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精选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寒假里,我阅读了“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作品《最后一头战象》,故事中描写的战象嗄羧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嗄羧是1943年在西双版纳的打洛江畔与日寇的血战中幸存的唯一的战象,作者见到它时,它在村民的尊敬和照顾下,已经优哉游哉的生活到五十多岁了。然而在它预感到自己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时,竟像战士一样,要求人们把它当年战斗时佩戴的象鞍披挂上,然后绕着村子恋恋不舍地走了三圈,向人们告别,村民们也都流着泪来为嗄羧送行。看到这里,我也不禁为嗄羧和村民之间那深厚的情谊所感动的潸然泪下。
嗄羧上了路,送行的人群渐渐散去,可作者却被大象的饲养者波农丁蛊惑着,采取卑鄙的跟踪手段,想跟着嗄羧找到象群的墓地——象冢,挖出象牙而大发其财。人类的贪婪是多么的可耻和可恨啊!
而嗄羧对此一无所知,它只是虔诚地来到了26年前的战场,在夕阳中缅怀往事,我像作者一样对嗄羧肃然起敬,它虽然是被人类称之为兽类,却具有很多称之为人的人所没有的高尚情怀。最后嗄羧向当年埋葬八十多头战象的百象冢走去,并用锋利的象牙在象冢旁不断挖洞,直到第二天黎明,嗄羧才永久的安息了。它生前这一系列的举动让我感到十分震惊,原来经历过生死考验的它,仍忘记不了这个百象冢,并将自己深深埋进了洞里,与曾经并肩作战的同伴们永远的长眠于此,这是何等崇高的友谊啊!
作者和波农丁望着战象嗄羧高贵的遗体,感到了自己灵魂的猥琐,放弃了发财的打算,一起动手,把土坑掩埋好。读到这时,手心里一直攥着一把汗的我终于松了一口气,为嗄羧感到庆幸,也为人性在真情的感召下的幡然悔悟而感到欣慰。
嗄羧只是一头大象,但它的重情重谊,它的高尚的行为和情感,让我感动不已,大象的友情比人类的友情是不是更加深刻、真挚和长久呢?难道不是吗?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2大象是我们众所周知的动物,也是我们人们的朋友。体型庞大,长鼻子像象皮的长管子;两根象牙非常尖锐,是大象的自卫武器;两只大耳朵,可以听见任何风吹草动。四肢粗短而强壮,能够支撑大象如此巨大的身躯,就像四根大柱子,让它屹立不倒。
暑假里我读了浙江儿童出版社,动物大王沈石溪写的《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他还写过《猎狐》、《保姆蟒》、《红奶羊》、《狼王梦》等等。这里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关于大象的书,它非常令人回味无穷,促人深省。书中讲述了在战争时人类坐骑大象打仗,战争结束后幸存下来的一头大象——嘎羧。它自知生命大限以至,便重披象鞍,到江滩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它来到埋葬自己战友们的“百象冢”旁挖了一个坑,庄重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在读完《最后一头战象》整本书后,让我感受到,嘎羧是一头“怀旧”的战象,它身上也有着人类的情感。它无法割舍战争时光,无法忘记战友们。嘎羧是一头“纯洁”的战象,在它的心里,没有对功名战绩的骄傲自豪,而是对并肩作战的战友的慈爱,和它久久渴望的和平与安宁。嘎羧是一头“忠诚”的战象,临死时它重披象鞍,希望自己是最后一头战象,希望这个世界永远和平。当我读到书中的这句话,“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从中我读懂了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忠诚,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怀仍在!被人类称之为兽类的幸存象兵嘎羧虽然只是一头象,却有着高尚情怀,像人类一样曾经为国精忠的高尚情怀,我真是佩服!
战象们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去学习,不管战斗多么激烈,战象们一点都不害怕,勇敢、团结的向前从来都没有退缩。动物都能如此何况我们人类呢?我们人类作为这个世界的主宰,更多的应该保护大自然的野生动物,珍惜这些动物。我们也绝对不能虐待它们,因为它们为人类也做出了很多的牺牲,它们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这本书中最让人感动的也许是战象嘎羧比我们更能懂得这一点,因此,在它那为所有人动容的壮举面前,我们都是那么渺小,我们人类真的需要反思……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3说起象,大家一定会说:“大象又蠢又笨。”但看了著名的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写的《最后一头战象》后,改变了我对大象的看法。
解放前的西双版纳,傣族的最高领主叫召片领,他曾拥有一支威风凛凛的象兵。一九四三年,象兵在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战斗结束后,大家把阵亡的战象埋葬了,还立了一块碑:百象冢。人们意外地发现有一头公象还活着,名叫嘎羧。村民治好了它的伤,把它养了起来。作者到曼广弄寨插队落户时,嘎羧已经50多岁了,他自知生命期限已到,再次佩上象鞍,告别寨子,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挖了一个坑,把自己掩埋起来了。
读着读着……我的热泪不停地在眼眶中打转,我被深深地感动了!特别是最后一句话:“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这句话太感人了!象竟有如此灵感,它可能觉得,它当时跟同伴一起作战,多么勇猛,它是有幸被救,要不然,它也将葬身与此。然而,同伴牺牲了,它有幸获救了。它此刻又回想起了那场残忍的斗争;它可能也觉得,要跟同伴做个伴,不让它们想念它。我们不能到它心里看个明白。但我们能体会到,他那种跟同伴永恒的友谊。此时,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痛苦、怜悯、敬佩、感动、激动等种种复杂而凌乱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那头象的一幕幕真情在我脑海中回荡。象的友情为什么比人类的友情更打动人?它们的友情为什么有如此力量?
嘎羧虽然是一头战象,却具有很多人所没有的高尚情怀——重情重义。象,它们的友谊有如此力量;象,它们的情比人的情更深刻,更真切,更长久!看了这篇文章,我们还能说嗄羧是头象吗?不,它是个让人敬佩的、行为高尚的、重情重义的大英雄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4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栖哺乳动物,它那粗壮的大腿、有力的鼻子多少有些令人恐惧。可自从我看了沈石溪写的《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后,我读懂了大象温柔的一面。
第一篇“给大象拔刺”便让我印象深刻。大象虽听不懂人类的语言,却能感受到人们的恩情,最后还把蜂蜜送给赤脚医生作为报答。一头不会开口说话的大象,却懂得知恩图报,使我不得不对大象肃然起敬。其实,动物与人类的感情也随时随地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在2016年2月6日,台湾发生了大地震。多栋楼房倒塌,许多人被压在废墟中。其中却发生了感人的一幕,一只小猫守在受困的7岁小主人身边,一直叫唤,最后迎来了消防员,成功解救7岁的小主人。回想这篇报道,再联系这个故事,我 ……此处隐藏5533个字……我和一位猎人在冬季捕猎时,正巧碰到两头双胞胎熊,一头叫黄帽子,另一头叫白袜子。此时,向它们望去的两双眼正是我和猎人。只听猎人说:“对付一头熊,我没什么把握,但如果是两头熊,我就有九成把握了!”你连一头熊都对付不了,更何况是两头熊,莫非你会什么巫术?“我奇怪地问。”看着吧,这可比巫术厉害多了。“猎人骄傲地说。熊和我们人的生物钟非常相似。白天劳作,夜晚睡觉。到后半夜时,我和猎人来到黄帽子的领地把蜂蜜偷了出来,放到白袜子的洞口,猎人又像捧着元宝似的把白袜子的屎放到蜂蜜遗失的路途中。我和猎人扫好脚印,躲在草丛里静观其变.....当黄帽子发现食物被拿走和土地权受到威吓后像一只锋利的长矛拿回土地权和食物,而白袜子像一个坚实的盾牌保护着自己的食物,二头熊互不相让生死相撞相拼,直到拼得筋疲力竭,头破血流后才停下来,我和猎人就不费吹灰之力获得了三宝之一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某一种情况下智慧可能比勇气更加重要,强大就像三国时貂蝉用美色挑拔了吕布和董卓的父子情义,反目成仇。如果貂蝉正面与吕布董卓交战,不过三招早已被消灭了,这无疑是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还像以前没有科技的人类,那时我们人类在自然界是多么弱小,而在森林、海洋里的那此猛兽能轻而易举地把我们生吞活剥,可是现在它们并不能伤害我们,因为我们用智慧造出了武器,做出了比猛兽更强大的东西,这足以证明在某一种情况下,智慧,可能比勇气更加强大、重要。
所以,我们应该在生活实际中运用我们现已学会的知识,当然,我们更应该在学校里获得更丰富,精妙的知识。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3我第一次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是四年级。那天我不知看什么书好,就从书架上拿了几本书,其中有一本就是沈石溪的第《第八条猎狗》这本书。
我看了一篇就心动不已,被沈石溪叔叔那生动的语言,巧妙的文字深深地吸引了我,便一口气买了三本:《最后一头战象》、《再被狐狸骗一次》、《带银铃的长臂猿》。我第一本看完的就是《最后一头战象》,刚买来时我异常兴奋,把它熬通宵看光了,如果有人向我讲故事内容的话我也会把一个个小故事讲给他听。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里记忆犹新的就是写象的“死亡游戏”和“最后一头战象”。
(题目也是最后一头战象,应该是一种写作方法)最后一头战象是这样讲的:1943年日本人打我们中国,在洛江旁,战象馱这抗日健儿跟日寇打了一仗。那一仗死了八十多头战象,只留下了一头战象还在喘气。这头战象名叫嘎羧。嘎羧脖子被刀砍伤,一颗子弹从它的腿穿过去。从而有了以后的脖子歪的厉害走路跌跌撞撞。时间流失嘎羧越来越老了,终于到了该走黄泉路的岁数。它把一直藏在小阁楼的象鞭安置在自己的背上好像又回到了以前更抗日健儿打日寇的时候……
它跟乡亲们道别后就向森林走去直到它高大的背影消失在森林深处,寻找它最好的归宿。动物是由人性的它们也会就像文章中所提到他把自己主人的象鞭安置在自己背上的那一刻,它已不是动物而是人类了。死亡游戏是写一头大公象有逃跑的念头……这头大象是马戏团的。某一天马戏团的动物要到乡下巡回表演,正当要把大象引领进笼子的时候,突然他悲吼一声,跑出马戏团冲到大街上来了。
警员大漫要把大象击毙,可是在马戏团的再三请求大漫心软了,让警犬拉拉去阻止大象疯狂的行为。拉拉用引蛇出洞的方法成功的把大象引进了笼子。动物也是需要自由的我们本身就不应该把他们抓起来当作赚钱的工具。沈石溪叔叔写的每本书中每篇文章中都讲述着一个道理……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4大家都有自己喜爱的书,你读完这本书有什么感想呢?我来说说我的感想吧!我的书是最后一头是战象,请听我慢慢道来。
寒假,我利用闲暇时间看了这本《最后一头战象》,书中写了一头叫嘎骏的战象,书中讲了1943年我国战象和日寇在西双版纳打了一场仗,战争中,我方80头战象全都壮烈牺牲,人们为纪念这80头战象,就在洛江边挖了一个巨大的坑,把壮烈牺牲在战场上的战象埋在那里。在搬运尸体时,突然发现有一头活的战象,它叫嘎骏,故事就是这样由此开始的。
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生动形象,描述着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各种形象生动有趣,让我看了一遍又一遍不知厌倦。为什么这么说它呢?因为最后一头战象嘎琐让我感受到了象也具备多种感情,从最后这头老战象走进了以前打仗用的象冢,而没有走进自己归群时的象冢,我十分不明白,为什么嘎琐不走进自己归群时的象冢呢?后来才明白,原来是嘎琐对战象朋友深深的热爱,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象的浓烈感情以及战象勇猛上前不畏困难的精神。
读到百象一起打仗时,和日本鬼子时,因为人多众势拼命往前冲啊冲,打的日本鬼子鬼哭狼嚎时,我我心中升起一股自豪感,读到最后日本鬼子没了,百象也只剩下一头,军队也没了,我内心十分悲痛。在读到嘎琐走进象冢时,我的心也变得十分肃静,内心凉风吹拂,感到无法说的难受。不知不觉就把这本书给读完了,故事中的细节也被我消化掉了。
到了那里,它想起了以前的辉煌,我明白了,他舍不得照顾爱护它村民的战友,他用这种方式表达了他对战友们的感激,我有很深的感悟。
我明白动物之间也有很深的感情,我们要爱护动物之间的感情。
一本我们喜欢的书就像一盏灯,照亮前方的路,一本我们喜欢的书就像一位老师,教我们学习知识。这就是我读这本最后一头是战象的读后感。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15这本书里,讲述了作者与象﹑猪和熊之间的生活。作者和这几种动物生活时,总有那么几处让人回味无穷的话语,和那让人感到温暖的表现。但是,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那憨厚老实﹑爱子心切的——熊。
那一天,作者和他的朋友们出去狩猎,在回来的路上,他们意外地在一棵树的树腰上发现了一只出生还没满四十天的小熊,他们收养了它,并起名为“丽丽”。然而,在一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夜晚,小丽丽的妈妈——母熊出现了!作者为了不打扰母熊和孩子之间的生活,决定把小丽丽还给母熊。
两个月后的一天,当作者他们都要忘记这件事时,突然,小丽丽又悄悄地从母熊边跑回作者的家了!作者百感交集,又害怕母熊又来找他,又对小丽丽突然出现而感到激动。但是,好景不长,那一天夜晚,母熊又来了。他愤怒的吼叫着,作者给他蜂蜜,他不吃,反而来破坏作者家的围栏。没办法,只能再把小丽丽还给母熊了。
又过了好久,这一次,母熊又来找作者了,但这次是要把小丽丽永远托付给作者。原来,他她在保护小丽丽时,受了重伤,没办法再照顾小丽丽了。作者向她“发誓”,一定照顾好小丽丽,之后,母熊安详的闭上了双眼。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地震灾区里那些伟大的母亲。他们都把孩子当成最重要的来保护。哪怕让自己死去。有的母亲甚至用自己的身躯来顶起房梁,为自己的孩子打开一条救生通道。这只母熊也是这样,不惜一切代价来保护自己的孩子。这种品质我们人都可能做不到,而熊都能做出这种抉择,是不是会感到羞耻呢?
我想问那些滥杀熊类的人,看了这篇故事,你还忍心在捕杀这些有伟大情怀的熊吗?如果还要捕杀,那你将受到良心和世人的谴责!所以我们不能再捕杀熊了,让这种可爱的生灵永远留在地球,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