回球后都会击掌拥抱、互相鼓励。我们的团队,同样需要这种精神!冠军从来不靠上天眷顾,而是强者无尽奋斗的结果。女排精神给了我们很大的精神鼓舞,但更重要的是要将这种鼓舞转化为我们不断前进的力量,用实际行动去践行。
《夺冠》观后感2这个国庆假期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既不是外出游玩的快乐,也不是在家看书的安逸,而是观看电影《夺冠》带来的感动……
《夺冠》中有三个场景让我感动得泪流满面。
影片开始不久,老教练站在训练场上,对新来的陪打教练和老女排队员说:“中国女排是什么?中国女排没有你,没有我,只有我们。”我的心一颤,“我们”是谁?我带着疑问继续往下看。当我看到7号队员负着腰伤上阵,为主攻手郎平赢得宝贵的休息时间时,这不正是“我们”吗?当我看到面对日本对手遥遥领先,女排队员凝成一股劲、咬牙死瞌、要球不要命、绝地反击时,这不正是“我们”吗?当我看到女排夺冠,大家都冲上大街敲锣打鼓、摇旗欢呼呐喊时,这不正是“我们”吗?我明白了,正是因为女排队员心里装着“我们”,用五连冠一次次证明了“我们中国人行”,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在生活中更应该多想到“我们”而不是“我”。
影片放到2008年中美女排大战,美国女排战胜中国女排时,镜头拉近,椅子上球衣USA字母映入眼帘,美国女排教练郎平平静地站起来,拿起球衣,背上球袋,缓慢地走出赛场,对身边的欢呼声、呐喊声、怒骂声充耳不闻,眼里却分明闪着点点泪光。这点点泪光啊,刺得我的心一痛,似乎感应到了她心里的纠结、矛盾和哀伤。是啊,作为一名曾经的中国女排队员,一名中国人,她当然希望中国女排再次夺冠,但作为一名职业的美国女排教练,她也希望自己带的队伍能夺冠啊。这“点点泪光”不正是我们中国人对祖国深沉的爱吗?
镜头来到2016年中国女排备战里约奥运会,新女排队员状态不佳,不明白“为了谁打球”、“爱不爱排球”,郎平教练把她们带回当年老女排的训练基地。一天深夜,曾经的陪打教练来到基地,摸着墙上的球印对夜宿球场的新女排队员说:“这墙上的每个球印,就是以前那帮傻姑娘,一个球一个球给凿出来的。”“我们那时什么都没有,但我们有‘这个’。”教练指着心口说。我的心一震,“这个”是什么呢?当我看到新女排队员迎战世界排名第一的巴西女排,她们抛下包袱,放开了打,豁出去了打,顽强拼搏,把比分一分一分咬下来,最后逆转夺冠时,我明白了“这个”是什么。要知道当时的女排处于低谷,排名下滑到世界第七,多少年没站在冠军领奖台了。“这个”不正是一代代女排不放弃、不言输、竭尽全力夺冠的团队精神吗?“这个”不正是我们国家从贫困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精神源泉吗?
看完《夺冠》,我明白了,我们每一个人,只要心里想着“我们”、眼里含着“泪光”、胸里怀着“这个”,就都可以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夺冠”。
《夺冠》观后感3事实上,没有一支队伍能够获得永久的胜利,女排精神的精髓不是长胜,而是不服输。战功赫赫、被誉为“铁榔头”的女排姑娘们主教练郎平曾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白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在世界女排格局不断发生变化的历史沿革中,女排姑娘们几度低谷几度巅峰,人员在变、战术在变,但女排精神从未变过,激励着一代代女排人,也激励着我们年轻干部。
女排精神是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韧劲。如袁隆平淡泊名利、播撒智慧、专注耕耘;如邓稼先临危不惧、隐姓埋名、勇担重任;又如孔繁森殚精竭虑、倾尽所有、忘我工作。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落实,不仅仅要在思想上、行动上自强,更应在工作中、生活中奉献。党和国家对年轻干部寄予厚望,身为年轻干部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国,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注入活力。
女排精神是扎扎实实、团结协作的干劲。扎实做人做事才能厚积薄发、积水成渊,才能赢得尊重与赞赏,它体现为厚德载物、有容乃大的胸怀,也体现为言出必行、表里一致的做派。然而,任何伟大事业的成功都绝非源于一个人的力量,勤沟通、善配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构成合力,才是成功的关键。作为年轻干部更应谦虚谨慎、以诚相见,加深友谊、增进团结,在工作中多协调、少指责,注重团结协作,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成全他人、成就自我。
女排精神是不畏艰险、勇攀高 ……此处隐藏9994个字……天晚上,队员们都回到宿舍休息了,只有她们的陪打教练和郎平一直在练。郎平一直想打排球、打比赛,可是她一直都举不起那个100公斤哑铃。
那天晚上,在陪打教练准备要回去睡觉的时候,郎平突然拿起那个100公斤的哑铃大声地喊着把他举起来,然后把它重重地摔在了地上,那个陪打教练大声地喊道:“你的腰不要啦!”可郎平不听,一直在大声地哭喊着。不知是为她的腰哭,还是为终于能打比赛的自己哭。郎平指着训练场大门上方的红旗对排球教练说,这个红旗离地面有3.32米,是日本队海曼能跳到的高度,总有一天我会超过她的!
终于,中国和日本的世界排球比赛开始了。这次,排球教练让郎平当主打。在一开始的几局,以郎平为首的中国队一直很落后,在各个地区看排球比赛的人们也已经没有信心了。
中国的排球教练对队员们说:“我们代表的是整个中华民族,我们再不拼就没有机会了!”这句话随简单,但激励了所有中国女排队员。在后半场的比赛中,他们一次次地取得了胜利,最后中国队战胜日本队!
在后来几年,陪打教练当上了主教练。他对他现在的排球队员们唱了一首歌,名字叫《爱拼才会赢》。他对队员们说:“虽然我唱歌不好听,但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名字叫《爱拼才会赢》。我们也是一样,只要我们拼尽全力,就会为中国????增光添彩,这就是女排精神!
看完这部电影让我深有感触,也让我真正明白了“台上1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而不怕死、不怕累的女排精神也将永远记忆在我的内心深处。每当我灰心丧气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女排精神,它也会激励我更加努力的前行!
《夺冠》观后感14今天,我带着期待的心情去了电影院看了《夺冠》,起初我还在想这个电影,不过就是讲了中国打排球的比赛呗,直到看完电影,我才深深领悟到其中的意义。
它主要讲了在1979年改革的时候,中国女排在一个非常老旧的地方,教练在训练她们打排球,后来进来了一位男同志,是新招了一个陪打教练,他训练着中国女排的各个队员们,她们都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其中郎平是个比较突出的突出的人,她与别人的训练不同,他的训练是体能方面为后面的为后面的主攻手做准备,就这样过了一年,他们收到了与江苏男排对打的消息,教练安排了中国江苏男排和女排训练,是因为男排的实力相当于日本女排,结果他们输了这给他们了这个给她们很大的打击和压力,但他们还是坚持不懈的训练,直到大年初一了都还在训练,看到这里,我被感动到了。终于到了她们和日本队相互pk的时候,中国队依靠韧劲和拼劲,最终打败了日本队,到此以后的五连冠,使郎平成了排球教练,她去了美国,在美国队当了排球教练,在08年的北京奥运会成功打败了中国女排队,最后辞去了美国教练的职务回归到了中国队,当教练以后她以多年的经验积累,改革创新,和强国巴西队对战之后一鸣惊人,夺得了世界冠军,电视机里和电视机外都是一片欢呼。
看完这部电影我感受深处——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在不断探索,不断提升对自己的认知,或许,终其一生,也未必能探索到究竟,但这却是一个终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为什么我们要用赢来证明自己?”为什么我们在乎别人的想法,为什么我们要听别人的;为什么我们不知道拒绝别人;为什么我们会愤怒;为什么我们会难受,这些疑问都指明一个观点“我还不够强大!”
在这么多队员中,年轻时的郎平令我印象深刻。由于负重轻,教练一直没有让郎平碰球。她一直认为只有更努力,才能摸得到球。她坚持每天抬哑铃做蹲起,因为教练曾说不举到100Kg就不准碰球。这根本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此瘦弱的身躯,怎能举起100kg?可她做到了。她凭着一股劲儿,一股不服输的劲。她不畏惧腰酸背疼,她内心充盈着一种执着、一种信仰、一种精神。这是对排球的热爱。
我们羡慕着所谓“别人家的孩子”。他们聪明,孝顺,性格好,情商高,多才多艺,就好像他们是上帝的孩子,是女娲最完美的作品,可他们的背后呢?他们的背后都有着苦行僧般的自律。
女排是一个团体,而不是个人。中国女排是什么?没有你没有我,只有我们。在和江苏男排比赛时,他们承受了更多的压力与责任,这没有击溃郎平,反而这磨练了她,使得她更加优秀、更加完美。她们不再想着依靠个体夺分,而是以整体团队共同得分。
这是女排精神,是中华之崛起精神!
《夺冠》观后感15在万众瞩目的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排山倒海的加油声响彻小马拉卡纳体育馆,无数面五星红旗汇成气势恢弘的中国红,郎平率领的中国队在先失一局的情景下力挽狂澜,战胜劲旅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再次登上奥运最高领奖台。
“致敬!”“她们配得上所有的赞美”“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从深夜的里约到午间的北京,从电视机前到网络空间,融为一片欢乐的海洋。13亿中国人分享着胜利的荣光,感动于拼搏的精神。从小组赛2负3胜的坎坷磨难,到强敌环伺下的背水一战,女排姑娘们以荡气回肠的逆袭征程,不但为中国代表团增添了一枚沉甸甸的金牌,更激荡起无数中国人深埋心底的爱国情怀,奏响了超越自我、顽强拼搏、团结奋进的时代强音。
奥运之美,绽放在体育健儿们勇攀高峰、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中精神。这正是中国人讲的自强不息。”高手云集的奥运赛场上,没有“一分一分咬牙顶”的顽强坚持,何来女排冲出“死亡之组”、勇夺冠军的惊喜与奇迹;缺少了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的进取意识,“大男孩”孙杨也无从克服困难奋力摘金夺银。从女将钟天使和宫金杰为中国实现自行车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到乒乓球队包揽四金傲视群雄,拼搏精神激励着奥运健儿们奋勇向前,不但构成赛场上一道闪亮的风景,也生动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奥运之力,流淌在爱国主义的朴素情感中。竞技场上,总有一种力量穿越时空、跨越国界,激励着运动员全力以赴、争创佳绩,那是对祖国发自内心的热爱,那是为国争光的自豪与幸福。科威特选手阿尔哈德尼勇夺金牌,却因本国奥委会被“禁赛”无法升起国旗潸然泪下;难民代表团无处安放的爱国之情,更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可贵。无论何时何地,祖国都是体育健儿最坚强的后盾、最温暖的家园。独自代表中国参加奥运马术比赛的华天最大的梦想是“让中国的国旗飘扬在里约上空”,举重选手龙清泉夺金感激祖国:“这股力量是祖国给我的”……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国歌回荡在赛场内外,我们为胜利鼓掌欢呼,更体会到爱国主义的深沉力量。这是凝聚起所有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这是我们心中澎湃不已的情感暖流。
正如中国女排队长惠若琪所说,此刻这个社会需要一种精神,不论是球场上还是生活中,都需要打出中国人的精气神。不管时代情境如何变化,女排精神永可是时,爱国主义和团体主义精神永远是我们开拓前进的力量之源。今日的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巍然屹立,但我们依然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面临发展征程上的诸多问题和挑战。身处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改革攻坚期,步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发展阵痛期,应对脱贫攻坚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硬仗,我们更加需要以“蛮拼的”劲头迎难而上,用钉钉子的精神勇毅笃行,汇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磅礴力量,才能攻坚克难、闯关夺隘,在国家发展、民族提高的竞技场上续写中国奇迹,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