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主题活动方案

时间:2023-01-26 10:21:35
中班主题活动方案(15篇)

中班主题活动方案(15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主题活动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主题活动方案1

盼望着,盼望着,春的脚步近了,春天来了。为了让幼儿更多的感受到春天给我们带来的万物变化,我们预设了“春”的主题。在主题活动的进行中,由此引发了幼儿对春天的气候及动物变化的探索。通过生成,使幼儿不仅懂得了春天带给人们美好的一面,也明白了在这个季节里,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才能确保身体健康。

目标:

通过仔细的观察,引导幼儿感知春天的特性,从而引起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过程:

首先,教师根据活动目标设定观察任务,让幼儿通过原有的生活经验感知到春天来了,天气变的暖和起来,从而我们的衣服也穿的少了。在户外,连吹来的春风都是暖暖的。其次,老师带领幼儿参观教师的生物角、操场等,让幼儿们运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去发觉哪里可以找到春天的脚步。再结合师生间的讨论,使他们感觉到树叶发出了嫩嫩的绿芽,各种各样的小花们也竞相开放,就连他们从自己家带来的植物、可爱的小金鱼、小乌龟等也散发出无穷的生机。最后,提醒幼儿要时刻注意天气的变化而作好相应的保暖措施,不要让病菌有机可乘。

整个主题以寻找春天为主要线索,充分体现了幼儿的细心观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使他们不仅感受到了周围事物的美丽,也让他们尝到了努力的成果。

中班主题活动方案2

活动目标:

1、尝试绘画人物,能够画出人物脸部的主要器官。

2、在用直线和弧线作画的基础上,尝试画出波浪、圆圈等线条来装饰妈妈的头发,逐步提高幼儿控制手部动作的能力。

3、启发幼儿按照自已的想像,选择不同线条和颜色给妈妈理发,表达对妈妈的感情。

活动准备:

1、妈妈的照片若干,发型图4张

2、白纸、黑笔、蜡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1、教师:我们都有自己的妈妈,谁来介绍一下你妈妈长得什么样?

你们有没有仔细看过妈妈的头发呢?妈妈有漂亮的头发吗?

那你妈妈的头发是怎样的?

(头发是直直的、长长的。头发是卷起来的。头发前面是直的,旁边是卷的……)

2、教师:你们妈妈的头发有没有染过颜色?

(有红头发,有黄头发,还有的头发有点儿黑有点儿黄……)

3、教师:妈妈是在那里把头发理的这么漂亮的?是谁给妈妈理的发呢?

(在理发店,在美发厅,是理发师给妈妈理的。)

二、欣赏妈妈的照片,感受不同发型的特点。

1、教师:你们看,今天老师把谁的妈妈请到了电视机里?

这位妈妈的头发是什么样的?

2、幼儿欣赏长、短、直、卷的发型谁的妈妈头发上染了颜色呢?

三、幼儿自己动手为妈妈设计发型

1、教师:现在你想为妈妈设计一个美丽的发型吗?

设计发型前我们要先给妈妈画张像,妈妈的脸是什么形状的?脸上有什么?

2、教师:示范画脸你想为妈妈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发型呢?

幼儿自由讨论后个别介绍。

3、教师示范画头发

教师:现在妈妈有了喜欢的发型,谁能够让妈妈变得更漂亮。

4、教师示范图色

5、幼儿动手设计发型。

四、讲评你最喜欢哪一位妈妈?为什么?

大家都为妈妈设计了漂亮的发型,我们一起和妈妈和张影留念一下吧。

幼儿做一个可爱的动作,喀嚓!

中班主题活动方案3

活动目标:

1、知道常见植物的名称,区分不同植物叶子的明显特征。

2、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

活动重点:区分不同植物叶子的特征

难点:学习拓印叶子,制作成标本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种不同形状的叶子。

2、为幼儿准备彩色的蜡笔和白纸。

3、幼儿已经阅读过《捡落叶》诗歌。

活动过程:

1、观察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叶子,引起幼儿的兴趣

出示各种树叶:“你们知道它们是什么植物的叶子吗?”(幼儿交流)

幼儿比较各种叶子的不同之处。(知道它们的颜色与形状)

2、引导幼儿学习拓印叶子

(1)、教师讲解拓印叶子的方法

“把叶子放在垫板上,上面盖一张白纸,纸用夹子固定。用蜡笔在盖着叶子的纸上左右来回的涂擦,是叶子的形状显现出来。大家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来进行拓印。”

(2)、幼儿学习拓印叶子,教师随机指导

3、将幼儿拓印的叶子做成标本,挂在教室里展览,共同分享

中班主题活动方案4

主题活动:纸的一家

主题说明:

从3月3日起我们将和孩子们进入《纸的一家》的主题活动中。“纸”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物品,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也充满了和纸相处的经验:从纸巾、纸盒到纸袋,从书籍、报纸到海报??纸,在儿童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们将带领孩子与各种各样的纸展开一系列互动。让孩子从撕贴和折叠中直接去触摸和感受纸的材质,了解不同的纸各自具有的特色;他们会有机会探索和研究某些纸的来源,也能学会珍惜省用各种纸,在废止回收利用的过程中懂得保护资源;更重要的是孩子可以真正地和纸玩游戏,他们可以折一折、玩一玩各式各样的纸;可以开动脑筋,想办法让平面的纸站起来,让立体的纸变化出不同的空间。厚的、薄的、粗的、滑的、硬的、软的,大张或是小张的,平凡的纸成为孩子创作或游戏的素材,给予他们一片尽情想象的空间。准备好了吗?欢迎您和孩子一起进入纸的宽广世界。

活动总目标:

1、了解纸的种类、用途,能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纸的分类。

2、能积极参与收集和讨论活动,乐意与同伴分享知道的有关纸的信息。

3、体验纸艺的创作乐趣,能大胆想象,有创意地开展活动。

4、知道纸可以回收再利用,增强节约用纸的意识。

5、了解书的结构及各部分。

主题网络图:

活动一:纸的由来

▲活动内容:谈话——纸从哪里来

活动准备:

活动前观看过有关录象;挂图:纸的发展史。

活动过程:

1、指导幼儿回忆录象中的内容并提问

(1) 纸是谁发明的?

(2) 蔡伦是用什么来造纸?

……此处隐藏10771个字……环境创设:

1、各墙面和柜的装饰

1) 主墙:家长和老师收集的各种有关秋天的资料,经过整理和装饰,让幼儿感受秋天。

2) 其他墙:"秋天的花和动物"展示幼儿的美工作品。

3) 柜面装饰:

A.幼儿用语言讲述出与秋天有关的活动。教师记录并整理粘贴。

B.用照片的形式记录秋天的变化。

C.展示秋天的花和树。

D.人们在秋天里的活动。

区域安排:

益智区:

目标:

1、 观察秋天的植物和动物的变化。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讲述能力。

内容:

1、观察活动

(1)树叶变黄了

(2)菊花

(3)螃蟹

2、游戏:大风和树叶、螃蟹赛跑

美工区:

目标:

1、 掌握用棉签画画的技能。

2、 会胶泥做出水果的形态。

3、 学习粘贴的技能。

4、 鼓励幼儿大胆表现作品。

内容:1、 泥工《一盘水果》

2、 手工《一串红》

3、 绘画《螃蟹》

4、 绘画《小鸡和小鸭》

阅读区:

目标:培养幼儿养成安静阅读的习惯,看完后把书放回书架上。

内容;书架上摆放相关书籍供幼儿阅读。

结构区:

目标:

1、培养幼儿的动手搭建公园。

2、鼓励幼儿相互合作进行建构。

内容:搭公园、搭莲花山、搭幼儿园。

菊花开了案例:菊花开了

十月初,孩子们在花园散步时,佳慧小朋友突然兴奋地叫起来:“快来看呀,菊花开了!”听她这么一喊,孩子们都围了过去。怎么可能呢?按前两年的常规,这种菊花要到十月底才开,为什么整整提前一个月? 带着疑问,我走了过去,想不到真的有几朵嫩黄的菊花已经怒放了。孩子们特别高兴,于是去寻找别的菊花,可是找遍了整个花园,却没发现第二株开放的菊花。

唏韵小朋友跑过来问我:“老师,为什么这株菊花比其它菊花开得早呢?”实话说,我自己搞不清,如何回答呢?突然我灵机一动,这不正是引导幼儿探索、思考的好机会吗?于是我说:“这株菊花与花园里其它菊花的品种是一样的,都是从老的菊花根上长出来的。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开花时间不一样,我也不知道。我请大家一起寻找原因。”接着,小朋友在这株菊花边仔细地观察着,可就是找不到结果。最后,我请小朋友带着问题回家问问爸爸妈妈。

第二天,孩子们一上幼儿园就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松磊说:“爸爸告诉我,植物是靠阳光、水、空气和土壤而生长的,这株菊花可能比别的菊花得到的阳光多。”我带着幼儿又来到了花园里,结果这个结论很快就被否定了,因为整个花园里的菊花都普照阳光。啸虎说:“我妈妈说,今年秋天很少下雨,如果泥土湿润,植物就会长得快,因此它提前开花了。”于是,我动员大家找来与之较远的另一株菊花边的泥土,经比较发现它们从颜色上看稍有不同,开花的那株菊花泥土暗了一点,孩子们高兴地大叫起来:“找到原因了。”我疑惑不解:这究竟是为什么使同一个花园里的泥土有不同颜色?

第三天,孩子们午餐后在花园散步是,小宇小朋友突然兴奋地叫起来:“老师,我发现菊花开的秘密了。”果然,在那株菊花附近,有一个阴井,正逢阿姨把泔脚水倒入阴井,离开时有几滴泔脚水滴在这株菊花附近的土壤上,每天这样,不等于施肥吗? 这时,孩子们纷纷围了上来,,小宇抢着告诉大家:“阴井在旁边,阿姨倒‘垃圾水’时,这株菊花正好每天可以喝一点,所以比别的菊花长得快,长得高,开花早。”孩子们都拼命地点头许可并鼓起了掌。

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真是太可贵了,他们正是在这种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证实了一个又一个问题。

中班主题活动方案15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对自己生活的地方、住的小区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就产生了想了解同伴居住环境的愿望。随着主题“我的家乡’’的开展,幼儿通过看家乡、说家乡、夸家乡等系列活动,产生了自己是安吉人的自豪感。幼儿对自己身边的事比较感兴趣,通过与父母一起去自己生活的小区、街道、公园等地方看看、玩玩、画画,从父母、老师身边了解有关安吉的历史、人文等知识,丰富相关的谈话内容,使幼儿有想说、敢说的愿望。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学习用简短的语句说出自己居住的小区名称。

2.要求幼儿学会安静地倾听别人的谈话、了解别人的谈话内容,培养有意识的倾听能力。

3.鼓励幼儿能大方地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有关城市小区、街道、生态广场、驿站广场、昌硕公园、机关幼儿园等图片。

2.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了解自己居住小区的名称,小区的一些主要景色。

3.介绍小区的图画(幼儿照片或自己画的图)。

重难点:能用简短的语句说出自己的感受。

活动过程: 一、创设谈话情景,引出谈话话题

1.出示安吉地图:看!这是什么?(一张地图)

这是哪个地方的地图?(安吉地图)

我们住的地方叫“安吉”(指出地图中的安吉)。

你住在安吉的哪个小区?(让幼儿说出自己居住小区的名称,最好能说出几幢几单元几号。)

2.老师小结:我们居住的地方叫安吉,有许多的小区:汇丰花园,新嘉园,芬芳小区,桃园新村,宁馨花园,市民中心……我们住的地方很美,我爱我家!

(活动前幼儿已经在区域活动中了解了安吉地图,为幼儿在本次活动中寻找自己居住的地方提供了保障,幼儿因此能大胆地进行介绍。有多名幼儿在地图上找到了自己住的小区。)

二、引导幼儿围绕居住地进行谈话

1.提问:你家周围有哪些好玩、好看的地方?(提示:汇丰花园的旁边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如生态广场……)

2.请你介绍给大家。(生态广场、驿站广场、昌硕公园、机关幼儿园……)

3.你最喜欢到什么地方玩,你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好玩的地方告诉大家呢? (拍照,画下来。)

(幼儿回答时语言丰富、声音响亮,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家很熟悉,又通过与父母的交流知道了许多居住地周围的环境,所以与老师的互动、同伴的互动积极。)

三、讨论:主题墙的布置

出示收集并已制作的居住小区图片让幼儿谈论。

师:昨天我们小朋友已经回家画了自己居住的地方,我们怎么将你的家介绍给同伴?(布置“我居住的地方”。)

怎么来布置“我爱家乡”的主题墙呢?(提示:上一次的主题“我爱妈妈”,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如:爱心,心愿卡,画妈妈等表达了自己的感受o)

(通过集体讨论、个别交流等方式让幼儿大胆表述,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主题墙的创设中,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与环境、幼儿与老师产生积极的互动。)

四、延伸活动

回活动室,师幼共同布置主题墙。

《中班主题活动方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