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的日记(集合15篇)
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又过去了,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写一篇日记了。在写之前,要先考虑好内容和结构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节的日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节的日记1梅飘雪舞。寒风凛冽,不挡浓烈得弥散在空气中仍浓郁得醉人的年味。冷静地站在雪中的一身红衣,不掩我对新年到来的欣喜。微微一笑,感受春节的美好。
浅灰的欧式别墅洋溢出点点东方热烈的年味,不再高贵得不食人间烟火。大红的灯笼喜气洋洋,透露出喜庆的气氛。屋子里已经飘出饭菜诱人的香味与熟悉的温暖。尽管我家受的都是西方教育,没有所谓的祭拜、磕头,但我还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喜欢着这个东方的古老而又庄严的传统节日。
“开饭了……”妈妈清脆悠扬的声音在屋子中响起,我回过神来,连蹦带跳地跑了进去。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姐姐……一家人围坐在圆桌旁,其乐融融。壁炉中燃起可爱的粉红色火苗,妈妈微笑着端上一盘褐红色的年糕:“这是中国的‘顺风糕’哦,吃下去以后可以全年好运。”我操起筷子,轻轻夹了一口送到嘴里。味道并不怎么样,却诉说着春节的美好。
或许,春节本身就是一个所谓的“方式”吧。回首过去,展望未来,祈求好运,祝愿平安幸福,密切亲朋好友之间的人际关系。这本身就是“年”的意义所在吧。嘴角绽开一个微微的笑意,耳边传来巨大的响声。
烟花飞腾了,惊心动魄地直入云霄,如九天惊龙,疯狂地释放。一个精巧的亮点渐渐变成一朵妖娆的红莲,绚烂地流光溢彩,摄人心魂的壮丽。空中坠落的烟花,凝成一幅缤纷的卷轴。好像摩天轮,幸福的摩天轮,烟花在笑;好像漩涡,快乐的漩涡,烟花在跳;好像太阳,灿烂的阳光,烟花在舞……瑰丽无比的烟花,在空中竞放,幻化成一个最虚幻但又最真实的永恒。想用摄像机照下如此美丽的一瞬,可惜烟花凋零得太快,消逝得太快,太难以捕捉。才回首,早已成空。烟花在夜空中尽情地释放自己。暮色是黑的,烟花便是舞台上的主角。倾听着一阵阵震撼人心的响声,欣赏着变幻莫测的烟花,不知不觉中,夜深了,星朗了,人寂了。最后一点美丽消逝了,只残留下袅袅青烟在漆黑的夜空中飘荡。
春节的多彩,年的缤纷。烟花飞逝的窗前,微笑,感受年的美好。
春节的日记2春节是什么?我觉得春节就是孩子们的狂欢节!因为在春节里你可以不用上课,不用做家庭作业也不用上课外辅导班!你可以一觉睡到上午十点钟,当然还可以看电视,还可以和小伙伴们尽情玩游戏!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在这个春节里我过的非常开心,很多事都令我难以忘记。春节真的是欢乐的季节,幸福的海洋,到处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对于我来说春节从放寒假就已经开始了,也只有在农村老家才能更好的体会到春节的味道,春节的最高潮当然是除夕的那一天。那天早晨八点多一点爷爷就叫醒了我,说今天要给我分配任务。我在床上又拖了一会儿,到快九点才起床!爷爷给我的任务就是:把去年的老春联和年画全部撕下来,准备贴新的春联!我和弟弟一个楼上一个楼下欢天喜地的干了起来。好在我已有准备,我和妈妈,爸爸,弟弟一起动手。我负责在春联的背后涂上胶水,爸爸负责贴,同时我还要分上下联,看高底对称,忙的我满天大汗,很快就贴好了!看着新鲜红色的春联我想到了一句古诗,只把新桃换旧符!新的一年就从崭新的春联开始!来年一定红红火火!中午我们简单的吃了午饭后,爷爷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了。可是我发现,到下午一点钟左右,就有人家吃年夜饭了,“这是为什么呢?”我问爸爸。爸爸告诉我说:“我们这儿有个风俗,谁家先吃年夜饭,谁家来年就有好运!”“那也太早了吧!”“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开吃吧!”
吃完之后,然后大家都换上了新衣服,小朋友们开始收红包!到了晚上,我们还放了很多的烟火,看着绚丽多彩的天空,我突然觉得一年过的真快,明天又是新的一年了,我在美丽的烟花中许下心愿:愿我的家人身体健康,愿我的学习天天向上!
晚上爸爸去打牌了,我在春晚的歌声中进入慢慢的进入了梦乡!
春节的日记3“爆竹声中一岁除”。2月18日,大年三十,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日子里,中国民间有放鞭炮的习俗。特别是初交子时,无论城乡爆竹焰火震地映天。那么,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呢?
古时迷信是为了吓鬼,现在是为了增添喜庆的气氛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鞭炮与桃符、春联一样,最早是用来驱除邪魔鬼怪的。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过年时候燃放爆竹就已经形成了习俗。《荆楚岁时记》中就记载了这个习俗:“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魈恶鬼。”这也是后来人们在春节燃放鞭炮的由来。由此可见,“爆竹”一词的本意是焚竹而爆。
火药发明之后,人们不再燃烧竹子了,而是将硝石、硫磺、木炭等填充在竹筒里燃烧,产生“爆仗”。不过,这时人们仍然一直沿用“爆竹”的叫法,直到今天。
到了宋代,人们用纸做的筒子代替了竹筒,里面灌上火药,内藏药线,制成了新的爆竹。直到今天,我们还是沿用这个方法,只不过在工艺上有所改进,在花样上有所翻新罢了。在宋代,还有人用麻茎把纸制爆竹编成串,管它叫“编炮”。因为成串的爆竹放起来声音持续时间长,清脆得好像人甩鞭子发出的响声,因此也就称它为“鞭炮”。
明清两代,爆竹更为流行,花色品种也不断增加。除了大年初一清晨要放爆竹之外,除夕之夜也兴放炮,到子夜零时达到高潮,爆竹声震耳欲聋,响彻天宇。过年,无论贫穷富贵,家家户户都要燃放爆竹以示除旧布新。
民俗专家表示,近年来,作为春节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很多地方陆续改变了春节城市禁止放炮的规定,给广大市民燃放烟花爆竹庆祝春节的机会。城市春节因为有了鞭炮而热闹非凡。当除夕午夜零时新年钟声敲响时,举国进入沸腾状态,烟花飞舞,鞭炮齐鸣,一向矜持的中国人融入狂欢的世界。国人在满天灿烂的烟花与满地红红的纸屑中,度过一个红火的中国年。
春节的日记4进入腊月门,孩子们进进出出多起来了,家里开始热闹起来了,进门一声“爸,妈”,临走一声“再见”!声声亲情温暖了这个家。
腊八开始,他们往家置年货,大到鸡鸭鱼肉,小到香纸码子,天天往家买。冰箱满了就往小北屋和地下室放。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以前叫辞灶,意思就是灶神在人间工作一年,要上天汇报工作,人们希望他上天言好事,回来降吉祥。所以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给他送行。从这天起,大媳子4点就起来了。她在车站工作,年终最忙。这天,她是下午的班,上午就把饺子包好了。年前烹、炒、蒸、炸还有一大堆活在等着她。腊月二十七那天,她在伙房炸年货,整整站一个下午。第二天我到伙房去,油烟味仍很大。我感到有些心疼。因此,我想再过年不炸年货了。其次酱牛肉,蒸馒头等节日用的、吃的都是利用晚上时间做的。二十八日晚上,她忙完了之后,又给老伴洗洗 ……此处隐藏5334个字……油馃子、做糖米泡,打颜片、麻糕等各色糕点,迎接新年。其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扫尘”,以示除旧迎新,使家庭面貌一新。
“除夕”又称“大年”,这一天,家家户户大门上都贴上春联,门楣和窗户上还贴上红纸条。这天家家宰鸡杀鸭。除夕的年夜饭,吃得特别早,一般下午四五点钟就开始,一直吃到傍晚,合家共吃团圆饭,同喝辞岁酒,孩子们庆长大,老人们贺添岁。接着,大人们拿出新衣裳,让全家穿上节日的盛装。家中所有大小房间都点上明灯。大人包红包给小孩压岁,嘱咐孩子听话,好好学习,人长一岁,要更懂事,一家人围炉而坐“守岁”,回顾旧岁,展望来年,通宵达旦。
除夕那天晚上,我们一大家子热热闹闹吃完了年夜饭,都围在电视机前,一边品尝瓜果,一边欣赏春节联欢晚会,盼望着新年的钟声快快敲响。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那时,整个城市的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孩子们放爆竹,欢快的欢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光,屋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元宵是春节的最后一天。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晚上一家子都聚在餐桌上吃汤圆,甜甜的,很好吃。吃过饭后,大家都到广场上去玩,炮竹声震耳欲聋。大家都买了孔明灯,大家把一块蜡绑在孔明灯底部,然后用火点燃,再用手拿住孔明灯的四个角,过了一会儿,灯里充满热气,渐渐地鼓起来,我们就慢慢地松开手,孔明灯缓缓地飞上天,于是,在灯上写上了自己的来年愿望。随着一支窜天猴破空而入,天空中的过节气氛也越来越浓郁了,一枚又一枚礼花破空而入,在轰然巨响中爆炸开来。半空中“疑是银河落九天”,地上“火树银花不夜天”,真是比人间仙境一样!
春节结束了,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一个寒假过去了,大家又开始过忙碌的生活了。
春节的日记13我们春节每年都有新花样,但不变的是读书和旅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和父母共同的梦想。今年春节,我看了《全球通史》,《岳飞传》,《中华上下五千年》等等有趣又有意义的书;我还参观了苏州,一个天堂般美丽的城市,品尝了它的美食,了解了它的文化,并在苏州看到了三宝——的园林、丝绸和盆景。
要说苏州最有特色,当然是苏州的园林。苏州本身就是一座花园城市。今天的建筑也保留了园林的特色。说起至今保存完好的苏州园林,人们会脱口而出“拙政园”。但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还是“留园”。据说公园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真的很大!的确,它比小沈阳宫大得多,布局也更精致。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大迷宫,可见古人的思想多么高明。到处都是亭台楼阁、假山和池塘,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小溪里有一艘小木船。花园的主人悠闲地坐着,慢慢地摇摆,真是太惬意了。即使在秋天和冬天,在杰西李,有特殊的地方欣赏风景。当时梅花盛开,而红梅、粉梅、青梅、腊梅、白梅都在盛开。但我最喜欢的是那里的阳台,当时正下着小雨。我们站在阳台上,听着雨声,听着雨轻轻落在树叶和梅花上:“滴答,滴答”。这是多么美妙的音乐啊!
柳园还有一个盆景园。里面的盆景真的是五花八门:有的鹤立鸡群,有的小巧玲珑,有的若隐若现在石头中间。他们还获得了国家奖项。
苏州的丝绸也很漂亮。我们去夜市逛了逛,路边有很多绸缎店:“绣娘”、“干泰香”、“春蚕”等等。店里商品种类繁多,你能想到的真丝面料几乎都有。旗袍特别精致,但没有那么华丽,却有一种美。有一个我妈很喜欢。这是一幅朴素的水墨画,画中有一丛优雅的花和一只栖息在树枝上的鸟。画出来的线条很精致,旗袍很柔软。
真的名不虚传。
春节的日记14今年春节前,爸爸、妈妈早早就定好了大年初一带我去姥姥家看姥姥,他们早就买好了节日的礼品。我送给姥姥什么好呢?我可没有钱给姥姥买贵重的礼物呀!大年三十这一天,我想来想去,有了好主意。我们劳动课上学过做“糖水番茄”,它既可以当水果吃,又可以当一道菜。家里有现成的“材料”,我就给姥姥做一份“糖水番茄”吧,这既检验了我劳动课的学习成绩,又表达了我的心意,姥姥一定会高兴的。
说做就做,于是,我拿来两只大大的、红艳艳的番茄,又找来菜板、水果刀、糖罐和一只塑料碗。我先洗番茄,洗了又洗,直到我认为它们真的干干净净为止。我将洗好的两只番茄放在菜板上,拿起水果刀将其中的一只轻轻地从中间切开,有一些新鲜的汁水立刻流了出来,真馋人!我用水果刀将两瓣番茄的蒂轻轻地挖去,再将两瓣番茄均匀地各切四小瓣。然后,我拿来塑料碗,将八小瓣番茄按花瓣的样子摆在了碗里,嘿,它们可真像一朵盛开的鲜花!我又用同样的方法将另一只番茄切好,押在了原先的那朵“花”上,这朵“番茄花”呀,就有了双层的“花瓣”了!最后,我往“番茄花”上撒了一点白绵糖——我知道老年人不宜多吃甜食。就这样,我给姥姥的礼物——“糖水番茄”终于做好了。我把塑料碗盖上盖儿,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因为我怕我的礼物坏了。
初一早晨,我悄悄地把我的“糖水番茄”放入小手提袋里,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去姥姥家。到了姥姥家,爸爸、妈妈送上了他们的礼物。我也从手提袋里拿出了我的礼物送给姥姥。姥姥接过我的“糖水番茄”高兴地笑了,说:“这是一份特别的礼物,这份礼物我最喜欢了!”姥姥尝了一口说:“味道真不错!”还要大家都尝尝。
看着姥姥那么爱吃我亲手做的“糖水番茄”,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春节的日记15年的味道越来越浓了。我不由得又想起那年在深山里过的那个暖人的春节。
那年,我刚从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我们县最边远的一个深山区教学点工作。这个学校加上我总共两个老师、27个学生,而那个老师还是本村人。
期末考试完要放寒假的时候,下了一场大雪,下山的小路被大雪掩埋住了。我的心一下子像掉进了冰窟窿:我可怎么回家过年呀!我一个人孤独地坐在破屋里,望着已经整理好的行李,想着父母的期盼,想着熬年时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的其乐融融,不禁潸然泪下。
晚上,我连灯也懒得点,在黑暗中早早地钻进了被窝,迷迷糊糊中突然听见外面吵吵嚷嚷,好像人还不少。一个沙哑的声音说:“黑娃,你真的看见老师下山了?”一个孩子说:“我亲眼看见后晌老师在包行李呢!肯定走了,你看屋里都没有点灯!”“哎呀,这可咋办呢?危险死了,哪里有路呀!不行,我看咱大伙还是快去追吧,咱路熟!可不敢叫老师出差错!”顿时,人声又嘈杂起来,都说:“中!中!快点!”
听到这里,我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心里顿时热乎乎的,连忙大声叫住他们:“我没有走,我在屋里呢!”
听到我的叫声大家高兴地笑了起来。“娃子,可不敢一个人下山!等雪化了,啊!”“娃子,一个人过年不好,到俺家来,啊!”
听着这些朴实的叮咛和邀请我热泪盈眶,并且感到很不好意思,忙说:“我没事,外面冷,进来坐吧。”“不啦,没事就放心了,你睡吧。”
那一晚,我睡得很香甜。
那年的雪连续下了好多天,我只好在那里过年了。年前那几天,不断有村民为我送饺子、油炸食品,还有核桃、花生等,竟有三四竹篮那么多。熬年的时候,孩子们拿来自家的柴火、年画把我的小屋烧得暖暖的、装扮得喜气洋洋的。我陶醉在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暖之中,直到现在想起来,心里还热乎乎的。(海 鹏)