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时间:2023-04-01 01:56:26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合集15篇)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合集15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

“卖汤圆,卖汤圆,小哥的汤圆是圆又圆……”随着这首童谣响起,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到了。

刚起床,我就嚷嚷着吃汤圆。“我吃六个,六六大顺……”看着我调皮的样子,妈妈点了下我的鼻子说:“吃十个,十全十美!”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午饭时,家家户户都吃汤圆。家乡的汤圆很特别,大米做的_,都说“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当天大家都去井口旁打水,打成面后捏汤圆。捏汤圆时会加一小撮的小麦粉,家乡人们说小麦金灿灿的,寓意着这年丰收满满,象征着金灿灿的金子,吃了生活就富起来。中午,一家人团团圆围坐在一起吃着“金汤圆”过元宵。

元宵的晚饭,大人们早已做好了饺子。大人往往会做一个裹着硬币的饺子,谁吃到了那只“硬币饺子”象征着他一整年都很幸运,财源滚滚来。每年元宵,我都眼巴巴地望着饺子,希望自己能吃到这只“硬币饺子”。每次我嘴里念念有词“这只”“那只”犹豫不决的时候,硬币饺子早已被别人吃到碗里了。每逢这时,总引来大家的哈哈大笑。

元宵节,一个寓意满满的节日。“闹”圆宵,"闹”出一年的幸福。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2

春节是一个美好的日子,在这一天里,亲朋好友。都尽量从外地赶回来吃团圆饭,全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当然,少不了美食,你瞧,桌上摆满了菜,丰盛的菜,还没开始吃,弟弟妹妹早已忍不住,口水直流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都有哪些菜呢?油煎的两面金黄的水饺,还有白花花捞的水饺,鸡鸭鱼肉都有,色香味俱全,看起来很超级好吃,大人们叫我们吃,我们就像几天没吃东西似的,大口大口的吃起来。

最开心的是收到压岁钱了,看着大笔大笔的钱在我们手上,十分开心,自然会想到怎么花。我猜想,每一个小孩收到了压岁钱,此时他们应该也是开心的吧。

大过年的一定要玩鞭炮,最简单的鞭炮是就是摔倒不需要火,摔在地上就能响,而且声音很大,趁别人不注意摔别人脚下,看到别人吓了—跳,特别搞笑。还有烟花称仙女棒,可好玩了,点燃了就像仙女的魔法棒。五彩缤纷,星光四射,五彩斑斓。

新年就是快乐的,人们对新年充满了憧憬,寄托着新的希望,让我们平平安安更上一层楼。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3

春节,在中国人的眼中是一个重要节日。春节来临之际,人们穿梭在大街小巷置办年货,家家户户忙得热火朝天。广西也不例外,人们祭祖守岁,让除夕这一天独具特色。

除夕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广西的渔民们就在咚咚的太鼓声中为祭祖活动做准备了。大家陆续来到祠堂,祠堂前的空地上摆满了祭祖用的酒肉,祠堂内,一座慈眉善目的神像伴着一排排先祖牌位,在红烛的映衬下显得特别神秘。渔民们祭祀的是妈祖,他们坚信,妈祖能够保佑自己平安出海,满载而归。鞭炮在四处繁响,太鼓声和铜锣声不绝于耳。

祭祖仪式过后,便是舞狮表演。渔民们欢聚一堂,兴致勃勃地观看。伴随着激烈的鼓点,那头色彩斑斓,装饰华丽的“狮子”,摇头晃脑,还时不时一蹿一跃,活灵活现。几个顽童往狮子的脚前扔了一小串鞭炮,“嘣,嘣嘣”!短暂而剧烈的响声,吓得狮子慌忙抬脚,向后急退,又背过身瑟瑟发抖,这惟妙惟肖的表演把人们逗得更乐了。

广西的舞狮,俗称“南狮”,“醒狮”,人们认为舞狮可以驱鬼避邪,舞狮的形式也丰富多样。狮子出场,先是“喜”形于色,接着被外物阻挡骚扰,不胜其烦,“怒”发冲冠。好不容易去赶走骚扰,棘手的问题又来了,木桩太高跳不上去,难免伤心,曰“哀”。经过几番折腾,狮子终于跳上木桩,少不了一番庆祝,扭身摇尾,“乐”在其中。哎呀,一串鞭炮袭来,“惊”也就顺势上场,经过这么一番折腾,狮子真是怀“疑”此生。喜、怒、哀、乐、惊、疑,这六大表演形式,正是南狮起舞的精髓所在。

舞狮的高潮是“采青”。人们事先在演出场地的最高处悬上一棵生菜。精力旺盛的“狮子”在梅花桩边上蹿下跳,忽一抬头,看见高处有棵生菜,便跃下地,不断向上张望,抓耳挠腮,犹豫不决。过了半晌,猛的一跃,叼住生菜,匆匆咬碎,再吐出来。围观的人们拍手叫好,这就是“采青送福”。

舞狮表演结束,祭祖活动也就进入尾声,太鼓铜锣和鞭炮声渐息,喧嚣过后,留下满地喜气洋洋的红色碎屑。到了晚上,渔民们在自家庭院里,燃起熊熊篝火,架上烤肉,呼朋唤友,相互聊起今年的收成。孩子们则去海边点起期盼已久的烟花爆竹,将心愿撒向天空。他们追逐着,嬉闹着,累了就躺在沙滩上,数一数天上的星星。色彩鲜艳的烟花装饰着夜空,篝火燃着,孩童叫着,大人聊着,家家户户灯火通明。

这就是广西渔民们除夕守岁的美妙画卷,除夕大摇大摆离去,新的一年正在大步流星地来临……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4

我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有一种节日要赛龙舟,吃粽子,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那就是端午节了。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相传这天是我国古代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投汩罗江的日子。每当端午节,老百姓就会赛龙舟、吃粽子。老百姓为了找到屈原的尸体,赛龙舟的时候,就会扔粽子给汩罗江的鱼虾吃,生怕鱼虾咬掉屈原的尸体,人们以此来纪念屈原。从古至今赛龙舟这个习俗保留下来,已经成为了中国端午节不可缺少的事情了。

吃粽子也是端午节不可不干的事情。粽子分为很多类,有豆沙粽、红豆粽、肉棕等等一些香甜可口的粽子。如今,吃粽子、赛龙舟来过端午节已经成为家家户户不能不过的重要节日,国家特别规定端午节这天为全国法定假日,就是要让这个传统节日发扬光大。

这就是我了解的端午节,这是属于每个中国人的节日。每当端午节到来之时,我们就会自然地想到吃粽子、赛龙舟;想到诗人屈原;想到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中国的传统文化真丰富,我们要更加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当一个传播传统文化的小使者!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5

离家三里远,别有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习俗。

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就是春节,春节是个团圆的日子,家家户户包饺子吃团圆饭,吃完年夜饭家长们就会给小孩子发红包。传说是为了压一个叫岁的神兽,所以又叫压岁钱。

农历初一就是春节了,凌晨家家户户开大门放鞭炮,寓意日子红红火火。男孩子们喜欢放爆竹,听着砰的一声,有的胆小的孩子被吓了一跳,放爆竹的小孩笑了起来,也有的男孩喜欢把钱用来买些吃的,相比男孩,女孩的小 ……此处隐藏3020个字……气味就越浓郁,就越能清新空气。端午节那天,屋子里弥漫着奇特的清香。妈妈说待艾叶干了,可以用开水泡了喝,那样可驱五毒,治百病。每次端午过后,妈妈就泡一壶,让全家分着喝。艾叶水虽良药苦口,可苦涩得难以下咽,在妈妈面前勉强喝一口,妈妈一转身我就吐出来。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1

我家乡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最有趣的就是春节。

按照我家乡的习俗,春节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腊月二十三被我家乡人称为小年,这天,人们就开始打扫卫生,把房间的'里里外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杀羊杀猪用来祭灶。从这天起,人们就开始办年货了:买对联、买糖果……有些人家还要炸油果子。

到了除夕就更热闹了,家家都在包饺子,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门上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这一天,出门在外的.人都要赶回家团员。到了晚上,鞭炮声彻夜不绝,人们还要看春节联欢晚会,吃年夜饭。

从大年初一到初十,是人们走亲访友的好日子。人们都要相互拜年,祝福亲朋好友来年快乐平安。家里来了客人,大人们都要拿出好吃的东西来接待客人,小孩子们也很开心,因为他们可以收到压岁钱。

到了元宵节的时候,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有鱼灯、有福娃灯、有火箭灯……人们都从四面八方来涌来,围到广场上看烟花,各种各样的烟花将夜空装扮的更加绚丽多彩。

过了正月十六,春节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2

中华民族的历史悠远长流,在绵延的历史中流传下来了许多节日:有细雨纷纷的清明节,有月光皎洁的中秋节……在这众多节目中,我最喜欢的是热闹非凡的春节。

在我的家乡,每年的大年三十是最热闹的,在这一天每家每户吃的都是饺子,在吃饺子前,每家每户都会先放一串鞭炮,因为饺子有“交子”的意思,是旧年向新一年的过渡和交替。吃完饺子接下来的事就是看春晚。每家每户都会坐在电视前,端上瓜子,摆上茶水,一起看春晚。常常人们都会熬到凌晨。第二天早上起来就是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人们都会去走亲戚,走亲戚时要买些礼物不能空手去。到了别人家,首先要说一声“新年好”或“新年快乐”然后亲戚们就会给你压岁钱问你的考试成绩,祝你来年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到了大年初二,我们就会去大舅家吃饭,也有很多人会来:姑姑、大姑、姑父……我也难得和他们家的小朋友聚在一起玩。我们还会买来一些鞭炮放,别提有多高兴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习俗。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3

记忆很模糊,每次中秋节好像都是在学校里度过,没有吃到几回月饼,脑子里印象最深的就是绿豆糕,最简单的那种塑料透明包装,一格一格,尽管节后到家才发现,妈妈就只给我留了两块,但那样也比较满足。

说到中秋节当天,最离不了的就是打糍粑了。早上爷爷奶奶很早就起床了,他们把前一天都准备的糯米放锅里蒸熟,然后都盛放在一个大木桶里,这时拿一根粗木棍,双手用力抓紧木棍两侧,使劲按压里面热腾腾的糯米饭,如此重复,直至所有的糯米饭变成糯米糍状。这时配上之前在火灶里炒好的芝麻碾成的芝麻粉和白糖,真的是蛮好吃的!尽管我不爱吃甜食,我也会吃上几大坨糯米糍。

之后就是非常难忘的老式月饼上场了。这种老式月饼一般都是又大又圆,一斤一个,外面是铺满芝麻的脆皮,里面配的是冰糖陈皮和五仁的馅,这个因为太大,味道又太特别,直接吃时总是不怎么喜欢,也吃不了多少。但是,中秋那天一过,妈妈把大块月饼切成三角弧形,一块块放在锅里加油煎成双面黄,起锅后再吃,真的是会很香很好吃!两种吃法完全是两种味道啊!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4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

端午节,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屈原因受奸人陷害,投河自尽,人们划船追赶拯救。岸上的人则是把食物投下江去,以免水怪吃了屈原,这才有了端午节划龙舟,包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也是我们这几天最忙的时候,一大早,我们就要把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辟邪,以保安康。有时邻居还会过来互相祝贺,端午节的热闹气氛洋溢在每人心头。

而端午节最大的事莫过于包粽子,事先准备好粽叶和米,米要在前一天夜里泡下,使米膨胀,煮得时间就会大大缩短,可是偏偏,平时细心的妈妈今年却变成了愣头青,今天才想起泡米。妈妈这时也毫无办法,只好去请教外婆。外婆说道:“晓燕啊!长这么大,怎么还那么健忘啊,你只需要用热水泡上一小时就行了。”妈妈悻悻然地跑了回去。

开始包粽子了,这次轮到我发愁了,我看着这一片片绿色的粽叶中,再想想粽子那金子塔的外表,手足无措。妈妈走了过来,露出了会心的一笑:“来,过来看。”只见妈妈手拿两粽叶,一翻,变成了三角,放入米,再放豆沙和枣或放肉,再放米,手接着一翻,绳子一紧,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我经过多次尝试,也开始变得顺手。包粽子的人越来越多,人们边聊边包,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你瞧,邻家的那个“小公主”也相当积极,一连包了好几个粽子,但她也遇到了和我同样的问题,弄得到处都是馅渣子儿,人们见了,不禁哈哈大笑,可“小公主”却不肯停手。只是狠狠瞪了那几个起哄的人一眼,就掘起嘴不理他们了。盘中的粽子越来越多,样子也各不相同,谁包的粽子一清二楚,大人们手法娴熟,手一动,粽子就出现在盘子中了,孩子全神贯注,汗水直流,也包不好一个。但是大人虽笑,却从不骂孩子,只在一旁静静地看,有时指点两句。终于粽子包好了。“这包得怎么看都不像个粽子。”我在心中暗想,但大人却说“真棒!”这情景让我想起了我第一次包粽子。

终于,粽子包好了,粽子一个个排队跳下了锅。刚出锅的粽子清香四溢,男女老少无不流露出喜悦的笑容。这让我感叹祖宗的智慧,还让我知道家人的意义。包容是家庭组成的原因,包容对方,包容对方的一切,包括缺点,才能让家庭坚实、稳定。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5

我家是住在宝鸡市,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都是非常热闹的。

这天,人们都是要闹元宵,整个小镇一片欢腾,大家兴高采烈,气氛热闹极了。

元宵节的风俗是晚上全家人围在桌旁吃元宵,因为元宵表示团团圆圆,吃完了元宵大家就应该“闹元宵”。

大家都欢天喜地地来到各自所在的院坝,开始放烟花。我和佳佳妹妹也拿出所有的烟花,妹妹兴致勃勃地点燃一个烟花的引线,顿时,五颜六色的火花迸出来,像一个翩翩起舞的金孔雀!五彩缤纷,漂亮极了。“别得意,看我的‘金凤凰’!”我说完,立刻点燃了引线。“啾——”随着一声刺耳的响声,一只只金黄的东西飞快地冲上了天,“嘣”的一声爆炸了。接着,许多小金点撒满了天空,发出“嘣嘣”的爆炸声,突然,这些到处乱飞的小东西聚集在了一起,像一只金凤凰。

“有趣!你们在这比赛烟花?加我一个!”原来是爸爸来了,他手里还抱着一个大礼炮。爸爸慢慢地点燃了礼炮,一下子,天空上缀满了美丽的“花朵”,红的,绿的,蓝的,黄的……是那样漂亮,它寄托着我们的快乐在天空中绽开……

这就是我们这边元宵节的民俗了。元宵节真热闹,真开心。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合集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