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观后感

时间:2025-07-08 09:21:07
《绿皮书》观后感【推荐】

《绿皮书》观后感【推荐】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绿皮书》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绿皮书》观后感1

《绿皮书》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位受雇于黑人音乐家的白人司机和音乐家到美国南部巡回演出,而遭受到种种歧视的故事,这部电影是在呼吁人们反对种族歧视。

绿皮书是黑人司机的必备手册,里面罗列着所有专供黑人住宿的旅馆。

电影里有许多场景都体现着强烈的种族歧视,比如说音乐家雪利博士在演奏完钢琴曲后想上洗手间,而当地的管家却让他到来回需要二十分钟的黑人旅馆里面上洗手间,白人宁愿延误演出,也不让黑人在白人场所里使用厕所。甚至有一次在演出前,所有客人都在餐厅用餐,而雪利博士被拒之门外!为什么所有白人观众都可以在餐厅内用餐,而作为当晚主角的雪梨博士反被拒之门外?答案只有一个,就是肤色不同!

白人凌驾于有色人种之上,这是美国当时的社会现状。即使像雪利博士这样的黑人演奏家,在台上用精湛的技艺,给白人们带来美妙绝伦的艺术享受,每次演出都赢得白人们的高度赞扬,但当他走下台后,又立刻回到了那个被白人贬低的,看不起的黑人。

白人司机刚开始对此不以为然,但当他看到雪利博士遭受种种刻意的刁难,无端的欺凌,仍坚决维护自己的尊严后,他的内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开始痛恨那些怀有种族歧视的人,最后甚至与雪利博士成为了好朋友。

所有人都应该是公平的,人没有贵贱之分,每一个人都有受尊重的权利。看完《绿皮书》,我更加觉得要公平地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无论他是什么肤色,无论他来自何方。

《绿皮书》观后感2

《绿皮书》大概讲的一个黑人钢琴家为了去美国南方巡回演出不得不找一个白人、能解决问题的司机加保安跟自己同行,而在这途中两个人遇到了很多人简单定义有好人有坏人,遇到了很多事,有开心有难过,最后钢琴家走出自己的笼子和白人司机一起过圣诞的故事。

那为什么是不得不找一个能解决问题的白人司机呢?因为他皮肤是黑色的,他只能按照《黑人驾驶员绿皮书》去住嘈嘈杂杂的黑人专属小旅馆;因为他皮肤是黑色的,他不能和白人同伴一起喝酒、和白人美女聊天;因为他皮肤是黑色,邀请他来表演的主人让他去室外解决上厕所问题;因为他是皮肤是黑色,饭店老板坚决不让他进饭店正常吃饭;因为他皮肤是黑色,小酒馆的白色肤色的人可以肆意调笑羞辱他;因为他皮肤是黑色,警察不加思考就把他抓进了监狱;因为他皮肤是黑色的,服装店老板不给他试衣服的机会;因为他皮肤是黑色的,同样的黑人认为他一身正装也只是管家制服……因为他皮肤是黑色的,他必须找一个白色的司机保护自己。在当时的美国特别是南部,肤色就是原罪。

正如钢琴师的同伴所说,你以为他为什么放弃在大道上受人尊敬的,甚至多三倍的工资的光鲜工作而来南方巡演?我开始也不太懂他为什么要南下巡游,直到他因为车出问题不得已停下来却看见自己的同胞在种植园里穿着破烂的衣服甚至分不清性别得都在拿着锄头麻木得挥起来又扔它掉下去得工作,直到他在滂沱的雨中让司机停下车,打开车门快步走进雨中而不停止时,我好像知道了,“我独自忍受轻视,因为我不被自己人接受,所以如果我我不够黑,也不够白,我甚至不够男人,你说我住在城堡里?那告诉我,托尼,我是谁?”我想,他是来寻找自己。

《绿皮书》观后感3

假期里我观看了美国的一部电影,就是著名的《绿皮书》。这部电影讲的是白人托尼工作的酒吧因为装修所以要停止营业3个月,当时托尼很穷,停业3个月会使他失去经济来源。正好有一个朋友认识一个叫做唐的黑人,他有一场巡回演出,需要找一名2个月临时司机,便要托尼去面试。托尼顺利被录取了,还有了每星期125美元的薪水。

刚开始的时候,托尼对唐的态度并不是很好。只不过把他当成一个有钱的黑人而已。但后来跟着托尼被唐生活中的行为一点一滴的感化。进了堂的一举一动便开始反省自己以前的过错,并认可了唐音乐方面的能力。从此他们关系并不仅仅是老板与员工,还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但在那个年代,黑人的地位很低,几乎就是奴隶,但唐靠努力和天分,成为了一名古典音乐家,品味比大多数白人还高,但并没有得到认可,并处处必须按照美国一本对黑人管理制度《绿皮书》上面的要求去做事。比如只能住指定的酒店、不能使用白人的洗手间、不能参加晚会等不公平的条件。这些约束给唐带来了很多不便以及麻烦,导致未能完成所有计划中的演出。

我认为,这部电影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是,很严重的种族歧视。希望美国等拥有黑人的国家能重视这一点。肤色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是这个人的思想。

《绿皮书》观后感4

天才要学会和孤独相处。

白人中的底层和黑人中的高层,阶层并不是一定固化,人生总有例外。

出生有时会决定命运,但是命运的天平也会向你倾斜。

活着的时候务必淋漓尽致。

也许在明天,你会收获一份惊喜,或许是友谊,也可能是爱情。

时刻要记住令你立于不败之地的是你的尊严。

人物刻画生动,毕竟是真人故事改编。

背景是在1963年的美国南部,种族歧视在主人公南下巡回演出时特别明显,唐是勇敢的灵魂,忍受不公的同时又在维护自己的尊严,一位伟大的黑人音乐家,如此的身份成为了那个年代的矛盾体。在享受荣誉的同时也忍受着常人无法触及的孤独,时刻都是活得那么正经。有点俏皮的桥段是唐教托尼写家书,体现出了黑人钢琴家的才华,骨子里也透露着浪漫。

托尼的性格是极具直男性格,对家人的担当和责任感会让你觉得这个有着标准美国胖子外形的人其实也是很帅的,为了补贴家用去比赛吃热狗,吃了26个,拿到奖金妻子激动地说下周可以交房租了,一个为家奔走的丈夫形象就此树立。当然为了养家也就接下了为唐开两个月车的活。

最后的结局也算暖心,唐带着一瓶酒到托尼家过圣诞节!托尼的职业生涯下回分解。

佳片一部,邀您共赏《绿皮书》!

《绿皮书》观后感5

前不久,我去看了电影《绿皮书》。我想,爱看电影的人,一定都知道这部电影的存在。毕竟,《绿皮书》在今年,也是被提名了奥斯卡金像奖的了,网上评分,也是很高了。

首先,这是一部有关种族阶级的故事。在美国的1960年代,还是有着种族的偏见的。而“绿皮书”,记录的都是黑人们可以居住的旅店和餐厅,因为有些店铺是不接待黑人的。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想,才会有“绿皮书”的存在。

全剧中,我最感动的一幕,便是音乐家黑人的那句“暴力永远不能取胜,保持尊严,才能赢得胜利。”尽管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还是可以说出这样的话。换作是我,怕是只会感到不公吧。我们在遇见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的时候,难免控制不了自 ……此处隐藏2976个字……一样,胸腔里流淌着热血,心头有爱有恨。

那个平安夜,博士全情投入地弹奏,为美丽难忘的夜晚,为平民酒吧里热情洋溢的客人,为他自己。他乐在其中,姿态飞扬卓越,胜过任何一次于奢丽的大厅。最后,是博士把托尼送回家,那个其乐融融灯火通明的地方,有人在等他,而博士独自回到辉煌的寂寞宫殿。我以为又是冷酒一般悠长苦涩的结局,但敲门声再次响了。门开的一刹那,寂静无声,面面相觑那一刻,我真有些担心托尼的亲人会把雪利拒之门外,幸好,下一秒,众人欢庆,把他拥入了房间。

天地之间,雪利博士孤身一人,朝着无尽的黑暗前行。但幸好托尼伸出了一双温暖的手,拉住了他,拉住了那一丝希望。我们每个人都盼望有一双手在无助的`时候来临,有时生活会给你很沉重的打击,但请别放弃希望,因为,它终会来临。

这是一个与他人和自己和解的故事,看完只觉得心里被温情填满。

愿你我都能与孤独握手言和。

《绿皮书》观后感12

暴力永远无法取胜,托尼,坚守尊严才会赢,因为自尊总能让你占理。——《绿皮书》

绿皮书,一本普普通通的本子,却决定了黑人在美国绝对不能做的事情和绝对不能去的地方。这无疑是荒诞而可笑的,但是这种事确确实实存在了。

一位黑人钢琴家被请去表演,演出过程中他想上厕所,于是走向了旁边的公共厕所,但是立刻有人挡住了他,对他说,

“对不起先生,您不能进入这间厕所”。

钢琴家问,“是里面有人吗?”

那人回答,“不是的。”

黑人钢琴家说,“好的,我知道原因了。但是我现在需要上厕所,返回住处上厕所会浪费很多时间。”

没想到负责人说了一句令他有些震惊的话,“没关系,我们愿意等。”

这无疑给了他心灵重重的一击。宁愿浪费众人这么多时间,也不愿意让他就近上个厕所。可见这样的种族歧视已经深深的刻在了白人的骨子里,很多年都难以改变。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他的司机是个白人,一个粗鲁的人,邋里邋遢,不修边幅,他们去南方准备给当地的人演出,他们走进当地的一个西装店,店主本来以为是司机要买衣服,当司机问,衣服可以试试吗?店主回答,当然可以。但是等到店主发现要试衣服的是那位黑人钢琴家的时候,赶紧出来说,对不起,如果你想穿上这件衣服,必须买下来,如果你试了不买,这件衣服就卖不出去了。气的钢琴家愤然离去。

一个国家能够把人种歧视做到这种程度,足够引起人们的深思,在这样不公平的制度之下,美国梦是不是把平等的机会摆在每个人面前。

《绿皮书》观后感13

最新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老题材,老类型,老套路,却能把一个严肃的历史问题,激奋的真实故事,用轻喜剧的形式展现出来。没有紧张刺激的剧情,没有燃爆屏幕的科幻打斗,却让人一分钟都不愿错过,无论是背景的色彩,还是一段段的音乐,更是整个旅途两个男人,不同肤色,不同修养,不同地位(各有高低)彼此相吸,相惜的温暖。

关于美国那段历史,种族歧视,在美国南部,甚至至今还有遗毒,而且涉及亚裔。至于里面白人司机与黑人音乐家,彼此接受,改变,容纳对方,类似于那部《触不可及》并不是电影的光芒。倒是雨中白人司机与黑人音乐家彼此的爆发式倾诉,更感人:他是白人,没有被种族歧视的顾虑,但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在夜店见惯了社会种种的阴霾,他觉自己更像个黑人;他是黑人顶级音乐家,孤独的住在城堡里,看似高贵,并不了解黑人同胞的底层生活,却只是一个为上流社会的白人提供娱乐和展现自身修养的道具,可以被奉为贵宾,也同时承受着连上厕所,试衣服,住宿都受限制的歧视和侮辱,他只是不那么黑的黑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的境遇,不必羡慕或傲视,该懂得同情,包容和公平。如果有能力去改变周围,国家,社会,世界,那当然更值得敬佩。最后引用剧中台词:改变这个世界,不仅需要天赋,还需要勇气......

《绿皮书》观后感14

当看到这部电影的名字时,我在想可能电影讲述的是一个人得到了一本表皮是绿颜色的书,书中有一张藏宝图。然后围绕这本书展开寻宝之旅。但看完电影,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黑人博士钢琴家唐,他拥有极好的艺术才能。可他在拥有了一个自己单独的演奏厅和每天数百名的观众后,却请了一位叫托尼的失业白人做司机,开始了历时两个月的南方巡演。整个过程中他基本上每天都在演出,但观众的掌声,嘉宾对他的称呼,大家对他的尊重,都只存在于舞台上。一下台,唐在白人眼中仍是老黑”,甚至是当时欧洲盛行的黑奴”。

托尼作为他的司机,免费看了他的每场演出,也亲眼目睹了唐所受的不公平待遇。在台上受人尊敬的钢琴家,下了舞台不能进白人的厕所,不能进白人的餐厅,甚至不能进入正常的更衣室。托尼既为别人对唐的态度而气愤,又为唐放弃了安稳而受人尊重的演出厅,而来做巡回演出而不解。

终于,在影片的最后,托尼在唐的一位搭档口中明白了唐这次巡回演出的目的。原来他这次巡回演出是为了用自己的力量,努力改变白人对黑人的看法,为黑人争取更多的尊严,也让黑人受到应有的尊重!当知道这些,我对唐肃然起敬!

这部电影反映了欧洲严重的种族歧视。与此同时,我也庆幸自己生在了一个和平、友好、平等的国家。我们的国家有56个民族,虽然也有语言、相貌、服装上的差异,但各族人民互相尊重、和平共处,在祖国的大家庭其乐融融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这是一部引人深思,让人感动的电影,我把它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去观看。

《绿皮书》观后感15

看完后,感触很大。

影片的故事起伏不大,是仅仅的叙事,却给人深深的震撼。

两位主人公的几次上车下车,预示着两人之间的微妙改变。

从拿到手的绿皮书开始,肯德基、幸运石、写信、遇难、化险,在走走停停的过程中,两个人逐渐敞开心扉,接受自己,解除偏见,互相尊重。

刚开始托尼对黑人的成见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影片开场不久就扔掉了两位黑人员工喝过的杯子。到后来成为雪利的司机,他从开始的桀骜、偏见,到后来见证了雪利的优秀,接受了雪利的优秀,同时被这种优秀所感染。

雪利本身是个足够优秀的人,一般来说跟托尼这个老粗在一起理应学不到什么,但他却得到了走出孤独的勇气。

在电影中随着旅途的进行,我们能看到两人相互影响,不断改变与成长。我觉得,这种看得见的成长才是最打动人的。

在影片中,雪利博士是一位极富教养的钢琴家,理智地克制自己所有的情感,将自己训练成一位优雅而忧郁的贵族。然而这样的他,是不快乐的。他属于黑人中的异类,白人中的笑话,他永远无法融入这个世界。然而托尼出现了,他拿着炸鸡告诉雪利:“我父亲曾经说过,无论做什么,都要百分之百地做,工作就工作,笑就笑,吃饭的时候要像最后一顿。”

最终,雪利博士敞开心扉,接过了托尼的炸鸡,走出了寂寞,更是收获了一段珍贵的友谊。

影片的结尾,雪利敲开托尼家的门,当托尼向家人介绍雪利后,寂静无声,面面相觑。而下一秒,众人欢庆,将雪利拥入房间。托尼的夫人拥抱着雪利“谢谢你帮他写那些信”与“谢谢你把丈夫分享给我”相呼应,是如此温馨。

《《绿皮书》观后感【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