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装技术工作总结15篇
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你所见过的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服装技术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服装技术工作总结1本人xxx,1984年来厂部参加工作至今,现在在厂部担任机缝车间组长一职。
多年的从事服装行业,让我对服装缝制的工艺尤为熟练和精通,下面我就总结一些在工作中总结的一些经验,并作详细的说明与汇报。
在胸围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冬季服装的袖笼要大于春、秋季服装的袖笼,而春、秋季服装的袖笼又要大于夏季服装的袖笼?
翻阅众多的裁剪书,都可得到这样的结论:在计算袖笼深的公式“KB+C”中(B表示胸围,k为比例系数,C为常数),冬季服装的C要比春、秋季服装的C大,而春、秋季服装的C又要比夏季服装的大。这相当于冬季服装的袖笼比春秋季服装的袖笼大,而春、秋季服装的袖笼要比夏季服装的袖笼大。针对这个问题,略作如下的定量分析。内部穿着层次较多的是冬季服装,内部穿着层次较少的是春、秋季服装,内部穿着层次不存在的是夏季服装,这样的说法是笼统而含糊的。因它没有定量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实际上,不管什么季节的服装,相同胸围下的袖笼大小最终与人体穿着层次的厚薄有关。假设人体的净胸围为B,成品胸围为B,净腋围为N,成品腋围(即袖笼大)为N,穿着层次的厚度为x。当x为0时,上装穿在人体上的胸部、腋部都有一定的空隙量,如图53-1所示。图中,成品胸围与净腋围的间隔称胸围空隙量,并设其为m,其计算式为:m=BB/2π;成品腋围与净腋围的间隔称腋围空隙量,设其为n,显然,胸围空隙量m必定大于腋围空隙量n,其计算式为:n=NN/2π。按照一般夏季服装的制图结果,腋围空隙量约为胸围空隙量的0.385倍,即NN/2π=0.385x(BB/2π),整理后变成(NN)=0.385(BB)。也就是说,腋围放松量是胸围放松量的0.385倍。如果胸围放松量(BB)=12(厘米),则腋围放松量(NN)=0.385x12=4.62(厘米)。在穿着层次的厚度x为0的条件下,这点放松量基本上能保证腋部的自由运动。当穿着层次为一件羊毛衫时,则其厚度x约为0.32厘米,则将其套在净胸围上后必然使胸围放松量减少2πx=2X3.14X0.32X≈2(厘米),而剩下的为12-2=10(厘米),同时使腋围放松量也减少2πx=2(厘米),而剩下4.62-2=2.62(厘米)。由此可见,胸围所剩下的10厘米放松量还有一定的胸部活动余地,而腋围所剩下的2.62厘米放松量几乎小于腋部活动的最小余地(对于无弹力的面料,腋围的最小放松量应为3厘米)。其中,还不考虑由于缝头的竖起而引起成品腋围变小的因素(有衬头的服装尤为明显)。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先将前、后身的袖笼开深,以求得腋围放松量的增大,以满足穿着层次的增加。这就是春秋季服装的袖笼大于夏季服装的袖笼的原因所在。
如果胸围放松量(BB)=28(厘米),再将上面的一件羊毛衫考虑进去,此时胸围的有效放松量应是[B(B2)]=26(厘米),腋围的有效放松量应是0.38x26≈10(厘米)。当穿着层次又增加了两件厚绒线衫,其厚度为2x=2X0.64=1.28(厘米)时,则将其套在羊毛衫外后必然会使胸围的有效放松量减少2πX1.28≈8(厘米),而剩下26-8=18(厘米)。同时使腋围的有效放松量减少8厘米,而剩下2厘米。显然这2厘米的有效放松量无法满足腋部的自由运动。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只有先将前、后身的袖笼开深,以求得腋围有效放松量的增大。这就是冬季服装的袖笼大于春、秋季服装的袖笼的原因所在。
根据上述分析方法,我们还可以推出袖壮、袖口、领围、裤笼门、横档、脚口等一类围度部位都具有类似于腋围一样的特性的结论。
以上是我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未来我会继续努力工作,争取为厂部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服装技术工作总结2随着炎热夏季的到来,11年又过去半年,在这半年里我们经历了心智的洗礼,秋、冬装订货会,我们在努力,在繁忙,但也在不断的成长。
一、设计制样的状况
今年的秋冬季产品策划较往年有了较大的改变,画稿的量少而精,改变以前图稿量多,款类少的状况,让我们技术部大大减少了许多样板、样衣重复打、重复做的压力。但是还有存在一些设计师拿着设计图稿却不知设计意图,先打着再说,打好了再找感觉的状况依然存在,这也让版师造成许多困惑和重复劳动。
希望:设计师对自己跟踪的图稿有清晰的思路和准对性。改变画的是这样图稿,要的是另一件产品的状况,来提高版师的制版效益。
二、现在技术部的状况
随着品牌的快速提升,服装风格的改变,目前的几位版师制版技术已经远远跟不上公司的需要,打一个版套几个款的现象已经过去。每一个款式都需要用立体和平面相结合的方式来处理板型,但会需要一定的时间,缺少样板师是目前技术部的状况,招聘和调整版师是当务之急。还有作为技术部综合的技术含量不够。工艺单,生产样板,时间上的安排,和大货生产的质量跟踪等等都在不断的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作为负责人整天在忙于救火,没有及时去杜绝将会发生的隐患。借用邵总的一句话:每天跳在河里与大家一起游泳,却没有站到岸上去审视将会发生的每个问题。
我希望在制板师来的及制版的情况下,我能有时间跳上岸,站在一定高度来整理每一件事情,把事情做完整,提高综合技术力量,让技术部在公司真正发挥技术作用。
设计策划是品牌的门面,技术力量绝对是品牌产品的灵魂,有最华丽的外观,没有好的技术支撑的话,最好的产品也是不堪一击的,现在我们的产品感觉上已经有了一定的高度。可我们的技术力量还是远远不及,处于瓶颈状态,这也是作为技术部的负责人所担心的,目前还是有点力不从心的。
我希望公司领导能给于技术人员一些学习和快速成长的机会,(光提供样衣还是不够的)。及时培养一批能力超强的班师来支撑品牌的发展,来迎接市场的挑战。
三、管理方面
曾经听人讲过一句话“你对下属当贼一样去防的话,这支队伍迟早会变成小偷队伍,如果你把他们当成神来敬的话,他们个个都会承担起神的责任和义务。尽管目前管理的不是很如愿,有时候也会把自己陷入一个很困惑、很无助的境地。
我还是希望通过努力,寻找有效的方法,让技术部的每一位员工像神,一样对公司、对部门、对自己负起责任,尽心尽责,努力工作,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让技术部能成为一个努力、积极、认真、向上、和谐型的团队。
四、是服装质量
今年的各季服装在工艺质量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与当今的市场竞争,和品牌提升的速度来比的话,那可能还是差了一定的距离,有板型的问题,有工艺 ……此处隐藏14284个字……。在我总结的服装生产基本工艺流程中虽然只列举了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成衣检验、包装入库,其中七道最基本的工序,但是每一道工序在流水生产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道都不可缺少,更不可能颠倒。在服装流水生产中,如果熟练的运行这套基本的生产工艺流程,会在生产中起到地基的作用。
在多年的工作中,是厂部培养了我,让我在工作之余学习了更多的服装生产上的工艺技术,让我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各种生产经验,运用这些总结来的经验,发挥经验中的价值,是我对厂部多年来悉心培养的汇报。今后我会在工作中更加完善自身修养,不断学习进取,不断在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作用,为厂部的基础工作做一份微薄的贡献。
服装技术工作总结14本人王士云,1998年来厂部参加工作至今,现在在厂部担任机缝车间组长一职。
在多年的实践生产中,我对于袖子的裁剪与制作工艺已经研究了很久,摸索出了很多实用的经验总结,下面我就一一整理出来,并作详细的汇报总结。
二片式袖为何要有前偏量或后偏量?
大小袖片的拼缝为何不放在与手臂里、外弯线相对应的位置上,而要偏离里、外弯线一定的距离(偏离里弯线的距离称前偏量,偏离外弯线的距离称后偏量,如图46-1所示),其目的是为了不使袖拼缝过分醒目。
当然,偏离的同时还必须考虑袖的弯势形状。如果成型后的袖具有里、外弯势,则偏离量不宜太大。否则,即使采用了工艺归拔,也是很难取得这种效果的。
一般前偏量总是控制在3厘米左右,后偏量控制在1.5厘米至3厘米之间。当然利用收肘省或袖口裥,也能解决袖子的外弯势问题。
但此时的后偏量可放宽到3厘米以上。如果成型后,袖的外弯线呈直线形,不具有弯势,则偏离的距离可以达到最大值。一片式袖的情况就是如此。
根据传统习惯,男装袖一般(仅在上部)有较小的后偏量,而女装的袖大多有后偏量。
平面制图中的袖长是否与测量中的袖长绝对一致呢?
在无特殊情况下,二者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况下,前者必须大于后者。否则,成型后的袖的长度将小于实际的测量长度。这是由下列五个因素所造成的。
①垫肩的因素:垫肩的厚度越大,则袖长所增加的长度也越大。因此,制图中的袖长约为:测量长度≠垫肩厚度。
②穿着层次厚度的因素:穿着层次的厚度就是指该件上装里面穿的所有内、外衣累计的厚度,显然,此厚度越大,则袖长所增加的长度也越大,因此,制图中的袖长约为:测量长度+穿着层次的厚度。③袖山头收缩的因素:袖山头隆起的高度越高,则袖长所增加的长度也越大。因此,制图中的袖长约为:测量长度+4x收缩量。④袖口收碎裥的因素:碎裥的收缩量越大,则袖口鼓起的程度也越大,从而袖长所增加的长度也越大。因此,制图中的袖长约为:测量长度+0.2x碎裥量。
⑤面料缩水率的因素:假设缩水率为K,K越大,则袖长所增加的长度也越大。因此,制图中的袖长约为:测量长度长应为:测量长度+Kx测量长度。
上面所考虑的因素都是相互独立的,如在两个以上因素同时出现时,那么,制图中的袖长应为:测量长度+n个因素所增长度。其中,n为2、3、4、5。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②、③、④、⑤的结论对于腰节长问题同样适用,如腰围处收碎裥的连衣裙,为什么在平面制图中的腰节长要长于测量中的腰节长等类问题,都可以根据上述的结论予以完美解释。
以上是我在多年的工作中,独立摸索钻研出的工作经验,未来我会继续努力工作,为厂部做出更多的贡献。
服装技术工作总结15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技术工作,其最终目的的是服务满足于人的生理心理需求。服装结构设计技术工作更是如此。只有技术是,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这样的技术工作才能更好的满足人的生活需要,才能称得上是有效的技术。服装结构设计也不例外,因为他与人的身体,生活环境,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如果脱离了人的服装,就好比无根的大树,没有了生命力或活力。
在我从事服装工作以来,不断在学习,来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起初学习平面制版,后来发展学习了CAD制版,随着人们对造型求新求异的追求。又开始学习了立体裁剪,在我学习这样和那样的方法之后,体会到不管你是用什么原型、工具、方法、理念、立裁都离不开人。作为核心的人,具有形态、运动机构、生理、心理四个因子,这些因子常常是其他要素的桥梁,起到了促进服装造型的作用,在工作中我们时常会宛如空气一样忽略这些因子。
总之服装设计就是充分考虑上述的条件的各个要素,特别是材料等要素有机的结合,汇总,要设计的服装。为什么在总结的一开始,我不断强调人体知识的重要性,是因为我在工作中遇到过很多技术问题,其中有两个问题困惑了我很长时间。1.袖子、运动或造型。2.牛仔裤、运动和合体的关系,最终的根源是因为在操作过程中忽略了人体这一重要的静态、动态因素。
在工作中遇到的1.袖子问题的活动量的不够,2.袖型不够显瘦偏后。原因是对手臂自然下垂的形状的误区。1.袖子的活动与服装的整体关
系。前后袖笼肩1/3是衣服的贴合部份,以下部份是需要考虑活动量的。2.肘关节处弯曲产生的活动量,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要先了解下袖子自然下垂的问题,一.上肢与体型的关系。二.视觉上的问题。三.与运动关系。
1. 上肢与体型的关系,人的体型一般分为反身体型和弓身体型这两种体型中根本区别在于手臂根的位置不同,反身体型靠背侧,弓身体型靠胸侧,确定里袖子下垂状态,主要是手腕与体干的相对位置,也就是大腿前侧和手腕前端的距离,这是最清楚也是最实用的标志。
2.视觉上的问题,如果袖子平行于垂直方向安装,袖子会看起来会偏后,这是常见的的问题,裸露上肢即同样下垂状态,看起来并不如袖子那样偏后。这是因为上肢有曲势这一现象有必要把袖子“前 装”(袖子靠向大腿部前侧,以避免这种错觉)
3.与运动功能的关系,从上肢带和上肢的结构看。袖子的运动范围分为两个部分考虑1.排除阻碍,上肢向前方活动的因素。
2.增加后袖肘的长度或减短前肘的长度满足于肘关节袋运动,从而达到松量均匀,衣身平衡。
调节具有美,功能又具有运动的袖子必须是由前面解阻,后面袖山弧度鼓起的曲线所构成的,袖子的安装角度和袖子的修正,正好运用这一原理。(见表:所示)
二.牛仔裤的合体和运动量的解决 1.合体牛仔裤的材料选择需要微弹面料,才能塑造具有美和舒适的板型。 2.臀围尺寸比M码正常臀围-1-2cm(根据面料而定) 3.调节开角度,满足运动量(牛仔裤的开角度最大,活动量也最大) 4.侧缝重心位置的准确性(决定裤子是否具有美的效果,及裤子穿起后是否平稳)是非常重要的一条线。 5.开角度调整。一.增加前后困势,二.挺缝线侧移,从而满足人体活动量达到满意的活动量。 无论解决服装的什么问题都不能孤立的看待问题,要用整体观察的方法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服装的核心的核心是人,千万不要脱离人的轨道,会导致技术脱轨,达不到消费者真正满意的产品,也就没有完成技术的目的。
陈发
20xx-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