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时间:2023-05-11 04:44:14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今天无意间就看到朋友推荐的一部好片子《海上钢琴师》。实话说,我平时不大看电影,外国的更是不轻易碰触,因为感觉他们总喜欢把诸如灾难、暴力、诡异这些东西在视听上大肆渲染罢了,没什么看头,相较之下,我还是更容易接受一些轻柔和缓,温情浪漫的东西,无论是艺术还是生活。

只因《海上钢琴师》是朋友推荐的,随即寻找打开,直接进入画面,二十分钟后,展现在面前的,绝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分明就是一部浪漫而悠长的史诗,它不是看完之后的唏嘘叹息或捧腹大笑,它是直击灵魂的。

影片全部的情节是在一艘弗吉尼亚号的海船上一一展开的,主人公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角色,婴儿的他被船上的铲煤工在高等舱的餐厅里发现,被取了个长长的名字,因为当时是新世纪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铲煤工顺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于是,他就叫1900了。从此后,1900在船上度过了他的一生,一辈子都没有下过弗吉尼亚号。

八岁时,船上的人们无意间听到一段奇妙的音乐,一个天才钢琴家诞生了,他就是1900。他的曲子从来没有章法,就如他的内心世界一样,根本不存在什么规则,标准之类的东西,他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妈妈,不知道除海上以外的任何市井之事,但他知道音乐,他演奏的简直是仙乐。别人无法进入他的世界,而他却可以看到遥远的城市,看到那里的大雾,松涛,甚至行走着的人们的表情,他用自己独有的内心世界感知一切,他以音乐的形式传递,抒发。他的乐曲是天籁,一如他的灵魂样纯洁,干净。别人也曾劝他下船,甚至也有爱情的火花在他心中微燃,但终究没有与这些相融。因为他的音乐他的生命是在船上,在大海上。

三十多年来,他以自己的方式感知和传递着他内心的安静,清明和洁净,这是一个何等的境界,这是一个何等的向往。当时无论是下等的工人,黑人,还是贵族白人都向往自由,向往美好的生活,而影片中多次以幻觉的形式出现的美国自由女神,和1900的音乐也正契合了这样一种向往和追求,我把它解读为一种灵魂的诉求。

尘世间的人们,每每被俗务俗事所困所缠,常常逃不出自己编织的种种藩篱,然而,这些东西与一个博大的胸怀,与天地之宽广比起来算的了什么。许多的人,许多的我们身边我们周围普普通通的人,他们往往有着特别的人格魅力,他们在用最原始最本初的内心书写者人生,他们朴素恬淡,但他们,富有。就像1900一样,战争也好,诱惑也罢,似乎与他都没有任何关系,他只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世界神奇浪漫。他的世界恬淡安宁,这就够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时隔至今,我犹记得这部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的电影——《海上钢琴师》。记得几年前第一次观影的时候,1900留给他朋友最后的话语曾令我泪流满面。

1900,是一个出生在海上的孤儿,他被水手收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年代。他是无师自通的天才,面对钢琴的88个键,他能够弹奏出惊人的音乐,受到船上无数人的追捧和掌声。他也开始爱,爱一个女孩,静默且深情,令人曾揣测他是否会为了她而下船面对外面的世界。

然而他最后选择的却仍是他的钢琴,他的大海。他为什么不离开大海呢。他说,钢琴只有88个键,但是外面的世界,却是有着无数黑白键的巨大钢琴。他无法驾驭。外面的世界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键盘,他又怎能在这样的键盘上弹奏呢?成长,学习,工作,赡养父母,抚养子女,然后老去,听来仿佛一切都已明了,人生却还是那样长。

我尤记得1900留给他朋友最后话语时的眼神,是那样孤独,坚决,而又温柔。我也曾在高楼中凝视远方的地面,想象自己纵身一跳,人生的乐章戛然而止。然而我终究不是他。

后来我渐渐明白,1900代表着一种理想,代表着这个尘世中的多数人,注定不会付诸行动,却有始终心怀向往的理想。矗立在那里,自由,决绝,而悲伤。

我们是生活在外面的世界里的人。这个世界的意义在于“传承”。就像一个游戏,每个人都是其中的玩家,然而获得的任务,却是如何使这个游戏永远存在。诸多必须背负的责任令前行显得缓慢而艰难。然而我们的人生对于整个游戏而言,存在的时间或许只有一秒,或者更短。也唯有越短暂,这个游戏的运行时间才会越长,才有可能永不结束。

这样一想会不会又心有不甘呢?辛苦奋斗的一生,其实不过一粒微尘,轻得仿佛随时都会消失。

然而在闭上眼的那一瞬还会不会含笑着想起,自己的孩子在不久前,正带领他们的孩子在绿草地上放起风筝;会不会含笑着想起,自己曾拥有良人在侧,从此不再无枝可依;会不会含笑着想起更久远的从前,父母曾令你无忧无虑,而那些萌生的小情绪,或许唯有感慨地大笑出声,无奈地摇摇头,道一句,那时真小。

我们为什么不会像1900一样,选择在漫天火光中永沉海底。这样壮烈,却获得永生的自由?

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这个“外面的世界”,清楚地看见它的混乱,却因为某一瞬间体验到的那些温情,那些无以伦比的美好,而心甘情愿地忍受着它所给予的伤害,努力弹奏出最华美的人生乐章。

我们或许从来都不是天才,但是我们至少能做到勤恳、踏实。我们从坚硬和纯白开始,学会圆滑,学会世故,但内心深处,终究会一直记得,这一生所做的种种妥协,不过是为了在这个微尘世界,在这架上帝给予的钢琴上,创作出独属于自己的旋律与琴音。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

一个人,没有父母,没有名字,没有任何能证明他存在的法律文件。他在婴儿时期被遗弃在一条叫“维珍尼亚号”的蒸汽船上,然后一生在船上度过,不曾踏上过陆地一步。他的职业是“维珍尼亚号”上的钢琴师。当“维珍尼亚号”废弃的时候,好友前来的劝解未能改变他与船共存亡,同船一起在海面上毁灭的决定。记录了他曾活在这个世界的唯一痕迹,是一张他弹奏的唱片模版。当然,唱片中的琴声绝大多数人听不到,即使听到也不知道琴声的另一边是谁。

音乐,是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不用解释,就能打动人们的心弦。与生俱来的天赋,造就了这位海上钢琴师。他是一位天才,一位在钢琴领域才华横溢的天才。而一场震耳欲聋的爆炸场面,不仅仅让我们震惊和深感遗憾,也使世界失去了一份奇迹。天妒英才,用在这位海上钢琴师的身上,我不知道合适与否?但人们总说上帝是公平的,他拿走你些什么,总会还给你些什么,就当关上了一扇门时,他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如此看来,上帝也是方圆有度的。小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告诉我们“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天赋。”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很重要,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还要重要。” ……此处隐藏8722个字……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8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迷失自我。

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就算到了最后,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殉船于海底。 190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了。

影片使我感动的地方有很多,首先是烧炉工与1900的对话,

1900:“丹尼,什么是孤儿院呢?”

丹尼:“孤儿院就像一个大的监狱,没孩子的大人都会被关在里面。”

1900:“如果我不和你在一起你就会进孤儿院吗?”

丹尼:“你说得对,乖,所以我要谢谢你。”

这段对话真的很温暖,丹尼为了不让1900有心理上的阴影于是编制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使1900认为自己很重要。丹尼真是一个好父亲。

“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见……”。

这句话是1900说过的话,1900明白欲望永无止尽,如果走下了这艘船,他可以凭借精湛的琴艺获得金钱,权利以及爱情,但是他会失去对于音乐的灵感以及真正的自我。所以他选择与船共亡的重要原因。他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艺术家,他有着真正艺术家所拥有的高贵的自尊。

这是我对于1900的理解,一个没有根而终身漂流在海上的男人,独特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使得他处在一个独立的世界里。他与这个社会只有一段很短的距离——一块甲板;他与这个社会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一个世界! 他用音乐解读一生,音乐是他对人生的感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4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颇具争议的影片。有人厌恶它的矫情,有人喜欢它的梦幻。

在我看来,能打动人的便是一部好作品,可以从1900的故事里找到自己。

我不知道是否找到了生活的真谛,或许只是对生活多了某些感悟。我反复回放1900留给他朋友的最后话语,一遍遍地听,试图去寻找他不肯下船的真正原因,到最后,我仍然是似懂非懂。

他出生在海上,被水手收养。他只有水手给予的名字,一个年代,1900。他面对钢琴,无师自通,是真正的天才,受到无数人的追捧和掌声。他在偶然的一次,悄悄爱上一个女孩,静默且深情,令人曾揣测他是否会为了她而下船面对新的世界……

而他最后选择的却仍是他的钢琴,他的大海。他说,钢琴只有88个键,但是外面的世界,却是有着无数黑白键的巨大钢琴。他无法驾驭。

1900或许代表着一种理想,代表着多数人,他们注定不会付诸行动,却会始终心怀向往的理想。矗立在那里,自由,决绝,悲伤。

相较于1900,我们是生活在“外面的世界”的。这个世界的意义在于“传承”。它像一个游戏,每个人都是其中的玩家,而任务,却是如何使这个游戏永远存在。学习,工作,结婚、赡养,繁衍……抛不开的责任令前行显得缓慢而艰难。我们的人生对于整个游戏而言,存在的很短暂。也唯有越短暂,这个游戏的运行时间才会越长,才可能,“永不结束”。

我们为什么不会像1900一样,选择在漫天火光中永沉海底。这样壮烈,获得永生,自由。

大多数的我们,生活在这个“外面的世界”,虽清楚地看见它的混乱,也会因为某一瞬间体验到的温情,那无以伦比的美好,而心甘情愿地忍受着它所给予的伤害,努力弹奏出最华美的人生乐章。对我而言,“外面的世界”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较1900我们从来都不是天才,但我们勤恳、踏实。从单纯和执拗开始,变得圆滑,世故,但内心深处,终究会记得,这种种妥协,是为了在这世界,在这架上帝给予的钢琴上,创作出独属于自己的旋律与琴音。

而天才心灵第一,生死次之。很多人说这是悲剧,我却认为这是1900的追求,他热爱船上的生活,那里是他的世界,离开这里,生活就不是他的了。

被炸毁的前一刻,1900为了心爱的女孩所即兴演奏出的爱语。钢琴的声音,干净而轻灵,仿佛是1900那颗安定的心一般,平缓的旋律倾泻着柔情,不仅是对那个曾经出现在1900生命里的姑娘的柔情,更是1900膜拜着钢琴、膜拜着音乐时,心里自然而然的散溢出的柔情。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

今天在家的时候看了一部电影《海上钢琴师》。电影讲述的是一个钢琴天才传奇的一生。

1900年,一艘豪华的游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最后这个孤儿被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并把他取名为1900。后来等他慢慢长大之后,人们本来想把他送到孤儿院去,但是她却忽然间消失了,等再一次找到的时候,他却无师自通地显示出非凡的钢琴天赋。从那以后他就成为了这艘豪华游轮的演奏家。他不仅在那些头等舱里面,给那些贵人弹奏钢琴,他也给那些穷人弹奏钢琴,他的音乐真的是绝无仅有的,每一个听过他演奏的人全部都被他深深地打动,但是他永远只在船上演奏,他从来都不曾踏上陆地,直到有一天他爱上了一个女孩,他仍旧是没有为了爱情而踏上陆地开始新的生活。他曾就在那艘船上演奏,就有他自己的音乐,最后船毁了的那一天,他也陪着船一起葬身海底了。

1900他从来都没有离开过那艘船,他在船上过完了他的一生。很多人都在说900肯定很孤独,但是我觉得他一点都不孤独。我认为孤独其实是一种主观的心态,并不是说有人陪伴,就一定不孤独。我很喜欢一句话,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孤独是一群人的狂欢,所谓孤独是在于你的内心是不是拒绝于别人产生交集,如果你跟一群人在一块玩,但是你内心要更感觉不到任何社交的快乐,你不想跟大家一起嬉笑打闹,而是自顾自的做着自己喜欢的事,那么就算不是一个人也是一种孤独。

1900在电影中说过一句话,他说钢琴有有限的88个键,而城市里有无数个间,但那是上帝的钢琴,他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去弹奏。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吧,我认为他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生命是非常的有限的。早晚都会离开这个世界,但是如果能在这个有限的时间里寻找到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就像1900一样弹钢琴,那么,这一生就是值得的。如果踏足陆地的话,1900可能会害怕自己会被这个花花世界所迷惑,有了这个东西就会想要另外一个东西去,到了这个城市又想要跑到那个城市,这样的话只有无穷无尽的欲望都在折磨着他,这样的话他还不如在船上这一方小天地做着自己觉得快乐的事情,这就足够了。

1900他就好像把生死置之度外,它有着自己的想法,并按着自己的想法去生活,不被外面的世界所诱惑,勇敢地做他自己,勇敢的走他自己的路。就算他只是在这条船上,就算最后听众只剩下自己,但是他这样子就满足了。其实这样子的他才是不孤独的,只要他内心足够坚定足够丰富,那么他一点都不会感到孤独。反而是那些内心没有目标,毫无目的的人才是感到最迷茫,最惆怅,最孤独的人,因为他们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