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备】初中优秀作文三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优秀作文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优秀作文 篇1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唐朝诗人李绅写的悯农,它的意思可能大家都知道,农民伯伯务农很辛苦,每日早出晚归,所以大家要爱惜粮食,那大家都做到了吗?
据调查,每年大家浪费在家里的粮食足够1500万人吃一年,每年大家浪费在食堂里的粮食足够3000万人吃一年,每年浪费餐馆里的粮食足够2亿人吃一年。如果大家停止浪费,一年就可以省下约1000亿斤的粮食,这足够养活3。5亿人。
虽然大家现在生活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但是大家知道吗?当大家随手扔掉一块馒头的时候,大家是否想到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正在为一餐饭而辛苦奔波。大家是否想到世界上有许多人正在为一餐而辛苦奔波,还有许多人正因饥饿而在死亡的边缘挣扎。以前我吃东西常常挑三拣四,吃不玩就随手扔掉,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以为这不算什么。可是当我在电视上看到那些非洲难民因饥饿,瘦骨嶙峋·饥不择食,最饿死在街头那惨不忍睹的情景。还有我国的边远山区,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小孩子们还没有地方上学。要是一个月能吃一次肉啊,那就是谢天谢地了!
这时我才觉得大家的生活是那么的幸福,有爸爸妈妈的疼爱,有大房子住,上学放学都有车接送……想到这,我感到非常惭愧,我真是太不应该了!从现在起,我一定要改掉我的坏习惯,节约每一粒粮食,再也不浪费了!
节约是美德,节约是责任。同学们,让大家行动起来,节约每一滴油·每一滴水·每一粒粮,这样大家的'生活才会更加富有,大家的祖国才会更加的繁荣昌盛!
初中优秀作文 篇2
一个寂静的夜晚,人们都进入了梦乡,我刚躺到床上,家具与电器们就“叽叽喳喳”说起话来。
最爱说话的电视机大姐首先发言:“兄弟姐妹们,趁主人休息,我们说说知心话吧!”
坐在床头柜上的电视机小妹率先应声,神秘地说:“告诉你们一个新消息,听主人说,明天就要来一个新朋友,它叫拐角沙发,既美观又大方,只可惜……我们的老朋友单人沙发大哥就要离开我们了。”
收音机小妹听了伤心地说:“兄弟姐妹们,再迟几天,我也要离开大伙了。大家不要难过,我走了,卡拉OK机就要来了,它会给你们唱更美的乐曲。”
这时,新来的高档立柜大哥和高档饭桌小弟异口同声地说:“都是我们不好,由于我们的到来,把衣箱大姐和小饭桌小妹赶走了,现在单人沙发大哥和收音机小妹也要离开大伙了,我们心里难过呀!”
收音机小妹说:“你们不要难过,我们已过时了,已不能适应现代家庭的需要了,应该离岗了。我们走了,你们会增添一些更有名气的新朋友的,这里的主人会更加开心。”
这时,单人沙发打断了收音机的话:“以前没搬到楼上的时候,可把我害苦了。屋子小,主人一不小心,就会踢伤我。如今,主人住进大楼,屋里既宽敞又明亮,可我自己觉得与屋里华丽的装饰不相称。唉,这里不适应我们生活了,该走了!”
衣箱大姐接着说:“我壮实,肚量大,过去主人常夸我,整日用旧衣服把我的肚子填得鼓鼓的。我可算是最吃香的家具了。可是,自住进楼里来,主人只让我立在阳台角上,我自己也觉得屋里没有立足之地,还是趁早离开吧!”
“同伴们,不要说了,不管是新朋友的到来,还是老朋友的离去,都应该高兴才对。为了主人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来,我们一起唱支歌吧!”新来的电话机提议说。
正在这时,屋外的大公鸡叫了几声,家具和电器们忙各自回到了自己原来的位置,等待着明天主人的调遣。
初中优秀作文 篇3
夏日的骄阳渐渐西移,田间已没有午时那么炎热,妇女们在用石刀割水稻,她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远处一排排大大小小的茅草屋坐落在林间,许多老人正在门口用石锅煮饭,飘来阵阵大米的清香。孩子们也不甘落后,他们有的帮着将猪牛赶进棚里,有的在打磨石头,也有的嘻嘻哈哈围着石桌摆放石碗。这时,田间小道上传来高亢的歌声,原来是男人们打猎归来了,他们有的扛着弓箭,有的一起抬着猎物。孩子们纷纷停下了手中的活,欢呼着迎了上去……
河姆渡人是多么有智慧啊!在七千多年前,他们就能创造出形状各异的器皿,比如骨耜、哨、石器等,给生活带来了便利,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他们栽培了水稻并得以成功延续,使江南成为了后来富饶的“鱼米之乡”。河姆渡人是多么地勤劳啊!男女老幼全都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每个人都参与到生产中,每个人都为部落的文明发展作出了贡献!
现在的河姆渡人,传承了先民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了一个个新的奇迹。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宽阔的水泥路两旁鲜花盛开,绿树成荫。教育、医疗、交通、通讯等各行各业蓬勃发展,河姆渡已成为姚江边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徜徉在河姆渡遗址公园里,目睹河姆渡人生活、生产的场景,面对着河姆渡人创造的原始文明,耳边仿佛传来了河姆渡人用骨哨吹奏的悠扬曲调,向你倾诉着那段有着七千年的文化历史,使我对河姆渡的敬意和自豪感油然而生。愿这颗屹立在姚江上的明珠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