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海睡了》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海睡了》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海睡了》说课稿1一、教材简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课本第一册的第七课《秋姑娘的信》。
这是一篇科普童话故事,它用秋姑娘写信的形式介绍了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备食物、树木裹上稻草准备安全越冬的知识。文章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透出了秋姑娘对自然生灵的关爱之情。
二、设计理念和目标
这篇课文融知识和情感为一体,依据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体系的理念,我把以读悟情的情感价值目标列在首位。让孩子在读中感受秋姑娘对朋友细腻真切的关爱,在反复诵读中让学生与秋姑娘美好的心灵交汇,从而滋养孩子们关爱世间万事万物的善良心灵。
同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拓展内容,开发课程资源,为孩子展示潜质潜能和语言实践打开广阔的空间,使课堂教学更为自主、更为开放。
当然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课文中要求掌握9个一类字,2个基本笔画和5个二类字,这个智能目标是必不可少的。
三、设计特色
课内课外知识交融,追求开放性;
读中感悟怡情养心,注重人文性。
四、教学设计
我打算先学文后识字,分两课时完成。下面我具体说说第一课时学文的教学设计。这个过程,我安排了三大板块。
(一)、营造氛围,产生体验欲望
课前,我让孩子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感受秋天,或寻找一些秋天的图片,或吟诵一些秋天的诗句,或唱一唱秋天的歌谣,以“我眼中的秋姑娘”为主题进行充分的交流。使学生的知识贮存与课文内容相交融,并产生直觉体验,对课文产生阅读的期待。
1、展现情境,感受秋天
当课伊始,孩子对秋姑娘的情趣已生。此时媒体介入,出现秋姑娘的画面。 “小朋友,你喜欢秋姑娘吗?瞧,她来了,快和她打个招呼吧!”这时候,学生可能会喊,“秋姑娘好!”“秋姑娘来了!”高兴之余,我随机带他们学习“秋”字。
2、抓住切口、总领全文
认识秋字之后,我又问“那秋姑娘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问完,我马上给孩子出示一幅片片枫叶像舞蹈着的红蝴蝶一般,在飒飒秋风中飘落的画面。
“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这句话是第六小节的内容,我抓住这个疑问句作为教学的切口,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全文的兴趣,同时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指导的时候,特别要让孩子读好语气词“咦”。
以上两个环节,我展示了秋的画面,安排孩子们与秋姑娘打招呼,着力地营造时空氛围,意在让孩子们感受秋的美丽,秋的情趣;意在活化人物形象,引领着孩子走进文本,扎进童话的世界;意在激发孩子们体验的欲望。
(二)走进文本,亲历体验过程
文本是语言的载体,是孩子情感体验的途径,研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任务。在朗读、理解文质兼美的文本的时候,才能体会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达的人文内涵。
1、感知课文,了解大意
让孩子们带着“枫叶都到哪儿去了?”这个问题去读书,实实在在的给足时间,让他们读准、读通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寻找答案。接着通过相互交流,让孩子们自己明白枫叶都给秋姑娘当纸写信去了,知晓秋姑娘是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这些好朋友写了信。并且呢,我要求他们用“秋姑娘给、 、 、写信。”这样的句式讲出课文的主要意思。
五、说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新课。
板书:大海,指导学生读好。接着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词。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进行初读检查。随机正音。再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2、让学生明白朗读课文时要做到声音响亮,吐字清楚,并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寻找停顿的规律。
3、齐读全文。
(三)、美读课文,进入意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精读课文的好处是: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学生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因此,我的教学重点就放在如何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将精读训练落到实处。
1、学习第一句
“不笑”、“大海睡觉了”这些词句,在学生对比感知白天的大海和夜晚的大海不同之处,分句朗读、齐读之后,我问:“白天的大海是热闹的,那你读了这首小诗觉得晚上的大海是怎样的呢?你从哪里读出大海睡觉了?”多媒体出示图深夜里大海睡觉了,为学生学习课文创设情境,在自由读第一句后引导学生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第一句“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最后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
2、学习第二句
多媒体出示课件,师朗读第二句,引导学生体会大海抱着明月,大海背着星星,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相关的句子进行品读。其中着重抓住“抱、背”等动词让学生做做动作,体会大海的温柔可爱。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体会诗歌描绘的意境。
师小结
明月映在海面上,像躺在大海妈妈的怀里睡着了,星星映在海面上,像趴在大海妈妈的背上睡着了。大海妈妈哄着自己的孩子睡着了,自己也发出了轻轻的鼾声。
六、板书
9大海睡了
抱着明月
背着星星
轻轻的潮声
《大海睡了》说课稿2第一部分 说教材
《大海睡了》是一首优美的小诗,描述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象,表现了大海的温柔和可爱。诗文虽短小,字里行间却充满童趣,充满美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1、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词,体会大海的温柔和可爱,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观察、练读、讨论、评价、欣赏、背诵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2、德育目标: 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有兴趣的读儿童化的诗文,初步体会大海夜色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二部分 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1.指导观察法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旨在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
3.鼓励欣赏法
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表扬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发 ……此处隐藏11115个字……简单的诗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3.学写生字“背”“月”,重点指导“月”的笔顺和“月”作为部首笔画发生的变化,指导学生正确端正美观地书写。
其中教学目标第一条和第三条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第二条为本堂课教学难点。
教学流程及设计理念:
一、利用白板点击功能,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出示课题9《大海睡了》,学生齐读课题后,利用白板的点击功能,创设大海妈妈的贝壳宝宝出示两组词语(一组全是轻声,一组是带生字的词语),以此调动孩子认读积极性,由于是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更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生字词在第二课时中复习出现,先降低难度,带拼音读,再去拼音读,力求每个孩子读准字音。接着自然过渡:“今天,老师将带领小朋友们再次走近大海妈妈,去感受大海的魅力。”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白板的点击功能,激发情趣,复习导入自然,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氛围中。
二、运用视听、拉幕、覆盖功能,比对词语,感受大海的动态与静态美。
点击播放海浪翻滚的声音,且海浪声越来越大,此时语言创设情境:“听!这是什么声音?”“对,大海的声音!海面上风大,浪更大。”这时再利用白板翻页的功能,向孩子们展现大海波浪翻滚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初步感受大海的动态美。再次语言创设情境:“白天,海风徐徐,波浪翻滚,这风儿和浪儿就像两个顽皮的孩子!”“呼----呼呼----这是海风的声音,像顽皮的孩子在干什么?”“哗----哗哗----这是翻腾的海浪声,又像顽皮的孩子在干什么?”利用白板的视听效果,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是啊,多么像两个顽皮的孩子啊!风儿在‘闹’,浪儿在‘笑’呢!”利用白板拉出“闹、笑”两个字,接读:“风儿在----闹,浪儿在----笑。”“渐渐地,渐渐地,天黑了,月亮出来了,听,海浪声轻了,轻了。”这时,利用白板的拖移功能,画面从白天的大海,变成了夜晚的大海,海面上还传来了轻轻的潮声,通过画面的对比,使学生感受白天与夜晚大海两种不同的美,白天波涛汹涌,就像个顽皮的孩子在“闹”,在“笑”,夜晚的大海风平浪静,就像个慈祥的母亲,哄着自己的孩子睡着了,自己也发出了轻轻的鼾声,利用白板拉出“不闹了”“不笑了”。接着适时引导学生读好“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
设计意图:第一环节中一年级学生对于“闹”“笑”这两个拟人词较难准确理解,主要借助电子白板的拉幕功能、覆盖功能,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图片比对等能帮助学生正确、全面、到位地理解词语,并能通过朗读读出诗的韵味来。
三、运用拉幕、放大镜功能,引导展开想象,理解关键词“抱”“背”
孩子们对“不闹了”“不笑了”已经有了较直观的理解,接下来的教学中,我抓住“大海睡觉了”这一句重点指导朗读,因为夜深了,因为是深夜,所以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想象,深夜里,我们睡觉时候什么样的?--“静静地,还做着美美的梦”,然后指导学生再来读这一句,就容易入情入境了。
有了第一句作为基础,第二句的学习可以立足于学生自己体会感悟,充分发挥学生自己探索学习的能力。首先,创设一定的情境,指导孩子观察明月倒映在海面上,大海妈妈好像抱着明月,摇啊摇,联系孩子睡觉时被妈妈抱在怀里的感觉,做做动作,来感受“她抱着明月”;再利用白板拉幕的功能,拉出星星的倒影,星星倒映在海面上,大海妈妈好像背着星星,做做动作体会读好“她背着星星”。借助白板,较好地突破了“大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其实是明月、星星的倒影照在大海上这一难点。再次创设情境,这里的“她”就是大海妈妈,你看,她用的是女字旁,明月和星星就是她的孩子,指导读好“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接着,让孩子在《军港之夜》的音乐声中,和大海妈妈一块儿闭上眼睛睡觉,和大海妈妈吗一块儿做起了美梦。以此引出文本外的东西,生成文本外的资源,白板的放大镜功能在这儿又发挥它巨大的作用,给孩子一个神秘感去探索大海的奥秘,大海里许多生物都睡觉了,小虾、海龟、水母……在放大镜下一一呈现。再通过白板的拖移功能,出示一些句式对学生进行用词准确的训练,小虾不()了,海龟不( )了……大海睡觉了。孩子们觉得自己都能当小诗人了,创作的激情再次被激发。
听!大海妈妈睡熟了,还打鼾呢!点击播放那轻轻的潮声,“这鼾声就是大海的潮声;那轻轻的潮声,多么像大海妈妈睡熟的鼾声。”静静地,美美地,老师和孩子们一起配乐诵读,尤其读好那句“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读着读着,有的孩子真的要美美地睡着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我试图在想想、说说、读读中帮助学生体会意境,展开想象,感受文章用词的精妙,学生在这种多样的教学中,既有动作的体验,又有白板的演示,还有说话的训练,更有课外知识的拓展,兴趣盎然,主动性强,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小诗的诵读、理解,并积累了文本和文本以外的东西。
这么美的诗,相信已经留在了你的脑海中,让我们用最美的声音朗诵出来吧,包括指导读好课题《大海睡了》,让我们把它作为礼物送给大海妈妈吧!这时教师趁热打铁,再给时间让学生当堂背诵,有感情地背诵,既积累了语言,又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四、运用拖移、显示功能,课内外结合,总结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整堂课即将结束之际,在学生对原文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我又设计了指导学生再做一回小诗人,创作“大海醒了”的简单诗句,运用拖移的功能,将原文《大海睡了》与创作诗文《大海醒了》对比诵读,这样既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又是对文本的拓展延伸。我试图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模仿所学诗文,创作简单的诗句,让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创新力都得到培养。
五、运用点击、拖移、摄影回放的功能,感悟汉字构字特点,指导正确书写
写字是低年级的重头戏,尤其是一年级。重点指导学习2个独体字“里、月”,通过白板的点击、拖移等功能,用红色着重显示,加深印象。重点指导“里”,告诉孩子一个秘密,这个字组成词语时呀,读音还会有变化呢!它在词前面的时候,读第三声lǐ,它在词后面的时候,读轻声li,这个字的笔顺要注意先写日,再写竖,最后写两个横。认识“月”的第一笔是竖撇,看清在田字格中位置,指导将字写美观。适时进行作品展示,结合评价促进学生正确美观书写。利用白板摄影的功能,回放学生书写时的笔顺、姿势,进一步提出要求。
设计意图:一改以往教师的板演为白板演示,生动、直观,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汉字的结构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
大海还给大家留下了一些作业。
喜欢朗读的孩子找一段动听的音乐,练习配乐朗读;
喜欢画画的学生,为你的小诗配上一幅优美的图画;
喜欢看书和上网的孩子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查找一些有关大海的诗歌、故事或者科学知识,在小组里讲讲;
喜欢唱歌的孩子唱一唱大海的歌。
板书 9 大海睡了
静 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