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备】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三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
我生在城里,长在城里,可是每年都要回几趟南乡老家。
我的老家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在南乡,有许多风俗习惯,比如叠罗汉,大年三十祭拜祖宗等,但我最趣味的是“祝寿”了。
今年,外公六十岁了。到了大寿的时候,我们都很高兴,准备热热闹闹地为外公祝寿。
祝寿选在大年三十的头天,我们大家都来到外公家里。这可是我们小孩最热闹的时候了,叫啊,跑啊闹翻了天。大人们忙里忙外,厨房里飘来丁丁当当的案板声和葱花香味儿。
傍晚时分,我们开桌吃寿酒了。我看见外公这个“老寿星”没有上酒席,就纳闷地叫着“外公呢?外公到哪里去了呀?”妈妈听见我喊,就笑着说:“外公不在那里!在另外一桌!”我更疑惑了:“今日是外公祝寿,他怎样不到呢?”我的话刚说完,堂前里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我红着脸,有些害羞了。舅舅说:“这是家乡的习俗,老寿星本人一般不在正堂如席的。而是请几个和外公要好的长者作陪,他在另外一个地方喝酒呢?”
听了舅舅的话,我们几个小孩吵着说:“舅舅,你就给我们说说家乡祝寿的习俗吧!”舅舅笑呵呵地说:“我明白多少说多少,也不是很清楚的!”“好呀!好呀!”我姐妹几个异口同声地叫着。舅舅一边倒酒,一边说:“祝寿是南乡的一个风俗,一般以女婿女儿为主,我们儿子就是作陪的。无论男女,到了三十就能够做寿了,一般四十不做的,一百岁也不做的。意思就是‘四’即‘死’,不吉利的。一百岁呢,太满了,‘满招损’呀,也不做的。”舅舅倒好了酒,坐下之后说:“祝寿还要拜寿的。拜寿要先设好寿堂,挂灯结彩,正中挂‘寿’字,两边挂寿幛。早上吃茶叶蛋和长寿面。午时拜寿,老寿星上座受拜。我们午时不是拜了吗?”“拜了!拜了!”我们嘻嘻哈哈地说着……
这次给外公祝寿还真学到了不少知识。家乡的习俗让我难忘而充满好奇!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2
在元宵节前一天的`晚上就开始。晚上八点整,“老爷”出庙,十几个穿白色的衣服的人就在“老爷”的后面跟着。“老爷”身高一米,长四分米,宽三分米,穿着金色的衣服,带着红色的斗风,在四个人架的轿子上,真是威风十足。当“老爷”经过时,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当架“老爷”的人要换时,先要把鞭炮放响。然后在换人。每隔四个小时,就换一次人。每隔四个小时,就会有人送来饭。
通过我的介绍,相信大家也有点了解了吧。如果有兴趣的话,我可以做你的导游,为你服务,让你亲身体验一下。
家乡有许许多多的风俗民情,如新年之夜十二点整,一起放鞭炮;元宵节,三天三夜架“老爷”满街跑;端午节全家一起吃饭,一起划龙舟……今天,我向大家介绍家乡元宵节,三天三夜架“老爷”满街跑吧。
有一次,我因好奇心太强,就走过去摸了一摸“老爷”的头和脸。谁知,被爷爷看见了,接着我就被爷爷拉到“老爷”前两米处,然后,爷爷让我跪在地上,向“老爷”请罪。请完罪后,爷爷训斥了我:“老爷”,是神,不能乱摸、乱碰。”听完爷爷的话后,我转身往后看,看了“老爷”一眼,心里想:“老爷”真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架“老爷”的这种风俗民情表面上是一个快乐的活动,但实质里却是一个严肃、认真的民俗。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3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过春节时的习俗有很多,贴春联就是其中一个。
听爸爸说,这个习俗大有来历呢: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们用以辟邪,后来画门神像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除夕上午,我和爸爸一起贴春联。我拿着一把剪刀和透明胶布,爸爸拿着春联,一起来到门外。爸爸先贴横批。我用剪刀喀嚓喀嚓地把胶布剪成小块,递给爸爸。有时候我剪多了,就把剪多的胶布的一半贴在门上,另一半悬在空中,当做备用。爸爸轻轻地贴住春联,免得贴皱了。我们俩配合得很默契。爸爸先贴横批,再贴上联和下联。我看了奇怪地问:“爸爸,你为什么上联贴在左面,下联贴在右面呢?”爸爸回答:“传统来讲,右联为上,左联为下。横批从左往右念,上联就应该贴在左面,从右往左念,上联就应该贴在右面。现在通常的横批都是从左往右念的。我们家的也是,所以上联就应该贴在左面。”最后我们又贴了值得大大的福字。贴完春联,从远处一看,红红的,很喜庆。横批是福星高照,上联是金鼠贺岁年年好,下联是万事如意步步高。
春节家家户户都贴春联,迎新春。祝愿家家户户在新的一年里都能过得吉祥幸福,快快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