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大赛观后感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汉字大赛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汉字大赛观后感1
假期看了几期央视十套应该是重播的中国汉字听写大赛,感触颇多。
第一个感触是认字。说来也很惭愧,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一名自认为还看过不少书的中国成年人,但当听到主持人字正腔圆的发音后,却并不都能让对应的汉字在我脑海中涌现,甚至有些字只有被小同学们写出后才发现“哦,原来是你!”。我不敢说,我能代表其他人,但至少对我而言,这个节目让我知道,在这个通过五笔和搜狗拼音就能完成汉字输入的时代,越来越多曾信手拈来的字,已经被我的大脑选择性地遗忘了,因为电脑或输入法会帮我记住这些字。
第二个感触是这个比赛的本身。同样是考验参与者使用语言的比赛,英语演讲比赛在国内已举办多年。看着那些流利地使用着非母语,却能声情并茂地向听众演讲的选手,我几乎要怀疑他们是否不在国内长大。据说托福就因为国人已不再把得满分当回事,而不得不改变了考试方式。看来中国人学外语的本身是高人一等。然而,非母语的演讲比赛早已开始组织了,但对于母语却还在组织听写比赛。一个是句子和段落,一个是单字或词组。那么对于语言而言,哪一种更能体现对参赛者的水平呢?我想对于句子和段落的要求,应该比单字或词组要高吧。那么,缘何对于非母语的比赛不仅使用程度,而且在比赛持续年份上却高于母语呢?
英语能学好,自然说明了学习者的刻苦水平。但为何对英语的学习成为“显学”,而对母语学习却只是淡淡而已呢。
我们可以看到,大学中的确有《大学语文》这样一门基础课,但能否毕业却取决与你是否通过了英语四级的考试。我们可以看到,毕业求职,所有单位都会询问你的外语熟练掌握程度,但却几乎没有单位考虑过你汉语的表达和理解能力。我们可以看到,即使你有评高工的资格前,也必须先通过外语考试,即使你的专长或许是修补中国古籍。
谢谢央视组织的汉字听写比赛,让我能重新评估一下对自己母语的态度和自己掌握母语的能力。甚至我都想把这个作为自己没学好外文的理由,只不过可惜的是我汉字听写的水平似乎也不怎么样。
汉字大赛观后感2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
左右工整,能简能详。既便言志,又供观赏。
——《赞汉字》【汪竹柏】
汉字,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中国的汉字——历史悠久。《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节目最近正在CCTV—10科教频道热播着。对汉字情有独钟的我,当然不会错过这积累词语的好机会——每周五晚上,我都会准时收看这个唤醒我们提笔写字的节目。
我们来想一想,为什么要举办这个节目?很简单,在电脑时代,我们经常提笔忘字,只记得键盘,却将笔杆忘怀。可能,我们是找到了一个代替笔的替代品——键盘。手指轻轻一敲键盘,汉字便一下子蹦出来,那里还用得着提笔写字?这样,轻松,方便,快捷。可是,在我们使用替代品的同时,你是否注意到,你的.汉字书写能力正在退化?你是否已经开始提笔忘字?一连准时收看了3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有几个词语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第一个词语是“日冕”。可能会有许多同学也和我一样没有注意到——“冕”的上半部分不是“日”,而是一个“冒字头”。要知道,这个字我写了无数遍了,却一直都在书写着一个错字。那时候,我下决心:以后写字一定要注意细节!第二个词语便是“妖孽”。很佩服书写这个词语的同学,那么复杂的“孽”字都能完全正确地书写出来:上面一个“薛”,下面一个“子”。看来,要想写好字,日常积累也是必要的。第三个词语是“蝉蜕”。当主考官说出这个词语时,我脑中一片空白,因为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词语,可当主考官将这个词语的意思解释出来以后,我就正确的书写了出来。由此可见,借助释义,我们就可以想象,就可以正确书写陌生的词语。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与听写大会同步写字的时候,我真不忍心将这一个个快活的精灵框在田字格中,我想让他们去舒展自己的身体;无拘无束在地去享受自己的欢乐;自由自在地去玩耍。汉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力量,它带着我,翱翔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