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时间:2025-11-28 19:42:05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在现在社会,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1

为期一周的北京人文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结束了。 这是我第二次去北京, 但是, 与第一次旅游相比, 本次带有旅游性质的实习让我对很多景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于城市面貌、城市规划、城市发展历史等专业问题也有了进一步的具体认 识,对我来说,本次实习可以说是获益匪浅。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下 自己北京实习的收获。

一、现代城市建筑与古代建筑格局的破坏

在北京待了一周的时间, 在各个景点中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地方是什刹海地区 和颐和园公园。我的很多同学与我有同样的感受,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什刹海地 区和颐和园公园是老北京遗留下来的古老建筑,而除了这些,北京留给我们的只 有钢架建筑和仿古建筑,让人看了除了厌倦就是乏味。北京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 古城,北京城不仅是辽、金、元、明、清的“五朝古都”,而且早在西周时期便 是燕国的都城。明清时期,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进行改建的,全城分为官 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四重,有一条 7.8KM 的中轴线纵贯南北,南起永定门,北 抵钟鼓楼,整个外城、内城、皇城和宫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形成了完整 和谐、举世无双的巨大建筑群。而现在,除了孤零零的紫禁城和景山公园,北京 的古城墙和古城门早已经被拆除,世界著名古都的称号名不副实。近年来,随着 北京现代建筑的迅速发展,很多建筑已经违背了古都的文化内涵。比如说,位于 北京西客站的高大门洞上的大亭子和天安门广场西侧的国家大剧院就是其典型 代表。北京西客站仿照景山的万春亭建设,造型看调似具有中国传统特色,但实 际上华而不实,体现出一种强调形象而忽视现实功能的时代特色。国家大剧院被 称为”漂浮在碧波中的水晶球”, 但是这个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极不和谐的建筑 横亘在南北中轴线旁,缺乏文化衔接,割裂了传统与未来。现在站在景山和天安 门城楼举目眺望,北京无不是林立的高楼,北京古都的传统风水格局被禁锢在有 限的几个地方。现代城市的表情显得蓬勃生机,势不可挡,但传统古都的安宁与

北海公园四周的建筑群北海公园四周的建筑群

温馨,在目前城市急剧扩张的年代,却显得宝贵和脆弱。看着这样的“现代国际 大都市”北京,我突然间想起建国初期梁思成先生的双星闪耀计划,如果当时的 计划成型,如果整个老北京城能够完整的保存下来,如果北京城市的定位从开始 就不是经济中心,我不敢想象呈现在我面前的是怎样的宏伟与震撼:她以规整、 恢弘为基调,以南北中轴线上的皇家建筑为主题,以大片低矮、灰暗的民居衬其 崇高、辉煌。现在,由于现代建筑的发展,北京已经越来越四不像:不像“世界 著名古都”,不像“现代国际大都市”,不像“宜居城市”,不像“帝王之城”。

古老北京的建筑是先祖留给世人的财富,维护古都风貌的问题显得日趋紧迫。北 京城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建筑是无与伦比的,天坛的祈年殿、皇城的天安门、景 山上的万春亭等是世界公认的北京标志性建筑, 这是北京最为突出的特点和价值 所在,不管北京怎样定位与发展,都不能以牺牲自己的历史文脉为代价。

二、北京交通沉重负担下的思考

去北京感受最深的应该是人多车多。不论是公交还是地铁,绝不会给你留出 一片自己思考的天地。即使在最后一班公交和地铁上,也不能让你放下一天沉重 的负担好好享受须臾的轻松。不论怎样批判北京的城市的规划,不得不承认,北 京的交通规划已经很伟大了,接近两千万的人口拥挤在一万平方千米的地方,每 天近千万人次的人口流动,真是为难了那些交通规划师们。我在拥挤的地铁上常 常在想, 万一地铁出故障停止运行, 那北京城就得瘫痪了。 虽然设计者很不容易,

但是还是有几点关于北京交通 的想法不得不说。第一,虽然 北京实行了各种措施,但是不 得不说北京的交通拥堵现象还 是很严重,如何更好的缓解交 通状况,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 的问题;第二,为了防止堵车, 北京有各色各样的立交桥,从 而节省了等待红绿灯的时间。 北京是世界上立交桥最多的城 市,在城区里到处是凌空飞架 的立交桥。但是从通行的状况 来看,北京的立交桥并不算十

美观,但让人眩晕的北京立交桥( 美观,但让人眩晕的北京立交桥(上、下)

分通畅。有很多立交桥经常出 现拥堵,其规划设计和交通设 计备受质疑,甚至认为北京立 交桥的设计美观大于实用;第 三,进入大城市,明显感觉到 私家车太多了,虽然北京曾经 采取过单双号限行等措施,可 是北京拥堵的交通还是外地人 到北京最大的感受。说了以上 几点,再笼统的提几点建议: 1、控制中心城区车流量, 借鉴国外城市的成功经验,实 行进城收费制度,单双号限行 等制度。

密集的地铁网, 密集的地铁网,但是还是不能满足需要的。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2

一.序言

自然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野外教学实习对本专业本科学生来说是一次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以后我们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深们对上学期所学习的关于土壤和植物的有关知识内容的理解,5月3日至5月8日我们环旅学院09级地理科学与地信学生在辛晓十等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淮源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为期五的野外实习考察。

这次实习主要是通过老师讲解、实地考察与实际操作等方法,来识别不同的植物种类、观察土壤剖面及划分土壤剖面的层次(水帘洞东)、垂直带观察(太白岭)、采取与制作植物样本(桐柏山腹地)、观察植物群落演替的变化及对植物群落的调查(桐柏县城郊乡刘湾村龙潭风景区)。

二.桐柏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

桐柏县位于豫南桐柏山腹、南阳盆地东缘、国道312公路和宁(南京)西(安)铁路纵贯县境东西,土地面积1941km2,辖9镇7乡,总人口42万。千里淮河于此处发源,南北气候在这里交替,桐柏山连起豫鄂两省,中原与南楚文化相互交融。桐柏资源丰富,区位优越。桐柏地处,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种类繁多,宜林山坡164万亩,连片草场40万亩,森林覆盖率50.1%,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资源富集,尤以旅游、矿产、林果、畜牧、水产、土特产著称,被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已探明矿藏56种,全县人均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人均值的14倍,每平方公里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平均值的25倍。其中,天然碱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被誉为“中国天然碱之都”。有全国最大的露天金矿银洞坡金矿、全国四大银矿 ……此处隐藏30929个字……周围,颇为壮观,有些上面还雕凿着古朴的文字。石槽间散落着许多不知名的植物,以仙人掌居多。儋州千年古盐田总面积750亩,有砚式石槽7300多个,年产量500吨。因其保留了最古老的晒盐工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里的盐工们根据海南岛高温烈日的特点,改变过去“煮海为盐”的方法,用经过太阳晒干的海滩泥沙浇上海水过滤,制成含高盐分的卤水,再将卤水倒在石槽内,经暴晒制作成盐巴。现在盐田村仍有30多户盐工,每天都在这片盐田上沿袭着古老方式劳作。

第三站:龙门激浪

龙门激浪位于儋州市峨蔓镇海滨龙门山。龙门山是座屹立于海岸的岩石山,最高点39米,山上怪石嶙峋,从北望南,延绵起伏,状似万里长城一段,雄伟壮观。山之东有一瓮门,素称"南天第一门",高30多米,宽阔20来米,中空通风,岩石呈拱形,北风掀浪,撞于石门,鸣声如鼓,回响10余里,故得名"龙门激浪"。这里绵亘4公里的海岸,沙滩洁净,岸上巨石千姿百态,风景别致,站在岩石观涛,心旷神怡,是海南省有名的旅游景点。龙门激浪于明代得名,向受游人称奇。前清拔贡陈有壮题有七绝一首:"龙门峭石势嵯峨,远望潮来卷白波。

第四站:三亚南山生态文化区

南山寺是一座仿盛唐风格、居山面海的大型寺院。南山寺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临选址,经国家宗教局批准,于1995年11月11日奠基,1998年4月12日建成。现有仿唐建筑仁王殿、天王殿、钟楼、转轮藏、东西爬山廊、东西配殿、金堂等建筑群,总建筑面积5500㎡。整个建筑气势恢宏,为中国近五十年来新建的最大佛教道场,也是中国南部最大的寺院。自古名寺出高僧,南山寺的方丈是86岁高龄的高僧新成大和尚,监院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生法师。目前,南山寺第二期工程已启动。按照规划设计,第二期工程遵循古代大型佛教寺院方正划一、主次分明的特点,将主要建筑集在中轴线上,在两侧设置12个不同功能的四合院。二期工程完成后,整个南山寺东西宽188米,南北长416米,共8个台阶总高差49米,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三亚南山风景区居琼州之南,山高五百余米,形似巨鳌,又若观音菩萨慈航普渡坐骑之相。山势迤逦叠翠,丘陵环抱,祥云缭绕;面南海,浪激石音,水照天色,实有海天佛国气象。1993年,经阮崇武先生倡议,中国国务宗教局、中国佛教协会同意,海南省政府正式批准兴建南山寺,先后又批准在寺侧兴建南山佛教文化苑,在寺前海中塑高108米观音巨型铜像。山之毗邻,左为天涯海角游览区,右为大小洞天旅游区,盖“大生态、大文化、大环保”之大悲曼荼罗也。

第五站:兴隆热带植物园

兴隆热带植物园位于海南兴隆华侨旅游经济区内,创建于1957年,隶属于农业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研究所,是海南最早对外开放参观的热带植物园。植物园占地600亩,植物品种1200多个,划分为六大展区: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热带名优果树、热带经济林木、热带园艺植物、热带药用植物、热带珍稀植物,汇集有咖啡、胡椒、香草兰、可可等热带经济作物,以及榴莲、山竹等特产果树,保存有见血封喉等野生植物的珍稀物种,特种资源丰富、园林景观优美。兴隆热带植物园划分为五大功能区:植物观赏区、试验示范区、科技研发区、立体种养区和生态休闲区;收集有12类植物:热带香辛料植物、热带饮料植物、热带果树、热带经济林木、热带观赏植物、热带药用植物、棕榈植物、热带水生植物、热带濒危植物、热带珍奇植物、热带沙生植物和蔬菜作物等。

第六站:文昌石头公园

文昌石头公园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以铜鼓岭为中心,是海南的最东角,公园沿海长2公里,是数万年前造山运动隆出地表的石头,经漫长岁月潮汐的拍打雕刻和风化而成。石头公园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气势磅礴,石头重的达数千吨,形状千姿百态,造型有的像海龟,有的像古猿,有的像恐龙。涨潮时,海浪涌进岩洞,发出惊天动地的雷鸣声,海涛拍岸时,满天浪花,星星点点。特别是风动石,高3米多,重约20吨,上圆下尖,风吹能动,摇而不倒,千万年来,历经沧桑,多少个12级台风也不能把它吹倒。第二部分由墨绿色的花岗岩组成,石头较为平缓,错落有致。石头上海水星罗棋布,蓝天白云倒映,景色旖旎,从铜鼓岭流下的山泉与海水汇合到海沟里,情趣盎然。第三部分形态统一,由天然鹅蛋石组成。

第七站:东寨港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

东寨港是在300多年前,即1605年的一次大地震中,地层下陷形成的,海岸线曲折多弯,海湾开阔,形状似漏斗,滩面缓平,微呈阶梯状,有许多曲折迂回的潮水沟分布其间。涨潮时沟内充满水流,滩面被淹没;退潮时,滩面裸露,形成分割破碎的沼泽滩面。红树林就分布在海岸浅滩上。

海岸地区是微咸沼泽地,海湾水深一般在4米内,海水含氯量最高为33.44%,最低为9.3‰,平均为21.86‰.保护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8℃,年降雨量1700毫米,海水温度最高32.6℃,最低14.6℃,平均24.5℃。

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岸特殊的森林植物群落,我国仅在南方少数省区的沿海有所分布。东寨港及其附近的海滩上尚保存有面积较大、生长良好的红树林,且红树林树种之多,为全国之最,全球红树林树种约40多种,我国分布有24种,而东寨 港就有19种。该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海湾生态平衡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共有红树植物16科32种,其中水椰、红榄李、海南海桑、卵叶海桑、拟海桑、木果楝、正红树、尖叶卤蕨为珍贵树种。海南海桑和尖叶卤蕨为海南特有。本区主要红树林群落有:

(1)木榄群落,

(2)海莲群落,

(3)角果木群落,

(4)白骨壤群落,

(5)秋茄群落,

(6)红海榄群落,

(7)水椰群落,

(8)卤蕨群落,

(9)桐花树群落,

(10)榄李群落,

(11)红海榄+角果木群落,

(12)角果木+桐花群落,

(13)海桑+秋茄群落。

东寨港红树品种主要有红海榄、木榄、尖瓣海莲、角果木、秋茄、白榄、海骨根、海漆、桐花树、老鼠勒、水柳、王蕊、海芒果等。

实习心得:

为期三天的实习就这样结束了,虽然这次实习的时间有点短但是我们收获还是颇多。这次实习使我们学习到一些在书本上永远也找不到的东西,也进一步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东西应运到实际生活中去。无论是海南岛,特殊的玄武岩,热带气候,热带雨林——季雨林,高大的棕榈科树木,特殊板状根,特有的红树林,高大的乔木,种类繁多的热带水果,热带特有经济作物橡胶林,沿途的地形地貌变化、风土人情变化·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我们也明白了,不管是任何理论知识,都需要联系实际,反复理解,联系相关的地理知识去分析,在野外实习中才会更能体会大自然环境的巨大与无穷,将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做学问,用实践深化理论理解,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当中不断延续这种理念,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此次实习也教会了我们跟同组的同学共同交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