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观后感

时间:2025-07-18 22:16:09
【推荐】流浪地球观后感

【推荐】流浪地球观后感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流浪地球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流浪地球观后感1

在看《流浪地球》之前,我早已刷遍了网上关于《流浪地球》的文章。再加上我以前读过原著,自认为能对电影的发展作预测。真正看了之后,才发现这是不可能的。

我在看网上的文章时,就觉得他们所讲述的我在读原著时没有感觉到。而且我在读《流浪地球》时,除了电影中没有的叛乱令我震撼,我真心没有察觉出其他还有什么地方能让写文章的人如此激动。所以,我也是带着疑惑去看电影的。

看了之后,我才体会到了他们的感觉。事实上,电影与原著有很大的不同。原著完整地讲述了“流浪地球计划”的前三部分。而电影只记录了第二步,只有结尾有一点第三步。先说一下哪五部分:1、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停止自转,并使发动机喷口固定在地球运行的反方向;2、全功率开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飞出太阳系;3、在外太空继续加速,飞向比邻星;4、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转,调转发动机方向,开始减速;5、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这颗恒星的卫星。(以上皆以原文为准)

电影只选取很原著中小的一个部分,在再将其中的人物进行补充,交织上情感,再制造一些原文中没有的意外。就比如原著中地球平安经过了木星。电影中的这一块高潮在原著中是叛乱(已平安略过木星后)。而且,原文中的主人公在电影里根本没出现。

简而言之,按我的理解,电影其实就是按照原著中的大环境,在框架里填充上不同的东西,让观者能与之共鸣。

流浪地球观后感2

"GN171一11小队听,我的命令!以下是命令!活下去。“希望……真的是这年代,像钻石一样,宝贵的东西。”让人类时刻都保持理智,确实是一种奢望。

从电影院出来,我的脑海里一直萦绕着这些话语,还有《流浪地球》让人震撼,却又不得不让人沉思的场面。回家路上看着那些繁华的街道,我不断问自己,地球真的会变成那样吗?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主要讲了未来太阳迅速衰老,极度膨胀,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于是人类倾其所有在地球表面上装满发动机,推动这个星球在太阳氦引发爆炸之前,去往比邻的星系寻找新家园。而离家出走的叛逆少年,最终在父辈的感召之下成长,成为让地球从木星引力中挣脱出来的英雄。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事。

电影里的地球表面漫天飞雪,气温直达零下84度,所以人们居住在地下城里,当他们开车走过上海市,指着一座隐约能看到电线和路牌的冰山,说这就是自己的家时,我的眼泪便流了出来,是啊,多年以来的地球已荒唐的辨认不出来了,若辨了出来,却也只能是重温和回忆。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欢欢快快的领着行李包,住进去了,这所谓的地球,又何尝不是人类自身的流浪呢?又何尝不是原先的家回不了,精神没了寄托呢?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面对危机的人类,竟然带着地球这个家园一起去往远方。

人们把家这个词看得非常重要,所以才会选择带着地球这个家园去流浪,真希望以后我们人类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这个灾难发生。

《流浪地球》这部影片让我真正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团结,什么叫希望,什么叫牺牲所值,什么叫家。

流浪地球观后感3

前几天我看了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流浪地球》被称为国产第一部真正的科幻片,所以票房非常高。

由于太阳内核的急剧膨胀,很快太阳将演变成红巨星,吞没地球。于是人类决定倾尽所有能源,建造一万台行星发动机,帮助地球脱离太阳系。这,史称流浪地球计划。但是,在地球接近木星时被木星引力所吸引,即将与木星碰撞。同时,由于达到了洛希极限,地球接近一半的行星发动机停止运作,人类危在旦夕。虽然派出了所有救援队前去支援,可仍然不能逃离与木星相撞的命运。而此时刘启与妹妹韩朵朵所参加的N171-11救援队却想出了新的办法由于木星90%都是氢气,所以可以点燃木星,借助木星爆炸的冲击使地球脱离太阳系。他们决定利用行星发动机来完成。但是,他们发现行星发动机的光波无法到达木星,也就引爆不了。但此时,刘启的父亲刘培强,一个航天员,因为执行任务,使得刘启的成长过程中缺少陪伴,导致父子关系疏远。得知了这个计划,所以自己驾驶空间站,引爆了木星。也正如大家所预料的,木星引爆的冲击波使地球脱离了太阳系,地球又活过来了。

看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西方的神话中,神都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有什么妖魔,只有神或半神才能打败他们;但是在东方神话中,体现的却是人胜天,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孙悟空大闹天宫这些体现的都是人胜天。流浪地球也是这样。当天注定地球要被毁灭的命运时,刘启他们却一定要战胜天,最后,他们也成功了。也就是说,即使以后天注定你要失败,你也要反抗,万一真的战胜天了呢!

流浪地球观后感4

听说电影《流浪地球》很好看。今天我爸妈也带我去看了这部电影。

影片讲述了地球的生存遭到破坏,人类需要发动机来维持地球运转的故事。人们被迫建造地下城市并居住在这里。陈奇,他的姐姐和爷爷也在这里住了十七年,而他的父亲作为一名宇航员在空间站住了很长时间来保护地球。出于对地面世界的好奇,有一天,陈奇把他的妹妹带到了地面。结果他因为偷了爷爷的驾照非法驾驶被警察抓了起来,前来救他们的爷爷也无辜卷入。这时,由于地球受到木星引力的影响,地壳破裂,他们侥幸逃脱。在去避难所的路上,他们的车被救援队征用,救援队去把燃料火石运送到发动机上,所以他们开始了运送火石成分。的任务。我爷爷死在了危险的路上。当陈奇和他妹妹伤心欲绝时,更坏的消息传来了。地球将与木星相撞,地球将被毁灭。就在大家都放弃的时候,陈其发动了大家用发动机发射导弹摧毁木星。虽然经过大家的艰苦努力并不成功,但是是陈奇的父亲驾驶太空站拯救地球,炸毁了木星。虽然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正是他们的牺牲,带来了更多人的生命。

通过看这部电影,我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这里,我呼吁每个人爱护我们的环境,保护他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我希望电影中的事情永远不会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同时,我也学会了遇到困难不要轻易放弃。只有坚持,我才能成功。

流浪地球观后感5

前不久,我在电视上观看了《流浪地球》这部影片。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因太阳膨胀而迫使地球做出逃逸太阳系的“流浪之旅”,到数光年外的新家园。

在其中主要描绘了在通过木星附近时,因木星引力过大而使地球趋于分解而毁灭,影片中的几个人物在CN171-11救援队中用他们的勇气、毅力、意志、智慧以及鲜血诠释了希望的意义。这也是这部影片的中心思想。

在那样的环境中,可以体会得到,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不安全的,随时都会成为埋葬亿万人口的`钢铁坟 ……此处隐藏3021个字……看到这一幕?

中国导演能拍出这样的硬科幻,看到这样的完成度,想想就激动,可以让人原谅一切不完美。

这部电影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自然是站不住脚,毕竟国内早就拍过很多软科幻,但说《流浪地球》是中国硬科幻电影里的一座里程碑,或者说中国硬科幻电影元年,这是任何人都无可反驳的,它的工业化程度在国内。绝对是前所未有,是一部可以载入中国电影史的电影。

其实中国观众对于这类型的硬科幻并不陌生,只是国内一直没有拍摄这种硬科幻大致,也可能是因为中国人没有这样的文化信念,找不到中国独有的文化语境,并不相信中国人可以去拯救地球整救世界。

直到今天终于有导演做了这样的事情,而且做得非常棒,给中国的科幻竖起了一个很高的行业标杆,在中国人的文化语境里有中国人的方式拯救全人类,也一样可以拍的毫无违和感,一样燃爆!

最后表扬一下片尾的流量地球小说的特效比漫威的漫画翻页片头还精彩,电影保持了小说的整体框架有一定的改动,只拍了小说的前两章,最精彩的判断,希望能在续集看她新加入的点燃木星很有新意,这种有创意的改动我还是能够接受《流浪地球》的上映,让中国科幻电影迎来真正的春天,中国科幻迷从此服。在流浪,因为我们终于有了硬科幻了。

流浪地球观后感12

今天去看了电影——《流浪地球》,电影中令人震撼的场景和催人泪下的剧情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这是一部根据“刘慈欣”同名科幻小说改编的片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太阳即将毁灭,地球逐渐变得极寒,为了生存下去,人们不得不进入地球的内部生活。就算这样,地球还是摆脱不了毁灭的厄运。为了拯救地球,找回失散的家园,科学家们在地球的很多角落安装了总共一万座“行星推动器”,它们产生的动力能够推动地球逐渐逃离太阳系,去寻找一个新的,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系。而正当地球缓慢而平稳地离开时,木星却要在很短的时间里以极快的速度撞向地球,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主人公“刘启”和科学家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将所有行星推动器的能量转换成热能,再将热能输送到木星上,点燃木星表面的氢气,推使地球反弹出去。可是,他们却预算错了。正当大家束手无策时,刘启的爸爸驾驶自己的飞行器点燃了剩余的燃点,地球得以安全,但他自己却牺牲了。

看完了这部影片,相信很多人都会被里面的台词“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给逗笑了,同时,也被电影中的父子情,朋友情给感动的哭了。就是在那样一个高科技的时代,人类在浩大的宇宙中还是显得那么无能为力与渺小。而在灾难面前,我们中国人却没有害怕,大家团结一心,发挥聪明才智,携手共渡难关。每一个人的加入,就像江河汇入湖海,凝聚的人越多,就越有力量!

《流浪地球》是一部很优秀的电影,大气又温情。我想,不管是大人,还是像我这样的小孩,看了这部电影后都会被它深深地感动。

流浪地球观后感13

今天,我们一家人看了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流浪地球》。影片讲述的是2100年,由于太阳老化,地表温度达到零下80度,人类在地面上已无法居住,搬入地下城生活,并在地球表面安装了一万台行星发动机,从而驱动地球,带领地球一起冒险,逃离太阳系,重建家园的故事。

我对影片印象最深的是,离我们最近的上海整座城市都被冰封了,就像一座没有生命的大冰窖,人们必须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上专业头盔,否则三秒内冻死,太可怕了!杭州更惨,被火山吞没,所有人都死了。地球很危险,人们却没有抛弃地球,而是要带着它一起流浪到更适合生存的空间。他们经历了重重磨难,到达了最近的发射中心,时间非常紧迫,地球马上就要撞上木星了。男主角联合在太空卫星站上的爸爸,向全球发布救援信号,希望附近的人能够加入,一起拯救地球脱离木星磁场。

他们宁愿牺牲自己,也要让地球存活下来。我觉得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英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家拼尽了全力,终于险险地保卫住了地球,但在太空卫星站的爸爸,却在撞击木星,助燃氢气的行动中,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祖国和亲人,看到这,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整部电影,既有冰冷的绝望,更多的是充满了永不放弃的希望。我问妈妈:“以后我们的地球真的会变成这样吗?”妈妈说:“未来地球怎样,要靠科技的力量,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好好爱护地球,珍惜现在!”

流浪地球观后感14

今天在电影院看了最近很火的《流浪地球》,可能是荧幕和座位的问题,3D效果倒是没有很震撼。先从观感来说吧,没有很震撼,也没有很煽情,可是要表达的主旨却很正面。影片很明确的表示出我们要爱护地球,同时也很符合我国一直很倡导的和平共处,全世界都是一家人的理念。还有一点很触动我的就是,我们需要深思一下,大数据时代人们对数据的盲目相信的后果,人们对人工智能的依赖和控制真的不会出现被反控的情况吗?在影片中地球避免与木星相撞的几率是零,大数据测算出这样的结果,广而告之,大家要放弃,但是大数据没有算到,人类是这些冰冷的数据,中无法预测的变数,所以人类选择了坚持,选择了奋力一搏,选择了自我奉献,最终地球也逃离了,人类文明得以继续延续。

这部影片当中广受争议的,还有剧中的特效,有些人认为这种特效与好莱坞大片相差甚远,另外,有些人就会比较客观的评价说,凡事都有个过程,这样的特效水平比以前已经好多了。其实我更倾向于后者,我们的科技在进步,我为有这样一个伟大的祖国而骄傲。

最后就是这部电影在拍摄过程中,人多而杂乱,这可能也跟我国是人口大国有关吧!总会有一种人多力量大的感觉,所以在影片中也充分体现了,只要人们团结在一起,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流浪地球观后感15

“北京市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每每想起这句话,便能想到刘启开着车横冲直撞的画面......

你想象过太阳即将毁灭时人类将会如何应对吗?在刘慈欣的著作《流浪地球》中,人类使用上百个助推器推动地球前行,寻找新的家园,同时设立空间站随时指引地球的行进。

虽然这是一部科幻片,但泪点也处处存在。当所有助推器停止运作,各个国家展现出了非凡的团结能力,到处运送能使助推器再次运作的火石,以保证助推器正常工作。即使路上困难重重,生死未卜,也依旧在所不辞。

当地球极有可能与木星相撞时,刘启一行人冒着生命危险点燃发射最后一颗火石,同时在空间站的刘培强中校(刘启父亲)的之后,强行停止休眠状态请求上级帮助地球脱离危险,但联合国却坐视不管,停止了空间站对地球的指引工作。

“moss,你这是叛逃!”

当刘培强中校气急败坏地说出这句话时,我感到了他骨子里强烈的、深深的爱国之情,最后,他不顾劝阻,带着空间站30万吨燃料,去与发射出来的火石进行“对接”,点燃了木星上的氢气,凭借强大的冲击波推开地球。而他,永远地变成了宇宙中的一颗星星。

影片中,有不少人为了拯救地球而牺牲。我忘不了刘启声嘶力竭地呼唤命悬一线的爷爷时的绝望,忘不了韩朵朵在广播中求助时的无奈,更忘不了刘培强义无反顾点燃空间站时的果敢......他们都是英雄,为保护地球而生的英雄!

《【推荐】流浪地球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