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观后感1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观后感1《幼儿园》观后感
《幼儿园》的第一幕是一个小孩第一次上幼儿园,他哭着闹着找妈妈,撕心裂肺,哭得面目狰狞。我想到我第一次上幼儿园,应该也是这般情景,不禁觉得好笑。现在的我身处异乡,几个月不回家也不会如此想爸爸妈妈,只是偶尔会触景生情,怀念家里的种种,但转眼就又奔向了忙碌,流泪想家的情景怕是再难重现了。
片中还讲到日本的问题。有小孩会说日语,会唱日文歌,有小孩说日本鬼子是最坏的一种人。我当时心里疙瘩了一下,很好奇作为家长会怎么跟小孩说这么一个敏感的问题。从小孩的回答来看,他们都觉得日本鬼子很坏,都觉得日本鬼子应该得到报应。所幸的是他们并不会认为所有日本人都是坏人。我想这些都是小孩耳濡目染从爸爸妈妈那里得到的结论。我并不反对小孩应该接受一些历史的教育,只是认为大人不应该将自己的观念灌输给小孩。
一开始看这部片子,真的是认为这部片子充满了温馨和爱意。越往下看,却又一种笑不出来的感觉,茉莉花这首歌平时听得挺悦耳的,此时听来却又一种悲凉的感觉。有影评说“幼儿园里小孩子的社会,就是现实社会的映射、微缩,是大人世界与小孩子纯真天真秉性的一种奇怪的组合。”我突然明白了这种悲凉从何而来。我们通常都认为小孩是单纯天真的,是无忧无虑的。但他们还这么小,就知道民族仇恨,就知道中国足球队差劲,就知道弱肉强食。突然有一种感觉,像是我们这些世俗的大人在无形中玷污了小孩的纯洁。
而幼儿园的老师,粗暴的动作和直白的语言让我有一种压抑的感觉,他们像是机器人,麻木不仁。经常出现的恐吓反而让我觉得孩子是无辜的,孩子被吓坏了,以后必然也会循规蹈矩地按照世上大部分人那样生活,坚持所谓的善良,正直和坚强,摒弃邪恶,罪恶。可是,善良和邪恶却从来没有一个明显的界限。这样下去,孩子终究也会变成机器人,不敢突破底线,变成了平庸的人当中的一个。 幼儿园这部片拍的很杂乱,都是一些生活情景的叠加。我想每一个人都从这部片里得到一些不一样的看法。就像我,我并不认为我所看到的都是一些美好的东西,我觉得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去反省,对自己,或是对孩子。就如片头所说,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幼儿园》观后感2今天是塘沽六幼的开放日,作为一名家长我已经多次观看幼儿园的公开课。公开课不仅是作为一项促进教学工作的手段,也是家长通过这个窗口来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情况,是老师和家长相互沟通学习的桥梁。
因为幼儿较多,老师将孩子们分为两组进行不同的教学。首先观摩的是左老师的算术--4以内的分解法。老师通过“我问你答的”游戏先复习了2以内和3以内的分解法,孩子们的掌握程度比较不一。
接下来老师通过简述故事:小熊旅行途中发现的物品,进行分解练习,让孩子们掌握4的几种分解。学习过程生动有趣,孩子们踊跃发言。
不过我觉得幼儿园的教学与小学的不同之处在于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发现。而左老师的黑板课程更倾于小学。应该让孩子们操作实物(如雪花片、小棒灯),自己动手分两组,让每个孩子都感受4分成两组后的变化。再让孩子们将发现的不同说出来,而不是用已经分好的两个数字让孩子们照搬的贴到黑板上。
第二节课是杨老师的语言课,讲述的是两则有趣的小故事。杨老师毕竟是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从一开始的上课常规一下就把孩子们引入故事中。鼓励孩子们大胆发言,大胆想象,引得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故事的情节。而故事结尾,老师也是先让孩子们想象,大胆的将自己想的结尾说出来。杨老师讲课声音轻轻,但是很能吸引孩子们的目光,表情丰富,让孩子们深入其中,连我也不知不觉的被杨老师的故事给吸引了。课程结束还让孩子们动手,用剪刀将故事剪下来,做成小书,便于回家讲给家长们听。今天晚上刘莹就给外公外婆复述了这两则故事。
孩子在学习和游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完成了两节公开课,我作为家长对老师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做家长的都会放心。刘莹明年九月份就要大班毕业,代表着幼儿园的生活就要画上句号了,我想刘莹以后无论在哪里求学乃至她以后走入社会参加工作,都不会忘记幼儿园,更不会忘记辛勤培育她的老师们,这段精彩而美好的幼儿园生活将会成为他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
《幼儿园》观后感3“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这是纪录片《幼儿园》一开头的两行字幕,前一句是片子中所拍摄的、清晰可见的客观事物,而后一句便是站在摄影机后、坐在剪辑台前的编导想要通过片子来表达的主观思想。可以说,张以庆的《幼儿园》是一部通过对真实记录画面的重构,从而恰如其分地渗透创作者主观倾向的纪录片。
这部片子的细节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观众体会到了孩子们有趣、纯真的一面。入托第一天哭闹的小男生、第一顿饭时泼饭的小女孩、睡觉时千奇百怪的睡姿,都尽显小朋友们的天真无邪。同时,导演还捕捉到了穿衣服、系鞋带和摆凳子等一些细节。这些细节都表现了孩子们内心的执着,也反映了大人们对于事业或生活的执着追求。
在这部片子中,采访占据了很大的戏份。心算高才生熊经纬、参加了四个补习班的冯梦然都是被采访的对象。他们小小年纪便被父母施以重压,借他们批判了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理。同时,当记者问及孩子们对“爱”的理解时,孩子们有的觉得“爱”是恶心的象征,有的认为“爱”是种难以启齿的东西。其实,孩子们的内心并非完全纯真洁净,他们有时会存在邪恶的歪念,他们扭曲了“爱”美好的含义。记者也问了孩子们一些关于政治事件的看法,孩子们各抒己见,有些孩子很有智慧,但立场却极易改变。这一点也与大人们极为相似,编导通过孩子们天真无邪的话语来反映大社会中的种种,从一个孩子的眼里观察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
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对光线的刻意安排和追求,每一个细节都追求最好的光线效果,将孩子们的世界展现得柔美、动人。如教室里上课从窗外透射进室内的柔和光线洒在孩子们身上、空空的教室下单独一个小孩子坐在那里的光线安排、一个小女孩站在门缝边上向外看,光线从外洒满孩子的脸颊、一个小女孩扒着百叶窗的光线安排、夜晚月光洒向熟睡的孩子们的身上......这些细节上的光线追求使得画面变得柔和曼妙,容易触动观众的神经,描绘给大家的是一个美好的孩子们的小小世界。
《幼儿园》观后感4通过观看纪录片《幼儿园》,里面的8个场景深深感染着我,分别如下:
1、孩子由最初上小班时的哭闹不止,到升到中班后的训练有素,可谁知两个简单画面的剪切,里面包含了我们幼儿教师多少的辛勤汗水和无私付出啊!
2、有一个孩子,想 ……此处隐藏5966个字……从来不赤着脚走路的。张老师真好,您甜甜的笑随时给孩子们自信和鼓励,是您让孩子喜欢上了幼儿园,您的细心让孩子和家长感到了无私的爱,还有赵老师,成功绝对有您的一份功劳,谢谢你们!
运动会上孩子和家长们尽情地玩,无论是亲子操还是猪八戒背孩子,每个小朋友都是认真对待,整个下午都有自己的家长陪着,在幼儿园快乐地活动,活动着老师们精心安排下的各项节目,观后感《慧层幼儿园亲子运动会观后感》。虽然中间也闹出了不少笑话,但他们是幸福的,对各位家长来说也是难忘的,因为能多多地见证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
这是个甜蜜的回忆,让大家记住了团队合作,记住了亲子配合,记住了“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记住了老师的努力,记住了家长的感激和祝福。
看完了幼儿园小朋友们的精彩表演,看到了幼儿园老师的辛勤努力成果,我很庆幸我的孩子是这个集体的一员,我很欣慰有这样一群老师,用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陪伴在孩子的左右,照顾他、教育他。
衷心的希望慧层幼儿园越办越好,祝愿幼儿园的老师们都幸福快乐,祝福幼儿园的小朋友健康成长、永远快乐。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这样的运动会。
《幼儿园》观后感13今日是塘沽六幼的开放日,作为一名家长我已经多次观看幼儿园的公开课。公开课不仅仅是作为一项促进教学工作的手段,也是家长经过这个窗口来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情景,是教师和家长相互沟通学习的桥梁。
因为幼儿较多,教师将孩子们分为两组进行不一样的教学。首先观摩的是左教师的算术——4以内的分解法。教师经过“我问你答的”游戏先复习了2以内和3以内的分解法,孩子们的掌握程度比较不一。
接下来教师经过简述故事:小熊旅行途中发现的物品,进行分解练习,让孩子们掌握4的几种分解。学习过程生动趣味,孩子们踊跃发言。
可是我觉得幼儿园的教学与小学的不一样之处在于让孩子们自我动手发现。而左教师的黑板课程更倾于小学。应当让孩子们操作实物(如雪花片、小棒灯),自我动手分两组,让每个孩子都感受4分成两组后的变化。再让孩子们将发现的不一样说出来,而不是用已经分好的两个数字让孩子们照搬的贴到黑板上。
第二节课是杨教师的语言课,讲述的是两则趣味的小故事。杨教师毕竟是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从一开始的上课常规一下就把孩子们引入故事中。鼓励孩子们大胆发言,大胆想象,引得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想要明白故事的情节。而故事结尾,教师也是先让孩子们想象,大胆的将自我想的结尾说出来。杨教师讲课声音轻轻,可是很能吸引孩子们的目光,表情丰富,让孩子们深入其中,连我也不知不觉的被杨教师的故事给吸引了。课程结束还让孩子们动手,用剪刀将故事剪下来,做成小书,便于回家讲给家长们听。今日晚上刘莹就给外公外婆复述了这两则故事。
孩子在学习和游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完成了两节公开课,我作为家长对教师的辛勤付出表示感激,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做家长的都会放心。刘莹明年九月份就要大班毕业,代表着幼儿园的生活就要画上句号了,我想刘莹以后无论在哪里求学乃至她以后走入社会参加工作,都不会忘记幼儿园,更不会忘记辛勤培育她的教师们,这段精彩而完美的幼儿园生活将会成为他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
《幼儿园》观后感14移民美国的热潮已经持续了几代人,现在若问人们移民美国的原因,很多人都会回答:为了下一代的教育。那么,移民后的他们,其子女在美国得到了怎样的教育,又面临着哪些教育问题呢?上周五(20xx年4月12日)晚上八点,相楠老师将透过一位曾在美国硅谷幼儿园工作的幼儿老师视角,一窥美国华人家庭的育儿生态,她将带来专题讲座:美国幼儿园的华裔孩子和家庭。
美国父母在孩子来到人世间,就会对宝宝说:无论你长大以后是健康还是病危;聪明还是愚笨;听话还是捣乱;美丽还是丑陋;成绩好与坏;爸爸妈妈都永远爱你,养育你直至能够独立自主。
中国式的教育是:父母能干的坚决不让孩子干;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无私的而是自私的。
美国人的爱是无条件的,并不是溺爱,因为这是他们的孩子,和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无关。他们爱孩子,是享受孩子成长的过程,享受孩子带给他们快乐,他们会用准中、鼓励、欣赏、相信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当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会说“有父母支持我,肯定我,做任何事情为什么没有自信”?
美国小孩从出生,从家庭到学校社会,一直注重培养独立人格,所以自信。 独立人格是指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它要求人们既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在真理的追求中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在政治的参与中具有独立自主精神。
中国的孩子只有分数,在学校要分数,在家里分数,就连带孩子出去见到熟人也是关心分数,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的内心能自信吗?特别对于学习不好的孩子,他在学校几乎就是一无是处了,还指望有多少人能赏识他?这一点真的应该学习人家。
通过学习讲座,深切的感到真的需要改变一下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孩子画画的时候,不要总是说能不能线画得直点,写数字的时候希望孩子写的漂亮点,吃饭的时候希望孩子别弄得到都是,其实这些都是孩子在摸索学习中前进,总是想让孩子跟着自己的想法走,多给孩子一些空间,多给孩子一点鼓励,不要泯灭孩子的想象。
《幼儿园》观后感157月14日晚上,我园在莱茵学院大礼堂隆重举行了以“一起成长●一起分享”为主题的毕业典礼。与其说是一场毕业典礼,不如说是老师、孩子和家长们之间的一场感情的洗礼。毕业典礼有欢快的舞蹈、舞台剧、音乐剧、情景剧等。活动在园长毕业赠言中拉开序幕,接着毕业班孩子时而唱、时而吹笛子来表演《毕业歌》,接下来是每班孩子们为了欢送毕业的小朋友而举行的文艺表演。孩子们表演的节目内容很丰富、很精彩。看到舞台上的孩子们的表现,个个都像可爱的小精灵,真的好美,看到他们这么棒,我相信在场的每位家长都和我一样为孩子的精彩表现而感到高兴。孩子们,你们是最棒的,你们是我们一生的骄傲…
整场节目,孩子们很兴奋,老师们很紧张,家长们很激动。这次活动,无论从场地还是时间上都体现了幼儿园老师们的良苦用心,从演出时的化妆,节目的服装,表演的动作到舞台的设计,无不显示着老师们的辛勤的付出。
在此,我想感谢幼儿园的所有老师们,是你们,让我们欣赏到这样一场精彩的文艺汇演;是你们,给我们的孩子创设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是你们,让我们的孩子变得更加自信更加有活力。亲爱的老师们DD你们辛苦!
当柔缓的背景音乐轻轻的响起,毕业班的孩子们用饱含深情的话语道出了心底的无限感激和依依不舍之情。接着园长和家长代表为毕业班孩子们颁发了毕业纪念册。看着老师和孩子们那种伤感的表情,相信在场的每位家长特别是毕业生的家长都会感慨万分:感慨孩子三年的成长;感慨孩子即将失去无忧无虑的幼儿园生活;感伤孩子们将和自己朝夕相处了三年的朋友们的分离……但无论多么留恋和不舍,这一切将成为历史,必须得面对分离,在离别中成长,体会感动,学会珍惜。
最后一首《唱得响亮》把所有的演员和老师们带出来了,她们用手语祝福毕业的孩子们,在人生路上越飞越高,越唱越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