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的读后感

时间:2025-11-04 09:21:07
苏菲的世界的读后感15篇

苏菲的世界的读后感1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菲的世界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菲的世界的读后感1

本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

书中有几个句子,我很喜欢。

“那轰然一响,我们也是星辰。”

看的时候觉得这句话真美。这是书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了。大概是说,我们和星辰一样在旷远的宇宙中孤独而不可重现地存在,既让人骄傲,因为我们和星辰一样可贵又优美,又让人悲伤,因为星辰也是终将消亡的存在。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在我看不到的满天星火里,那跋涉千年的星光终于到达地球,而发出光芒的星辰,或许已经湮灭无存。我们,也是星辰。

“事实上黑暗本身是不存在的,他们只是缺少光线的照射罢了。”

黑暗中亦有光芒的存在,每双不同的眼里,亦会有不同的世界。在她的眼里,黑暗,只不过是缺少光芒的照射。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你遇到的黑暗,只不过是,太阳有点迟到。

哲学给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那么哲学是什么?《苏菲的世界》里有这样一段话:“这个世界就像魔术师从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只是这白兔的体积极其庞大,因此这个戏法要数十亿年才能变出来。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他们刚开始对于这场不可思议的戏法感到惊奇。然而他们年纪越大,也就越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来。他们在那里觉得非常安逸,因此不愿再冒险爬回兔毛顶端。唯有哲学家才会踏上此一危险的旅程,迈向语言和存在所能达到的顶峰。其中有些人掉了下来,但也有些人死命抓住兔毛不放,并对那些窝在舒适柔软的兔毛深处、尽情吃喝的人们大声吼叫。”

因此,我认为,哲学的本质就是好奇心。好奇心让人们思考,为什么世界是这样的?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认为世界本该是这样。这样的一些人,就是哲学家。

说不定,读完这本书,你就会开始思考。翻开《苏菲的世界》,它会带你走进一个智慧的哲学圣殿。

苏菲的世界的读后感2

苏菲的世界像是虚无的,又像是真实的。亦真亦幻,存在着许许多多未知的奥秘。我们的世界就是如此。

从收到第一封信起,苏菲的世界也许就就不再平凡。“你是谁?”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包含了许多哲学的道理。在这位神秘导师的引导下,苏菲渐渐有了更宽阔的知识面,那些不寻常的来信,似乎也唤醒了这个14岁女孩的悟性和天赋。她游于各个知识领域,探究着一件件难理解的哲学问题。但未知的世界远远比她想的更复杂,更怪异。不知觉中,苏菲的世界越来越不同寻常,可能,世界本就是这样的。

本书的作者是挪威的一位世界级作家,乔斯坦·贾德。主修哲学,神学及文学,是当代重要的北欧作家。也许苏菲就是他的一个缩影,是他寄托感情的人物。因此,苏菲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起来了,同时,也在人们心里留下了重要的地位。

在网上的论坛我见过这样一句话“科学的尽头即为神学”。而我认为,组成神学的重要因素就是哲学。《苏菲的世界》大概是一本哲学入门书吧。它唤起了我们隐匿的,潜藏的对世界的一个个问号,而后又不禁使我们产生了一个个恍然大悟的感叹号。哲学就是这样的吧,存在于世界的各个角落,任何时间。

我们可以构思一下,若天地真是由盘古开天劈地而来,那么宇宙又是怎样的存在?那么世界到底是怎么来的?总有人说宇宙是无限大的,而无限大到底是多大?没有边际,甚至我们对此一无所知。这足以见人类的渺小,世间的宽广了。于是人类便试着去认识,去理解这个他们赖以生存的世界。哲学的大门就这样被悄悄打开了。

书中有一句我很喜欢的话“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这个世界太美好,清晨的曙光,傍晚的晚霞就足以温柔,每一颗星星,每一片云朵都让人忍不住驻足观望,浮想联翩。所以才让人们留恋,惋惜,从而认识生命的可贵。

所以,这不止是苏菲的世界——更是你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的读后感3

我好奇,14岁的苏菲怎么能消化巜命运》这样的主题,至少我已经历了欢乐和挫折,体会过命运的变奏,稍有感悟,翻阅此书还是需要时间的,苏菲怎能塞的进这说不清道不明的幽幽?

冷静回忆逝去的半生,犹如上溯一条绵长的河流,半百的我仍然对《苏菲的世界》这本充满好奇与惊喜。不是经常听到“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不是都认同“性格决定命运”之类?不是经常有人去“算命”,更有“宿命论”的命中注定等等。被命运捉弄时的我,基本的选择是小喜爱地退缩与逃避,不是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吗”?毕竟“不能拿鸡蛋碰石头”;满足安乐时的我,又相信感恩带来的好运 ,更加笃信命运的好坏与自身的努力有着莫大的关联。不长的生命过程,演绎粉无非悲喜两剧,一片喧哗,终归淡然。如何经营盈亏得失,需要知识、技术、手段,每个人都是亲自操盘着。我悟性晚开了,认为:生命不过是上苍借你一用的资本,不在于长而在于精。碌碌无为肯定不行,积极进取彰显自我价值的人生才算精彩。可是马上发现,那些没有精彩人生的一样走过来,现在又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健康的赛事,这又怎么解释呢?前面已经清零了(积分有的),到底谁是人生赢家还真不知道,没有答案!

一盘棋,下错了,至诚的悔意还可以重下一盘。人生短短几十年,谁也逃不过命运的安排,这盘棋选择认真下还是随遇而安?估计口是心非的答案一箩筐吧!那么命运又是什么?是我的追求?我追求过什么?一份彼此相爱的家庭结构?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一份难忘的经历?有不追求金钱和名利的人吗?没有权力,又怎能为理想奋斗?是什么,才能让我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在心中对自己说:我追求过,我没有后悔过我的追求,这就是人生吗?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它又是万万不能的。这是什么话在激励我走向终点?权利的诱惑在人之初性本善面前是那么的不堪一击,那颗鲜红地心悄然与不经意之间,被一层薄纱轻轻地蒙上了。 这是错?什么才是正确的?至少,苏菲的脑海塞不进这些!如果苏菲到中国来生活会有怎样的结果,这位单纯的14岁女孩会给我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苏菲的世界的读后感4

《苏菲的世界》第一遍终于读完了,读得较慢,因为关于哲学,比较烧脑,并且每天和一本散文类的书搭配看,搭配的两本散文书早读完了,也亏后来搭配的《沈从文经典作品选》大开本,耐读,还剩有几十页,终是熬过了《苏菲的世界》。

除了读时的脑洞大开,过后却并没有太多的印象,有点惭愧。

所做的比喻,印象深刻的是关于世界就像魔术师从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而我们多数人都是那些窝在舒适柔软的兔毛深处,不愿爬出、 ……此处隐藏6038个字……p>而苏菲做不到。居然不知道自己是谁?这不是太奇怪了吗?苏菲实在想不通,她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却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长相,也不能选择自己要成为什。么人。她甚至不曾选择要成为人。

不用听,一辆载重汽车从楼前公路上奔驰而过,那么急捉和匆忙。飞驰而过的声响,在我心中掠起一路尘土:苏菲世界中的伊甸园、小木屋、花园宴会以及那魔术师的礼帽……这些在脑海里浮现得越来越清晰,变得触手可及。

又有一种奇怪的声响触动了我的耳膜,那是不远处建筑工地上搅拌机的声音:我能想像得出那机器的轰鸣声。哲学不一定是那些与现实脱离的学院人士躲在象牙塔里写出来的东西。那么哲学是工地上的搅伴棚马?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的知识,企图解开这些世上谜团,然而真实的世界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咦,哪来的老外在说话?凝神细听,原来隔壁有人在听英语磁带。纷至沓来的声波打碎了我所期望的静,也撞击着我的心。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

苏菲的世界的读后感13

14岁的少女苏菲在放学回家后收到了两封奇怪的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从此开始,苏菲的命运改变了。在一位神秘导师的引导下,苏菲开始学习哲学,试着破译这个世界的谜团。但是苏菲发现这个世界远比她想象中更离奇古怪……

一开始,我真的以为这是一本侦探小说,否则怎会如此引人入胜?读着读着,才发现这是一本关于哲学的书,我今年12岁,上五年级,在我的概念里只知道有哲学家的存在,并不明白哲学是怎么回事。妈妈说,哲学这个词,解释起来有点复杂,可以打个比方,医学家研究怎么治病救人,植物学家研究怎么栽培植物,使花开得更好看,果实结得更丰满,味道更鲜美,史学家研究国家政权怎么兴盛怎么衰亡。哲学家呢,不研究具体的东西,他们会把刚才那些学者的成果进行一一比较,发现不管是人也好,植物也好,国家政权也好,它们都得符合一个生长、兴盛、衰弱、死亡的过程,没有例外。哲学家就会把这个过程用到其它地方,分析其它事物,比如动物、人性、等等。所以哲学应该就是研究事物普遍规律的一门学问。

如此说来,哲学应该枯燥乏味、神秘而深奥的,可《苏菲的世界》却如此生动,它刻画的苏菲就是一个勇敢、聪明的女孩,她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不断探索这个世界的欲望,从苏菲身上,我也开始学会了思考,人必须得保持一颗“好奇”之心,我知道天是蓝色的,草是绿色的,这种理所当然的存在让我失去了思考的价值,就像学习,对书中的知识、老师传授方式,从不咀嚼就欣然吞下。一个人失去了好奇心,便也失去了对事物探索的精神,进而我们的思维开始被固定,最后因为惰性变得呆板,毫无创新可言。

多对这个世界问几个为什么,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像也不是那么理所当然的存在着。《苏菲的世界》是值得一读的,它所展示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哲学,更多的还是关于生命等的有意义的问题,它让我学会了用哲学的角度,重新看待世界,重新认识自己。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要用它来寻找光明!

苏菲的世界的读后感14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理所当然,这部哲学书让人怀着对生命的崇敬和对人生的思考,让我们在经营生活的同时学着成为一位思想家。“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听起来简单却神秘莫测无法回答的问题你想过吗?这本书常让我读到一半便问题重重,不得不再仔细地回头。却也大大地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就好像在读一部侦探小说,脑海中不断映出“为什么?”。

百科全书上写有人信仰上帝的存在,可是“上帝是否存在?”

很多人说人死后灵魂会升上天堂,可是“人死后是否还有生命?”

没有书籍能够回答,除了我们思考、思考、再思考。

有哲学家说人死后会透过某种形式存在,要不就不再存在,如果我认为人死后会住在一颗星星上,会活在一朵云彩中,当我们敲开每朵云,可以拜访这朵云的主人吗?这样带有好奇的思考还叫哲学吗?亚里士多德说“人与动物有许多相同的特征,但最明显的不同是:人会思考。”

哲学的种种问题被每一种文化关心着,历史上,有不同的人对这些问题提出过不同的答案。哲学家如同魔法师,用自己的想法,好奇而产生的念头给出不唯一的答案。所以乔斯坦·贾德说:“成为一个优秀哲学家的唯一条件就是要有好奇心。

婴儿,刚刚落于这个世界,对于周围陌生的一切都好奇着,她们闪亮的瞳孔正向世界传递着“为什么”,可惜的是婴儿不会写,不会说,不然一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他们只需提出问题就好,都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困难得多,提出问题是一种创造力,是一种好奇心。

在我们一天天长大时,似乎对世界开始习惯,认为一切理所当然,其实不然,这是我们缺乏了婴儿时代的好奇心的一种表现,我们缺乏了提出好奇心的能力,所以哲学家比常人所多的只是孩子的视角。

当你在钢筋混凝土中来回穿梭,在城市喧嚷中来回奔波,是否要静下来,找回一份好奇心,思考哲学问题,不再认为世界的理所当然呢?

苏菲的世界的读后感15

对于哲学是什么,可能并没有一个让人完全信服的定义,但书中一个比喻很有意思。一个神奇的魔术师能从帽子中变出小白兔,这只小白兔就是世界,而我们就处在兔子皮毛的表面,努力爬到毛发的顶端以期看清整个世界,这大概就是哲学。

一直以来提到哲学,好像就是白胡子老爷爷,神经质似的念叨着,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儿去……以前的我也持有类似的印象,尊重哲学的同时,总感觉哲学如雾里看花般朦胧飘远,又如玫瑰般只可远观不可近玩。直到我接触到这本书《苏菲的世界》,严格的说这是一本写给青年人的哲学入门书。

以故事来串起哲学史大概是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期间不见啰嗦的说教,看到的只是对话、聊天,以及看似荒诞最终恍然大悟般的情节,完全摘除了以往哲学刻板、严肃的标签,引起读者强烈兴趣的同时如涓涓细流般将哲学历程娓娓道来。

回忆全书,一个个鲜活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一道闪电划过,最早的先民在寺庙前祈祷跪拜,口中渐渐有词;朴素主义哲学家眉头紧锁,思考泥土和水缘何能造就青蛙;古希腊广场中,苏格拉底向每一位经过的市民诉说着明白无知才是聪明的理念;柏拉图站在几十个一模一样的饼干前,构建着自己的理型世界;亚里士多德发出“吾爱我师吾更爱真理”的宣言;犬儒学派在木桶中找到快乐源泉;伊壁鸠鲁在花园中追寻心灵家园;传教士手捧圣经宣示上帝的到来;笛卡尔以手抚腮说着我思故我在;史宾诺莎说,只有一个上帝存在;休姆说,除了我能感受到的,其他都不存在;康德说,遵循道德准则,才能收获真正的自由;黑格尔站在湍流边说,河水怎么看取决于两边的石岸;祁克果说,落水的人最关心的是如何得救,而不是会不会淹死的思考;大胡子的马克思说,哲学家不仅要诠释世界,更应该改变世界。

哲学的可贵正在于对于一切持有好奇的心态,看到身边人如同见到外星人一般,其实每个人也正如外星人一般独一无二,有生命、会思考,这正是令人惊讶的事实。

哲学不能带来物质,却能吹散人生成长的迷雾;哲学不能带来快乐,却能查寻令人不快的源泉;哲学不能创造美好,却能擦亮发现美好的双眼。

《苏菲的世界的读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