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日记

时间:2023-03-18 21:32:21
博物馆日记15篇

博物馆日记15篇

一天又结束了,我们一定有不少所感触的事情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日记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博物馆日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博物馆日记1

今天,我和小姨、小姨父、姥姥、妈妈一行五人来到了上海市中,参观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一共有四层,我们是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参观的。我们先来到了四楼的少数民族工艺馆,里面珍藏了藏族、蒙古族、回族等等少数民族的服饰,看得我眼花缭乱,在惊叹之余又不得不佩服我国各族人民手工之精巧。有一件满族平金绣云龙纹朝袍,服饰高雅华丽,在缎质面料上用金线盘绣成云龙海浪图案,富丽堂皇。在这里,除了欣赏到色彩明快、图案多样的各民族染织绣工艺品,我还看到了构思独特、民族特色浓郁的金属器、漆器、陶器,以及雕刻、编织、面具等工艺品。除了工艺馆,我们进入了中国古代玉器馆,各种造型各异的玉器在灯光的照射下发出清冷的光芒,让大家的目光久久舍不得移开。此外我们还参观了陶瓷馆、中国青铜器馆、中国古代货币馆、中国绘画馆、中国古代印章馆、中国历代书法馆和明清家具馆。

在我所看到的这数不清的文物中,蕴藏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和悠久历史,虽然我不是很懂,但我知道,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国从古至今文化、文明的进步,是我们中国的古老象征与自豪,我也为之而自豪。

博物馆日记2

今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妈妈们带着我们几个到了普陀博物馆去参观。那是一个十分偏僻有窄小的地方,而且外面的造型非常老式,让人感觉有点茫然。可是当你跨进大门就会让你大吃一惊,好像来到了渔民的皇宫一样。这是一幢二层中国古式的仿造建筑,栏杆上精雕细刻,房子前的空旷地都是用石板铺成。在里面让我们回味了前的沈家门渔村风貌,渔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里面收藏了渔民老前辈们用过的最古老的各种船,有大捕船,双拖船等……好像只要我们一眨眼,就能回到过去,看到渔民们使用各种各样的捕鱼工具,如箩筐,鱼叉等…在透明的玻璃柜中,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做成的人物、景色。在一旁的墙壁,还有一首有意义的打鱼词:“吃吃雨淘饭,困困湿舱板,裤脚缚草绳,风沙当背心。冬打天暴夏张网,秋柯大捕无没空,柯得鱼虾满舱板,剩下只有一竹篮。篙子一甩,上岸讨饭”。把过去的人捕鱼的辛苦和沈家门渔港做得有声有色。

来到第二层,走进了大厅就是四德堂,迎面的八仙桌上放着猪头和鸡鸭鱼肉等供品,妈妈告诉这是我们舟山人的习俗,每逢过年时都要祭祀菩萨。在旁边还有龙椅,龙櫈,和古老的电话机,真是庄严气派。往里走去,里面还有古代人用的煤油灯,古代人穿的衣服、生活用品、取暖的暖炉等。在墙壁上还有清代名人留下名句。

参观完了这些珍贵的物品,我的脑海里印出古时候的老百姓怎样生活,渔民们怎样捕生。虽然历史在前进,但我们一定要永远记住古人的辛勤付出!

博物馆日记3

今天上午,爸爸和妈妈带着我去自然博物馆参观。

到了那里,我们先来到大展厅里,首先见到的是恐龙化石。

恐龙化石身高9米,体长16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因为它的嘴巴像鸭子,所以也有人叫它鸭嘴龙。

看到它,我心想:这化石难道是真的吗?于是,我问爸爸:“这些化石是真的吗?”爸爸指着恐龙化石亲切地回答说:“是真的,这些化石离我们现在已经很远了。”

我们离开恐龙馆来到水族馆。水族馆里有许多海洋生物,成群结队的鱼儿游来游去,不停地吐着泡泡,大乌龟趴在那里一动不动,像是在思考什么问题。这时,我看见鲤鱼妈妈正在教小鲤鱼捕食的本领。我的心里非常好奇,就飞快地跑过去看,只见鲤鱼妈妈正带着小鲤鱼追逐水中的小虫子,鲤鱼妈妈给小鲤鱼做了一下示范,啊!小鲤鱼真的捉住虫子了,小鲤鱼真聪明!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然后,我们依次看到海龟、巨鱼、野象化石、布犀牛等自然景观。

参观结束了,我今天又懂得了许多知识,心里可高兴了。

博物馆日记4

听爸爸说滁州博物馆开馆了,我饶有兴趣地约了几个小伙伴,去参观滁州博物馆。

来到城南,巍峨耸立的滁州博物馆映入眼帘,那古朴建筑彰显着“有亭翼然”的典雅大气。

走进博物馆的正门,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白色浮雕。整个浮雕描绘出滁州山水之色,有琅琊山的秀、清流关的险、淮河的史迹……

我带着求知若渴的心境迈步来到“襟江带淮、名山秀水”的自然风物陈列展区。一条似“时光隧道”的进口,把我带入历史自然风貌中。慢慢深入展厅,熔岩地貌、湿地天堂、辽阔草场、生物遗迹……一幅幅画卷铺展蔓延,我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听,潺潺的流水在我脚下流淌,啼鸣的鸟儿在我耳旁歌唱……

带着意犹未尽的情怀迈进二楼的“风云江淮、诗咏琅琊”历史文化陈列展区。这里的风格来了个360度大转弯,立刻带我穿越到远古时代。历史人物,诗文墨迹,军事要塞,近史风云……一件件曲折而丰富的历史进程铸造出滁州地区独特而动人的文化品质。看壁墙上的人物在向我讲述他的故事,古文诗词带领我们徜徉历史的踪迹……

经过1个多小时的参观,我走出博物馆,不禁感慨我们的祖先如此智慧,滁州如此富饶。同学们,有时间你也亲自去感受一番滁州的历史辉煌!

博物馆日记5

今天下午,在肖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宜昌博物馆。到达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汉白玉雕塑,雕刻的是三峡大坝,它的刻工精细,非常精美。我们陆续参观了以下几个文物展厅:

第一展厅是石器时代文物。其中最吸引我注意力的是石斧,它由粗糙的石斧到光滑的石斧,令我惊叹不已。还有一种穿洞的石斧,在斧的末端用石凿凿一个小洞,然后把木棍插入孔中,这样手持木棍干活就方便多了,后来就演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用的锄头。在第一展厅中,还有陶制品等,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彩陶,虽然颜色不多,但做工精细,图案很美。

第二展厅是楚文化时代文物。镇墓兽是很奇怪的东西,由虎头、鹿角、蛇身构成,简直是个四不象。因秦人最喜爱的动物是鹿,而虎则代表齐国。虎头鹿角蛇身,表示秦国把齐国压在脚下,蛇可以四处爬动,守护死者的灵魂。

第三展厅是秦汉至明清时代文物。陶猪圈很有意思,第一层是猪圈,第二层是人的住宅,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当时的生活。

出了展厅,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博物馆,我多想再看看那些稀世珍宝啊!

博物馆日记6

暑假的第一天,爸爸就带我来到我一直想来的恐龙博物馆参观恐龙。

买好了票,我就迫不及待地跑进博物馆。一走进博物馆的大门,就看见那细小的水流上面有一块大石头,上面刻了非常醒目的三个大字——恐龙山。不错,那的确是恐龙山,上面有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恐龙。有的在仰天长啸、有的在悠闲自在地“散步”,还有的张着血盆大口,准备吞食一头弱小的小恐龙呢。绕过一条小路,走到大恐龙后面,只见这只恐龙抬头直视天空,似乎在发 ……此处隐藏1328个字……!长尾彩虹蛾尾巴最长,身上的颜色像彩虹一样鲜艳,所以叫长尾彩蛾。

在那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里,我最喜欢的要数绿萤石了,那绿莹莹的石头闪闪发光。像那耀眼的夜明珠一样美丽。石英-萤石,有三种颜色:红、白、黄,就像人们故意描上的一样。我们又到了五楼去参观了许多恐龙化石。站在高大的恐龙旁边,好像真的有一只活生生的恐龙正昂着头奔跑。在地下室又观看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4点多了,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恋恋不舍得离开了自然博物馆。

在回学校的路上,我想:“自然博物馆里真漂亮,我多么希望再去一次呀!”在这时候,来了一个不速之客——下雨了。我们冒着雨回到学校,但是我们的心情还是非常快乐。

博物馆日记11

今天10月21日,是我们学校秋游去参观三大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和中国伞博物馆。

博物馆主要是为宣传我国悠久的刀剪剑,伞,扇的技术,发掘和保护传统的工艺,其中张小泉剪刀,王星记扇子和西湖绸伞等产品,在历史的沉淀中脱颖而出。

中国刀剑博物馆里有,三国时期,春秋战国的青铜剑,我还看到了从未看到过的宝石柄的短剑。我国制造了许多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刀剪。

接着去了伞博物馆,进去的长廊上方挂满了红色的绸伞,金银交辉的荧光灯像延绵不断的雨丝若隐若现,仿佛在雨中漫步,真的好美好浪漫呀!来到馆内,那里成列着好多伞,有形态各异黄色的油布伞,有八角形的,有巨大号的;还有那一幕一幕制作伞的蜡像群,展现了我国伞业的发展史;细雨蒙蒙的断桥边,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在这里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的.面前……看得我是眼花缭乱。

扇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说人们生活离不开扇。走进扇博馆又是一番新景象——白色的地面,白色的墙面上投影着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美丽的扇子,相互交辉;到了大展厅,更让我大开眼界:一把超大型的诸葛羽毛扇巍然矗立在大厅正中。

刀剪剑,扇,伞博物馆让我大饱眼福,我相信这三大博物馆,一定也会让更多的人大饱眼福,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

博物馆日记12

今天我和妈妈去罗布淖尔博物馆参观。一进博物馆,有两个大厅,我们先进了右边的大厅,那是一个民俗陈列厅。

我看见里面有几间小屋,小屋旁边站着一个高大的人的雕像,他手里拿着鱼叉,肩上扛着渔网。妈妈告诉我,古代的罗布人是打渔为生的。人的旁边有一堆木柴,上面还放了几条烤干的鱼。小屋是用木头做的墙壁,干草做的房顶。小屋里面黑洞洞的,从屋里渗出几道蓝色的光,只看见灰尘在蓝光下飞舞。我小心翼翼地进去一看,原来这是罗布人住的房子,里面有一张大大的土床,还有几张羊皮,另一间里面有做饭用的炊具,罗布人就是用这些东西来烧饭的。

我们走进左边的大厅,里面都是出土的文物,有石头做的武器,它们很小,看起来很锋利,那是用来打仗的。里面有许多铜钱,有大的,有小的,有的破烂不堪,还有的已经生锈了。陈列柜里有一把弓箭,上面雕刻着神秘的花纹,已经锈迹斑斑,看起来大概有好几千年了。最让我恐惧的是——一具干尸!那个干尸看起来是个小孩,放在一个玻璃做的箱子里面,头发很短,是贴在头面上的,头已经变成骷髅了,那样子看起来很恐怖。他(她)的身上盖了一块布,肉已经干了。今天我的收获可真是太大了。

博物馆日记13

今天,我跟妈妈一大早就起来去了省博物馆。

大约是刚刚重新开馆的缘故,到了一看,只见人头攒动,密密麻麻的到处是人。有很多保安一直在维持秩序,参观人员被分成已预约和未预约两队,因为妈妈早有预约,我们排在了已预约的那一队。排了大概一个小时才进到博物馆里面,由于参观人数实在太多,接着又排了半天等扶手电梯上楼。等的时候妈妈安排我去服务台取了张《参观指南》,她说今天由我做她的参观向导,让我认真阅读,向导做得好有奖。

我们先参观了二楼的三湘历史文化陈列,它向我们展示了湖南的历史与文化、湖南人生活的自然环境与发展轮廓。接着我们去了三楼的马王堆汉墓陈列区,朱红菱纹罗丝绵袍和人面铜方鼎什么的我没耐心看,素纱禅衣妈妈说她以前的历史书里有我看了,介绍里说“轻若烟雾,薄如蝉翼,是迄今所见最早、最薄、最轻的服装珍品,是西汉时期纺织巅峰之作,代表了汉初养蚕、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用了几个最,想来是很珍贵了。我最关心的是辛追娭毑,所以我在马王堆墓坑“永生之梦”那里停了好久,看了两遍播放,左看右看,可是就是没看到辛追娭毑,后来问保安叔叔才知道在一楼,于是我们直奔一楼。

到处被挤得水泄不通,我们好不容易才在棺椁旁一个被罩上透明罩子的器具内找到了躺着的具有“东方睡美人”之称辛追娭毑,我看得清她的牙齿和血管,然后我们就回家了。

博物馆日记14

来到了上海,心里好激动哇。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基本上都呈鸽子笼状,今年满幸运滴,博物馆免费参观。只不过一天只能来3500人。

今天是很热的桑拿天,所以排队进馆的'人比较少。老外占多数。一想到外国朋友为我国的文化传统而惊呼,真的好兴奋。排队慢的像蜗牛一样,郁闷。

一进入展厅,就有一种穿越到古代的感觉。到处藤萝摇弋,仿佛历史已经摆在眼前。先参观的是陶瓷展区,里边的罐罐、陶人一件比一件精致,一件比一件美丽。这些鬼斧神工的作品是祖先们的心血啊。我看到一件瓷瓶,这上边的桃子花纹唯妙唯肖,我都忍不住咬上一大口啦。这瓶上的花纹红里透白,实在难得。讲解员说,这个鲜桃瓶的作者为了立志做它,把自己以前的所有得意之作砸碎了,毕生只留下这一件佳作。人们只呼可惜,我也何尝不是?

后来我们又去参观了少数民族文化馆,我跑进去,一下撞上个阿姨,我觉得奇怪,这个阿姨的衣服怎么怪怪?哈哈哈。我撞上个穿着少数民族服装的蜡像。这儿的衣服可华丽了,王袍都有。我又去看了看西藏跳大神的面具,狰狞恐怖,还有骷髅面具呀——怕怕。藏族同胞看来很有想法哩。

然后我们参观了古代家具馆、印章馆、钱币馆等有意义的场厅,受益匪浅是相当相当滴。嘻嘻嘻,上海博物馆,你是免费参观的是吧?我明年还来占便宜。

博物馆日记15

难忘的一天—参观地质博物馆 十一终于到了,我和爸爸妈妈决定去地质博物馆。可能你会问:为什么去地质博物馆?石头有什么好看的呀?那我来告诉你。有一次爸爸去外地出差,带回来一块沉积岩,那块岩石形状很奇特,一层一层的,我一下就喜欢上了它。去地质博物馆可以看到更多的岩石。 我们中午出发,先坐地铁,然后又坐公共车到了西四。地质博物馆是一座浅灰色的大楼。楼右侧是一个巨大的恐龙,名字叫巨型山东龙。楼正面是一尊李四光的头像,旁边还有许多大石头。 地质博物馆一共有四层。

第一层是地球;第二层是岩石、宝石;第三层是史前生物;第四层是植物。每个具体的展台前都有一台触摸屏幕,我一点它,上面就会出现一些相关的知识。展厅里还有很多模型。比如地震模型:你用积木搭一栋房子,按下绿色按钮,它就能模仿地震的效果。 我最喜欢的是史前生物厅。这里展出的有三叶虫、菊石、恐龙、孔子鸟等的化石。我还看了一个化石是怎么形成的flash mv. 参观完地质博物馆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我觉得要学的知识太多了,以后我要多看书,才能更多地了解这些石头。

《博物馆日记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