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

时间:2023-04-01 15:57:09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汇编15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汇编15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1

毛姆说:“那时,我还没有懂得人性是如何的矛盾,我不知道真诚中有多少做作,高贵中有多少卑鄙,或者,邪恶中有多少善良。如今我是充分懂得了,小气与大方、怨怼与仁慈、憎恨与热爱,是可以并存于同一颗心中的。”

这部小说本身的内容远远比这些“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艺术与生活的冲突、自然与社会的反差”明显的主题要丰富得多。人生阅历深广的毛姆,不过是借创作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一现代绘画杰作的高更,塑造了一位个性迥异的现代派画家,他不断战胜内心的欲望和生活的艰辛,去摸索,去创作,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这不仅是艺术的感召,生活的呼唤,原始的回归,更有一种莫名其妙、难以说清的精神诉求,可以让一个人不惜任何代价,铤而走险,他的激情驱使他像朝圣者一样艰难跋涉,不远万里,去寻找心中的圣地。

自问生活为了什么,为了“爱”,然而爱是一种矛盾的存在,它有时能够激发人的艺术感性、创作本能,有时又是欲望的牢笼。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2

“你能够画了吗?”

“还不成。但是我将来能够学会的。正是为了这个我才到巴黎来。”

“你认为像你这样年纪的人开始学画还能够学得好吗?大多数人都是十八岁开始学。”

“我必须画画儿。”

这段对话发生在克里舍林荫路的街道上,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遇见了故友,彼时距离他抛弃光鲜亮丽的银行工作、背井离乡在小旅馆中过着黑暗压抑的逐梦生涯已经有好一段时间了。

谁也没有想到,谁也没能预料,这个年近四十的男人,会突然放下一切、一声不吭地抛妻弃子,来到一个破旧旅馆,蓄满络腮胡子,开始一心一意地学画画。即便在旁人看来,他已经错过了最好的学习时机……

一直对这本书心驰神往,终于这个寒假我捧起了它,而它亦没有辜负我……

查理斯追逐梦想的路和之前的康庄大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了,妻子的一封封来信、故交旧友的职责也好、劝告也罢,他都悉数放到耳后、置之不理。他像是心中突然有了信仰,然后觉得自己是时候去走这条路了,就这样带上简单的信仰潇潇洒洒地走下去了……

也许在他的眼里,开始追逐梦想的这一刻才是生命真正的开始,他这一生也算做过许多荒唐之事,但他还是不在乎世俗的眼光、抛弃亲友的陈念,执着醉心于自己的梦想,他的脑海中有一幅画,一幅他拼了命想要表达出来的画,逼迫着他不停地向这个方向去努力!

想要追求美好的月亮?还是拾起脚边的六便士?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都是一道相当难做出抉择的选择题,尤其是在你长大之后,选择会受到越来越多因素的干扰。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保留一份追求月亮的初心,在夜深人静的夜晚悄悄拿出来再看看自己对于美丽梦想的念念不忘,然后继续对梦想开始执着的追求。对我而言,走上教育之路就是追求自己美好的月亮,生活和工作的些许繁杂虽然会给我的月亮带来阴影,但我动摇的时候查理斯给了我动力和坚持的理由。

查理斯这突然而疯狂的举动也许并不适合每一个人,但是年过四十还对最初的梦想执着追求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激励我继续坚持下去!愿我们这一生既可仰望星空、瞻视梦想,又可俯瞰生活、执着奋斗!愿这月亮照着我,也照着你,我们一起携手追求!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3

作者是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 -1965),英国小说家,剧作家,被誉为“故事圣手”。生于巴黎,十岁前父母双亡,由叔叔接回英国抚养,因身材矮小,说话结巴,总被同龄人欺凌,性格孤僻敏感。18岁在伦敦学医,后弃医从文。23岁时发表首部小说《兰贝斯的丽莎》。

一个十岁就失去父母的孤儿,一个身材矮小得总被同学欺凌的结巴,一个从童年起就轻度抑郁的社交恐惧症患者,会有什么样的生活?

如果是毛姆,他会过上一种灿烂的生活。

他做过助产士,做过间谍,做过演员,做过救护车司机;他做过丈夫,做过情人,拒绝过女人的求婚,他的求婚也被另一个女人拒绝,他的后半生住在一座仙境般的别墅里。这座名叫毛雷斯克的别墅是世上最伟大的传奇,因为这座别墅里的人加起来就是一部欧美文学史。

他在大地上度过了整整91岁,享受着一个伟大的作家所能得到的一切舒适与自由。他以漫长的一生证明他的偶像王尔德的一句话是对的:爱自己,是一生浪漫的开始。

跟王尔德一样,他爱女人更爱男人,跟王尔德不一样,他没有身败名裂,而是巧妙地度过了完美的一生,这不是天才的幸运与不幸,而是天真与智慧的分野。

除了王尔德,他算得上是全英国最大的毒舌了,他的毒舌让丘吉尔惊恐不已,丘吉尔央求他:“我们俩订个约吧,如果你答应不取笑我,我也保证不取笑你。”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银行家查尔斯,人到中年,事业有成,为了追求内心隐秘的绘画梦想,突然抛妻别子,弃家出走。他深知: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

在异国他乡,他贫病交加,对梦想却愈发坚定执着。他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

在经历种种离奇遭遇后,他来到南太平洋的一座孤岛,同当地一位姑娘结婚生子,成功创作出一系列惊世杰作。就在此时,他被绝症和双目失明击倒,临死之前,他做出了让所有人震惊的决定……

人世漫长得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查尔斯就是那个终其一生在追逐星辰的人。

《月亮与六便士》描写了诸多的人物,一边是为理想而倾其所有、孜孜不倦的斯特里克兰、亚伯拉罕医生、布吕诺船长,一边是爱慕虚荣的斯特里克兰夫人、库特拉斯夫人、卡迈克尔医生,还有热心诚实的斯特洛夫、背叛爱情的布兰奇、贪图小利却义薄云天的尼克尔斯船长、乐善好施的蒂阿瑞、能说会道的库特拉斯、淳朴善良的阿塔……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来写,夹叙夹议,娓娓道来,对自我也有很多反省,对人生感悟良多。如此纷繁的故事,全凭“我”来穿针引线,可以说“我”是这部小说的又一主角。

从《月亮与六便士》中可以看出,“我”对斯特里克兰这一人物并不十分熟悉,对于他的过去一知半解,他为什么要画画也不很清楚,至于他去世前在塔希提岛上的多年生活,更是道听途说。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4

梦想是一种力量,梦想也是一种选择。海子说:“我们最终都要远行,在追梦的路上最终都要与稚嫩的自己告别,告别是通向成长的苦行之路”。

选择无处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 ……此处隐藏5871个字……家的思特里克兰德,被他父亲勒令学经商,他父亲认为艺术不赚钱。可是,在他四十岁之际,这个梦想像一根针,不时地狠命地锥他,锥他的心,令他无法漠视。

在一家小酒馆里,当委托人询问他为何要抛妻弃子来巴黎过如此穷困不堪的生活时,思特里克兰德毫不犹豫平静地回答:“我要画画。”那人很是不屑,说你都四十了,他回答说,所以要赶紧行动。他甚至觉得自己比十八岁的年轻人更有画画的天分。

“你凭什么觉得自己有天分?”

他没有立即作答,兀自凝视来往人潮,却视而不见。他的回答等于没有回答:

“我非画不可。”

因为非画不可,他在巴黎不被同行待见、甚至被当成“笑料”也无所谓;因为非画不可,哪怕整整五年穿着“污迹斑斑褴褛不堪几乎散成布丝”的衣服也无所谓;因为非画不可,他几乎饿死在小旅馆里也无所谓……后来他四处流浪,在马赛,他甚至蹲过夜间收容所,连活命的小钱都无法挣到。

在思特里克兰德的梦中,有一座美丽的岛屿,那就是大溪地。他想千方百计随别人的船只来到了大溪地,在此画画,结婚生子,与他的土著小妻子爱玛生活在那座遗世独立的田园里。后来,思特里克兰德得病双目失明,穷困潦倒而逝。在他贫病交迫中,双目失明的他在自己的小木房子的四面墙壁上画下了一幅绝世之作,这也是他作为艺术家的巅峰之作,可是,他命令爱玛在他去世之后销毁殆尽。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创造了一个绝美的世界,然而出于骄傲和轻蔑,又令爱玛把它完全毁掉。

逐梦的思特里克兰德是美的,美到令人震撼,美到令人窒息。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正在进行的工作恰好是自己梦寐以求的,这样的几率微乎其微。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美好梦想。当医生的厌恶没有休息、陪伴家人的日子,渴望那种朝九晚五的清闲自在;朝九晚五的人又羡慕事业有成、自当老板的实业家;没有成为老师的想当老师;没有当成设计师的又想成为设计师……这一切向往都不是空穴来风,都不是得陇望蜀,而是内心有梦,却因现实的羁绊而止步。

我自己年轻时从没有想过要当一名教师,高中时代就极渴望成为一个与诗有关联的人,或者与小说有关联的人也不错。我甚至在高中复读的最后一晚彻夜不眠,决定放弃继续求学,回到我的小镇体验生活,写出令自己满意的文字。时隔多年,当这个梦在心底沉睡年数之后,我遇到了他——思特里克兰德。读后感读完《月亮与六便士》,我的心豁然开朗,拿起笔,写下了一些小诗。虽然在别人眼里它们不算什么,却是我自己靠近梦想的坚实脚步。

生活教我们学会了苟且,却不忘给我们诗和远方。为了所谓的梦想,我们或许根本学不来思特里克兰德的决绝,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在夜深人静孤独自处之时,抑或紧张的工作之余狂热地追逐一把。能否实现交给时间去裁决,我们只需要享受追逐梦想的美好过程。

如果你正打算踏上追梦的旅程;如果你为何时踏上追梦之旅正犹豫不决;或者,你内心深处埋藏着一个美好得令你心醉的梦,我建议你马上打开这本书——《月亮与六便士》,随着思特里克兰德的精彩故事推开自己的逐梦之窗,你会发现,逐梦的人真的很美。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13

一直以来,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和毛姆这位作者好像都是我心底平静的湖面上动静最多的涟漪。很早就听说了这本书,和这位作者,有人说他是二流作家,我是十分不能苟同的。

读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斯朱兰活成了我们每个人理想中的样子。在抬头与低头的一瞬间,他明白了想要的是什么,是六便士还是月亮。恰恰重点就在于,想好了这个选择,他无所畏惧的朝着这个方向去做了,不在乎任何世俗的眼光,我就是要这么做,并且做到底。

作者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本着客观严谨的态度对他叙述,最终也敌不过他的那份执着。何况我们,从抛妻弃子的好奇到孤身追逐艺术的不解,拆散德克一家的反感到画画艺术天赋过人的惊讶,执着作画的敬佩到为信仰为艺术献身的感动。只是我实在有点不解,既然为了信仰那么奋不顾身的他甘愿放弃一切去作画,在临终前为什么要把自己用一切(包括生命)换来的东西(画)付之一炬,实在非常人所不解。也许这也正是他的魅力所在吧。也许这也正是毛姆作品很耐读的境界吧

每个心怀梦想的人都是自己人生中的艺术家,每个敢说敢做的人都是自己生活里的主宰者,唯愿天地更辽阔,人生更随心。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14

都说毛姆写字抨击如刺刀,把好多美好的想象全部打碎,一点也没错。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年近五十毅然决然,像发疯一般抛家弃子,远赴巴黎,追寻自己的画家梦。说他勇敢,是因为他抛弃了现有的富贵和地位,宁可穷困潦倒去画一些世人看不懂的画。说他可恶,不为过,他性格古怪尖锐,不负责任抛弃妻子儿女,背信弃义和帮助他的朋友的妻子搞在一起。他是一个我现实中从未见过,也不知能否见到的人物类型,可以想象到他在风景如画与世隔绝的小岛上,过着平淡无奇,朴实的不能再朴实的几乎于原始人类的生活,内心依然想着自己的理想,总想把自己的内心和想法表达在画里。这是一种超乎世俗的心态,他就是觉得自己应该在这里,过艺术家的生活,所以他说他没有感到愧疚,没有感到后悔。

我时常在想,以后我要是能和爱的人一起在郊外,过着田园般的生活,那该多好。可是,我的前提是什么?我希望的是有足够的物质基础,或者说,这样的生活是在我已经体验过世俗生活之后渴望得到的。所以,我没有可能也不会达到斯特里克兰德的境地,因为现实的束缚,因为内心的牵挂,因为性格的不果敢。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15

毛姆的文字有太大的魅力,总是吸引着我不断的往下看,看到最后一页的时候,突然脑子里一个声音在说:“你应该再看一遍,认真、仔细、慢慢的看一遍。”

书的封皮上写着,“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梦想,六便士是为了生存不得不赚取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胆怯地抬头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其实,当你看完整本书的时候发现,全书没有一处提到六便士,但又时时刻刻在透露着关于“六便士”的问题。我时时刻刻都怀揣着去远行的想法,然而总是被各种各样的“在乎”缠住脚,怎么也挪不动脚步。世界上肯定还有千千万万和我一样有诸多想法的人,绝大部分应该也是像我一样被各种各样的“在乎”缠身,无法动身。懦弱,大概就是我们冠于自己的代名词,家庭,朋友还有那每一份可怜的“六便士”无一不牵绊着我们。斯特里克兰果真就像毛姆所写的,他在决定画画之后,像灵魂出窍,像被强大的恶魔附身,像在全世界之外,又像全世界都是他一个人的。我们大概永远也做不到像斯特里克兰一样,全然不顾周遭的世界以及世人各色的眼光。所以在遇到像斯特里克兰一样的人时,我们有的不仅是羡慕还有佩服,他们有我们所没有的勇气,还有放弃全世界的决心。我都觉得文中的“我”在很多时候是对斯特里克兰充满了嫉妒,喜欢又嫉妒,正因为“我”做不到他那样不屑一顾的态度,所以才在很多时候被愤怒占据整个身心。前两天看了冈仁波齐,那时觉得没有信仰的人可怕,但有信仰的人更可怕,画画之于斯特里克兰就像朝圣之于那些藏民们,斯特里克兰在决定了要画画之后,就一直在朝着自己心里的神山前进。心中有且只有这么一个念头,他最终成功了。

而我们在这“六便士”的地域里越陷越深。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汇编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