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观后感

时间:2023-04-24 21:33:11
《流浪地球》观后感【热】

《流浪地球》观后感【热】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流浪地球》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流浪地球》观后感1

《流浪地球》小说本就想象力丰富,让地球连同地球人一同逃难的创意荡气回肠、惊艳无比。电影中的行星发动机很硬核,还原了小说中“雅典卫城神殿的巨柱”的描写;地球启航产生的尾迹清晰可见,宛如一艘巨型飞船遨游宇宙之间;北京、上海被冰雪覆盖气势磅礴;地木交会更是让人瞠目结舌,试问有电影能看到这样一幕?

中国导演能拍出这样的硬科幻,看到这样的完成度,想想就激动,可以让人原谅一切不完美!说这部电影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自然是站不住脚,毕竟国内早就拍过很多软科幻,但说《流浪地球》是中国硬科幻电影的第一座里程碑,或者说中国硬科幻电影的元年,这是任何人都无可反驳的,它的工业化程度在国内绝对是前所未有的,是一部可以载入中国电影史的电影!

其实中国观众对于这类型的硬科幻并不陌生,只是国内一直没有拍摄这种硬科幻大制作的工业基础,也可能是因为中国人没有这样的文化自信,找不到中国独有的文化语境,并不相信中国人可以去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直到今天,终于有导演做了这件事情,而且做的非常棒,给中国的硬科幻竖起了一个很高的行业标杆,在中国人的文化语境里用中国人的方式拯救全人类,也一样可以拍的毫无违和感,一样燃爆!

最后表扬一下片尾的《流浪地球》小说的特效,比漫威的漫画翻页片头还精彩。电影保持了小说的整体框架,有一定改动(严格说其实是扩充),只拍了小说的前两章,最精彩的《叛乱》希望能在续集看到。新加入的点燃木星很有新意,这种有创意的改动我还是能够接受。《流浪地球》的上映让“中国科幻电影”迎来真正的春天。中国科幻迷从此不再流浪,因为我们终于有硬科幻了!

《流浪地球》观后感2

今年的春节档上映了很多电影,我却只在意一部被导演称为“小破球”的电影,这就是郭帆导演的《流浪地球》。对这部电影的解读有很多,有环境和气候的保护,也有人工智能的反思。可是我却更多的注意到这是中华文化价值观的输出。

这不同于好莱坞的传统灾难片。这部片子我认为最大意义是好莱坞告诉大家拯救靠某个英雄团队或者英雄个人。但现在我们告诉别人:不是的,我们民族经历过的艰难困苦告诉我们,拯救我们的最佳方案,永远是所有人都参与拯救自己,进行“饱和式救援”——100万、200万甚至一半人牺牲了,但只要有35亿人能够活下来,就代表着希望。这就是所表达的文化价值观的输出,我们有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我们不应该被动的接受好莱坞文化和价值观。很早就有先贤教导我们,人类的历史不是由某一个英雄推动的,而是由人民推动的。就好像这部片子,刘启是点燃木星拯救人类的关键吗?不是;刘培强是点燃木星的关键吗?是,但是同样可以被替代,也会有人去替代。在流浪地球里,没有刘启的团队,苏拉威西照样点燃;没有刘培强,照样有马卡洛夫、或者空间站的其他苏醒者执行点燃木星计划。

这是中国人从自身民族和历史中得到的感悟与思考——08年雪灾也好,汶川地震也好,对灾难的救援,是靠着一个或者几个英雄吗?不是,是无数科学家夜以继日攻坚科研,是无数解放军的“饱和式救援”,是全国人民的的众志成城,他们才是英雄和关键,他们才是中国民族的“主角”,在他们面前,总理都自发让出通道。今天中国越来越强大,也在国际上占据的更多的话语权。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流浪地球》出现,那时中国将会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

《流浪地球》观后感3

在20xx年春节期间,一部轰动全国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各大影视城上映。赶上这波热潮,我也去看了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科学家们发现太阳在不断膨胀,100年后太阳会吞并地球。而正在急剧下降的天气是人类被迫建造地下城而做暂时的保护。科学家们制造出无数台转向推进器和动力推进器,为的是让地球停止自转飞出太阳系。而以刘培强做为代表的300余名航天员在航天站中为地球脱离太阳系做辅助,这个计划被称为“流浪地球”计划。

17年过去了,地球已经到达木星旁边。刘培强的儿子刘启也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小伙子,他私自带着他的妹妹韩朵朵偷了他外公的车来到地面上,而在路上,刘启因为私偷车卡被警察逮捕,而他的外公韩子昂也因为私借车卡被逮捕。但因为木星引力巨大,地球的大气层变得越来越稀薄。许多推进器也应此损坏,联合国派出救援队来救援每一个推进器,而韩子昂的机车也被征用,在运输“火石”的过程中韩子昂不幸身亡。但是在他们赶到之前,杭州推进器已经恢复痊愈,所以他们向远在赤道附近地推进器开去。经过他们的救援,虽然所有推进器已经痊愈,但是木星的引力太强,地球还是没有挣脱。此时刘启想到小时爸爸告诉他,木星里面全部都是氢气,而氢气有助于火的燃烧。所以刘启想到了用推进器燃烧木星的想法,可是因为燃料不够,达不到木星。此时远在太空站的刘培强发现儿子的想法是唯一拯救地球的希望,而他发现空间站还有3万吨燃料,可喷射出长达5000米长的火焰,所以他牺牲了自己,将空间站引爆,冲向木星喷发的火焰中使木星爆炸,木星爆炸的冲击力足以挣脱木星的引力,使地球重新驶向新的家园。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要团结一致,才可以达成目标。

《流浪地球》观后感4

在年前我就听说有一部电影叫《流浪地球》一听到它的名字我就十分好奇。地球为什么要流浪?流浪地球到底是什么?于是它刚上映没几天,我就带着种种疑问去观看了这场电影。

这部影片主要讲了在未来太阳快速老化,剧烈膨胀时,科学家们预测人类再过三百年将会灭亡,为了让人类生存下去,联合政府决定让地球迁往另一个星系,以使人类可以继续活下去,这个计划被称为流浪地球。

接着讲述了主角刘启的父亲刘培强,为了执行流浪地球计划要离开他的儿子17年,所以把照顾刘启的任务便交给了他的姥爷。同时由于地面温度急速下降无法使人们存活,联合政府就在各国地下建立了地下城,并在地下城的上方建造了行星发动机,以供地球飞行另一个星系时能够产生足够的动力。

渐渐地刘启长大了,长大后的他非常憎恨他的爸爸,错误的认为他妈妈的死就是因为他的爸爸造成的。有一年春节刘启带着妹妹朵朵去地面玩时,突然行星发动机停止了,他迫不得已的要和救援队一起给行星发动机补充能源……在地球快与木星相撞时,我看到了他们团队的协作精神,敢于尝试,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成功的希望。

当看到刘培强最后一次和他儿子对话的情景时,我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深深地父子之情再次打动了我。让我突然也想到了我和爸爸,我们也是好久才能见到一次,在我的记忆里爸爸从来都没有打骂过我,但他的每句话我都牢记在心,我以后再也不埋怨爸爸陪我的时间少了,爸爸我爱你。

在这部影片中 ……此处隐藏4286个字……,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要用希望去战胜困难。只要不放弃就会有希望。

这就是我的感受,你的呢?

《流浪地球》观后感12

今年寒假最热映的一部电影一定是《流浪地球》,是由郭帆导演匠心制作,改编自刘慈欣大师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流浪地球》电影的上映,开始了国产科幻电影的崛起,甚至被称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它不仅仅是一部优秀的科幻电影,也隐含着对自然环境的一种担忧。

当毁天灭地的灾难降临的时候,中国人团结一致、努力奋斗,去应对困难、解决困难,想办法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当最后的“死亡通牒”到来时,全世界所有人都已经丧失信心的时候,只有中国的士兵们还没有放弃,仍继续坚持,号召所有人,最后扭转了看似已经无法挽回的局面。虽然这只是一部电影,但我相信,如果是在现实的生活中,中国的士兵一定也会这样做的。

最令我感到的是影片的最后一幕,在生与死之间作决定时,吴京所扮演的刘培强终于毅然的选择为拯救地球壮烈牺牲,失去了与相别十几年的孩子见面的机会,让地球上的所有人活了下来,可以感受到他为全人类的牺牲奉献精神。

但我觉得在这部影片中,团队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在刚开始当刘启一队被王刚征用时,大家都不情愿,甚至态度冷淡。但当一名队员为了拯救刘启的爷爷而牺牲掉自己的生命时,刘启的心为之感动,当最后王刚牺牲之时,刘启流下了伤心的泪水。他们从开始的矛盾重重到最后的惺惺相惜,是电影中对友情的重点描述。

在另一方面,电影也在提醒着我们要爱护地球、保护资源,因为一场火灾、一次洪水都有可能导致一种生物的灭绝,最终也可能是人类的覆灭。所以,从现在起,我们要竭尽全力爱护地球,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并且我们要弘扬生态文化,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流浪地球》观后感13

在“15亿票房”的吸引下,我满怀激情与好奇心来观看了这部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

我之前看过刘慈欣写的《三体》,让我颇为震撼。而这部根据刘慈欣小说《流浪地球》所拍摄的同名科幻电影,同样没有让我失望。

在看电影时,我好几次热血沸腾,我不舍得眨眼,不希望错过每一帧的画面。我震撼,震撼电影丰富的情节与壮观的画面;我自豪,自豪国产科幻电影品质的一大突破;我感动,感动刘培强的舍生取义,感动全世界人民的万众一心,和刘启等人与家人的浓浓亲情。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电影中的一些细节:刘培强在空间站的窗户上每天根据木星的位置画圈,像日历一样计算自己快要回家的时间,和亲人分别十几年,其中的辛苦和思念溢于言表,电影没有太多煽情的台词,这个画圆圈的细节充分表现了他对亲人的思念,另外有一个小细节是,窗户旁边挂了《盗梦空间》里的陀螺,电影里最终主人公回了家,这也表达了刘培强对回家的渴望。

《流浪地球》尽量让每一个角色都丰富起来,作为配角的老何也不例外,他摘下头盔去机房检查线缆,点燃了“珍藏”的香烟,其实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了。当他打开烟盒的时候,给了一个字条的特写,字条是妈妈留给他的,让他注意身体,天冷记得穿秋裤。这里也是一个很让人感动的一个泪点,每一个为地球能活下来而拼搏的人,其实都有自己牵挂的家人,但他们不得不为了任务和信念做出牺牲。

其实,这电影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为了人类文明的传承才要如此拼命的保护地球。他们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完全不亚于黄继光、董存瑞这些英雄,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是拯救地球的英雄,不是吗?

电影中提到过一句话:希望是什么?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希望虽然珍贵,虽然稀少,但它永远存在于我们的心中!

我也是地球上的一份子,我也想大声的喊出:奔跑吧,地球!

《流浪地球》观后感14

前几天我看了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流浪地球》被称为国产第一部真正的科幻片,所以票房非常高。

由于太阳内核的急剧膨胀,很快太阳将演变成红巨星,吞没地球。于是人类决定倾尽所有能源,建造一万台行星发动机,帮助地球脱离太阳系。这,史称流浪地球计划。但是,在地球接近木星时被木星引力所吸引,即将与木星碰撞。同时,由于达到了洛希极限,地球接近一半的行星发动机停止运作,人类危在旦夕。虽然派出了所有救援队前去支援,可仍然不能逃离与木星相撞的命运。而此时刘启与妹妹韩朵朵所参加的N171-11救援队却想出了新的办法由于木星90%都是氢气,所以可以点燃木星,借助木星爆炸的冲击使地球脱离太阳系。他们决定利用行星发动机来完成。但是,他们发现行星发动机的光波无法到达木星,也就引爆不了。但此时,刘启的父亲刘培强,一个航天员,因为执行任务,使得刘启的成长过程中缺少陪伴,导致父子关系疏远。得知了这个计划,所以自己驾驶空间站,引爆了木星。也正如大家所预料的,木星引爆的冲击波使地球脱离了太阳系,地球又活过来了。

看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西方的神话中,神都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有什么妖魔,只有神或半神才能打败他们;但是在东方神话中,体现的却是人胜天,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孙悟空大闹天宫这些体现的都是人胜天。流浪地球也是这样。当天注定地球要被毁灭的命运时,刘启他们却一定要战胜天,最后,他们也成功了。也就是说,即使以后天注定你要失败,你也要反抗,万一真的战胜天了呢!

《流浪地球》观后感15

“CN171—11小队听我的命令!以下是命令!活下去。”“希望是什么?”“希望是我们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你们都是地球的英雄,我们谨记于心,以你们为荣,我们将肩负着你们全部的希望,飞向两千五百年后的新家园!”

从电影院出来,我的脑海里一直萦绕着这些话语,还有《流浪地球》那让人震撼,却又不得不让人沉思的场面。回家路上,看着现在繁华的街道,我不断问自己,地球真的会变成那样吗?

《流浪地球》这部影片主要讲了未来的太阳迅速衰老,极度膨胀,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于是地球上的人们倾其所有,制造了推进机想带着地球去寻找新家园,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整个影片贯穿了,“团结”和“希望”,其实最催我流泪的是当听了韩朵朵的播报后,很多救援小队都将车调头去帮助他们的震撼一幕。我流泪了,当地球公民真正团结起来,当大家真的齐心协力去保护地球,当大家真的意识到希望是有多么重要,当大家真的愿意为了最后的一丝希望而豁出去时,地球,便真的活了!

电影里的地球表面漫天飞雪,气温直达零下84度,所以人们居住在地下城里。当韩子昂开车走过上海市,指着一座隐约能看到电线和路牌的冰山说这儿是自己的家时,我的眼泪又流出来了。是啊,多年以后的地球,已经荒唐到辨不出原来的模样,就算辨出来了,却也只能是重温和回忆,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欢欢乐乐地拎着行李包,住进去了。这所谓的流浪地球,又何尝不是人类自身的流浪呢?又何尝不是人类原先的家已经回不去了,精神已经没有寄托了呢?人一向把家这个词看得很重要,所以才会选择带着地球这个家园流浪,真希望以后的以后,我们人类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这个灾难发生!

流浪地球这部影片让我真正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团结,什么叫希望,什么叫牺牲所值,什么叫家。

《《流浪地球》观后感【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